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少室山房筆叢 > 少室山房筆叢正集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
            明 胡應麟 撰
  經籍會通四
古今墳籍梗槩略陳然率綜覈陳編未遑近蹟余九齡
 入燕往來呉越重三十載涉歴賔游脞言鄙事時有
 足存輙綴大都附於簡末後之博雅徵求故實萬一
 在焉述見聞第四
[004-1b]
宋世書千卷不能當唐世百唐世書千卷不能當六朝
 十六朝書千卷不能當三代一難易之辨也然今世
 書萬卷亦不能當宋千
魏晉以還藏書家至寡讀南北史但數千卷率載其人
 傳中至唐書所載稍稍萬卷以上而數萬者尚希宋
 世驟盛葉石林輩弁山之藏遂至十萬蓋雕本始唐
 中葉至宋盛行薦紳士民有力之家但篤好則無不
 可致往往宋世書十卷其直僅可當六朝一至功力
[004-2a]
 難易則六朝之一足以當宋世百矣
終宋世書目無十萬者葉嘗自言備見諸家皆不過四
 萬而甚多猥雜惟宋宣獻獨精其難者已不能盡致
 則弁山之藏亦僅可三四萬餘皆重複或猥雜也
今欲購書又差易於宋何也經則一十三家注疏遞梓
 於諸方史則二十一代類頒於太學合之便可三千
 餘卷宋初諸大類書合之又可三千餘卷南渡類書
 十餘合之又可三千餘卷唐及勝/國并附則不啻萬卷矣釋
[004-2b]
 藏金陵道藏句曲捐數百金即吾家物稍益神仙
 小說諸家合之又不下萬卷矣然猶非今所急也今
 文人所急者先秦諸書詩流所急者盛唐諸書舉子
 所急者宋世諸書大約數百家𢎞雅之流稍加博焉
 錄經之閏者史之支者子之脞者集之副者又無慮
 數百家悉世所恒有好而且力則無弗至也然而未
 也過此則絶不易言矣山巖屋壁之藏牧豎之所間
 値丹鉛星厯之譜方技之所共珍晉梁隱怪之譚好
[004-3a]
 事之所掇拾唐宋浮沈之業遺裔之所世藏往往鈔
 錄傳摹人所吝惜間有刻本率寡完篇摧殘市肆蠧
 嚙民家展轉流亡十九煨燼又如朝署典章都邑簿
 記地多遐僻用絶迂繁仕宦僅攜商賈希鬻諸家悉
 備此可缺如又如畸流洽客領異拔新時出一編人
 所未覩非其知暱餉遺何繇凡此數端皆極難致必
 多方篤好庻㡬逢之不然貲鉅程陶權壓梁竇他可
 力强此未易云
[004-3b]
今宦塗率以書為䞇惟上之人好焉則諸經史類書卷
 帙叢重者不逾時集矣朝貴達官多有數萬以上者
 往往猥複相糅芟之不能萬餘精綾錦標連窻委棟
 朝夕以享羣鼠而異書秘本百無二三蓋殘編短帙
 筐篚所遺羔鴈弗列位高責冗者又無暇掇拾之名
 常有餘而實遠不副也
牛𢎞之主購書勤矣力矣鄭樵之論求書備矣精矣隋
 之書籍所以盛絶古今竒章力也漁仲求書之說窮
[004-4a]
 極苦心計鄭藏書必富而通志所載今古混淆靡從
 考核甚為惜之
余自髫歲夙嬰書癖稍長從家大人宦遊諸省遍歴燕
 呉齊趙魯衛之墟補綴拮据垂三十載近輯山房書
 目前諸書外自餘所獲纔二萬餘大率窮蒐委巷廣
 乞名流錄之故家求諸絶域中間解衣縮食衡慮困
 心體膚筋骨靡所不憊收集僅兹至釋道二藏竟以
 非力所及未能致也
[004-4b]
今海内書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閶闔也臨安
 也閩楚滇黔則余間得其梓秦晉川洛則余時友其
 人旁諏閲歴大槩非四方比矣兩都呉越皆余足跡
 所歴其賈人世業者往往識其姓名聊紀梗槩於後
燕中刻本自希然海内舟車輻輳筐篚走趨巨賈所攜
 故家之蓄錯出其間故特盛於他處第其直至重諸
 方所集者毎一當呉中二道遠故也輦下所雕者毎
 一當越中三紙貴故也
[004-5a]
越中刻本亦希而其地適東南之會文獻之衷三呉七
 閩典籍萃焉諸賈多武林龍丘巧於壟斷毎瞷故家
 有儲蓄而子姓不才者以術鉤致或就其家獵取之
 此蓋海/内皆然楚蜀交廣便道所攜間得新異關洛燕秦仕
 宦橐裝所挾往往寄鬻市中省試之歲甚可觀也
呉會金陵擅名文獻刻本至多鉅帙類書咸會萃焉海
 内商賈所資二方十七閩中十三燕越弗與也然自
 本方所梓外他省至者絶寡雖連楹麗棟蒐其竒秘
[004-5b]
 百不二三蓋書之所出而非所聚也至薦紳博雅勝
 士韻流好古之稱藉藉海内其藏蓄當甲諸方矣
几燕中書肆多在大明門之右及禮部門之外及拱宸
 門之西毎會試舉子則書肆列於塲前毎花朝後三
