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册府元龜 > 冊府元龜 卷六百四
[6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册府元龜卷六百四   宋 王欽若等 撰
  學校部
   奏議第三
唐房𤣥齡太宗時為左僕射貞觀二年十二月與國子
博士朱子奢建議云武徳中詔釋奠於太學以周公為
先聖孔子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稱聖人庠序置奠本
縁夫子故晉宋梁陳及隋大業故事皆以孔丘為先聖
[604-1b]
顔囘為先師歴代所行古今通允伏請停祭周公升夫
子為先聖以顔囘配享詔從之
許敬宗為太子右庶子檢校中書侍郎貞觀二十年詔
曰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糓梁赤伏勝髙堂生戴聖毛
萇孔安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植鄭𤣥服䖍何休
王肅王弼杜預范寗賈逵總二十四座春秋二仲行釋
奠之禮初以儒官自為祭主直云博士姓名昭告于先
聖又州縣釋奠亦以博士為主敬宗奏曰按禮記文王
[604-2a]
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先師鄭注云官謂詩書禮樂之
官也彼謂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儒官釋奠各於其師
既非國學行禮所以不及先聖至於春秋二時合樂之
日則天子視學命有司典禮即總祭先聖先師焉秦漢
釋奠無文可檢至於魏武則使太常行事自晉宋已降
時有親行而學官主祭全無典實且名稱國學樂用軒
懸尊俎威儀盖皆官備在於臣下理不合專况凡在小
神猶皆遣使行禮釋奠既准中祀據理必湏禀命今請
[604-2b]
國學釋奠令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詞稱皇帝謹遣仍令
司業為亞獻其諸州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獻博士為
終獻縣學縣令為初獻丞為亞獻博士既無品秩諸主
簿及尉通為終獻若有闕竝以次差攝州縣釋奠既請
刺史縣令親獻主祭望准祭社同給明衣脩附禮令以
為永則
長孫無忌為太尉高宗顯慶二年七月十一日議曰按
新禮孔子為先聖顔囘為先師又准貞觀二十一年以
[604-3a]
孔子為先聖更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與顔回俱配尼
父於太學竝為先師今據永徽令聞改用周公為先聖
遂黜孔子為先師顔回丘明竝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
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鄭𤣥注曰官謂詩書禮樂之官
也先師者若漢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
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曰始立學釋奠于先聖鄭𤣥注
曰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别聖則非周即孔
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來取捨各異顔囘孔子互作先
[604-3b]
師宣父周公迭為先聖求其節文逓有得失所以貞觀
