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春明夢餘錄 > 春明夢餘錄 卷四十四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録卷四十四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刑部一
刑部在皇城之西與都察院大理寺並列而為三法司
設尚書侍郎掌天下刑名徒隸勾覆闗禁之政令置十
三清吏司如户曹主兩京十三省之奏當凡宗室勲戚
官吏軍民麗于法者詰其辭察其情偽傅律例而比其
[044-1b]
罪之重輕律例所不及者上下附以請凡兩畿十三省
歳讞其死罪刑平之凡詔獄必傅例請上裁凡應減者
下就輕應加者上就重重不得至死凡律例有殊㫖别
勅詔例榜例非經請議著令者不得引為比凡死刑即
决及秋决並三覆奏涖戮於市凡贖罪視罪輕重為差
斬絞雜犯從末減者聽收贖凡簿録俘囚配沒給賜官
私奴婢必籍知之凡籍産不得及其先墳塋凡贓罰計
佑易銀嵗杪類入内府凡獄成移大理寺讞平焉凡訴
[044-2a]
寃家内皆自下而上急者擊登聞鼓凡重囚京師嵗霜
降會五府九卿科道共慮之以請情真者决矜疑者戍
邊有詞者調所司再問比律者監候五嵗請㫖遣官出
京府兩京十三省審録减釋寃濫者凡夏月録囚免笞
刑減徒流而下刑辨重刑凡提牢月更主事一人葺囹
圄固械繫而時其飲食有病醫藥之凡官有過紀録之
兩京嵗杪請勅湔除紀過凡大祭祀止刑凡四方有獄
受命而徃成之以名例攝律條以以准皆各其及即若
[044-2b]
括律詞義以五服參情法以墨湼識賊盗宗人不即市
宫人不即獄悼耄癃殘不即訊
  周禮秋官大司冦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
  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
  亂國用重典視國俗為重輕制御世之權不顓之
  於法此其大綱以五刑糾萬民一曰野刑上農功
  而糾其力作為野治也二曰軍刑上順命而糾其
  失守為軍律也三曰鄉刑鄉首善上徳而糾孝孝
[044-3a]
  徳之元也四曰官刑上功能而糾職職官之守也
  五曰國刑上愿而糾暴國兆民所聚風易澆難淳
  故糾暴民歸之愿為紀法守也亦不顓之法彼司
  刑之所司者法也非制法者也而刑莫先於罷民
  罷民者民惰於教不昬作勞如疲癃者然是滛酗
  之所生敖狠之所始民俗所以日偷而不可反也
  其害人也泰而固未麗於刑也故刑之則已重不
  刑則亂俗而傷化故寘諸圜土而收教之日夜施
[044-3b]
  九職工事焉而役之用其力以强其罷書其罪於
  方版著之背以恥其心而冀其改則教道存焉耳
  盖環而教之也故圜土非其獄之謂也能改者復
  之三年不齒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則止惡於
  萌坊俗於忽王教之為俗化慮至逺也
  小司㓂聽萬民之獄訟用情而訊之至旬乃弊以
  五聲聽訟求其情一曰辭聽謂辭枝辭滛若直也
  二曰色聽謂色怖色怍若定也三曰氣聽謂氣懾
[044-4a]
  氣喘若氣壯也四曰耳聽五曰目聽謂視聽直則
  端不直則眊惑失常也其制五刑也必原父子之
  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量慎測深淺
  之宜以别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猶恐其
  未也必三刺三宥三赦以求其衷三刺者一訊之
  羣臣再訊之羣吏三訊之萬民所謂疑獄汜與衆
  共之者也衆疑赦之矣即臯麗於罰衆所宥雖上
  刑下服舉與衆宥之所刺即下刑上服舉與衆刺
[044-4b]
  之也不顓之於法惟用中於民故曰國人刑殺之
  也猶未也司刺者又得以不識過失遺㤀而宥之
  幼弱老旄惷愚而赦之至國有大獄又得以親故
  賢能功貴勤賔八辟焉麗邦法以議之則其所求
  諸刑者為已悉矣乃嵗孟春士師以木鐸狥於朝
