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御覽 > 太平御覽 657


[65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御覽卷六百五十七
              宋 李昉等 撰
  釋部五
   經      像
    經
晉書曰姚興如逍遥園引諸沙門于澄𤣥堂聴鳩摩羅
什演說佛經羅什通辨夏言尋覽舊經多有乖謬不與
[657-1b]
胡本相應興與羅什及沙門僧略僧遷道樹道叡道坦僧肇曇
順等八百餘人更出大品羅什持胡本興執舊經以相考較其
新文異舊者皆㑹於理義續出諸經并諸論三百餘卷今之新
經皆比羅什所譯興既托意於佛道公卿以下莫不欽附沙門
自逺而至者五千餘人起浮圗於永貴里立波若臺於宫中沙
門坐禪者恒有千數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矣
齊書曰張緒為中書令善談𤣥駕幸莊嚴寺聴僧達道
講維摩坐逺不聞諸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
[657-2a]
梁書曰張稷岀為青兾二州刺史而不得志嘗閉閣讀
佛經
又曰劉字彦和早孤篤志好學家貧不婚娶依沙門
僧祐居遂博通經論因區别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寺
經藏所定也為文長于佛理都下寺塔及名僧碑
誌必請製文𠡠與惠震沙門于定林寺撰經證功畢求
遂出家先燔髪鬚自誓勑許之乃變服改名慧地
又曰任孝恭少從蕭寺雲法師讀經論明佛理至是蔬
[657-2b]
食齋戒信受甚篤而性頗自伐以才能尚人於流軰中
多有忽略世以此少之
又曰皇偘性至孝常日誦孝經二十遍以擬觀世音經
周書曰梁蕭詧謂其度支尚書宗如周曰卿何為謗經如
周踖踧自陳不謗詧又謂之如初如周懼岀遇蔡大寳
大寶知其㫖笑謂之曰君當不謗餘經正應不信法華耳
如周乃悟法華經云聞經随喜面不狭長如周面狭且
長由是詧有此戯
[657-3a]
陳書曰王固清虛寡欲信佛法及丁母憂遂終身蔬食
夜則坐禪書誦佛經嘗聘魏宴于昆明池魏人以南人
嗜魚大設罟網固以佛法咒之遂一鱗不獲
後魏書曰裴宣髙祖曽令集沙門講經因命宣講難甚
有理詣高祖稱善
唐書曰韋綬字子章京兆人少有至性喪父刺血冩佛

又曰貞元十四年南天竺國進華嚴經乃令僧般
[657-3b]
若三藏與保夀寺僧智柔圎照同於崇福寺翻譯成四
十卷
髙僧傳曰釋道安姓衛氏常山人初經出已乆而舊譯
時謬致使深義隠沒未通每至講談難叙大意安躬覧
經典鈎深致逺並尋文觧句為起盡之義經文克明自
安始也
洛陽伽藍記曰神龜四年十一月太后遣崇靈寺比丘
慧生向西域取經凡得一百七十部皆是大乗妙典
[657-4a]
湼槃經曰是諸大乗經為滿字無欠少之義也小乗諸
敎悉為半字義未圎故云半字
    像
晋書曰恭帝深信浮圗道鑄貨千萬造丈六金像於瓦
棺寺帝親迎之羣臣歩從滿十餘里
又曰彭城王紘上言樂賢堂有先帝手畫佛像經歴冦
難而此堂猶存宜勑作頌帝下其議蔡謨曰佛者夷狄
之俗非經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藝聊因臨時
[657-4b]
而畫此像至於雅好佛道所未及聞也今欲發王命勅
史官上稱先帝好佛之志下為夷狄作一像之頌於義
有疑焉於是遂寢
又曰秦将呂光伐龜兹将軍杜進梦金像飛越龜兹之
城曰所謂佛神去之其亡必矣
又曰咸和中丹陽尹高悝行張侯橋見溝中五色光長
數尺不知何怪乃令人光處得金像無有光趺悝乃下
車載像還至長干巷首牛不肯進悝乃令馭人任牛所
[657-5a]
之牛徑牽至寺經一嵗臨海漁人張係世於海口忽見
銅花趺浮岀取送縣以送臺乃施像足宛然㑹合簡文
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採珠沒水底得佛光艶
交州送臺以施像又合焉自咸和中得像至咸安初歴
三十餘年光趺始具初高悝得像後有西域僧五人来
詣悝曰昔於天竺得阿育王造像来至鄴下逢時亂埋
於河邉今尋覔失所五人常一夜夢見像曰已出江東
為高悝所得悝乃送此五僧至寺見像歔欷涕泣像便
[657-5b]
放光照燭殿宇像趺先有外國書莫有識者後有三藏
那䟦摩識之云是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
宋書曰劉牢之子敬宣八嵗䘮母晝夜號泣四月八日
見衆人灌佛乃下頭上金鏡為母灌像因悲泣不自勝
又曰沈道䖍累世事佛推父母舊宅為寺四月八日每
設像祀輙舉家慟焉
又曰自漢世始有佛像形製未工戴逵特善其事顒亦
叅焉宋世子鑄丈六銅像於瓦棺寺既成面恨瘦工人
[657-6a]
亦不能改乃迎戴顒顒曰非面瘦乃臂脾肥爾及減臂
脾瘦患即除無不歎服
梁書曰阮孝緒末年蔬食斷酒恒供飬石像先有損壊
心欲補之罄心敬禮經一夜忽然完復衆並異之又曰大通四年又造一丈六尺旃壇像量之剰二尺成
丈八形次衣文及手足更重量又剰一尺五分至大通
五年寺僧洽重量又剰七寸即長二丈矣大同四年移
入大殿𠡠主書呉文寵更量又剰五寸凡五度量即長
[657-6b]
二丈七寸豈非精誠所感也
又曰武帝捨宅造寺未成於小莊嚴寺造無量夀像長
一丈八尺及鑄而銅不足帝又給功徳銅三千斤臺内
送銅未至像處已見銅車到鑪所於是就冶一灌便足
矣後臺司銅至方知向来送銅靈感所致及開模像以
成長丈九而相好不差又有大錢二枚見在衣縧竟不
銷鑠其年欲移像遷寺未移前淮中佑客每夜輙聞大
橋上如有人脩道路往視不見人俄而像度光彩輝煥
[657-7a]
觀者莫不歸心
北齊書曰有沙門晏通於道傍造大漆像敎化乞財所
物咸入常住嘗以杖敲此像號曰出課烏奴
又曰封述渤海蓨人一息娶隴西李士元女大輸財聘
及将成禮猶競懸違述忽取所供飬像對士元打而作
誓士元笑曰封公何處常得應急像
洛陽伽藍記曰西域捍魔城南十五里有一大寺三百
餘僧有像一軀舉髙丈六面常東立不肯西顧父老相
[657-7b]
傳云此像夲從南方騰空而来于寘國王親来敬禮請
像載歸中路夜宿忽然不見遣人尋之還来夲處王即
起塔封四百戸以供洒掃人有患者以金箔貼像所患
處即得愈後人於此像邉造丈六像及諸像塔乃至數
千懸彩幡葢亦有萬計魏國之幡過半幡上𨽻書多云
太和景明延昌唯有一幡觀其前年號是姚興時幡
西京記曰光福坊大興寺有阿育王金像歴宋齊梁陳
數有竒異陳國亡忽面南向雖止之還爾隋文帝載入
[657-8a]
長安内中供飬後移置此寺寺衆以殿大像小不可當
乃置之於北面明日乃自轉正陽衆咸驚異復北面明
日復還轉南面衆乃懴謝不復更動
又曰崇敬寺有石像一軀髙五尺製作麄惡甚有靈騐
傳云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其女貎醜常自慨恨多作
佛像及成皆類如此千數乃至誠祈禱忽感佛見形更
造諸像相好方具其父使工遍散諸像於天下此其一