之末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酌康成之奧說正夫子
為先聖加衆儒為先師永垂制於後昆革往代之紕繆
而今新令不詳制㫖輙事刋改遂違明詔但成王幼年
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
公為六君子又説明王孝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姬旦
鴻業合同王者祀之儒宫就享實貶其功仲尼生衰周
之末極文䘮之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𢎞聖教於六經
[604-4a]
闡儒風於千世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自漢已
降奕葉封侯崇奉其聖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俯於
先師且丘明之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
改令從詔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别禮配享武王詔從

陳子昻梓潼射洪人則天光宅元年昻上疏曰臣竊獨有私
恨者惟陛下之欲興崇大化而不知國家大學之廢積
歳月乆矣學堂荒穢畧無人蹤詩書禮樂罕聞習者陛
[604-4b]
下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臣聞天子立太學
所以聚天下賢英為政教之首君臣上下之禮於是興
焉揖讓尊俎之節於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賢臣由此也
今則荒廢失之於本而求之於末豈可得哉君子三年
不為禮禮必壊三年不為樂樂必隳奈何天子之政而
輕禮樂哉陛下何不詔天子胄子使歸大學而習業乎
斯亦國家之大務也
韋嗣立為鳯閣舍人聖歴二年十月嗣立上疏曰臣聞
[604-5a]
禮記曰化民成俗必由學乎學之於人其用益博故立
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王之諸子卿大夫士
之子及國之俊選皆造焉故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
湏學而成者國家自永淳以來國學廢散胄子棄缺時
輕儒學之官莫存章句之選貴門後進競以僥倖升班
寒族常流復因凌替弛業考試之際秀茂罕登驅之臨
人何以從政又垂拱已後文明在辰盛典洪休日書月
至因籍際㑹入仕尤多陛下誠能下明制發徳音廣開
[604-5b]
庠序大敦學校三舘生徒即令追集王公已下子弟不
容别求仕進皆入國學伏膺訓典崇飾舘廟尊尚儒師
盛陳奠菜之儀宏敷講説之㑹使士庶觀聽有所發揚
引奬道徳於是乎在則四海之内靡然向風矣
劉子𤣥𤣥宗開元初為左庶子上孝經注義曰謹按俗
所行孝經題曰鄭氏注爰在近古皆云鄭康成而魏晉
之朝無有此説至江左晉穆帝永和十一年及孝武太
元元年再聚羣臣共論經義有荀昶撰集孝經諸説始
[604-6a]
以鄭氏為宗自宋梁以來多有異論陸澄以為非𤣥所
注請不藏於秘省王儉不依其請遂得見傳於時魏齊
則立於學官著在律令盖由魯俗無識故致斯訛舛然
則孝經非𤣥所注其驗十有二條據鄭君自注云遭黨
錮之事逃難注禮黨錮事觧注古文尚書毛詩論語為
袁譚所逼未至元城乃注周易都無注孝經之文其驗
一也鄭君卒後弟子追論師所注述及應對時文謂之
鄭志其言鄭所注者惟有毛詩尚書周易都不言孝經
[604-6b]
其驗二也又鄭志目錄記鄭之所注五經之外有中候
書傳七政論乾象厯六藝論毛詩譜答臨碩難禮臨姓/碩名