  以邦之五禁書懸之象魏浹日而後歛以右刑罰
  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
  禁國有事則又為五戒以先後之一曰誓用之於
[044-5a]
  軍旅二曰誥用之於㑹同三曰禁用之於田役四
  曰糾用之於國中五曰憲用之於都鄙斯曷非欲
  法令著揭無使罪麗於民欲民恊中懷徳而郵無
  麗於法也哉
  刑官在朝者謂之士師在六鄉謂之鄉士在六遂
  謂之遂士在各縣遂謂之縣士各掌其民之数夫
  謂之士者理官也士居四民之先而列五爵之一
  列官分職不皆謂之士而理官獨謂之士者盖以
[044-5b]
  此官民命所係天討所寓國家所以得失民心皆
  在於此故非明理義備道徳通經學者不可以居
  之自虞廷以臯陶為士而周人自秋官卿以下皆
  以士名盖示後世使知刑官之重而不可雜以他
  流也
  刑法之名雖非王道所先然讞議刑名不通律法
  不可以從政先王之教禮律並設出乎禮則入乎
  律故明習法令亦所以佐禮教之不及也宋人設
[044-6a]
  刑法科以試諸吏選人任子亦試以出官非無見
  也
  自古哲后惇臣曷嘗不以刑辟為天典重用之哉
  典著欽恤誥表敬明記稱論量慎測必即於天倫
  此其意至精故咎繇元徳羣聖宗焉以作士制百
  姓於刑之中用期於無刑司冦蘇公敬由獄周公
  作立政訓王諄復紀之誠重獄也重獄重天民也
  自教之衰亶以五刑為癉惡之具靡知為倫叙當
[044-6b]
  即也於是乎哀矜勿喜之意㤀甚且愉快喜之豈
  謂天徳哉又何以敬刑弼徳司天民命也先漢時
  攄忠守法清議之臣猶能本經術明常教以决事
  而張廷尉令天下無寃唐徐司刑身視鴻毛法視
  泰山以其死衛生民之命即古今難之矣
  三代而後稱嚴刑者曰秦曰隋漢髙入闗約法三
  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盗抵罪餘悉除去秦法民大
  悦隋煬帝滛刑以逞行轘裂梟首之刑天下潰叛
[044-7a]
  唐祖入闗除苛政約法十二條已又頒新格五十
  三條惟吏受贓詐冐盗府庫物罪不原餘悉除去
  隋法物已又詔裴寂等更撰律令本前代法故為
  書一曰名例二曰禁衛三曰職制四曰户婚五曰
  廐庫六曰擅興七曰賊盗八曰鬭訟九曰詐偽十
  曰雜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斷獄一以漢九章為
  守律家以為集大成焉唐末迄五代刑罰峻深視
  人命如牲牢而國祚日促周世宗用范質議律條
[044-7b]
  猥繁輕重失衷詳定之曰刑統行焉宋祖即位與
  天下更始尤注意刑辟哀矜無辜嘗讀虞書喟然
  嘆曰堯舜之世四凶之罪止於投竄何近代法網
  之密耶故自開寶来犯大辟非情理深重者多得
  貸死懲五代牧守皆武人多率意用法擅殺生著
  令諸州所决大辟奏當上咸委刑官詳覆吏坐深
  文故入終屏斥不復甚者流故由是吏皆持平法
  網晏寛
[044-8a]
  宋以忠厚立國立石太廟戒子孫勿殺大臣勿殺
  上書言事人勿殺柴氏子孫其石封鐍甚固每一
  帝即位赴廟受戒誓手啟而仍親錮之厯代相沿
  不敢渝故當時名臣項背相望號稱小三代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絞五等笞杖罪既
  定曰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自是
  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
  天下死囚審讞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於囹圄自
[044-8b]
  後惟秦王巴延出天下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
  之中老稚不曽覩斬戮及見一死人頭輒相驚駭
