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册府元龜 > 冊府元龜 卷五百五十八
[558-1a]
欽定四庫全書
 冊府元龜卷五百五十八 宋 王欽若等 撰
  國史部
   論議
自左丘明受經於仲尼而為之傳其後太史公易編年
之舊式明述作之微㫖揚㩁而論文辭炳焉班氏父子
專心載籍亦復斟酌前史譏正得失爾後當筆削之任
者盖不乏其人焉至於考正先民之異同論次一時之
[558-1b]
類例斷以年紀裁以體範深述懲勸之本極談書法之
事或列於封疏或形於奏記至乃立言以垂制移書以
布懷罕不磅礴今古講求奥蹟緒言佳話藹乎前聞足
以見作者之志矣
漢司馬談為太史公談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愍學者不
達其意而師誖誖惑也各習師法惑/於初見誖布内切乃論六家之要指
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大傳謂/易繫辭夫隂
陽儒墨名法道徳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
[558-2a]
省不省耳言發跡雖殊同歸於治但學者不/能省察昧其端緒耳直猶但也嘗竊觀隂
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畏隂陽之術月令/星官是其枝葉
也拘曲/礙也然其叙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
勞而少功是以事難盡從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禮列夫
婦長㓜之别不可易也易變/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
不可徧循言難/盡用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
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儉而善
失真劉向别録云名家者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然其正
[558-2b]
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澹足
萬物澹古/瞻字其為術也因隂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撮揔取也/千活切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
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操執持也/千高切儒者則不然
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君倡臣和主先臣隨如此則
主勞而臣佚佚樂也/與逸同至於大道之要去徤羡絀聦明絀/聦
棄明倚依太素反本歸貞則/理得而海内均也黜廢也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
竭形大勞則敝神形蚤衰欲與天地長乆非所聞也蚤/古
[558-3a]
早/字夫隂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八位/八卦
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節就中氣也各有禁謂月令者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此天道之大經也經常/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紀綱故曰
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
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理究盡/也
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
長㓜之别雖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堯舜言其徳行
[558-3b]
曰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翦採椽不刮屋蓋曰茨/以茅覆屋
也採柞木也茨/疾兹切採音采飯土簋歠土刑簋所以盛飯也刑以盛/羹也土謂燒土為之即
瓦噐也飯扶晩切/簋音軌歠尺悦切糲粱之食糲粗米也一斛粟/七㪷米為糲音頼藜藿之
藜草似蓬也/藿豆葉也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
舉音不盡其哀教䘮禮必以此為萬民率故天下法若
此則尊卑無别也夫世異時移事業不必同故曰儉而
難遵也要曰彊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給亦足也/人人家家