 日則移於燈市毎朔望并下澣五日則徙於城隍廟
 中燈市極東城隍廟極西皆日中貿易所也燈市歲
 三日城隍廟月三日至期百貨萃焉書其一也
凡徙非徙其肆也輦肆中所有稅地張幕列架而書置
[004-6a]
 焉若綦繡錯也日昃復輦歸肆中惟會試則稅民舍
 於塲前月餘試畢歸地可羅雀矣
凡武林書肆多在鎭海樓之外及湧金門之内及弼敎
 坊清河坊皆四達衢也省試則間徙於貢院前花朝
 後數日則徙於天竺大士誕辰也上已後月餘則徙
 於岳墳遊人漸衆也梵書多鬻於昭慶寺書賈皆僧
 也自餘委巷之中奇書秘簡往往遇之然不常有也
凡金陵書肆多在三山街及太學前凡姑蘇書肆多在
[004-6b]
 閶門内外及呉縣前書多精整然率其地梓也余二
 方皆未嘗久寓故不能舉其詳他如廣陵晉陵延陵
 檇李呉興皆間値一二歙中則余未至也
凡刻之地有三呉也越也閩也蜀本宋最稱善近世甚
 希燕粤秦楚今皆有刻類自可觀而不若三方之盛
 其精呉為最其多閩為最越皆次之其直重呉為最
 其直輕閩為最越皆次之
凡印書永豐綿紙上常山柬紙次之順昌書紙又次之
[004-7a]
 福建竹紙為下綿貴其白且堅柬貴其潤且厚順昌
 堅不如錦厚不如柬直以價廉取稱閩中紙短窄黧
 脆刻又舛訛品最下而直最廉余筐篋所收什九此
 物即稍有力者弗屑也
近閩中則不然以素所造法演而精之其厚不異於常
 而其堅數倍於昔其邊幅寛廣亦遠勝之價直既廉
 而卷軸輕省海内利之順昌廢不售矣
餘他省各有産紙余弗能備知大率閩越燕呉所用刷
[004-7b]
 書不出此數者燕中自有一種紙理粗龎質擁腫而
 最弱久則魚爛尤在順昌下惟燕中刷書則用之
惟滇中紙最堅家君宦滇得張愈光楊用修等集其堅
 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疎慢蒼雜遠不如越中高麗蠒
 絶佳純白滑膩如舒雪如勻粉如鋪玉惟印記用之
凡書之直之等差視其本視其刻視其紙視其裝視其
 刷視其緩急視其有無本視其鈔刻鈔視其譌正刻
 視其精粗紙視其美惡裝視其工拙印視其初終緩
[004-8a]
 急視其時又視其用遠近視其代又視其方合此七
 者參伍而錯綜之天下之書之直之等定矣
凡本刻者十不當鈔一鈔者十不當宋一三者之中自
 相較則又以精粗久近紙之美惡用之緩急為差
凡刻閩中十不當越中七越中七不當呉中五呉中五
 不當燕中三此以地論即呉越閩書/之至燕者非燕中刻也燕中三不當内
 府一五者之中自相較則又以其紙其印其裝為差
凡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雙印者有單印者雙印
[004-8b]
 與朱必貴重用之凡板漶滅則以初印之本為優凡
 裝有綾者有錦者有絹者有護以函者有標以號者
 呉裝最善他處無及焉閩多不裝
有裝印紙刻絶精而十不當凡本一者則不適於用或
 用而不適於時也有摧殘斷裂而直倍於全者有模
 糊漶滅而價增於善者必代之所無與地之遠也夫
 不適於時者遇遇則重不適於用而精焉亦遇也噫
葉少蘊云唐以前凡書籍皆寫本未有摹印之法人以
[004-9a]
 藏書為貴人不多有而藏書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
 有善本學者以傳錄之艱故其誦讀亦精詳五代時
 馮道始奏請官鏤板印行國朝淳化中復以史記前
 後漢付有司摹印自是書籍刋鏤者益多士大夫不
 復以藏書為意學者易於得書其誦讀亦因滅裂
 然板本初不是正不無訛誤世既一以板本為正而
 藏本日亡其訛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此論宋世
 誠然在今則甚相反蓋當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
[004-9b]
 鉅必精加讎挍始付梓人即未必皆善尚得十之六
 七而鈔錄之本往往非讀者所急好事家以備多聞
 束之高閣而已以故謬誤相仍大非刻本之比凡書
 市之中無刻本則鈔本價十倍刻本一出則鈔本咸
 廢不售矣今書貴宋本以無訛字故觀葉氏論則宋/之刻本患正在此或今之刻本當又訛於
 宋耶余所見宋本訛者/不少以非所習不論
葉又云天下印書以杭為上蜀次之閩最下余所見當
 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
