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册府元龜 > 冊府元龜 卷七百三
[7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册府元龜卷七百三   宋 王欽若等 撰
  令長部
    教化  感化  勸課
   教化
傳著格恥之論雅有胥傚之訓盖邑宰之任風化之所
出焉有社稷之守有人民之衆施于為政足以成俗乃
有示之禮讓陳之徳義推之以誠信朂之以仁厚躬行
[703-1b]
儉約以戒奢侈興隆學校以尚經術責己以息其訟隨
方以勸其善繇是俗化斯革政事惟醇貪暴用悛親黨
咸睦下以無爭人不忍欺至于道不拾遺耕者讓畔斑
白不挈弦誦相聞者盖有之矣頌曰懷我好音班固亦
云廩廪庶㡬徳讓君子之遺風者皆斯之謂也
魯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
仲繇字子路為蒲大夫三年孔子過之入其境而善之
曰繇乎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繇乎忠信以寛矣
[703-2a]
至其庭曰善哉繇乎明察以斷矣子貢執轡而問曰夫
子未見繇而三稱善可得聞乎孔子曰我入境田疇草
萊甚辟此恭敬以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墉屋甚尊樹木
甚茂此忠信以寛其民不偷入其庭甚閒此明察以斷
故民不擾也
言偃字子游為武城宰孔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莞爾
而咲曰割鷄焉用牛刀言治小國何/須用大道子游曰昔者偃也
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道謂/禮樂
[703-2b]
也樂以和人/人和則易使孔子曰二三子謂從/行者偃之言是也前言戲
之耳戲治小而/用大道
宓子賤治單父恐魯君聽䜛令己不得行術將行請迎
史二人俱至單父使其書將書宓子掣其肘書不善則
怒史患之請歸報魯君太息曰宓子以此諌寡人也乃
令告宓子曰自今以來單父非寡人之有也子有之也
有便于人者决之五歳而言其要宓子敬諾得行其術
三年巫馬期往而觀化于單父見夜漁者得則舍之期
[703-3a]
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徳化至矣使民闇行若有嚴刑于
旁敢問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嘗與言曰誠乎此者形
乎彼宓子必行此術也
髙柴字子臯一作/子羔為成宰初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
者聞子臯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筐
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臯為之衰嗤兄死者言/其衰之不為
兄死如蟹有筐蟬有緌不為蠶之績范之冠/也范蜂也蟬蜩也緌謂蜩啄長在腹下也
魏西門豹為鄴令倉無積粟府無儲錢兵甲官無計㑹
[703-3b]
人數言其過于文侯文侯身往行其縣果若人言文侯
曰翟黄任子治鄴大亂子能變道則可不能將加誅于
子西門豹曰王主富民覇主富武亡國富府庫今君欲
為覇者也臣敢為績于民君以臣請先登皷之甲兵粟
米可立具也乃登城而皷之致甲笴甲鎧笴/箭矢也操兵弩而
出再皷服㨗載粟米而出服駕出/而㨗檐文侯曰罷之西門豹
曰信非一日積也一舉而欺之其後不可復用也燕嘗
侵魏八城臣請北擊之以復侵地遂舉兵擊燕復地而
[703-4a]
後反
後漢卓茂為密令勞心諄諄視人如子舉善而教口無
惡言吏人親愛而不忍欺之人嘗有言部亭長受其米
肉遺者茂辟左右問之曰亭長為從汝求乎為汝有事
囑之而受乎將平居自以恩意遺之乎人曰往遺之耳
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耶人曰竊聞賢明之君使人不
畏吏吏不欺人今我畏吏是以遺之吏既卒受故來言
耳茂曰汝為敝人矣凡人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仁愛
[703-4b]
知相敬事也今鄰里長老尚致餽遺此乃人道所以相
親况吏于民乎吏顧不當乘威力彊請求耳凡人之生
羣居雜處故有經紀禮義以相交接汝獨不欲修之寧
能髙飛逺走不在人間邪亭長素善吏歳時遺之禮也
人曰茍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設大法禮順人情
今我以禮教汝汝必無怨惡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
乎一門之内小者可論大者可殺也且歸念之于是人
納其訓吏懷其恩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
[703-5a]
聞者皆嗤其不能河南郡為置守令茂不為嫌理事自
若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
魯恭為中牟令專以徳化為治不任刑罰訟人許伯等
爭田累守令不能决恭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責輟耕
相讓亭長從人借牛而不肯還之牛主訟于恭恭召亭
長勑令歸牛者再三猶不從恭嘆曰是教化不行也欲
觧印綬去掾史泣涕共留之亭長乃慚悔還牛詣獄受
罪恭貰不問貰寛/貸也于是吏人信服
[703-5b]
劉寵為東平陵令是時民俗奢泰寵到官躬儉訓民以
禮上下有序都鄙有章
宋均為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
絶淫祀人皆安之後為上蔡令時府下記禁人䘮塟不
得侈長禁之不得/奢侈有餘均曰夫送終踰制失之輕者今有不
義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罰過禮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賈彪為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子彪嚴為其制與殺
人同罪城南有盗刼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按
[703-6a]
法而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冦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
殘逆天違道遂驅車北行按騐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靣
縳自首數年間人養子者千數僉曰賈父所長生男名
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
呉祐為膠東侯相政惟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爭訴者輙
閉閣自責然后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到閭里重相和
觧自是之後爭隙省息吏人懷而不欺嗇夫孫性私賦
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
[703-6b]
促歸伏罪性慚懼詣閣持衣自首祐屏左右問其故性
具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汚穢之名所謂觀過斯知
仁矣使歸謝其父還以衣遺之
劉矩為雍丘令以禮讓化之其無孝義者皆感悟自革
民有爭訟矩嘗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
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訟者感之輙各罷去又有路得
遺者皆推尋其主
楊仁為什邡令寛惠為政勸課掾史弟子悉令就學其
[703-7a]
有通明經術者顯之右署右署/上司或貢之朝由是義學大