皆得/足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不能廢也法家不别親疏
[558-4a]
不殊貴賤壹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絶矣可以行一
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
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不能改也分扶/問切名家苛察繳
繳繞猶纒繞/也繳功鳥切使人不得反其意剸决於名時失人情
剸讀與/專同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
引名責實参錯交/伍明知事情者此不可不察也道家無為又曰無
不為無為者守静一也無/不為者功利大也其實易行其辭難知言指趣/幽逺
其術以虚無為本以因循為用任自/然也無成勢無常形故
[558-4b]
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
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興舍興起也/舍廢也故曰聖人不巧
時變是守無機巧之心/但順時也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
言因百姓之心以為/教但執其綱而已羣臣並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
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欵欵空也空則明也/中當也充也中竹
仲/切欵言不聽姦廼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黒廼形形見/也
所欲用耳何事不成廼合大道混混冥冥元氣之貎也/混故本切
光燿天下復反無名返還/也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
[558-5a]
也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
生離者不可復合故聖人重之繇此觀之神者生之本
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繇
哉又謂其子遷曰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
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
百有餘嵗諸侯相兼史記放絶今漢興海内一統明主
賢君忠臣義士予為太史而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
焉爾其念哉又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嵗
[558-5b]
而有孔子孔子至於今五百嵗有能紹而明之正易傳
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
敢讓焉言當已述成先人之業何敢/自嫌當五百嵗而讓之也上大夫壺遂曰昔
孔子為何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之董生仲舒/也周道
廢孔子為魯司冦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
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謂本/其得失
為天下儀表貶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以諸侯/僣侈大
夫擅權故貶討之/也貶退也討治也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
[558-6a]
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
紀别嫌疑明是非定猶與與讀/曰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存亡國繼絶世補弊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隂
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化以變化之道為長也長讀如/本字一曰長謂崇長之也竹
兩/切禮綱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
記山川谿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詠樂所以
立故長於和春秋是非故長於治人是故禮以節人樂
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道/言