  可謂勝殘去殺黎元在海涵春育之中矣
  世祖謂宰臣曰朕或怒有罪者使汝殺汝勿殺必
  遲回一二日乃覆奏斯言也雖古仁君何以過之
  自後繼體之君惟刑之恤凡郡國有疑獄必遣官
  覆讞而從輕死罪審録無寃者亦必待報然後加
  刑而大徳間王約復上言國朝之制笞杖十減為
[044-9a]
  七今之杖一百者宜止九十七不當又加十也此
  其君臣之間唯知輕典之為尚百年之間天下乂
  寜亦豈偶然而致哉
  大明律令
  明太祖洪武元年定大明令百四十五條頒天下
  制曰朕惟律令者治天下之法也令以教之於先
  律以齊之於後古者律令至簡後世漸以繁多甚
  至有不能通其義者何以使人知法意而不犯哉
[044-9b]
  人既難知是啓吏之姦而䧟民於法朕甚憫之今
  所定律令芟繁就簡使之歸一直言其事庶㡬人
  人易知而難犯書曰刑期於無刑天下果能遵令
  而不蹈於律刑措之效亦不難致兹命頒行四方
  惟爾臣庶體予至意洪武六年命中書省詳定律
  法諭之曰凡立法貴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
  或一事而兩端可輕可重奸貪吏得因縁為奸則
  所為禁殘暴者反以賊良善也卿等宜盡心參究
[044-10a]
  凡刑名條目逐日上朕親酌議焉律成宋學士濓
  具表言皇上登大寶而来保乂臣民孳孳弗怠訓
  廸羣工諄復千言惟恐有犯慈愛仁厚之意溢於
  詞表是大舜惟刑之恤之義也矜憫愚民䧟於罪
  戾法司奏讞惻然弗寜多所寛貸是神禹見辜而
  泣之心也惟貪墨吏承踵元弊乃不得已假峻法
  以䋲之是以臨御以来屢詔大臣更定新律至五
  六易弗倦兹特勅臣刑部尚書劉惟謙等㑹衆律
[044-10b]
  重修以恊厥中近代比例之繁姦吏可資以出入
  者咸革臣以洪武六年冬十有一月受詔明年二
  月書成篇目一凖唐舊自名例以至斷獄十九篇
  中采用已頒舊律二百二十八條舊令改律三十
  六條因事制律三十一條掇唐律補遺百二十三
  條合六百有六條為三十卷每一編成輒繕寫上
  上揭之西廡壁端親御翰墨為之裁定聖慮淵深
  稽天揆人成百代之憲具易書之奥好生之徳洽
[044-11a]
  於民心俾日月所照霜露所墜有血氣者莫不改
  過遷善臻雍熈之治何其盛哉詔頒行已定設六
  部復更定以吏户禮兵刑工為六類析篇目為十
  九約條為四百六十析户婚為户役婚婣分鬭訟
  為鬭毆訴訟分廐庫為廐牧隸兵倉庫隸户分職
  制為公式改屬吏受贓隸刑凡刑之名五曰笞曰
  杖曰徒曰流曰死死二等流三等徒杖笞各五等
  死刑至重者曰凌遲徒流重者曰遷徙曰充軍凡
[044-11b]
  憝惡之戮十曰謀反曰大逆曰謀叛曰惡逆曰不
  道曰大不敬曰不孝曰不睦曰不義曰内亂凡貪
  墨之贓六曰監守盗曰常人盗曰竊盗曰枉法曰
  不枉法曰坐贓名雖沿唐而因時定制縁情制典
  自有法律来所未有
  洪武三十年詔刋大明律將大誥内條目附其中
  御製序言朕有天下倣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
  以䋲頑刋著為令行之已久然而犯者猶衆故於
[044-12a]
  聽政之暇作大誥昭示民間使知趨吉避凶之道
  古之人謂刑為祥刑豈非欲民並生於天地間哉
  然法在有司民不周知故命刑官取大誥條目撮
  其要畧附載於律凡榜文禁約悉除之除謀逆并
  律誥該載外其雜犯大小之罪悉依贖罪之例論
  斷今編次成書刋布中外令天下知所遵守刑期
  無刑庶稱朕恤刑之意
  律制
[044-12b]
  凡刑五服以定之九族以齊之六親以别之五刑
  以用之七具以差之十惡以誅之六贓以等之八
  議以貸之五則以贖之斬衰三年齊衰三年杖期
  不杖期大功小功緦麻是謂五服自髙祖至於元
  孫上治旁治是謂九族妻為夫族服妾為家長族
  服出嫁女為本宗服為外親服為妻親服為三父
  八母服是謂六親笞杖徒流死笞刑五一十至五
  十杖刑五六十至百徒刑五一年至三年流刑三
[044-13a]
  二千里至三千里死刑二絞斬是謂五刑笞杖訊
