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類說 > 類說 卷三十七目錄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類說目錄
  卷三十七
   内經
    黄帝與岐伯問難 素問惟八卷
    半百而衰    天癸
    四時之道    内格
    痤疿      風百病之始
[037-1b]
    旦暮氣     四時氣更傷五臟
    冬不按蹻    隂陽寒熱
    病腫
    四時五行五臟五氣七損八益
    耳目手足    邪風
    診脉      四經十二從
    十二官     氣候
    六脉      人卧血歸肝
[037-2a]
    配天象地    六氣
    五藏六府    胃水穀海
    診法      血脉
    五色      得彊則生失彊則死
    四變之動    平人不病
    胃者平人常氣  脫血
    胃疸      妊子婦人
    水穀      平心脉
[037-2b]
    平肺脉     平肝脉
    平脾脉     平腎脉
    五臟病     胃五臟之本
    汗出      五入
    五惡      五液
    五禁      五臟所藏
    五主      五臟所傷
    五臟之脉    重虛
[037-3a]
    風厥      百病生於氣
    寒熱厥     肺氣
    脾癉      虛實
    九鍼      百病生於皮毛
    有餘不足    五味各歸所喜
    分肉谿谷    天地氣所生
    氣虚氣逆    三部九候
    脾四時寄治   熱中消中富貴人
[037-3b]
   難經
    動脉      脉太過不及
    隂陽虛實    臟腑之病
    死脉      四時脉
    寸關尺     尺脉
    形病脉病    榮衛
    三焦      臟一腎兩
    結癰      卧而不寐
[037-4a]
    人面耐寒    五邪
    病邪      虛補其母實㵼其子
    七𫝊      臟病難治腑病易治
    治未病     傷寒有五
    真心痛
   黄庭經
    上有章     至道章
    心神章     脾長章
[037-4b]
    三關章     若得章
    瓊室章     常念章
    五行章     隱藏章
    口為章
   神異經
    銀盤      花栁酒
    天地長男宫   織女降
    赤郭
[037-5a]
   山海經
    丹粟      蜜都
    九耳鐘     青鳥
    五衢      九代舞
    常山蛇     花四照
   相馬經
    伯樂相馬
   相鶴經
[037-5b]
    胎生
   相牛經
    蘭珠
 
 
 