時為/學官駁許慎異義發墨守箴膏肓及答甄子然等書寸
紙片言莫不悉載若有孝經之注無容匿而不言其驗
三也鄭之弟子教授門徒祖述師言更相問答編錄其
語謂之鄭記惟載詩書禮易論語其言不及孝經其驗
四也趙商作鄭先生碑銘具稱諸所注義駁論亦不言
注孝經晉中經簿周易尚書尚書中侯尚書大傳毛詩
[604-7a]
周禮儀禮禮記論語凡九書皆云鄭氏注名𤣥至於孝
經則稱鄭氏觧無名𤣥二字其驗五也春秋緯演孔圗
云康成注三禮詩易尚書論語其春秋則有評論宋均
詩緯序云先師北海鄭司農則均是𤣥之傳業弟子也
師所注述無容不知云春秋孝經維有評論𤣥之不注
於此特明其驗六也又宋均孝經緯注引鄭六藝論敘
孝經云𤣥又為之注司農論如是而均無聞焉有義無
辭令余昏惑舉鄭之語而云無聞其驗七也宋均春秋
[604-7b]
緯注云𤣥為春秋孝經畧説則非注之謂所言𤣥又為
之注者汎辭耳非實事其序春秋亦云𤣥又為之注寜
可復責以實注春秋乎其驗八也後漢史書存於代者
有謝承薛瑩司馬彪袁崧等其為鄭𤣥傳者載其所注
皆無孝經其驗九也王肅孝經傳首有司馬宣王之奏
𤣥奉詔令諸儒注述孝經以肅説為長若先有鄭注應
言及而都不言鄭其驗十也王肅注書發揚鄭短凡有
小失皆在聖證若孝經此注亦出鄭氏被肅攻擊者最
[604-8a]
應煩多而肅無言其驗十一也魏晉朝賢辨論時事鄭
氏諸注無不得隠未有一言引孝經之注其驗十二也
凡此証驗易為討覈而代之學者不覺其非乗彼謬説
競相推舉諸觧不立學官此注獨行於代觀夫言語鄙
陋義理乖疎固不可以示彼後來傳諸不朽如古文孝
經孔傳本出孔氏壁中語甚詳正無俟商㩁而曠代亡
逸不復流行至隋開皇十四年侍書學生王孝逸於京
市陳人處買得一本送與著作郎王邵以示河間劉炫
[604-8b]
仍令較定而此書更無兼本難可依慿炫輙以所見率
意刋改因著古文孝經稽疑一篇以為此書經文盡正
傳義甚美而歴代未常置於學官良可惜也然則孔鄭
二家雲泥致隔今綸音發問較其短長愚請行孔廢鄭
於義為允又今俗所行老子是河上公注其序云河上
公者漢文帝時人結草菴於河曲乃以為號前所以注
老子授文帝因冲空上天此乃不經之鄙言流俗之虗
語按漢書藝文志注老子者二家河上所釋無聞焉爾
[604-9a]
豈非注者欲神其事故假造其説邪然其理乖謬雖使
纔别朱紫粗分菽麥亦皆嗤其過謬而况有識者乎豈
如王弼英才俊識賾微索隠考其所注義㫖為優必黜
河上公昇王輔嗣在於學者實得其宜又按漢書藝文
志易有十三家而無子夏作傳者至梁阮氏七錄始有
子夏易六卷或云韓嬰作或云丁寛作然據漢書藝文
志韓易有二篇丁易有八篇求其符㑹則事殊隳刺者
矣以東魯伏膺文學與子㳺齊列西河告老名行將夫
[604-9b]
子連蹤歳越千齡時經百代其所著述沉翳不行豈非
後來假慿先哲亦猶石崇謬稱阮籍郭璞濫名周寳必
欲行用深以為疑子𤣥又上言曰臣才雖下劣而學實
優長竊自不遜以為近古已來未之有也當以鄭氏孝
經河上公老子二書訛舛不足流行孔王兩家實堪師
授每懐此意其願莫從伏見去月十日勑令所司詳定
四書得失具狀聞奏臣等草議請行孔王二書牒禮部
訖但今庸儒淺識聞見不周可與共成難與慮始盖孔
[604-10a]
父有言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此則今古循
環愚智往復豈前者必是而後者獨非乎是以老篇莊
子興於晉代公羊糓梁寢於魏日春秋左氏因元凱而
方著尚書孔傳至光伯而始行斯皆尙好不同晩乃覺
悟承習既乆近輙弛張伏惟開元皇帝陛下常以九重
餘隙窮覽文藝百氏詳觀游心經典爰降綸綍俯逮芻
蕘臣輙以愚識上符睿㫖伏望明恩曲垂炤察如將為
允請即班行不可使隨流腐儒參論其義景寅中書門
[604-10b]
下奏曰劉子𤣥奏注孝經請廢鄭依孔注老子請停河
上公行王易傳非子夏所造者子𤣥博識誠則純儒全
非衆家亦則未可且孝經鄭義行已多時老子河注用
亦云乆并子夏易傳文不折於片言望竝付所司令諸