陳寔為太丘長修徳清靜百姓以安鄰縣人歸附者寔
輙訓導譬觧發遣各令還本縣司官行部吏慮有訟者
白欲禁之寔曰訟以求直禁之理將何申其勿有所拘
司官聞而歎息曰陳君所言若是豈有怨於人乎亦竟
無訟者
劉梁為北新城長告縣人曰昔文翁在蜀道著巴漢庚
[703-7b]
桑瓚𨽻風移碨磥吾雖小宰猶有社稷苟赴期㑹理文
墨豈本志乎乃更大作講舍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
往勸戒躬執經卷試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
其教焉
仇覽為蒲亭長勸人生業農事既畢乃令子弟羣居還
就黌學其剽輕游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躬助䘮
事賑䘏窮寡朞年稱其大化覽初到亭人有陳元者獨
與母居而母詣覽告元不孝覽驚曰吾近日過舍廬落
[703-8a]
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是教化未極至耳母守寡
養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孝乎母
聞感悔涕泣而去覽乃親到元家與其子母飲因為陳
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卒成孝子一曰覽為縣陽/遂亭掾好行教
化部人羊元凶惡不孝其母詣覽言元覽呼元誚責元/以子道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元深改悔到床下謝罪
曰元少孤為母所驕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乞/自改母子更相向泣於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鄉邑
為之諺曰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鴟梟哺所生
鍾離意為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竊縣内意屏人問狀
[703-8b]
建叩頭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長休建父聞之為建設酒
謂曰吾聞無道之君以刅殘人有道之君以義行誅子
罪命也遂令建進藥而死
童恢為不其令吏人有犯違禁法輙隨方曉示若吏稱
其職人行善事者皆賜以酒餚之禮以勸勵之耕織種
收皆有條章一境清靜牢獄連年無囚比縣流人歸化
徙居二萬餘户
劉平為全椒令掾吏五日一朝罷門䦨卒署各遣就農
[703-9a]
人懷感至或増貲就賦或减年從役刺史行部獄無囚
徒民各自以為職不知所問惟頒詔書而已
魏鄭渾歴下蔡長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産
殖其生子無以相活率皆不舉渾所在奪漁獵之具課
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後稍豐給
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
趙儼為朗陵令縣多豪猾無所畏忌儼取其尤㝡者收
縛案騐皆得死罪儼既囚之乃表府觧放自是威恩並
[703-9b]