 
 類說目録

[037-6a]
欽定四庫全書
 類說卷三十七      宋 曾慥 編
  内經
黄帝與岐伯問難
 黄帝御極坐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以為人
 生負隂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暑相盪喜怒交侵乃
 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逺取諸物近取諸身更
 相問難雷公之倫受業傳之而内經作矣蒼周之興
[037-6b]
 秦和述六氣之論具明於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
 演述難經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
 晉皇甫謐次為甲乙隋楊上善為太素唐王氷篤好
 之大為次註
素問惟八卷
 班固曰内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
 卷乃其數焉雖年代移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時
 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奉行惟八卷耳周有
[037-7a]
 和緩漢有淳于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
半百而衰
 帝問天師曰古人百嵗動作不衰今人半百動作皆
 衰對曰古人知道者法於隂陽知於術數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終其天年今人以酒為漿以妄
 為常醉以入房欲竭其精故半百而衰
天癸
 女子年十四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盛月事以時下
[037-7b]
 故有子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隂陽和故
 有子年老育子者氣脉常通腎氣有餘也有子男不
 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精氣竭矣子夀不
 過天癸之數也
四時之道
 春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被髪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應生養之道也夏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
[037-8a]
 早起厭於日中使志無怒而氣得泄應長養之道也
 秋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使志安形歛應收養之道也冬謂閉藏水氷地坼早
 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無泄皮膚使志若寧應
 伏藏之道也
内格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背之從隂陽則生逆之則死從
 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内格内性拒格非
[037-8b]
 天道也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痤疿
 凡人有大怒則形氣絶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傷筋
 若汗不出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風百病之始
 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内外閉拒雖百苛來弗能
 害故病乆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
旦暮氣
[037-9a]
 平旦人氣生日中陽氣隆日西陽以虚門以閉是故
 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春傷於風邪留夏乃為洞泄木勝脾土故也夏傷於
 暑秋為瘧疾秋傷於濕冬逆而欬發為痿厥冬傷於
 寒春必温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冬不按蹻
 春氣病在頭夏氣病在臟秋氣病在肩冬氣病在四
[037-9b]
 肢冬不按蹻按摩蹻捷/擾動筋骨則陽氣潜藏春不鼽衂鼽鼻/中水
 出衂鼻/中血出水不窮於木也又且春不病頭項仲夏不病
 胸脇長夏不病洞泄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瘚並為
 冬不按蹻所致
隂陽寒熱
 隂靜陽躁陽生隂長陽發隂藏陽化氣隂成形寒極
 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病腫
[037-10a]
 先痛而後腫氣傷形也風勝則痛熱勝則腫躁勝則
 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
四時五行五臟五氣七損八益
 天有四時五行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
 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暴怒傷隂暴喜傷陽能知七損八益則隂陽可調女
 子七七天癸之終丈夫八八天癸之極若知之則强
 不知則老且病矣
[037-10b]
耳目手足
 天不足西北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地不滿東南而
 人左手足不如右强東方陽也其精並於上故上盛
 而下虚故耳目聰明手足不便西方隂也其精並於
 下則下盛而上虛故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
邪風
 邪風之至疾如風雨善治先治皮毛次治肌膚次治
 筋脉㳄治六腑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
[037-11a]
診脉
 善用針者從隂引陽從陽引隂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以表知裏善診脉者察色按脉先别隂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
 規矩而知病所生按尺寸觀浮沉滑濇而知病所在
四經十二從
 人有四經十二從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
 二月應十二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四時經脉也從
[037-11b]
 謂天氣順行十二辰之分十二脉謂手三隂三陽足
 三隂三陽
十二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制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中正之官决斷出焉膻
 中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在兩乳間/為氣之海脾胃倉廪之官五
 味出焉大腸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受盛之官化
 物出焉腎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決瀆之官水
[037-12a]
 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凡十二官不得
 相失脾胃二藏共一官
氣候
 三日謂之候五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
六脉
 凡人諸脉屬目髓屬腦筋屬節血屬心氣屬肺六脉
 氣之潮汐也
人卧血歸肝
[037-12b]
 人卧血歸於肝眼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
 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配天象地
 眞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倣人事以養
 五臟
六氣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
 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腸胃為海九竅為水
[037-13a]
五臟六腑
 五臟藏精氣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六腑傳物化而
 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
 則腹實而胃虛
胃水穀海
 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源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
 臟氣口亦太隂也五臟六腑之氣皆出於胃變見於
 氣口五氣入鼻藏於肺肺有病鼻為不利
[037-13b]
診法
 診法常以平旦隂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脉
 未盛絡脉調匀血氣未亂故乃可診切脉動靜内視
 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强弱形氣盛衰
 以此㕘决死生之分
血脉
 脉者血之府脉實血實脉虚血虛
五色
[037-14a]
 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
 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黄欲如羅
 裹雄黄不欲如土黒欲如重漆不欲如屋塵五色精
 微象見其敗壽不乆也
得强則生失强則死
 五臟者身之强頭者精神之府頭傾側視深精神將
 奪矣背者胸之府背曲肩隨胸將壊矣腰者腎之府
 轉腰不能勤腎將敗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筋
[037-14b]
 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乆立行則振掉髓將憊矣
 得强則生失强則死
四變之動
 彼春之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
 脉與上下春應中矩夏應中規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平人不病
 人一呼脉再動一吸脉亦再動呼吸定息脉五動閏
 以太息此平人不病脉也不足為遲有餘為數
[037-15a]
胃者平人常氣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人無胃氣曰
 逆逆者死
脫血
 臂多青脉曰脫血尺脉緩濇謂之解㑊安卧脉盛謂
 之脫血卧乆傷氣也
胃疸
 已食如饑者胃疸胃熱則消穀也面腫曰風足頸腫
[037-15b]
 曰水目黄曰黄疸
妊子婦人
 少隂脉動甚者妊子也少隂脉掌後陷中當小指動
 而應手者也
水榖
 人以水榖為本故絶水榖則死脉無胃氣亦死
平心脉
 平心脉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
[037-16a]
 為本病心脉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
 來前曲後倨如操帶鈎曰心死
平肺脉
 平肺脉來厭厭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病
 肺脉來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脉來如物之浮如風
 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
 平肝脉來和柔相離如竿末稍曰肝平春以胃氣為
[037-16b]
 本病肝脉來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脉來急如新張
 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
 平脾脉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
 為本病脾脉來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脉來如銳堅
 如鳥喙如鳥距如屋漏如水流曰脾死
平腎脉
 平腎脉來喘喘累累按之如鈎曰腎平冬以胃氣為
[037-17a]
 本病腎脉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脉來發
 如奪索辟辟如挾彈石曰腎死
五臟病
 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
 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皆當死
胃五臟之本
 五臟皆稟氣於胃
汗出
[037-17b]
 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逺行
 汗出於腎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搖體勞苦汗出於脾
五入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惡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為五惡
五液
 五臟化為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
[037-18a]
 是為五液
五禁
 原闕/
 