儒與子𤣥對質定必湏理勝義成不得飾詞爭辨論定
聞奏是時尚書禮部奏議曰臣得國子博士司馬貞等
議稱今文孝經是漢河間王所得顔芝本劉向以本參
較古文省煩除惑定為此一十八章其注相承云是鄭
[604-11a]
𤣥所作而鄭志及目録等不載故往賢共疑焉惟荀昶
范曄以為鄭注故昶集觧孝經具載此注而其事云以
鄭為主是先逹博選以此注為優且其注縱非鄭氏所
作而義亦敷暢頗將為得雖數處小有隠實亦未爽經
通其古文二十二章元出孔壁先是安國作傳後遭巫
蠱代未之行荀昶集注之時尚有孔傳中國遂亡其本
近儒欲崇古學妄作此傳假稱孔氏輙穿鑿改更偽作
閨門一章劉炫詭隨妄稱其善且閨門之義近俗之語
[604-11b]
必非仲尼正説按其章云閨門之内具禮矣乎嚴親嚴
兄妻子臣妾繇百姓徒役之句凡鄙不合經典又分庶
人章從故自天子已下别為章乃加子曰二字然故者
連上之詞既為章首不合言故是古文既亡後人妄開
此等數章以應二十二章之數非但經文不眞抑亦傳
文淺偽又注云因天之時就地之利暴其肌體朝暮從
事露髪塗足少而習之其心安焉此語雖旁出諸子引
之為注何言之鄙俚乎與鄭𤣥所云分别五土視其高
[604-12a]
下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優劣懸殊曽何等級今議
者欲取近儒詭説殘經缺傳而廢鄭注理實未可望請
准令式孝經鄭注與孔傳依舊俱行又得議稱老子道
德者是謂𤣥言注家雖多罕窮厥㫖河上盖愚虗之號
漢史實無其人然其注以養神為宗以無為為體其詞
近其理𢎞小足以脩身潔誠大可以寜人安國故顧歎
曰河上公雖曰注書即史立教皆沒畧逺體指明近用
斯可謂知言矣王輔嗣雅善𤣥談頗採道要窮神明乎
[604-12b]
槖籥守静黙於𤣥牝其理暢其㫖微在於𤣥學頗謂所
長至若近人立教脩身𢎞道則河上為得今望請王河
二注令學者俱行又得議稱謹按劉向七畧有子夏傳
但此書不行已乆今所存者多失眞本又荀朂中經簿
子夏傳四卷或云丁寛所作是先逹疑非子夏矣又隋
書經籍志云子夏傳殘缺梁氏六卷今兩卷是其書錯
謬多矣王儉七志引劉向七畧云易傳子夏韓氏而載
薛虞記又今秘庫有子夏傳薛虞記其傳文質畧指趣
[604-13a]
非逺無益後學不可將帖正經伏奉今年三月十日勑
曰孝經者德教所先自則天以來獨宗鄭氏遺㫖今則
無文又子夏易傳近無習者輔嗣注者亦甚甄明諸家
所傳互有得失獨據人説能無短長令儒官詳定所長
令明經者依習若將理等亦可兼行其作易者兼帖子
夏易傳詳其可否奏聞者又奉四月九日勑曰太子左
庶子劉子𤣥奏孝經注請廢鄭依孔老子注請停河上
公行王輔嗣易傳非子夏所造者付臣所司令諸儒與
[604-13b]
子𤣥對質定詳必湏理勝義成不得飾詞爭辨者臣等
國子博士司馬貞太學博士郄嘗通等十人對如前子
𤣥請依諸儒為定
馬懐素開元初為秘書監以書籍散逸條流無敘懐素
上疏曰南齊已前墳籍舊編王儉七志已後著述其數
盈多隋志所書亦未詳悉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
或近人相傳浮詞鄙而猶記若無編錄難辨淄澠望簡
括近書篇目并前志所遺者續王儉七志藏之秘府於
[604-14a]
是召學渉之士國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録并刋正
經史粗創首尾
李元瓘為國子司業開元八年三月上言三禮三傳及
毛詩尚書周易等竝聖賢微㫖生人教業必事資經逺
則斯道不墜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咸以禮記文少人
皆諳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之楷模公羊糓梁
歴代宗習今兩監及州縣以獨學無友四經殆絶既事
資訓誘不可因循其學生望請各量配作業并貢人預
[604-14b]
試之日習周禮儀禮公羊糓梁竝請帖十通五許其入