[657-8b]
高僧傳曰釋曇翼出家事安公為師後居長沙寺翼常
歎寺立僧足而形像尚少阿育王所造多布在餘方常
聞外國僧說有至誠祈請者亦為之䧏見乃專精懇惻
請求誠應以晋太元中忽有一金像現於渚宫城北路
上光明照灼百姓驚駭翼聞乃往祗禮謂衆人曰當是
阿育王像䧏我長沙寺焉即令弟子三人捧接迎至長
沙寺其後罽賔禪師從蜀下入寺禮拜見像光上有梵
字便曰是阿育王像何時来此時人方知翼之不謬
[657-9a]
又曰漢明帝使蔡愔於西域得畫釋迦竒像是優填王
旃檀像既至雒明帝即令圗畫至清凉臺中及顯節陵

増一阿含經曰優填王𠡠國内巧匠㑹以牛頭旃檀作
佛像形供飬晨夕禮拜是時波斯匿王聞優瑱王作佛
像供飬亦召巧匠語言如来形體煌若金光當以真金
作佛像即以紫磨作如来相亦五尺餘時閻浮提中始
有二像
[657-9b]
法顯記曰僧尼羅國王以金等身而鑄像髻裝寳珠有
盗者以梯取之像漸髙而不及盗歎其不救衆生像俯
首而與之後市人擒盗盗言其事視像尚俯王重贖其
珠而復裝之
像記曰梁武帝天監元年正月八日夢檀像入國因發
詔往迎像按佛遊天竺記及優填王經云佛上忉利天
一夏為母説法王臣思見優填國王遣三十二匠及賫
旃檀請大目連神力運徃令圗佛相既如所願圗了還
[657-10a]
返坐高五尺在祗洹寺至今供飬帝欲迎請此像遣洪
勝將軍郝騫等八十人應募徃達具狀祈請舎衛王曰
中天正像不可適邉乃命三十二匠更刻紫檀人圗一
相卯時運手至午便就相好具足而像頂放光䧏微細
雨并有異香故優填王經云真身既隠次二相見普為
衆生深作利益者是也騫等負第二像行數萬里渡大
海冐渉風波随浪至山粮食又盡所將人衆及傳送者
身多亡歿逢諸猛獸一心念佛乃聞像後有甲胄聲又
[657-10b]
聞鐘聲岩側有僧端坐樹下登負像下置其前僧起禮
像騫等禮僧僧授澡罐令飲並得飽滿僧曰此像名三
三佛陁金毗羅王自徙至彼大作佛事語頃失之爾
僉夜梦見神曉共圗之至天鍳十年四月五日騫等達
于揚都帝與百僚迎還太極殿至太清三年湘東王在
江陵即位遣人從揚都迎上至荆都後梁大定八年城
北靜陵造大明寺乃以像歸之今見在多有傳冩流被
京國云
[657-11a]
 
 
 
 
 
 
 
 
[657-11b]
 
 
 
 
 
 
 
 太平御覧卷六百五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