司馬朗為堂陽長其治務寛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先時民有徙充都内者後縣調當作船徙民恐其不辦
乃相率私還助之其見愛如此
髙柔為管長縣中素聞其名姦吏數人皆自引去柔教
曰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况此諸吏於吾未
有失乎其召復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蜀董和字幼宰劉璋以為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侈
[703-10a]
貨殖之家侯服王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産和躬率以儉
惡衣蔬食防遏踰僣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
不犯
晉杜軫為建寧令導以徳政風化大行夷夏悦服
唐彬為鄴令道徳齊禮朞月化成
范甯為餘杭令在縣興學校養生徒㓗己修禮志行之
士莫不往宗之朞年之後風化大行自中興以來崇學
敦教未有如甯者也
[703-10b]
江道為太末令縣界深山中有亡命數百家恃險為阻
前後守宰莫能平道到官召其魁帥厚加撫接諭以禍
福旬月之間襁負而至朝廷嘉之
宋孔欣之為武康令時呉興人沈道䖍居石山下鄉里
年少相率受學道䖍嘗無食以給學徒欣之厚相資給
受業者咸得有成
梁裴子野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
理百姓稱悦合境無訟
[703-11a]
後周辛昻為成都令到縣便與諸生祭文翁學堂因共
歡宴謂諸生曰子孝臣忠師嚴友信立身之要如斯而
已若不事斯語何以成名宜自勉克成令譽昻言切理
至諸生等深感悟歸而告其父老曰辛君教誡如此不
可違之於是井邑肅然咸從其化
隋劉曠開皇初為平鄉令單騎之官人有爭訟者輙丁
寧口曉以義理不加繩劾自各引咎而去所得俸祿賑
施窮乏百姓感其徳化更相篤勵曰有君如此何得為
[703-11b]
非在職七年風教大治獄中無繫囚爭訟絶息囹圄盡
皆生草庭可張羅
郎茂為衛國令有民張元預與從父弟思蘭不睦承尉
請加嚴法茂曰元預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彌益其
忿非化民之意也於是遣縣中耆舊更往敦諭道路不
絶元預等各生感悔詣縣頓首請罪茂曉之以義遂相
親睦稱為友悌
唐髙智周常州晉陵人髙宗朝舉進士補費縣令與丞
[703-12a]
尉均分俸錢政化大行人刋石以頌之
韋景駿開元中為肥鄉令縣人有母子相訟者景駿謂
之曰吾少孤每見人養親自痛終天無分汝幸在温凊
之地何得如此錫類不行令之罪也因垂泣嗚咽乃取
孝經與之令習讀於是母子感悟自請改悔遂稱慈孝
馮伉貞元中為醴泉令患百姓多昏猾為著諭家十四
篇大指明忠孝仁義勸學務農每鄉給一卷俾其傳習
   感化
[703-12b]
夫寄百里之命布一同之政既惠愛以臨民必誠心而
待物則有民懷感而附徳物反妖而為瑞是以獸出其
境鳳集于庭雉馴蝗散㓕火反風感化所至其道可見
書曰徳惟善政政在養民斯之謂也
後漢卓茂初為密令時天下大蝗河南二十餘縣皆被
其災獨不入密縣界督郵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見
乃服焉
劉昆以光武建武五年為江陵令時縣連年火災昆輙
[703-13a]
向火叩頭多能降雨止風
謝夷吾為壽張令明帝永平十五年蝗發泰山流徙郡
國荐食五榖過壽張界飛逝不集
鄭引為騶令勤行徳化部人王逢等得路遺寶物縣於
道衢求主還之魯國當春大旱五榖不登騶獨致雨偏
熟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流被郡國過騶界不集郡因
以狀聞詔不以為然遣使案行如言也
戴封為西華令時汝潁有蝗災獨不入西華界時督郵
[703-13b]
行縣蝗忽大至督郵其日即去蝗亦頓除一境竒之其
年大旱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
雨暴至於是逺近歎服
楊統章帝建初中為彭城令一州大旱統推隂陽消伏
縣界蒙澤在縣休徴時序風雨得節嘉禾生於寺舍人
庶稱神也
魯恭為中牟令建初七年郡國螟傷稼犬牙縁界不入
中牟河南尹袁安聞之疑其不實使仁恕掾肥親往㢘
[703-14a]
仁恕掾主獄屬/河南尹㢘察也恭隨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傍
傍有童兒親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將雛親瞿然而
起與恭訣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蟲不犯境
此一異也化及禽獸此二異也竪子有仁心此三異也
以留徒擾賢者耳還府具以狀白安是歳嘉禾生恭便
坐廷中便坐於便側之處非正室也恭㢘不矜功封以/言府府即奏上尹以檄勞曰君以名徳久屈中
牟樂産之化流行天降休/瑞應行而生尹甚嘉之安因上書言狀章帝異之
公沙穆為𢎞農令縣界有螟蟲食稼百姓惶懼乃設壇
[703-14b]
謝曰百姓有過罪穆之由請以身禱於是暴雨不經日
既霽而螟蟲自消百姓稱曰神明
童恢為不其令民嘗為虎所害乃設檻捕之獲二虎恢
聞而出呪虎曰天生萬物惟人為貴虎狼當食六畜而
殘暴於人王法殺人者死傷人則論法汝若是殺人者
當垂頭服罪自知非者當號呼稱寃一虎低頭閉目狀
如震懼即時殺之其一視恢鳴吼踴躍自奮遂令放釋
吏人為之歌頌
[703-15a]
韓稜字伯師為下邳令視事未朞吏民愛慕時鄰縣皆
雹傷稼惟下邳界獨無
王阜字世公為重泉令吏民向化鸞鳥集止學宫阜使
校官掾長沙疊為張雅樂擊磬鳥舉足垂翼應聲而舞
翺翔復上縣庭屋十餘日乃去
劉平為全椒令先是縣多虎為害平到修政選進儒良
退黜貪殘視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陳曄字文鍾為卒令有惠政桑旅生二萬餘株民以自
[703-15b]