 
五臟所藏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為五臟所
 藏
[037-18b]
五主
 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為五主
五臟所傷
 乆視傷血乆卧傷氣乆坐傷肉乆立傷骨乆行傷筋
 是為五臟所傷
五臟之脉
 肝脉弦心脉鈎脾脉代肺脉毛腎脉石是謂五臟之
 脉
[037-19a]
重虛
 脉氣上虛尺虛是為重虚
風厥
 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
百病生於氣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
 暑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動
 何病之生
[037-19b]
寒熱厥
 厥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隂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肺氣
 肺者臟之盖也肺氣盛則脉大脉大則不得偃卧
脾癉
 有病口甘者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有病口苦者名
 曰膽癉
虛實
[037-20a]
 氣實形實氣虚形虛穀盛氣盛穀虛氣虛脉實血實
 脉虚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九鍼
 上應天地隂陽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
 八風九野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脉四針筋五針骨六
 針調隂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
 六十五節氣一鑱針二圓針三提針四鋒針五䤵針
 六圓利針七毫針八長針九大針
[037-20b]
百病生於皮毛
 百病始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
 於脉絡脉絡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經留而不去傳入
 於腸胃
有餘不足
 神有有餘不足氣有有餘不足血有有餘不足形有
 有餘不足志有有餘不足凡此十者其氣不等
五味各歸所喜
[037-21a]
 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
 脾辛先入肺醎先入腎
分肉谿谷
 肉之大㑹為谷肉之小㑹為谿分肉之間谿谷之㑹
 以行榮衛以㑹大氣邪溢氣壅脉熱肉敗榮衛不行
 必將為膿内銷骨髓外破大㬷留於節腠必將為敗
 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肘不能伸内為骨痺
 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於谿谷也
[037-21b]
天地氣所生
 原闕/
 