䇿以此開勸即望四海均習九經該備從之又奏先聖
孔宣父廟先師顔子配座今其像立侍准禮授坐不立
授立不跪况顔子道亞生知才先入室旣當配享其儀
見立請據禮文合從侍坐又四科弟子閔子騫等竝服
膺儒術親承聖教復列像廟堂不參享祀謹簡祠令何
休范寗等二十二賢猶沾從祀豈有升堂入室之子猶
不沾配享之餘望請春秋釋奠列享在二十二賢之上
[604-15a]
七十子文翁之壁尚不缺如豈有國庠遂無圗繪請命
有司圗形於壁兼為立贊庶敦勸儒風光崇聖列曽參
孝道可崇猶受經於夫子望准二十二賢預享從之
楊瑒為國子祭酒開元十七年三月上言曰太學者教
人務禮樂敦詩書也古制卿大夫子弟及諸侯歳貢小
學之異者咸造焉故曰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
朝廷君臣之禮班以品類分以師長三德以訓之四教
以睦之人旣知勸且務通經學成業著然後爵命加焉
[604-15b]
以之効職則知禮節以之蒞人使識亷讓則棫樸之咏
興也伏聞承前之例監司每年應舉者常有千數簡試
取其尤精上者不過二三百人省司重試但經明行脩
即與擢第不限其數自數年以來省司定限天下明經
進士及第每年不過百人兩監惟得一二十人若常以
此數而取臣恐三千學徒虗廢官廪兩監博士濫縻天
祿臣竊見流外入仕諸色出身每歳尚二千餘人方於
明經進士多十餘倍自然服勤道業之士不及胥吏浮
[604-16a]
虗之徒以其効官豈識於先王之禮義國家大啓庠序
廣置教道厚之以政始訓之以士先豈徒然哉將有以
也陛下設學校務以勸進之有司為限約務以黜退之
臣之微誠實所未曉臣伏見承前以來制舉遁迹丘園
孝悌力田者或試時務䇿一道或通一經粗明文義即
放出身亦有與官者此國家恐其遺才至於明經進士
服道日乆請益無倦經䇿旣廣文辭極難監司課試十
已退其八九考功及第十又不收其一二若長以為限
[604-16b]
恐儒風漸墜小道將興若以出身人多應須諸色都减
豈在獨抑明經進士也𤣥宗甚然之
歸崇敬為國子祭酒兼集賢學士代宗大歴五年皇太
子欲以仲秋之月於國學行齒胄之禮崇敬以國學及
官名不稱請改國學之制兼更其名曰禮記王制曰天
子學曰辟雍又五經通義云辟雍養老教學之所也以
形制言之雍壅也辟璧也雍水環之圓如璧形以義理
言之辟明也雍和也言以禮樂明和天下禮記亦謂之
[604-17a]
澤宫射義云天子將祭必將習射於澤宫故前代文士
亦呼云璧池亦曰璧沼亦謂之學省後漢光武立明堂
辟雍靈臺謂之三雍宫至明帝躬行養老於其中晉武
帝亦作明堂辟雍靈臺親臨辟雍行鄉飲酒之禮又别
立國子學以殊士庶永嘉南遷惟有國子學不立辟雍
北齊立國子寺隋初亦然至煬帝大業十三年改為國
子監今國家富有四海聲名文物之盛惟辟雍獨缺伏
請改國子監為辟雍省又以祭酒之名非學官所宜按
[604-17b]
周禮師氏掌以媺詔王教國子請改祭酒為大師氏立
正三品又司業者義在禮記云樂正司業長也言樂官
之長司主此業爾雅云大板謂之業按詩周頌設業設
簴崇牙樹羽則業是懸鍾磬之簨簴也今太學既不教
樂於義則無所取請改司業一為左氏一為右氏位正
四品上又以五經六籍古先哲王政理之式也國家創
業制取賢之法立明經發微言於衆學釋回増美選賢
與能自艱難以來取人頗易考試不求其文義及第先
[604-18a]
取於帖經遂使顓門業廢請益無從師資禮虧傳授義
絶今詩以禮記左傳為大經周禮儀禮毛詩為中經尚
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其公羊榖梁文疏既少
請共准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所擇博士兼通孝經論
語依慿章疏講觧分明注引旁通十問得九兼徳行純
潔文詞雅正儀刑規範可為師表者令四品以上各舉
所知在外者給驛年七十已上者蒲輪其國子太學四
門三舘各立五經博士品秩上下生徒之數各有差其
[604-18b]
