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御覽 > 太平御覽 684


[68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御覽卷六百八十四
            宋 李昉等 撰
  服章部一
   總叙冠
説文曰冠絭也所以絭髪弁冕之總名也
釋名曰冠貫也所以貫韜髪也
董巴漢輿服志曰上古穴居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
[684-1b]
度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
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
又曰術氏冠有五綵衣青𤣥裳前員其制差池四重趙
氏靈王好服之今不施用也
白虎通曰人所以有冠者卷也所以卷持髪也人懷五
德莫不貴德示成禮有修餙文章故制冠以餙首别成
人也
三禮圖曰緇布冠始冠之冠也太古冠布齊則緇之今
[684-2a]
冠則其遺象也太古未有絲繒始麻布耳
又曰建華冠祠天地五郊八佾舞人服之以鐡為柱卷
貫雜大珠九枚
禮記檀弓曰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縮從也今禮制衡/讀為横今冠横縫
以其辟/積多故喪冠之反吉非古也時人之喪冠/縮縫古冠耳
又郊特牲曰冠義始冠之冠緇布冠也始冠三加冠/先加緇布冠
太古冠布齊則緇之其緌也齊則緇之鬼/神重幽闇也孔子曰吾未
之聞也冠而敝之可也三代改制/齊冠不用適子冠於阼以著代
[684-2b]
也醮於客位嘉有成也三加彌尊諭其志也始加緇布/冠次皮弁
次爵弁冠益尊/而志益大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
道也毋追上音牟/下音堆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三王
共皮弁素積所不易/於先代
又曰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以息民象季/秋草木黄落
又曰玉藻始冠緇布冠自諸侯下逹冠而敝之可也本/大
古耳非時王/之法服也𤣥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
[684-3a]
侯之冠也皆始冠之冠也𤣥冠委貌緌諸侯緇布/冠有緌尊者飾也繢或作繪緌或作㽔𤣥
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𤣥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言齊/時所
服也四命以上/齋祭異冠也縞冠𤣥武子姓之冠謂父有喪服子為/之不純吉也武冠
卷也古者/冠卷也縞冠素紕既祥之冠也紕縁邊也紕讀如埤/益之埤既祥之冠也
已祥祭而/祭之服也垂緌五寸惰㳺之士也惰㳺罷民也亦縞冠/素紕㓙服之象也垂
長緌明/非既祥𤣥冠縞武不齒之服也所放不/帥教也居冠屬武謂燕/居冠
也著冠於/武少威儀自天子下達有事然後緌燕無事/者去飾
又曰𤣥冠紫緌自魯桓公始也盖僭宋王者之後/服也緌當用繢
[684-3b]
又冠義曰冠者禮之始也古者冠禮筮日筮賔所以敬
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傳曰狄人滅衛齊桓公封衛于楚丘衛忘亡忘其滅/亡之困
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用諸侯諒/闇之服
又曰鄭子華之弟子臧奔宋好聚鷸冠鷸鳥名聚鷸羽/為冠言非法之
服/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之八月盜殺之陳宋之間君
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又曰衛獻公戒孫文子寗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684-4a]
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
又曰齊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進使人執而問之辭
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
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乃舍之
又曰范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以求冠/為辭取其冠法
而與之兩冠曰盡矣
詩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緇撮緇/布冠也穀梁傳哀公曰公㑹呉子于黄池呉王夫差曰好冠來
[684-4b]
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范寗曰不知冠/有差等唯欲好
冠/
史記曰髙祖時籍孺孝惠時閎孺婉佞貴倖與上卧起
故惠帝時郎中皆冠鵕䴊貝帶傳脂粉比閎籍之屬
又曰丞相公孫𢎞燕見上或時不冠至於汲黯見上不
冠不見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
其敬禮如此
漢書曰髙祖為亭長以竹皮為冠及貴所謂劉氏冠也
[684-5a]
後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也應劭注曰竹皮
今之鵲尾冠是也
又曰沛公畧地陳留麾下騎士酈食其里中子也食其
見之曰沛公吾所欲從騎士曰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
冠來者沛公輙解其冠溺其中未可以儒生說也
又曰杜欽字子夏家富而目偏盲茂陵杜鄴亦字子夏
時人號欽為盲杜子夏以相别欽惡以疾詆廼為小冠
廣裁一寸由是京師更謂欽為小冠杜子夏而業為大
[684-5b]
冠杜子夏
又曰蓋寛饒初拜衛司馬冠大冠帶長劒躬按行士卒