[004-10a]
 驟精遂與蘇常爭價蜀本行世甚寡閩本最下諸方
 與宋世同葉以閩本多用柔木故易就而不精今杭/本雕刻時義亦用白楊木他方或以烏桕
 板皆易就/之故也
葉少蘊云世言雕板始自馮道此不然但監本始馮道
 耳柳玭訓序言其在蜀時嘗閱書肆所鬻字書小學
 率雕本則唐固有之陸子淵豫章漫抄引揮麈錄云
 毋昭裔貧時嘗借文選不得發憤云異日若貴當板
 鏤之以遺學者後至宰相遂踐其言子淵以為與馮
[004-10b]
 道不知孰先要之皆出柳玭後也載閱陸河汾燕閒
 錄云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勅廢像遺經
 悉令雕板此印書之始據斯說則印書實自隋朝始
 又在柳玭先不特先馮道毋昭裔也第尚有可疑者
 隋世既有雕本矣唐文皇胡不擴其遺制廣刻諸書
 復盡選五品以上子弟入𢎞文館鈔書何耶余意隋
 世所雕特浮屠經像蓋六朝崇奉釋敎致然未及槩
 雕他籍也唐至中葉以後始漸以其法雕刻諸書至
[004-11a]
 五代而行至宋而盛於今而極矣活板始宋畢昇以/藥泥為之見沈氏
 筆談十八/卷甚詳
徧綜前論則雕本肇自隋時行於唐世擴於五代精於
 宋人此余參酌諸家確然可信者也然宋盛時刻本
 尚希蘇長公李氏山房記謂國初薦紳即史漢二書
 無刻本揮麈錄謂當時仕宦多傳錄諸書他可見矣
今世欲急於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筆談云板
 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後
[004-11b]
 典籍皆為板本慶厯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
 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毎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
 一䥫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冐之欲印則以
 一䥫範置䥫板上乃密布字印滿䥫範為一板待就
 火煬之藥稍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
 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
 速常作二䥫板一板印刷一板巳自布字此印者纔
 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毎一字皆有
[004-12a]
 數印如之也等字毎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内有
 重複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毎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
 竒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
 為之者木理有疎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
 不可取不若播土用訖再火令藥鎔以手拂之其印
 自落絶不沾汚昇死後藥印為其羣從所得至寳藏
 之右俱筆談所載今無以藥泥為之者惟用木稱活
 字云
[004-12b]
今人事事不如古固也亦有事什而功百者書籍是已
 三代漆文竹簡冗重艱難不可名狀秦漢以還浸知
 鈔錄楮墨之功簡約輕省數倍前矣然自漢至唐猶
 用卷軸卷必重裝一紙表裡常兼數番且毎讀一卷
 或每檢一事紬閱展舒甚為煩數收集整比彌費辛
 勤至唐末宋初鈔錄一變而為印摹卷軸一變而為
 書册易成難毁節費便藏四善具焉遡而上之至於
 漆書竹簡不但什百而且千萬矣士生三代後此類
[004-13a]
 未為不厚幸也又前代篆隸與今楷/書工亦有難易也
洪景盧云國初承五季亂離之後所在書籍印板至少