舊博士助教直講經直及律舘算舘書舘助教請皆罷
省其教授之法學生置監謁同業師其所執贄段修一
束清酒一壺布衫一段其色隨師所服出中門延入與
坐割脩斟三爵而止乃發箧出經摳衣前請師為依經
辨理畧舉一隅然後就室每朝晡二時請益師亦二時
居講堂説釋道義發明大體兼教以文行忠信之道示
以孝悌睦友之義旬省月試時考歳貢以生徒及第多
少為博士考課上下其有不率教者則夏楚扑之國子
[604-19a]
之不率教者則申禮部移為太學生太學之不變者移
為四門四門之不變者復本役終身不齒雖率教九年
而學不成者亦歸之州學其禮部考試之法請無帖經
但於所習經中問大義二十得十八為通兼論語孝經
各問十得八兼讀所問文注義疏必令通熟者為通一
又於本經問時務䇿三道通三為及第其中有孝行聞
於鄉閭者舉觧具言於習業之下省試之日觀其所實
義少兩道亦請兼收其天下鄉貢亦如之習業考試止
[604-19b]
於明經名得第者授官之資與進士同若此則教義日
深而禮讓興别強不犯弱衆不暴寡此由太學中來者
也詔下尚書集百寮定議以聞議者以為省者禁也非
外司所宜名周禮代掌其職者曰氏國學非代官不宜
為太師氏其餘大抵以俗習既乆重難改作其事不行
徳宗建中三年二月崇敬奏上丁釋奠其日准舊例合
集朝官講論五經文義自大厯五年以前常行不絶其
年八月以後權停講論今既日逼恐湏復舊依奏
[604-20a]
宇文炫為右補闕以德宗貞元三年正月上言請京畿
諸縣鄉村廢寺竝為學竝上制置事三十餘件疏奏不

裴肅貞元中為國子司業奏爾雅為六經文字之楷老
子是聖人𤣥微之㫖請勒天下明經進士五經及明一
經進士五經及諸科舉人依前習道徳經者宜准天寳
元年勑處分應合習爾雅者竝准舊式初天寳元年尊
崇道教以老子乃𤣥元皇帝微言奥㫖不可列為小經
[604-20b]
令有司以爾雅代老子至貞元五年四月宰臣又議云
所習爾雅多是草木鳥獸之名無益理道又令舉人停
爾雅改習道徳經至是又改焉
武少儀為國子司業貞元十七年五月訛言云外人妄
談禁中事神威軍令將吏分捕入軍中鞫問時國子監
學生何竦曹夀被收少儀上疏言太學生何竦曹夀等
今月十四日有兩人稱是神威軍官徤本軍奏進止令
追其人亦不言姓名緣神威是禁軍稱奉進止所由不
[604-21a]
敢隨去臣亦不敢牒問經今二日更不見廻臣伏以何
竦曹夀等學生之中素無異迹皆勤藝業臣職在監臨
頗所諳悉察訪逰處不渉非違今忽被軍中宻收恐横
被詿誤太學生胄多來自逺方自見追此二人不知其
故咸聞驚懼莫敢保安何竦等儻情理難容伏乞明示
罪狀加以刑法如或枉遭誣執伏計必盡其辭冀無濫
罰人知懲警臣謬當承乏職令生徒令其干犯國章敢
逃罪責由是何竦曹夀得釋
[604-21b]
馮伉為國子祭酒憲宗元和元年四月伉奏應觧補學
生等國家崇儒本於勸學既居庠序宜在交脩有其藝
業不勤逰處非類樗蒲六博酗酒喧爭凌慢有司不脩
法度有一於此竝請觧退又有文章帖義不及格限頻
經五年不堪申送者亦請觧退其禮部所補學生到日
亦請准格帖試然後給厨後每月一度試經年等第不
進者停厨庶以止姦示其激勸又准格九年不及第者
即出監訪聞比來多改名却入起今已後如有此類請
[604-22a]
送法司准式科處勑㫖從之
元和二年八月國子監奏准勑今月二十四日諸州府
鄉貢明經進士見訪宜令就國學官講論質定疑義仍
令百僚觀禮者伏恐學官職位稍卑未足飾揚盛事伏
請選擇常叅官有儒學者三兩人與學官有儒學者庶
聖朝盛典輝映古今於是命兵部郎中蔣武考功員外
郎劉伯芻著作郎李蕃太常博士朱頴郯王府諮議章
庭規同赴國子監講論是年十二月國子監奏兩京諸
[604-22b]
舘學生總六百五十員請每舘定額如後兩監學生總
五百五十員國子舘八十員太學舘七十員四門舘三
百員廣文舘六十員律舘二十員書舘十員算舘十員
又奏伏見天寳以前國舘學生其數至多竝有員額至
永泰後四監置五百五十員東監近置一百員未定每
舘員額今謹具定額如後伏請下禮部准額補置勑㫖
依奏
鄭餘慶為太子少師判國子祭酒事元和十三年十一