  杖枷杻鉄索鐐是謂七具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
  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内亂是謂十惡監守
  自盗贓盗贓竊盗贓枉法贓不枉法贓坐贓是謂
  六贓議親議故議功議賢議能議勤議貴議賔是
  謂八議應工贖輸囚糧贖輸灰贖輸甎贖輸水及
  炭贖是謂五贖
  律意
[044-13b]
  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祖父母父母老無養
  者得奏聞取上裁犯徒流者得贖存留養親教民
  孝也凡同居若大功以上及外祖父母外孫妻之
  父母女婿若孫之婦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得
  相為容隐奴婢工人為家長隐者皆弗論泄其事
  致罪人匿者亦不坐教民睦也民七十以上十五
  以下及廢疾犯流以下得贖八十以上十嵗以下
  及老疾犯殺人當死者奏聞取上裁盗及傷人者
[044-14a]
  得贖餘皆勿論九十以上七嵗以下雖有死罪不
  刑教民養老慈幼矜不成人也犯罪未發而自首
  者免其罪輕罪發覺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與民
  悔也犯罪時未老疾事發時老疾者以老疾論犯
  罪時幼小事發時長大以幼小論從民可哀憐也
  二罪俱發論其重者若一罪已决餘罪後發者等
  勿論重者并計前罪以充後數示民輕省也其本
  應罪重而犯時不知者以輕論其本應輕者聴從
[044-14b]
  本法憫民疑也罪得減等二死三流同歸一減開
  民生也
  敖英曰至矣哉我朝之律可謂情與法並行而不
  悖者也如十惡不原法也八議末減情也干名犯
  義者法也得相容隐者情也自首免罪者情也猶
  追贓証者法也罪有加者法也有減者情也有從
  重者法也有免科者情也凡法之所在而不姑息
  者義之盡也凡情之所在而必體恤之者盖仁之
[044-15a]
  至也此我朝所以忠厚埀統而社稷靈長終必賴
  之
  葉良佩曰讀國家之憲章至法令未嘗不廢書而
  嘆也曰深哉仁乎雖使舜臯陶復生其無以易之
  矣夫象刑之不可復也猶江河之不可挽而登諸
  山也是故聖人之治天下必縁時以定制鏡古以
  修今要在於垂諸後紹俾不可易斯已矣國家之
  法雖本於李唐之十一篇然或芟䌓定舛因事續
[044-15b]
  置大抵比舊増多什二三而祥徳美意殆未易以
  言語殫述也姑舉其大者如以笞杖徒流絞斬定
  為五刑而釱趾蠶室之制一切剗除以六曹分為
  類目而擅興事廐庫等篇悉為裁定代背箠以臀
  杖而數無過百易黥面以刺臂而法止賊盗他如
  見知嚴於逃叛故縱深於捕亡收孥連坐之條獨
  於反逆大不道者當之凡兹皆法之至善者也至
  夫圜土之制嫌於太重則貸之以輸作嘉石之制
[044-16a]
  嫌於太輕則罰之以荷校盗官藏受贓枉法罪皆
  死又嫌於太重則著為雜死之命而聽其贖鍰與
  輸焉由杖徒一轉而入大辟嫌於太疎則定議著
  為徙邊戍邊永戍之令不與同中國凡兹皆損益
  於累朝而令之至善者也其有𠖇頑不軌之民或
  情罪弗麗於法者復許所司比議奏决以行曲而
  不苛平而難犯盖肉刑雖亡而厥威故在象刑無
  事於復而欽恤之意未嘗不行乎其間也噫澤深
[044-16b]
  逺矣雖舜臯之為法其何以加於此哉或曰刑以
  期於無刑也自國家迄於今兹㡬何世矣桁楊之
  囚溢於戸外而獄訟不為之少衰豈所謂不犯之
  法乎曰此非法之過也用法者不得其人之罪也
  今之用法者有三蒙有二厲而其原則始於好惡
  之未明於上焉耳何謂三蒙闇於推鞫者其情謾
  昧於法意者其刑舛疵於官反貨内来者其寃滯
  何為二厲徼公亷之譽則以深刻為能任喜怒之
[044-17a]
  情則以巧詆為用何為好惡之未明大吏之深刻
  巧詆者既以能名而闇昧愞弱之流亦復循資積
  勞以躐髙位茍為若是夫安所憚而不厲不蒙此
