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御覽 > 太平御覽 679


[679-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九
             宋 李昉等 撰
  道部二十
    傳授下
金簡玉字經曰黄帝受襄城小童步六犯之法
又曰黄累小童受步三經之法也
又曰廣成受東中元童步六官之法也
[679-1b]
文始内傳曰太上遣綉衣使者𫝊命尹喜
玉帝七聖𤣥紀曰七聖撰上𤣥之章以付五老上真仙都左
公藏於紫蘂玉笈封以啓命之章西龜定籙東華校名三天
正法曰太真靈籙在太上靈都之宫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
四極明科曰帝嚳之時九天真王駕九龍之輿降牧徳
之臺授帝此真文也又曰凡授上清寳經皆當備信信以誓心以寶於道無
信而受經謂之越天道無盟而傳經謂之泄天寳
[679-2a]
玉清隱書曰有帝簡金書𤣥玉籙籍可以傳𤣥羽玉經
𤣥羽玉經付𤣥羽玉郎以授上清真人
又曰傳授上皇玉惠玉清之隱書金𤣥隱𤣥之羽書經
者皆五老校圖太一式觀
又曰上皇玉帝命太老真人開瓊珠之篋出玉清隱書
𤣥羽玉經以傳太㣲天帝君
二十四生圖曰元始天帝於長桑碧林園中聞帝尊普
告元聖尊神洞𤣥天文靈寳玉奥也
[679-2b]
又曰依舊典府仰之格付度道君女青律云太真玉帝
上宫府仰之格舊經億刼不傳也
又曰帝尊在恊晨靈觀登白玉座具宣秘要開闡妙門太𤣥經曰老子傳授經戒籙儀註訣曰以局脚小案置
經綵巾覆上
明真經曰元始尊在香林園中説明真經
太清中經曰道曰慎無賣吾以求寳也慎無傳吾非其
人也慎無閉吾絶吾學也
[679-3a]
又曰大真經曰師之傳授選其上有仙相中有仁孝下
有才能篤志者然後授之
太上真經曰太上曰成道歸本混無初出三界外濟九
天中接生與善授記德人
𤣥羽經曰元鑄金爲簡刻玉篇授葛𤣥
金根經曰太上以大洞真經付上相青童君掌録於東
華青宫使傳後聖應爲真人者此金簡金札出自太上
靈都之宫刻玉爲札結金爲簡書以朱文編以朱繩之
[679-3b]
太真科曰太上告張陵天師曰内外法契與天地水三
官折石飲丹爲誓也張陵受命爲天師命弟子扶翼爲
嗣師上崇虛之堂登白虛之壇醮奏太一傳授曰訣傳
命嗣師承代基業行教天人
真誥曰裴君曰太洞具經讀之者輕舉昔中央黄君隱
秘此經世不知也若知之秘而不傳
又曰紫陽真人受蘇君三一𤣥丹之道
[679-4a]
又曰有北海公涓子受守一𤣥丹之道
又曰東宫中候真夫人受桐柏真人飛觧脱網之道
又曰昔周君學道常山中積年精思忽見老人知是神
異乃叩頭請道老人出素書七篇令誦之周君仙去
又曰趙叔期學道王屋山時出民間聞有卜者在市肆
叔期曰欲入天門調三闗存朱衣正崑崙叔期知神人
因拜乞要訣因出一書與之是胎精中記拜此書入山
誦之後合神丹服而昇天
[679-4b]
王君内傳曰王子登得太上丈人授以瓊藴隱書并雲
碧陽水飛丹法君服之絶見逺物坐在立已役使羣神
又曰太素三元君遣西華靈妃甄幽蕭齎成命之書以
雲瓊爲板紫金刻之以授王君子豋後聖
道君列紀曰道君命五老上真開紫蘂玉笈雲錦嚢出
靈書紫文上經以付青童君
八素真經曰若精勤皆當書以蘂簡刻以瓊文位爲上
清左真公
[679-5a]
昇𤣥經曰張道陵曰不敢以身傳此教太上曰何得願
難廢不通法汝當建意無謂不可傳若世有道士得此