[604-23a]
月餘慶以太學荒墜日乆生徒不振遂奏請率文官俸
祿脩廣兩京國子監時論美之十四年十二月餘慶又
奏請京見任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及外使兼京正
員官者每月所請料錢請率計每貫抽一十文以充國
子監脩造先師廟及諸室宇繕壁經公廨雜用之餘益
充本錢諸色隨便宜處置臣以為歴事文吏無非孔徒
所取至微足以資學教化之根本人倫之紀綱陛下文
徳武功戡亂除暴事超歴代道冠百王國學毁壊荒蕪
[604-23b]
盖以兵戎日乆而葺修未暇也今㓂難滌蕩天下砥平
爰俾耆臣叨領儒職臣兢於受命敢不肅恭伏念旬時
莫過於此伏望天㤙便賜允許仍令戸部每月據數竝
以實錢付國子監其東都留司京官亦准數率錢便充
東都國子監脩理制可
韋乾度為國子祭酒穆宗長慶二年閏十月奏當監四
舘學生每年有及第闕員其四方有請補學生人竝不
曽先於監司陳狀便自投名禮部計㑹補署監司因循
[604-24a]
日乆官吏都簡舉但准禮部開牒收管有乖太學引進
之路臣既忝守官請起今已後應四舘有闕其每年請
補學生者須先經監司陳狀稱請替某人闕監司則先
考試通畢然後具姓名申禮部仍稱堪充學生如無監
司觧申請不在收管之限舊例每給付厨房動多喧競
請起今以後當監進士明經等待補署畢關牒到監司
則重考試其進士等若重試及格當日便給厨房其明
經等考試及格後待經監司觧送則給厨房庻息喧争當監
[604-24b]
四館學生有及第出監者便將本住房轉與親故其合得房
學生則無房可給請起今以後學生有及第出監者仰館子
先通狀納房待有新補學生公試畢後便給令居住當監承
前並無專知館博士請起今以後每館衆定一人知館事如
生徒無故喧競者仰館子與業長通狀領過知館博士則准
監司條流處分其中事有過悮衆可容恕監司自議科决如
有悖慢師長彊暴鬬打請牒府縣錮身遞送鄉貫勑㫖冝依
文宗太和五年十二月國子祭酒裴通奏當司所授丞
[604-25a]
簿及諸博士助教直講等謹按六典云丞掌判監事凡
六學生每有業成上于監者以其業與司業祭酒試之
明經帖經口試䇿經義進士帖一中經試雜文䇿時務
徴事注云其試法皆依考功口試明經帖限通八以上
明法明算皆通九以上主簿掌印從檢凡學生有不率
師教者則舉而免之其頻三年下第九年在學無成者
亦如之注云假如違程限及作樂雜戯者同准彈琴習
射不禁諸博士助教皆分經教授學者每授一經必令
[604-25b]
終講未終不得改業諸博士助教皆云諸學生讀經文
通熟然後授文講義每旬放一日休假前一日博士考
試其試讀書每千言内試一帖帖三言講義者每二千
言内問大義一條總試三條通二為及第通一及全不
通者斟量决罰謹具當司官吏及學生令典條件如前
伏望勑下有司允臣所奏勑㫖宜依
七年八月國子監起請准今月九日德音節文令監司
於諸道搜訪名儒置五經博士一人者伏以勸學專門
[604-26a]
復古之制博採計當年講授多少以為考課等級應補
當司諸學生等按學令儒術以備國庠作事之初湏有
奬進伏請五經博士秩比國子博士今左氏春秋禮記
周易尚書毛詩為五經論語爾雅孝經等編簡既少不
可特立學官更請依舊附入中經勑㫖依奏其年十二
月勑於國子監講堂兩廊創立石壁九經并孝經論語
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様四十卷
鄭覃為相兼國子祭酒文宗開成元年覃奏請置五經
[604-26b]
博士各一人緣無祿俸請依王府例給祿粟從之開成
二年八月國子監奏得覆定石經字體官翰林待詔唐
𤣥度狀准太和七年二月五日勑覆九經字體者今所
詳覆多依司業張參五經文字為准其舊字様歳月將乆
畫㸃參差傳冩相承漸致乖誤今竝依字書與較勘同
商較是非取其適中纂錄為新加九經字様一卷請附
於五經様之末用證紕誤勑㫖依奏
馮審為國子祭酒宣宗大中五年十一月審奏孔子廟
[604-27a]
堂碑是太宗皇帝建立睿宗皇帝書額備稱唐徳具贊