 宜其焚蕩了無孑遺然太平興國中編次御覽引用
 一千六百九十種其綱目竝載於首卷而雜書古詩
 賦又不能具錄以今攷之無傳者十之七八矣此論
 未然太平御覽蓋因襲唐諸類書文思博要三敎珠
 英等仍其前引書目非必宋初盡存也亦有宋世不
 存而近時往往迭出者又以鈔拾類書得之此皆余
[004-13b]
 所自驗故知之最眞洪以博洽名而早列清華或未
 曉此曲折諸家亦鮮論及漫爾識之
博洽必資記誦記誦必藉詩書然率有富於青緗而貧
 於問學勤於訪輯而怠於鑚研者好事家如宋秦田
 等氏弗論唐李鄴侯何如人天才絶世挿架三萬而
 史無稱不若賈耽輩之多識也揚雄杜甫詩賦咸徵
 博極而不聞畜書雄猶挍讎天祿甫僻居草堂拾橡
 栗何書可讀當是幼時父祖遺編長笥胷腹耳至家
[004-14a]
 無尺楮藉他人書史成名者甚衆挾累世之藏而弗
 能讀散為烏有者又比比皆然可嘆也若劉氏父子
 張陸諸人庻幾兼之矣
畫家有賞鑒有好事藏書亦有二家列架連窻牙標錦
 軸務為觀美觸手如新好事家類也枕席經史沈湎
 青緗却掃閉關蠧魚歲月賞鑒家類也至收羅宋刻
 一卷數金列於圖繪者雅尚可耳豈所謂藏書哉
陸文裕深著史通會要辨論甚該獨謂經籍不必志於
[004-14b]
 義未盡經籍朝廷之大典累朝人主無不究心豈容
 無志但作史者當專記本朝所有前人亡逸則宜闕
 之四代史俱有志餘不然者六朝五季偏閏劻勷野
 史稗官恣為誕妄不事詩書故應爾爾可為法哉
鄭漁仲曰古之書籍有上世所無而出於今民間者古
 文尚書音唐世與宋朝竝無今出於漳州之呉氏陸
 機正訓隋唐二志竝無而今出於荆州之田氏三墳
 自是一種古書至熈豐間始出於野堂村校按漳州
[004-15a]
 呉氏書目算術一家有數件古書皆三館四庫所無
 者臣已收入求書類矣又師春二卷甘氏星經二卷
 漢官典儀十卷京房易抄一卷今世之所傳者皆出
 呉氏應知古書散落人間者不勝計求之未至耳按
 漁仲之言其意甚美然三墳自是毛漸偽作師春是
 宋人集左傳卜筮事為之甘氏星經要亦天官家後
 人所補正訓自是辛德源作宋人因其自補之而謬
 題以陸機蓋藏書者好事之過務多得以侈異聞而
[004-15b]
 偽者得乗隙欺之不可不辯
漁仲論求書之道有八一即類以求二旁類以求三因
 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
 人以求八因代以求可謂曲盡求書之道非沈湎典
 籍者不能知然可藉以求唐宋以下之書秦漢而上
 亦難致也今唐人書亦難得宋元差足訪求
中和堂隨筆云隋煬帝命虞世南等四十人選文章自
 楚辭迄大業共五千卷此恐未然自六朝文選靡過
[004-16a]
 五百卷者非必當時選擇之嚴實以文字尚希故也
 至唐許敬宗文館詞林一千卷可謂古今極盛宋文
 苑英華加以唐一代文亦不能過千卷隋煬以前何
 得如許之多唐類書惟孟利貞碧玉芳林四千五十
 卷類書事迹本繁非文章比然余猶疑非一人所辦
 舊唐孟書止四百五十卷蓋鄭氏通志之誤今世南
 所選不見諸藝文志中大率紀載之訛也
胡鴻臚侍墅談云近代士大夫積書之富莫過於尤延
[004-16b]
 之嗜書之篤亦莫過於尤延之嘗謂饑讀之以當肉
 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朋友幽憂而讀之
 以當金石琴瑟余博雅雖遠不及延之而亦酷有嗜
 書之癖三世之積書頗不少辛未之夏不戒於火皆
 為煨燼迄今勤搜徧括尚未半於舊藏關中非無積
 書之家往往束置庋閣以飽蠧魚既不假人又不觸
 目至畀之竈下以代蒸薪余每自恨蠧魚之不若也
 鴻臚關中人此論積書莫過尤延之蓋尚循世俗之/見而所自稱嗜書之篤至發嘆蠧魚亦足占雅尚矣
[004-17a]
 且吾家故事也/因錄於此云
司馬温公獨樂園之讀書堂文史萬餘卷率公晨夕所
 繙閱者雖累數十年皆完好若未觸手嘗謂其子公
 休曰賈豎藏貨貝儒家惟此耳然當知寶惜吾毎歲
 以上伏及重陽間視天氣清明日即設几案於當日
 所側羣書其上以曝其腦所以年月雖深終不損動
 至於啓卷必先視几案潔淨藉以茵褥然後端坐看
 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嘗敢空手捧之非惟手
[004-17b]
 汗漬及亦慮觸動其腦毎至看竟一版即側右手大
 指面襯其㳂而覆以次指面撚而挾過故得不至揉