[558-6b]
也/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
千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
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己者語/終之辭故易曰差以毫釐謬以千里今之易/經及彖
象繫辭皆無此語所稱易緯者則/有之言斯盖易象之别記者也故臣弑君子弑父非
一朝一夕之故其漸乆矣易坤卦/爻之辭有國者不可以不知
春秋前有讒而不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
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經/常
[558-7a]
也/為人君父者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
蒙猶/被也為人臣子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䧟簒弑誅死之
罪其實皆以善為之而不知其義其心雖善以不知義/理之故則䧟於惡也
被之空言不敢辭趙盾不知討賊而/不敢辭弑君之罪夫不通禮義之㫖
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為/臣
下所干犯也一/曰違法禮義也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
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大過予之受而
不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
[558-7b]
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禁者難知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
空文以斷禮義斷决也决之/於禮義也當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
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
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唯唯謙應也否否/不通也唯戈癸切不然余
聞之先人曰虙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虙讀與/伏同堯舜之盛
尚書載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
惡推三代之徳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漢興已來至
[558-8a]
明天子獲符瑞建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於歎/辭也
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徳/而政化清也於讀曰烏澤流罔極罔無也/極止也海外殊俗重
譯欵塞欵叩/也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也道言/也臣下百官
力誦聖徳猶不能宣盡其意力勤/也且士賢能矣而不用
有國者耻也主明聖徳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掌其
官廢明聖盛徳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堕先人
所言墮毁也謂不修/之也音火規切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
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謬矣
[558-8b]
後漢班彪為徐令以病免彪既才高而好著述遂專心
史籍之間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太初已後闕而不録
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
前史而譏正得失其畧論曰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
史官以司典籍見於史籍者夏太史終古/殷太史向摯周太史儋也暨於諸侯國
自有史魯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衞史華龍/滑曰我太史也楚有左史倚相故孟子曰晉
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乘者興於田賦乘馬之/事檮杌者嚚凶之類興