劉虞為博平令治政推平髙尚純樸境内無盗賊災害
不生時鄰縣接壤蝗蟲為害至博平界飛過不入
南齊夏侯恭叔為竟陵令惠化大行木連理上有光如
燭咸以善政所致
梁庾黔婁仕齊為編令治有績先是縣境多虎暴黔婁
至皆渡往臨沮界當時以為仁化所感
陳司馬申宣帝太建九年除秣陵令在職以清能見紀
[703-16a]
有白雀巢于縣庭
唐元徳秀為魯山令部人為盗吏捕之繫獄㑹縣界有
猛獸為暴盗自陳曰願格殺猛獸以自贖徳秀許之猾
吏曰盗詭計茍免擅放官囚無乃累乎徳秀曰吾不欲
負約累則吾坐必請不及諸君即破械出之翼日格猛
獸而還誠信化人大率此類
晉趙𢋫為壽張令髙祖天福四年閏七月詔𢋫考滿之
外量留年以飛蝗避境故也
[703-16b]
   勸課
夫百里之長教乃居先四民之業農為之首俾盡力乎
樹藝在以時而敦朂若乃嚴制科令篤勸生業雖果菜
之細鷄豕之㣲咸有名數以為程課所以風化振舉户
口繁多靡不由此者也所謂勸穡以固本原生以利人
斯之謂矣
後漢仇覽為蒲亭長勸人生業為制科令至於果菜為
限鷄豕有數
[703-17a]
魏楊沛字孔渠為新鄭長興平禾人饑窮沛課民益蓄
乾椹收䔇豆閲其有餘以補不足如此積得千餘斛藏
在小倉㑹太祖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將千餘人皆
無糧過新鄭沛謁見乃皆進乾椹
楊仁為什邡令墾田千餘頃
邢顒為行唐令勸民農桑風化大行
呉陸遜為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縣連年荒旱遜開
倉榖以賑貧民勸督農桑百姓䝉頼
[703-17b]
晉竇允字文雅始平人為浩亹長勤於為政勸課田蠶
平均調役百姓頼之
梁姚察為原鄉令時邑境蕭條流亡不及察輕其賦役
勸以耕種於是户口殷盛民至今稱焉
沈瑀為建徳令教民一丁種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
女丁半之人咸勸悦頃之成林
唐李大亮武徳初為土門令屬百姓饑荒大亮勸以墾
闢歳因大稔
[703-18a]
 
 
 
 
 
 
 
 
[703-18b]
 
 
 
 
 
 
 
 冊府元龜卷七百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