 熟其紙毎見汝輩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屠
 老氏猶知尊敬其書豈以吾儒反不如乎汝當謹誌
 之趙子昻書跋曰聚書藏書良匪易事善觀書者澄
 神端慮淨几焚香勿捲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
 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夾刺隨損隨修隨開隨掩後
 之得吾書者并奉贈此法右二公之言眞謂先得我
[004-18a]
 心非良工勝流未易識也因竝錄此以貽世之仝余
 好者涑水語見梁溪漫志趙語蓋祖述之見楊用修
 集中
國初之博學者無如宋文憲且該通内典自云青羅山
 房有書萬餘卷蓋勝國兵火致書故不易也文憲於
 諸史百家靡不淹貫至蟲魚草木脞說稗官似不甚
 究心昔茂先景純竝以名世此學恐未可全棄也
成𢎞間館閣鉅公頗尚該洽北地諸君嗣起一切掃除
[004-18b]
 詩文之盛光絶前後而博雅之風稍稍淪謝矣中間
 惟王子衡覈經術何子元治子史楊用修特號多聞
 云多宋元秘籍第不知他書若何陸子淵最為好古
 江東藏書目類例可見惜卷軸無從考也
嘉隆間馮汝言輯詩紀甚精詳時李伯華號畜書人有
 談者馮笑曰是嘗假吾書八部今未歸也陳晦伯亦
 嘉隆間人所為正楊殊博覈可觀
王長公小酉館在弇州園涼風堂後藏書凡三萬卷二
[004-19a]
 典不與搆藏經閣貯焉爾雅樓庋宋刻書皆絶精余
 毎讀九友歌輙泠然作天際眞人想
次公亦多宋梓一日燕汪司馬盡出堂中并諸古帖畵
 卷列左右坐客應接不暇司馬謂此山隂道上行也
 司馬公尤好古彚刻墳雅諸書今盛傳於世云
鄴下宗正灌父最蓄書饒著述賔客傾四方嘗餉余秘
 籍數種并五言八韻寄余余時尚十五六今廿載餘
 愧不能萬一副也頃聞已逝因錄其詩志余感云北/郡
[004-19b]
 詞林冠申楊藝苑英斯人誰繼美之子獨成名氣掇/香山秀才如瀔水清鏗然仝謝眺邈矣續商彭綺麗
 風應逺沈㝠思更精建安那用數大歴詎堪評著作/千秋事流傳四海情吾慙下里調焉敢應仝聲
黎惟敬博雅好古嘗罄秘書俸入刻劉夢得集中多是
 正較他傳本為精余有元人陳君采柳文肅二集黎
 過瀫水竝㩦去約刻成寄余余以二集刻本漶滅因
 舉贈俾完此舉不三載惟敬下世遂并二書失之
龍丘童子鳴家藏書二萬五千卷余嘗得其目頗多秘
 帙而猥雜亦十三四至諸大類書則盡缺焉蓋當時
[004-20a]
 未有雕本而鈔帙固非韋布所辦且亦不易遇也
里中友人祝鳴臯束髮與余仝志書無弗窺每燕中朔
 朢日拉余往書市競錄所無賣文錢悉輸賈人諸子
 啼號凍餒罔顧惜年僅四十而夭每念輒損神也
右四君俱余生平仝志余筐筴所藏往往與互易者今
 相率游岱故稍記其略以識余懷自餘交親中雅尚
 甚衆幸俱匕箸未敢槩及云
國朝開基紹統大綱萬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
[004-20b]
 統壹聖真則巍然上揖夏商埒周而四漢唐以降無足
 云也惟是儲畜一端前代英君哲弼往往係心似亦右
 文之世不容後者國初髙皇帝首命頒刻六經繼之文
 皇帝躬修永樂大典草創之晨勤思載籍尚爾矧今日
 綦隆之極耶近年楚試發策以蒐集遺書為問一時雅
 士多韙其言竊惟我國家奠定山河肇建區宇文明之
 象際地極天中秘所蓄簡編固應倍蓰往昔重以累
 朝史局鴻鉅肩摩詎乏劉班王魏等輩而藝文一錄
[004-21a]
 尚似缺如是眞有待於今日也况今雕本盛行異書
 迭出較之漢唐難易萬萬相懸誠略倣前史求書遺
 意稍示向方事半昔人功必百之俟以三年之力盡
 括四海之藏然後大出石渠東觀累葉秘書分命儒
 臣編摩論次勒成一代𢎞文之典俾百世後知皇朝
 儲蓄之富冠古絶今實宇宙之極觀生人之殊際也
 時不可失芹曝之念恒眷眷於斯云
歐陽永叔集古錄序云物常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
[004-21b]
 之彊有力而不好好之而無力雖近且易有不能致
 之象犀虎豹蠻夷山海殺人之獸然其齒角皮革可
 聚而有也玉出崑崙流沙萬里之外經十餘譯乃至
 乎中國珠出南海常生深淵採者腰絙而入水形色
 非人往往不出則下飽蛟魚金礦於山鑿深而穴遠
 篝火餱糧而後進其崖崩窟塞則遂塟於中者率常