於記惡之誡春秋以二始四時以記萬事/遂各以為名其記事一也見趙岐孟子注定哀之間魯/定
[558-9a]
公哀/公也魯君子左丘明論集其文作左氏傳三十篇又撰
異同號曰國語二十篇繇是乘檮杌之事遂闇不行於/時為闇
也其書/今亡而左氏國語獨章又有記録黄帝以來至春秋
時帝王公侯卿大夫號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後七
國並争秦并諸侯則有戰國䇿三十三篇漢興定天下
大中大夫陸賈記録時政作楚漢春秋九篇孝武之世
太史令司馬遷採左氏國語刪世本戰國䇿據楚漢列
國時事上自黄帝下訖獲麟武帝大始三年登隴首/獲白麟遷作史記絶筆
[558-9b]
於此/年也作本紀世家列傳書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
十篇謂文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將相/表日者傳三王世家龜䇿傳傳靳列傳遷之所記從
漢元至武則絶其功也至於採經摭傳分散百家之事
甚多踈畧不如其本務欲以多聞廣載為功論議淺而
不篤其論術學則崇黄老而薄五經黄帝老子道家也/五經儒家也遷序
傳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此謂崇/黄老也又曰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此謂薄五經也
序貨殖則輕仁義而羞貧窮史記貨殖傳序曰家貧親/老妻子寡弱嵗時無以祭
祀飲食被服不足以自適如此不慙耻則無所比/矣無嵓處竒士之行而長貧賤稽仁義亦足羞也道游
[558-10a]
俠則賤守節而貴俗功史記游俠傳序曰季次原憲行/君子之徳義不茍合當世當世
亦笑之終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饜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仁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
軀赴士之戹盖有足多者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乆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浮沉而取榮名哉此其
大敝傷道所以遇極刑之咎也極刑謂遷被腐刑也遷/與任安書曰最下腐刑
極/矣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盖良
史之才也誠令遷依五經之法言同聖人之是非意亦
庶㡬矣易曰顔氏之子/其殆庶㡬乎夫百家之書猶可法也若左氏
國語世本戰國䇿楚漢春秋太史公書今之所以知古
[558-10b]
後之所繇觀前聖人之耳目也司馬遷序帝王則曰本
紀公侯傳國則曰世家卿士特起則曰列傳又進項羽
陳渉而黜淮南衡山謂遷著項羽本紀又陳渉起於隴/畆數月被殺無子孫相繼著為世
家淮南衡山漢室之裔當世/家而編之列傳進退之失也細意委曲條例不經若遷
之著作採獲古今貫穿經傳至廣博也一人之精文重
思煩故有其書刋落不盡尚有盈辭多不齊一刋落者/謂削落
繁蕪所/有不善若序司馬相如舉郡縣著其字至蕭曹陳平之
屬及董仲舒並時之人不記其字或縣而不郡者盖不
[558-11a]
暇也史記衛青平陽人也張釋之/之堵陽人並不顯郡之類也今此後篇慎覈其事
整齊其文不為世家唯紀傳而已傳曰殺史見極平易
正直春秋之義也
張衡字平子為太史令安帝永初中謁者僕射劉珍校
書郎劉騊駼等著作東觀撰集漢紀因定漢家禮儀上
言請衡參論其事㑹並卒而衡嘗歎息欲終成之及為
侍中上疏請得專事東觀收檢遺文畢力補綴表曰臣
仰幹史職敢徼官守竊貪成訓自忘頑愚顧得專於東
[558-11b]
觀畢力於紀記竭思於補闕俾有漢休烈比長乆於天
地並光明於日月昭示萬嗣永永不朽也又條上司馬
遷班固所叙與典籍不合者十餘事其畧曰易稱虙戲
氏王天下虙戲氏没神農氏作神農氏没黄帝堯舜氏
作史遷獨載五帝不記三皇今宜并録又一事曰帝
系黄帝產青陽昌意周書曰乃命少皥清清即青陽也
今宜實定之又以為王莽本傳但應載簒事而已至於
編年月紀災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始居位人無異望
[558-12a]
光武初為其將然後即真宜以更始之號建於光武之
初書數上竟不聼及後之著述多不許典時人追恨之
劉千秋為越騎校尉校書東觀好事樊長孫與書曰漢
家禮儀叔孫通等所草創皆隨律令在理官藏於几閣
無紀録者乆令二代之業闇而不彰誠宜撰次依擬周
禮定位分職各有條序今人無愚智入朝不惑君以公
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己劉君甚然其言與邑子通
人郎中張平子參議未定而劉君遷為宗正衛尉平子
[558-12b]
為尚書郎太史令各務其職未暇恤也至順帝時平子
為侍中典校書方作周官觧説乃欲次述漢事㑹復遷
河間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猶不易矣既感和言顧
見故新汲令王文山小學為漢官篇畧道公卿内外之
職旁及四夷博物條暢多所發明足知舊制儀品
晉賈謐為秘書監掌國史朝廷議立晉書限斷中書監