仙經披尋首尾知是真要無師可授更得奉行天戒經曰葛𤣥告弟子鄭隱云吾昔所授善道太上所
貴今爲師友是以相授吾去世也将有樂道慈心居士
來生吾門者子當以今道業事一通付之法應世世傳
授也子以一通依科傳付弟子佳者也若無其人一通
封五岳名山可也
[679-5b]
又曰劉珝字子朔頴川人有道德家世子仁感濟於人
遇師黄先生告珝曰子仁感天地隂德鬼神太上嘉子
之用心使我授以長生之道吾仙官也爾能從我去否
珝曰願從教乃特入桐栢山中授以隱地八術服五星
之華而今度名東華來在洞中爲定籙府右理中監
又曰淳于斟字叔通㑹稽人漢桓帝時爲徐縣令好道
術數服餌胡麻黄精後入吳烏目山中隱居人授以虹
景丹經脩行得道在洞中爲典栢執法郎主誠有道者
[679-6a]
又曰姚俊錢塘人少爲郡吏漢末入増城山中學道遇
東郭㓜平㓜平秦時人乆隱増城得道者也㓜平授俊
服九精練氣輔星存心之術俊修之道戒在東華宫中
爲北河司命
又曰張奉字公先河内人也太傅袁隗常歎其髙操後
入剡山遇山圖公子授奉九雲水彊梁錬柱法在東華
宫爲太極仙侯
又曰夏馥字子治陳留人也少好道服术餌和雲母後
[679-6b]
入吳山從赤湏先生受錬魂法又遇桐栢真人授以黄
水雲漿法得道在洞中爲明晨侍郎
又曰後漢劉寛字文饒少好道爲司徒太尉年十三遇
青谷先生降於室授其杖觧法入太華山行九息服
氣及授以爐丹方修之道成在洞中作童初府上師至
始學
又曰劉少翁數入太華山中遇西岳丈人授其仙道
又曰黄景華司空黄瓊女韓衆授以岷山丹服得仙法
[679-7a]
又曰趙威伯東郡人少好道師邯鄲張先生晚在中岳
受玉珮金璫經於邱林乃漢樓船将軍衞行道婦也遂
受行挹日月之景又服九靈明鏡華遂得道在華陽内
爲保命丞主仙籍并記學道者并主暴雨水領五芝金
玉章
又曰張𤣥賔魏武帝時人也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
以道變隱景之道在天柱山
靈寳經曰迦羅山樹下有三天人講元陽經
[679-7b]
明真科曰元始尊在香林園中與衆教化諸法
内音玉字經曰大梵隱語西母以上皇元年七月丙午
於洞室下教以授青虛真人王君傳於夏禹封文於南
浮洞室石匱故五符經云九天靈書猶封於石匱是也
玉訣下雲五宛真人封題玉匱亦其例也孔靈符云㑹
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石俗呼爲石匱壁立于雲累梯
然後至焉昔禹治洪水其功未就乃齊於此山發石匱
得金簡玉字以知山河體勢於是䟽導百川各盡其宜
[679-8a]
上清經曰元始天帝與南極元君登太空瓊臺五老上
真仙都公開欝林之笈雲錦之嚢上清變化七十四方
觧形之道三元布經以授於元君
道學傳曰王母云此靈光先生經聽四千年傳一人無
其人聽八千年傳二人授非其人是爲泄天道可傳
而不授是爲閉天寳不計限而妄授之是爲輕天老受
而不敬是爲慢天藻泄閉輕慢四者延禍之事也同道
謂之天親同心謂之地愛傳授當相親愛共均榮辱
[679-8b]
又曰漢武帝自撰西王母所説集爲一卷及所與經圖
之屬盛以黄金之几封以白玉之函安着栢梁臺上
像名經曰東方上尊凭七寳鳳文之曲几敷説道要真

太上黄素經曰凢修授太洞真經雌一竒文常置經於
几格潔净處
法輪經曰夫欲授經皆當齎金寳之信詣師請受道貴
法貴財重道非言不行輕傳則爲非寳空修則爲賤道
[679-9a]