 數十百人其遠且難而又多死禍常如此然而金玉
 珠璣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則無不至
[004-22a]
 也湯盤孔鼎岐陽之鼓岱山鄒嶧會稽之刻石與夫
 漢魏以來聖君賢士桓碑彝噐銘詩序記下至古文
 籀篆分隸諸家之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寶怪奇偉麗
 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遠其取之無禍然而風霜
 兵火湮没磨滅散棄於山崖墟莽之間未嘗收拾者
 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
 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
 一予性顓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於其間
[004-22b]
 故得一其所好於斯好之已篤則力雖未足猶能致
 之故上自周穆王以來下更秦漢隋唐五代外至四
 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崖絶谷荒林破塚神僊鬼物詭
 怪所傳莫不皆有以為集古錄以謂轉寫失眞故因
 其石本軸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無時世之先後蓋
 其取多而未已故隨其所得而錄之又以謂聚多而
 終必散乃撮其大要别為目錄因并載夫可與史傳
 正其闕謬者以傳後學庻益於多聞或譏予曰物多
[004-23a]
 則其勢難聚久而無不散何必區區於是哉予對曰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
 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蘇子瞻李氏山房記略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於
 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金石草木絲麻五榖六材有
 適於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於人之耳目而適
 於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者惟書乎自孔子聖
 人其學必始於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耼為多
[004-23b]
 書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春秋季札聘於上國
 然後得聞詩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
 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於是時得見六經者蓋無幾
 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於禮樂深於道徳非後世君
 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衆紙與字畫日趨於簡
 便而書益多世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茍簡何哉余猶
 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
 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歳市
[004-24a]
 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