鴻猷文翰顯然貞石斯在洎武后權政國號濳移竊於
篆額中間謬加大周二字豈可尚存偽號以紊清朝疑
誤將來傳流僣謬其大周兩字伏乞天恩許令琢去謹
錄奏聞勑馮審所請刋正説文頗叶事體宜依
皮日休以懿宗咸通中舉進士尚書二首其一請以孟
子為學科詞曰臣聞聖人之道不過乎經經之降者不
過乎史史之降者不過乎子子不異乎道者孟子也捨
[604-27b]
是而子者必斥乎經史為聖人之賊也夫孟子之文燦
若經傳天惜其道不燼於秦自漢代得其書常置博士
以顓其學故其文繼乎六藝光乎百氏得眞聖人之㣲
㫖也不然者何其道煜煜於前而其書汲汲於後得非
道拘乎正文失於奥有好邪者憚正而不舉嗜淺者鄙
奥而無稱邪盖仲尼愛文王如嗜昌歜以取味後之人
將愛仲尼者其嗜在乎孟子矣夫古之士以湯武為逆
取者其不讀孟子乎以楊墨為逹智者其不讀孟子乎
[604-28a]
由是觀之孟子之功利於人亦不輕矣今有司除茂才
至明經外其次有熟莊周列子書者亦登於科其誘善
也雖深而懸科也未正夫莊列之文荒唐之文也讀之
可以為方外之士習之可以為洪荒之民安有能汲汲
以救時補教為志哉伏請命有司去莊列之書以孟子
為主有能精通其義者其科選視明經同茍若是也不
謝漢之博士矣
孔緯為相兼國子祭酒昭宗大順元年二月緯奏文宣
[604-28b]
王祠廟經兵火焚毁有司釋奠無所請内外文臣各於
本官料錢上每一緡抽十文助修國學從之
後唐叚顒為太常丞明宗天成二年三月奏請國學五
經博士各講本經以申横經齒胄之義四年十二月國
子監奏伏以國家開設庠序比要教授生徒所以日就
月將知討論之不廢卜禘視學明考校之有程先生旣
以親臨學士豈宜他適盖以頃者監名雖補各以私便
無常且居㒺離羣則學能敬業終成孤陋誰為琢磨但
[604-29a]
希託迹為梯媒只以多年為次第罔思蟻術惟俟鶯遷
忍淹違養之時徒積觀光之歳今國家化被流沙漸海
政敷有截無疆大扇素風恢張至道是以重興數仭分
設諸官教且有常業成無忒而况時物甚賤舘舍尤多
諒無懸磬之虞足得撞鐘之問但自學徒所好可以教
亦隨機既欲成名必湏精業如有好春秋者教之以属
辭比事三體五情尊王室而討不庭昭沮勸而起新舊
其所異同者則引之以二傳也如有好禮者則教之以
[604-29b]
恭儉莊敬長幼尊卑言揖讓而知獻酬明冠昏而重䘮
祭其所㳂革者則證之以二禮也如有好詩者則教之
以溫柔敦厚辨之以草木蟲魚美盛徳而刺滛昏歌風
雅而察正變如有好書者則教之以疏通知逺釋之以
訓誥典謨思帝徳而敬王言稽古道而統皇極如有好
易者則教之以潔浄精㣲戒之以躁動競進體十翼而
分彖爻應吉凶而先擬議也至於歴代子史備述變通
既属異端誠非教本但以適當凝凍將近試期欲講小
[604-30a]
經以消短景今已請尚書博士田畝講勘論語孝經行
莫大於事親道莫逾於務本如有京中諸官子弟及外
道舉人况四門博士趙著見講春秋若有聽人從其所
欲顓俟放牓别啓諸經既溫故而知新惜寸隂而輕尺
璧顓經者若能口誦碩學者又得指歸自然縻好爵以
當仁䇿科名而得俊幸不孤於選士冀有益於化風從

王騫為刑部郎中天成二年七月奏請採訪圗籍
[604-30b]
呂或休為左補闕天成四年五月上書請勑諸道興崇
學校
李超為著作郎長興元年十月奏秘書監空有省名而
無廨署藏書之府無屋一間無書一卷非人文化成之
道請依六典創修之
楚馥為尚書博士長興三年奏請皇子習尚書知君臣
父子之義
漢司徒詡為禮部侍郎乾祐三年上言臣聞致理之方
[604-31a]
咸資稽古多聞之道詎捨羣書歴代已來斯文不墜石
渠蓬閣今則闕於芸編百氏九流在廣頒於搜訪唐朝
竝開三舘皆貯百家開元之朝羣書大備離亂之後散
失頗多臣請國家開獻書之路凡天下文儒衣冠舊族
有收得三舘亡書許投舘進納據卷帙多少少則酬之
以緡帛多則酬之以官資自然五六年間庶㡬粗備從

 
[604-31b]
 
 
 
 
 
 
 
 册府元龜卷六百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