荀朂謂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謨欲引嘉平已下
朝臣盡入晉史於時依違未有所决惠帝立更使議之
[558-13a]
謐上議請從㤗始為斷於是事下三府司徒王戎司空
張華領軍將軍王衍侍中樂廣黄門侍郎嵇紹國子博
士謝衡皆從謐議騎都尉濟北侯荀畯侍中荀藩黄門
侍郎華混以為宜用正始開元博士荀熈刁恊謂宜嘉
平起年謐重執奏戎華之議事遂施行
宋徐爰為太常丞初元嘉中著作郎何承天草創國史
孝武初又使奉朝請山謙之南臺御史蘇寳生踵成之
六年又以爰領著作郎使終其業爰雖因前作而専為
[558-13b]
一家之書上表曰臣聞虞史炳圖原光被之美夏載昭
䇿先隨山之勤天飛雖王徳所至終陟固有資田躍神
宗始於俾乂上日兆於納揆其在殷頌長發𤣥王受命
作周實維雍伯考行之盛則振古之𢎞軌降逮二漢亦
同兹義基帝業乎豐郊紹祚本於昆邑魏以武命國志
晉以宣啟陽秋明黄初非更姓之本㤗始為造物之末
又近代之令逺史鴻規典謨緬邈紀傳成凖善惡具書
成敗畢記伏惟皇宋承金行之澆季鍾經綸之屯極擁
[558-14a]
𤣥光以鳯翔秉神符而龍舉剿定鯨鯢天人佇屬晉禄
數終上帝臨宋便應奄膺統㝢對越神工而恭服勤於
三分讓徳邁於不嗣其為巍巍蕩蕩赫赫明明歴觀逖
聞莫或斯等宜依銜書改文登册變號起元義熈為王
業之始載序宣力為功臣之斷其偽𤣥簒竊同於新莾
雖靈武克殄自詳之晉録及犯命干紀受戮覇朝雖揖
禪之前皆著之宋䇿國典體大方垂不朽請外詳議於
是外内博議太宰江夏王義恭等三十五人同爰宜以
[558-14b]
義熈元年為斷散騎常侍巴陵王休若尚書金部郎檀
道鸞二人謂宜以元興三年為始太學博士虞龢謂宜
以開國為宋公元年詔曰項籍聖公編録二漢前史已
有成例桓𤣥傳宜在宋典餘如爰議
范曄為太子詹事撰後漢書以為司馬遷班固父子其
言史官載籍之作大義粲然著矣議者咸稱二子有良
史之才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
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
[558-15a]
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譏遷以為是非頗謬於聖人
然其議論嘗排死節否正直而不叙殺身成仁之為美
則輕仁義賤守節愈矣固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
刑然亦身䧟大戮智及之仁不能守之嗚呼古人所以
致論於目睫也
南齊袁彖為秘書丞議駮國史檀超以天文志紀緯序
位度五行志載當時祥沴二篇所記事用相懸日蝕為
災宜居五行超欲立處士傳彖曰夫事闗業用方得列其名
[558-15b]
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轢將相此偏介之行不可
長風移俗故遷書未傳班史莫編一介之善無縁頓畧
宜列其性業附出他篇
後魏高祐孝文時為秘書令後與丞李彪等奏曰臣等
聞典謨垂文話言所以光著載籍作戒行事所以昭揚
然則尚書者記言之體春秋者録事之辭尋覽前志斯
皆言動之實録也夏殷以前其文弗具自周以降典章
備舉史官之體文質不同立書之㫖隨時有異至若左
[558-16a]
氏屬詞比事兩至並書可謂存史意而非史體逮司馬
遷班固皆博識大才論叙古今曲有條章雖周達未兼
斯實前史之可言者也至於後漢魏晉咸以放焉惟
聖朝剏制上古開基長發自始均以後至於成帝其間
世數乆逺是以史弗能傳臣等疎陋忝當史職披覽國
史竊有志焉愚謂自王業始基庶事草剏皇始以降光
宅中土宜依遷固大體用事類相從紀傳區别表志殊
貫如此修綴事可備盡伏惟陛下先天開物洪宣帝命
[558-16b]
皇太后淳曜二儀惠和王度聲教之所洽風譯之所覃
固已義振前王矣加以太和已降年未一紀然嘉符禎
瑞備臻於往時洪功茂徳事萃於曩世㑹稽佇玉牒之
章岱宗想石記之列而秘府䇿勲述美未盡將令皇風
大猷或闕而不載功臣懿績或遺而弗傳著作郎已下
請取有才用者參造國書如得其人三年有成矣然後
大明之功徳光於帝篇聖后之勲業顯於皇䇿佐命忠
貞之倫納言司直之士咸以備著載籍矣孝文從之時
[558-17a]
李彪專統著作祐為令時相闗預而已
李彪為度支尚書除名及宣武踐阼彪求復舊職修史
官之事乃上表曰臣聞龍圖出而皇道明龜書見而帝
徳昶斯實㝠中之書契也自瑞官立而卑高陳民師建
而貴賤序此乃人間之䋲式也是以唐典篆欽明之䇿
虞書銘慎徽之篇傳著夏氏之箴詩録商家之頌斯皆
國史明乎得失之迹也逮於周姬鑒於二代文王開之
以兩經公旦申之以六聨郁乎其文典章大畧也故觀
[558-17b]
雅頌識文武之丕烈察歌音辯周公之至孝是以季札
聼風而知始基聽頌而識盛徳至若尼父之刪魯籍丘
明之辨孔志可謂婉而成章盡而不朽者矣自餘乘志
之比其亦有趣焉暨史班之録乃文窮於秦漢事盡於
哀平懲勸兩書華實兼載文質彬彬富哉言也令大漢
之風美類三代降及華馬陳于咸有放焉而敷贊弗逺
不可力致豈虗也哉其餘率見而書覩事而作者多矣尋
其本末亦可往來焉惟我皇魏之奄有中華也嵗越百
[558-18a]
餘年㡬十紀太祖以弗違開基武皇以奉時創業虎嘯
域中龍飛宇外小往大來品物咸亨自兹以降世濟其
光史官叙録未充其盛加以東觀中圮冊勲有闕美隨
日落善因月稀故諺曰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至於太和
之十一年先帝先后逺惟景業緜緜休烈若不恢史闡
録懼上業茂功殆有缺矣於是召名儒博達之士充麟