又曰江充召見衣紗縠禪衣冠襌纚歩揺冠上見之曰
燕趙固多奇士
又曰王陽與貢禹為友陽為益州刺史禹聞之彈其冠
以待陽薦禹於成帝召為大夫
東觀漢記曰莽居攝子宇諫莽而莽殺之逢萌謂其友
[684-6a]
人曰三綱絶矣不去禍將及即解冠掛東都門而去又曰叚頴㓕羗詔賜頴赤幘大冠一具
又曰馬援與公孫述有舊援入蜀述見之甚喜冠之交
内之冠立舊友之位
後漢書曰劉虞為公孫瓚所誅初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
改乃就補其穿及遇害瓚兵搜其内而妻妾服羅紈盛
綺餙人以此疑之
續漢書曰梁兾改輿服别制卑幘狹冠
[684-6b]
晉書曰劉暾字長升轉侍御史武庫火尚書郭彰率百
人自衛而不救火暾正色詰之彰怒曰我能截君角也
暾勃然謂彰曰君何敢恃寵作威作福天子法冠而欲
截角乎求紙筆奏之彰伏不敢言衆人觧釋乃止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燕錄曰慕容廆曽祖父慕容䟦見
燕代少年多冠歩揺冠好之乃斂髪襲冠諸部因呼之
為歩揺其後音訛而為慕容遂以慕容為氏
又曰慕容雋下書曰周禮冠冕體制君臣畧同中世已
[684-7a]
來亦無常體今特制燕平上冠悉賜廷尉已下使瞻冠
思事刑斷詳平諸公冠悉顔裹屈竹錦纒作公字以代
梁處施之金瑱令僕尚書置瑱而已中秘監令别施珠瑱
庻能敬愼威儀示民軌則
齊書曰武帝幸劉悛第帝着鹿皮冠劉悛設兎毛衾於
牖中宴樂以冠賜悛至夜乃出
梁書曰陳伯之濟隂睢陵人也年十三四好着獺皮冠
又曰張欣泰為直閣歩兵校尉領羽林監欣泰通涉雅
[684-7b]
好交結多士名素正直輙着鹿皮冠挾素瑟有以啓武
帝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又曰婆利國以瓔絡繞身頭着金長冠髙尺餘形如弁
以七寶之餙
後魏書曰崔休兼給事黄門侍郎叅定禮儀帝常閲故
府得舊冠題曰南部尚書崔逞制顧謂休曰此卿家舊
事也
唐書曰貞觀中太宗初服翼善冠賜貴臣進德冠因謂
[684-8a]
侍臣曰幞頭起自周武帝蓋以便於軍容今四海無虞
宜息武事此冠頗採古様兼類幞頭乃宜常服可與袴褶
通用
又曰肅宗時司天韓頴奏五官正其官配五方臣請冠
上加一星衣從方色
國語曰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於陳以聘于楚及
陳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單子歸告王
曰陳我大姬之後也棄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簡彛乎
[684-8b]
言簡畧/常服也
家語曰哀公問孔子曰昔舜何冠孔子不對公曰有問
於子不對何也對曰舜之為君好生惡殺任能授賢君
舍此不遵而冠是問是以緩對
又曰大夫請罪用白冠𣯛纓
周書曰成王將加元服周公使人來零陵取文竹為冠
春秋繁露曰冠之在首𤣥武之象也𤣥武貌之最嚴威
者其象在後反居首者武之至而不用者矣
[684-9a]
春秋合誠圖曰天皇大帝北辰星也含元秉陽舒精吐
光居紫宫中制御四方冠有五采
戰國䇿曰王升謂齊宣王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
尺縠也王曰何謂升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
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
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
桓子新論曰傳記言魏牟北見趙王王方使冠工制冠
於前問治國於牟對曰大王誠能重國若此二尺縱則
[684-9b]
國治且安王曰國所受於先人宗廟社稷至重比之二
尺縱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親近而必求良工者非
為其敗縱而冠不成與今治國不善則社稷不安宗廟
不血食大王不求良士而任使其私愛此非輕國於二
尺縱之制耶王無以應
又曰宋康王為無頭之冠以示勇
六韜曰冠雖敝禮加之於首履雖新法踐之於地
莊子曰宋鈃尹文為華山之冠以自表
[684-10a]
又曰盗跖責孔子曰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
冠帶死牛之脅揺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
尉繚子曰天子𤣥冠𤣥纓諸侯素冠素纓大夫以下練
冠練纓
墨子曰昔齊桓公髙冠博帶以治其國楚莊王鮮冠組
絳衣博袍以治其國
孟子曰陳相道許子之言於孟子孟子曰許子必種
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
[684-10b]
織之與曰以粟易之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於耕
韓子曰齊桓公飲酒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
有國者之恥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發囷倉賜貧
窮論囹圄出薄罪處三日而民謌之曰公胡不復遺其
冠乎
晏子春秋曰景公為巨冠長衣以聽朝
淮南子曰莊王誅史里孫叔敖制冠澣衣史里候臣也/惡人死自知
當見用故/制冠澣衣
[684-11a]
又曰冠之於人也寒不能煖風弗能鄣暴不能敵然而
戴冠屨屨者其所自託者然又曰楚莊王好觟胡丸/切冠楚國效之也許愼注曰/今力士冠
又曰魯人身善制冠妾善織履往徙於越而大困以有
用遊於不用之鄉也
瑣語曰范獻子卜獵命占之其繇曰君子得黿小人
遺冠范獻子獵而無得遺其豹冠
語林曰丞相拜司空諸葛道明在坐王指冠冕曰君當
[684-11b]
復着此乎
古今注曰曽參鋤𤓰三足烏來萃其冠
漢武内傳曰上元夫人戴九星靈芝夜光之冠西王母
戴太真晨嬰之冠
神仙服食經曰漢武帝間居未央殿有人乘白雲車駕
白鹿冠芙蓉冠曰我中山衛叔卿也
楚辭曰余㓜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
冠切雲之崔嵬
[684-12a]
又曰髙余冠之岌岌長余佩之陸離
又曰握申椒與杜若冠浮雲之峩峩
摯虞逰思賦曰戴朗月之髙冠綴大珠之明璫
𫝊𤣥冠銘曰居髙無忘危在上無忘敬懼則安敬則止
曹植與陳琳書曰夫披翠雲以為衣戴北斗以為冠帶
虹蜺以為紳連日月以為佩此服非不美也然而帝王
不服者望殊於天志絶於心矣
張衡七辯曰微霧之冠飛翮之纓
[684-12b]
 
 
 
 
 
 
 
 太平御覽卷六百八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