經衆篇經曰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財不度所以爾者
末世貴財賤道也以黄金萬斤仙經一部施於窮山末
世乃取金棄經黄金刻爲身患仙經刻得長生公知如
此不能免貪也非道宏人此之謂也
太有經曰太上寳章傳太帝君太帝君傳天帝君天帝
君傳太㣲天帝太㣲天帝傳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傳東
海青受之以金爲盟長九寸廣四寸厚三分刻而書之
以封山川五岳之真精也
[679-9b]
三元真一經曰盟三官三官委帛血壇割革大約乃得
授付受者盟者保神以堅心故萬物不能犯天地不能
違以素絲一兩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日
十日也法以四十年得傳一
受𤣥丹玉經曰青布三十二尺朱帛三十二尺明鏡二
枚告誓爲不泄之約
八術神虎隱文曰欲受八術隱文者齎金龍玉魚盟誓
而受之受大洞真經亦用此
[679-10a]
又曰上金十兩以爲神真之信也錦九十尺以誓九天
青繒四十尺以盟其文好道樂真勤心注𤣥輕物貴道
者始可與言又曰受三天虎書者齎金虎玉鈴素錦𤣥羅各四十尺
以爲金真之誓盟於天地不宣之約也
太一洞真𤣥經曰古者傳經盟誓皆軟血斷髪立壇盟
天金自可以金青代髪膚之體又云違此者失兩明
𤣥母八門經曰琅玕華丹五石𤣥腴之法皆結盟
[679-10b]
真一脩檢經曰受太一法二十四年得傳
又曰東海玉華妃停文期青童君之妹降授張㣲子服
霧之方
又曰主仙道君即命侍女范運華趙峻珠玉抱臺等發
瓊笈披籙藴出上清隱書龍文八靈真經二卷授范襄

太行經曰仁安逺遊山林於寒靈洞冗遇𤣥和先生授
靈寳黒帝真文
[679-11a]
又曰西方有九光靈童以白帝真文授皇妃又曰央有無生童子於色之國授元君信然靈寳赤帝
真文
三元經曰元始於明霞觀以上真玉檢下授三天玉童
馬明生内傳曰龔仲陽授嵩髙小童歩紀之法
珠嚢曰陸元德吳興東遷人宋文帝召入内服膺尊異
時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之尊執門徒之禮
又曰陶宏景字通明魏郡平陽人也自云華陽隱居梁
[679-11b]
髙祖太子從而受道梁簡文郡陵諸王謝覽沈約阮忻
虞權並服膺師事之
又曰劉法先彭城人也爲宋明帝崇靈舘主帝先師陸
元德元德卒又師事法先盡北靣之禮
又曰薛彪之晉陵人也煙爐神鼎之法無不辯其精麄
䆒其難易門人有所請益必誨示勤懇隨量而退又曰謝暄字元映陳郡陽夏人也年十二辭親入髙壽
山師朱天賜菜食長齋專務修道朱性嚴厲入室者惟
[679-12a]
暄一人也隱虞山雖居幽寂逺近歸向林谷常滿
又曰庾承仙字崇光頴川鄢陵人也㓜聰悟愽極羣書
時處士劉宏顧學尤明老荘隱於荆州之沙州承仙師
之講習多所該䆒家貧無書每事假借一覽便誦
又曰孫逰岳字𤣥達東陽永康人也宋泰始中陸元德
自廬岳下都闡揚至教逰岳乃出京師問道親侍帷席
預入室之流其寵言奥㫖非逰岳不傳
太一記曰裴君精思五年五帝曰君登八極城明真靈
[679-12b]
臺受揮神九有之術
玉皇譜籙曰元始丈人登玉虛之壇受九天譜籙
葛洪神仙傳曰嚴青者㑹稽人也居貧常於山逄一人
青語臨别贈素書一軸但以潔噐盛之置髙處并教
青服石腦法
 
 
 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