閣之選於是忘臣衆短采臣片志令臣出納授臣丞職
猥屬斯事無所與讓高祖時詔臣曰平爾雅志正爾筆
[558-18b]
端書而不法後世何觀臣奉以周旋不敢失墜與著作
等鳩集遺文并取前記撰為國書假有新進時賢製作
於此者恐閨門既異出入生疑絃柱既易善者或謬自
十五年以來臣使國遷頻有南轅之事故載筆遂寢簡
牘弗張其於書功録美不其闕歟伏惟孝文皇帝承天
地之寳崇祖宗之業景功未就奄焉殂落凡百黎氓若
無天地頼遇陛下體明叡之貞應保合之量恢大明以
燭物履静恭以和邦天清其氣地樂其静不愆不忘率
[558-19a]
繇舊章可謂重明疊聖元首康哉惟先皇之開創造物
經綸浩曠加以魏典流製藻繢垂篇窮理於有象盡性
於衆變可謂日月出矣無幽不燭也記曰善迹者欲人
繼其行善歌者欲人繼其聲故傳曰文王基之周公成
之又曰無周公之才不得行周公之事今之親王可謂
當之矣然先皇之茂猷聖逺今王之懿美洞鑒准之前
代其徳靡悔也時哉時哉可不光炤哉合徳二儀者先
皇之陶鈞也齊明日月者先皇之洞炤也慮周四時者
[558-19b]
先皇之茂功也合契鬼神者先皇之𤣥燭也遷都改邑
者先皇之鑒也思同書軌者先皇之逺也守在四夷者
先皇之畧也海外有截者先皇之威也禮繇岐陽者先
皇之義也張藻岱郊者先皇之仁也鑾幸豳漠者先皇
之智也燮伐南京者先皇之禮也升中告成者先皇之
肅也親䖍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實無闕者先皇之徳
也開物成務者先皇之貞也觀乎人文者先皇之藴也
革弊創新者先皇之志也孝慈道洽者先皇之衷也先
[558-20a]
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謙尊而光為而弗有可謂四三
皇而六五帝矣誠宜功書於竹素聲播於金石臣竊謂
史官之達者大則與日月齊明小則與四時並茂其大
者孔子左丘是也小者史遷班固是也故能聲流於無
窮義昭於來裔是以金石可滅而風流不冺者其唯載
籍乎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斯不唯其性盖言習之
所得也竊謂天文之官太史之職如有其人宜其世矣
故尚書稱羲和世掌天地之官張衡賦曰學乎舊史氏斯
[558-20b]
盖世傳之義也若夫良冶之子善知為裘良弓之子善
知為箕物豈有定習貫則知耳所以言及此者史職不
修事多淪曠天人之際不可須臾闕載也是以談遷世
而功立彪固世而事成此乃前鑒之軌轍後鏡之蓍龜
也然前代史官之不終業者有之皆陵遲之世不能容
善是以平子去史而成賦伯喈連閣而就志近僣晉之
世有佐郎王隱為著作虞預所毁亡官在家晝則樵薪
供㸑夜則觀文屬綴集成晉書存一代之事司馬紹勑
[558-21a]
尚書唯給筆札而已國之大籍成於私家末世之弊乃
至如此此史官之不遇時也今大魏之史職則身貴禄
則親榮優哉游哉式榖休矣而典謨弗恢者皆有以也
而故著作漁陽傅玭北平陽尼河間邢產廣平宋弁昌
黎韓顯宗等並以文才見舉著述是同皆登年不永弗
終茂績前著作程靈虬同時應舉共掌此務今從他職
官非所司唯崔光一人雖不移任然侍官兩兼故載述
致闕臣聞載籍之興繇於大業雅頌垂薦起於徳美雖
[558-21b]
時有文質史有備畧然歴世相仍不改此度也昔史談
誡其子遷曰當世有美而不書汝之罪也是以乆而見
美孔明在蜀不以史官㽞意是以乆而受譏取之深衷
史談之志賢亮逺矣書稱無曠庶官詩有職思其憂臣
雖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疎敢言及於
此語曰患為之者不必知知之者不得為臣誠不知强
欲為知耳竊尋先朝賜臣名彪者逺則擬漢史之叔皮
近則凖晉史之紹統推名求義欲罷不能佩荷恩澤死
[558-22a]
而後己今所求者乞一静處綜理國籍以終前志官給
事力以充所須雖不能光啟大録庶不為飽食終日耳
近則期月可就逺也三年有成正本藴之麟閣副貳藏
之名山時司空北海王祥尚書令王肅以其無禄頗相
賑餉遂在秘書省同王隠故事白衣修史嵗餘史業竟
未及就然區分書體皆彪之功
張彛宣武時為光禄大夫表曰竊惟皇王統天必以窮
幽為美盡理作聖亦假廣採成明故詢於芻蕘著之周
[558-22b]
什輿人獻箴流於夏典不然則美刺無以得彰善惡有
時不逹逮於兩漢魏晉雖道有汚隆而被繡傳檄未始
闕也及惠帝失御中夏分離劉苻專據秦西燕趙迭制
闗左姚夏繼起五凉競立致使九服揺揺民無定主禮
儀典制此焉堙滅暨大魏應厯撥亂登皇翦彼鯨鯢龕
靖神縣數紀之間天下寜一傳輝七帝積聖如神高祖
遷鼎成周永兹八百偃武修文憲章斯改實所謂加五
帝登三王民無徳而名焉猶且慮獨見之不明欲廣訪
[558-23a]
於得失乃命四使觀察風謡臣時忝常伯充一使之列
遂得仗節輝金宣恩東夏周歴於齊魯之間徧馳於梁
宋之域詢採詩頌研檢獄情庶片言之不遺兾美刺之
俱顯而才輕任重多不遂心所採之詩並始申白而值
鑾輿南討問罪宛鄧臣復忝行軍樞機是務及輦駕之
返膳御未和續以大諱奄臻四海摧慕遂爾推遷不及
聞徹未㡬叨牧秦藩違離闕下繼以譴疾相纒寜丁八
嵗嘗恐所採之詩永淪丘壑是臣夙夜所懷以為深憂
[558-23b]
者也陛下垂日月之明行雲雨之施察臣往罪之濫矜
臣貧病之切既蒙崇以禄養復得拜掃丘墳明目友朋
無所負愧且臣一二年來所患不劇尋省本書粗有髣髴
凡有七卷令冩上呈伏願昭覽勑付有司使魏代所採
之詩不湮於丘井臣之願也
陽尼為著作郎好學博通羣籍奏佛道宜在史録後
 
 冊府元龜卷五百五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