 
氣虛氣逆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
 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藏亦如此
三部九候
[037-22a]
 脉有三部部有九候以决生死以豦百病
脾四時寄治
 脾治中安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
 主於時
熱中消中富貴人
 多飲數溲曰消中多喜曰瘨多怒曰狂熱中消中皆
 富貴人也
  難經
[037-22b]
動脉
 十二經皆有動脉獨取寸口以决五臟六腑死生吉
 凶之法寸口者脉之大㑹手太隂之動脉人一呼脉
 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
 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
 下百刻榮衛行隂陽各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
 度復㑹於手太隂寸口者五臟六腑之所終始
脉太過不及
[037-23a]
 脉有太過有不及有隂陽相乘有伏有溢有關有格
隂陽虛實
 脉有陽盛隂虛隂盛陽虛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
 隂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隂虛是隂
 陽虛實之意也
臟腑之病
 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
 諸隂為寒故以别臟腑之病
[037-23b]
死脉
 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
 死六至曰命脉絶此死之脉也
四時脉
 春脉弦夏脉鈎秋脉毛冬脉石四時之脉也
七傳
 言七傳者死間藏者生何也傳者傳其勝也間藏者傳
 其子也假令心病傳於肺肺傳於肝肝傳於胃胃傳於
[037-24a]
 腎腎傳於心一臟不再傳故七傳者死間藏者得其
 所生也假令心病傳脾脾傳肺肺傳腎腎傳肝肝傳
 心是母子自相傳竟而復始如環之無端故言生也
臟病難治腑病易治
 臟病難治腑病易治何也臟病傳其所勝也腑病傳
 其子也
治未病
 經言上上治未病中上治已病何也見肝之病則知肝
[037-24b]
 當傳於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脾受肝之邪也故曰治
 未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且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
傷寒有五
 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温有熱病有温病自
 霜降至春分傷風冷即病謂之傷寒冬受寒氣春又
 中風而病者謂之温病至夏發者名熱病病而多汗
 者謂之濕温其傷八節虛邪者謂之中風
真心痛
[037-25a]
 頭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手三陽之脉受風寒者厥
 頭痛入連在腦者真頭痛其五臟氣相干者厥心痛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頭心痛
 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黄庭經
上有章
 紫烟上下三素雲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皆有日光之氣
[037-25b]
至道章
 髮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工字英
 𤣥鼻神玉隴字靈堅耳神空閑字幽田舌神通命字
 正倫齒神崿峰字羅千一面之間/皆有神
心神章
 心神丹元字守靈肺神元白字虛成肝神龍烟字含
 明腎神𤣥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膽神龍曜字
 威名肺部之宫似華盖急存白元和六氣白元君主/肺宫之神
[037-26a]
 心部含華丹錦緋常被玉羅在重闈心色赤上有/炁如玉光
 肝部之宫翠重裹青錦披裳佩玉鈴腎部之宮𤣥
 闕圓蒼錦雲衣舞龍蟠脾部之宫屬戊巳外應尺
 宅氣秀芳尺宅/面也膽部之宫六府精雷電八震揚王
 旌
脾長章
 含潄金醴吞玉英保灌玉廬以自賞玉廬/鼻也靈臺鬱藹
 望黄野脾曰/黄野
[037-26b]
三關章
 口為天關手為人關脚為地關
若得章
 若得二宫存𤣥丹太乙涙珠安崑崙重樓中關十二
 環自髙自下皆真人玉堂絳宇盡𤣥宫璇璣玉衡色
 闌干
瓊室章
 瓊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當中立寸田尺宅可理
[037-27a]
 生外物不干泰而平三丹田各/有一寸
常念章
 存潄五芽不饑渇神華執巾六丁謁五芽者五行之/生氣分配五臟
 老君六甲將圖云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玉丁
 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
 崔巨卿
五行章
 伏牛幽闕羅品列伏牛腎棗/腎為幽闕父曰泥丸母雌一口衘
[037-27b]
 靈芒雲五星口吐五/色雲氣
隱藏章
 子丹進饌肴𤣥黄乃曰狼膏及玉霜
口為章
 口為玉池太和宫潄咽靈液灾不干體生光華氣香
 蘭却減百邪玉煉顔
  神異經
銀盤
[037-28a]
 北荒異國有銀盤長五十丈中有明珠大數大照千
 里
花柳酒
 河陵國柳花為酒
天地長男宫
 東明山有宫闕銀榜碧鏤字曰天地長男之宫
織女降
 郭翰遇織女降其室衣𤣥綃之衣霜羅之帔戴翹鳯
[037-28b]
 之冠躡瓊元之履張丹轂之幬施九晶玉華之簟轉
 㑹風之扇有同心龍枕翰曰牽牛郎何在曰河漢阻
 隔不復相聞翌日丹鉛書青縑一幅以寄翰
赤郭
 南方人長七尺腹圍亦如之朱衣縞帶赤蛇遶項惟
 食惡鬼朝吞三千暮吞三百名曰赤郭又名食邪又
 名黄父又云以鬼為飯霧為漿
  山海經
[037-29a]
丹粟
 矩山多丹粟
蜜都
 青要山號帝之蜜都
九耳鐘
 豐山有九耳鐘每霜降則自鳴
青鳥
 龜山西王母有三青鳥主為母取食
[037-29b]
五衢
 少室山有木其花五衢花五出如/衢路也
九代舞
 夏后作九代舞九代馬/名也
常山蛇
 常山有巨蛇長九丈物觸之中首則尾至中尾則
 首至中腰則首尾俱至名曰率然孫子兵法曰將至
 三軍勢如率然者此也
[037-30a]
花四照
 招搖之上其花四照
  相馬經
伯樂相馬
 王良問伯樂曰相馬可得聞乎答曰馬頭為正欲方
 目為承欲明脊為將軍欲强腹為城郭欲張四下為
 令欲長汗溝欲深耳欲小如斬竹口中色如日月光
 者行千里口中有黒者曰衘烏短壽白額入口名枸
[037-30b]
 鴈一名的盧
  相鶴經
胎生
 陽鳥也稟金火之氣以生三年頂赤七年善飛又七
 年十二時鳴六十年藂毛生泥不能汚一百六十年
 雌雄相視而孕一千六百年不食而胎生仙人騏驥
 也其相以長頸修趾則善鳴龜背鼈腹則能舞
  相牛經
[037-31a]
蘭珠
 蘭珠欲大尾林/也豐岳欲髙膝骨/也垂星欲髙蹄/也上柱欲
 大車骨/也
 
 
 
 
 
[037-31b]
 
 
 
 
 
 
 
 類說卷三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