 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
 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余友李
 公擇讀書於廬山白石菴之僧舍藏書凡九千餘卷
 既以渉其流探其源採剥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
 發於文詞見於行事聞名於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
 余既衰且病無所用於世而廬山固所願遊而不得
 者蓋將老焉盡發公擇之藏拾其餘棄以自補庻有
[004-24b]
 益乎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
 君子見書之難而今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
右歐蘇二文皆關渉經籍故錄之永叔謂好而能一則
 力雖不足猶能致之余竊有深味焉而猶惜公之不
 以金石之好聚於墳典也子瞻所論較之今則書愈
 易求而讀者愈寡矣
李易安金石錄後序云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德甫
 在太學毎月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歩入相國
[004-25a]
 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官便有
 窮盡天下古文竒字之志傳寫未見書買名人書畵
 古竒噐有持徐熈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留宿計無所
 得卷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及連守兩郡竭俸
 入以事鈆槧毎獲一書即日勘挍裝輯得名畵彝噐
 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盡一燭為率故紙札精緻字
 畫全整冠於諸家毎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
 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勝
[004-25b]
 負為飲茶先後中則舉杯大笑或至茶覆懷中不得
 飲而起凡書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誤者輙市之儲
 作副本靖康丙午京師失守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
 棄書之重大者畵之多幅者噐之無款識者已又棄
 書之監本者畵之平常者噐之重大者所載尚十五
 車連艫渡淮江八月徳甫以病不起時六宫往江西
 予遣二吏部所存書一萬卷金石刻二千先往洪州
 至冬金陷洪所謂連艫渡江者又散為雲烟矣獨餘
[004-26a]
 輕小卷軸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石刻數十
 幅洎鼎鼐十數巋然獨存庚戌春官軍收叛卒悉取
 去入李將軍家巋然者十失五六猶有五七簏挈家
 寓越城一夕為盜穴壁負五簏去盡為呉說運吏賤
 價得之僅存不成部帙殘書冊數種忽閱此書如見
 故人因記始末焉時紹興四年也
右李氏夫婦雅尚具見篇中始余以明誠所癖金石而
 已讀此乃知其於書無弗聚而亦無弗讀也亡軼之
[004-26b]
 餘尚存萬卷則當其盛時又何如耶李於文稍愧雅
 馴第其好而能專專而能博博而能讀殆有過於歐
 蘇兩公所謂者因頗采摭其語著於篇
胡應麟曰夫書好而弗力猶亡好也故錄廬陵集古序
 夫書聚而弗讀猶無聚也故錄睂山藏書記夫書好
 而聚聚而必散勢也曲士諱之達人齊之益愈見聚
 者之弗可亡讀也故錄易安金石志終焉
 少室山房筆叢卷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