  吏道一大癥也統兹六患將惟滋獄速訟之不暇
  而又何衰之可圖故曰有治人無治法嗚呼如有
  作於上者得兹六患之説而變通之則國家無刑
  之效庶㡬其可冀矣
  邱濬疏臣按唐虞三代以来俱用肉刑至漢文帝
[044-17b]
  始廢肉刑用笞其原盖權輿虞刑之鞭朴也除死
  罪外自墨劓以下率以笞代之然未為笞令所箠
  之具無常物所箠之處無定在景帝定箠令箠之
  制始用竹受箠之處專在臋魏晋南北朝其君臣
  仁暴不同其俗尚厚薄不一其所用刑各有不同
  隋文帝始定為今之五刑凡前代考訊之具若夫
  挾捧束杖車輻□底之䫫盡除不用唐宋因之制
  為刑具各有等第本朝於大明律卷首作為横圖
[044-18a]
  以紀獄具笞大頭徑二分七釐小頭徑一分七釐
  訊杖大頭徑四分五釐小頭三分五釐以上皆以
  荆為之長俱三尺五寸枷以乾木為之長五尺五
  寸頭濶一尺五寸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杖罪以
  下有差手杻長一尺六寸厚一寸鉄索長一丈鐐
  重二斤凡為笞杖皆削去節目用官降較勘如式
  然後用之不許筋膠諸物裝釘應决者用小頭臋
  受其大小厚薄視唐略等比宋則尤為輕焉祖宗
[044-18b]
  好生之心雖為惡之罪人惟恐或有所傷而為之
  薄刑也如此是以仁恩厚徳浹於民心百年於兹
  近年以来乃有等酷虐之吏恣為刑具如夾棍腦
  篐烙鐵之類名數不一非獨有以違祖宗之法實
  有以傷天地之和伏乞聖明申明舊制凡内外有
  因襲承用者悉令棄毁然禁之必自内始敢有仍
  前故用即以所制者加之庶使太祖皇帝慎罰之
  意恤刑之仁所以著於律文者萬世之下恒如一
[044-19a]
  日所恢皇仁於九有綿國祚於萬年者端在於斯
  馬文升疏臣伏覩大明律一欵凡國家律令參酌
  事情輕重定立罪名頒行天下永為遵守百司官
  吏務要熟讀講明律意剖决事務每遇年終在内
  從都察院在外從分廵御史提刑按察司官按治
  去處考校若不能講解不曉律意者初犯罰俸錢
  一月再犯笞杖四十附過三犯於本衙門遞降叙
  用欽此欽遵外竊惟國家大事莫先於刑獄刑獄
[044-19b]
  所重莫先於人命盖以死者不可復生斷者不可
  復續一女含寃三年不雨匹夫結怨六月飛霜以
  其寃抑之氣有以傷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災自古
  帝王莫不慎之故舜典有欽恤之言周書有敬慎
  之戒下至漢唐法家多取專門趙宋刑官設科取
  士皆所以慎刑獄而重民命也仰惟我太祖高皇
  帝膺天眷命奄有萬方臨御之初屢詔大臣更定
  魏律至於五六為之弗倦以求至當復命刑官重
[044-20a]
  㑹衆律親御宸翰為之裁定務恊厥中而於人命
  尤致意焉是以當時司刑官員多所用心而於律
  意務為講明奏讞之際少有失平陰陽以和風雨
  以時而天下無寃民焉近年以来兩京法司官員
  或由進士初除寺正寺副評事主事或由知州行
  人就陞員外郎郎中而御史亦多知縣所除到任
  之後未經問刑就便斷獄公差所以律條多不熟
  讀而律意亦未講明所問囚人不過移情就律將
[044-20b]
  就發落且笞杖徒流縱有所枉為害未大至於人
  命一有所寃闗係非輕且如强盗窝主重在造意
  若窝藏强盗而不造意亦難問擬斬罪又如官吏
  懐挾私讐故勘平人因而致死重在懷挾私讐若
  因事到官但有笞罪雖勘致死亦止可問擬因公
  毆人致死徒罪又如故殺鬭毆殺人若兩人相爭
  互相毆打毆死一人則名鬭毆殺人一人未曽動
  手一人打彼致命去處有意致死則名故殺此等
[044-21a]
  律意人多忽略有將强盗窝主未曽造意同謀止
  是分贓及官吏因公事毆人致死本無私讐故勘
  情由而俱問斬罪者有本係鬭毆而問擬故殺斬
  罪者有本係故殺而却擬鬭毆殺人絞罪者甚至
  謀殺故殺無屍簡驗而問擬斬罪輒取情真罪當
  奏請處决者或本因與人妻妾通奸其夫别項身
  死而問擬本婦因奸同謀殺死親夫凌遲處死奸
  夫斬罪者其他以非為是以重作輕者非一查得
[044-21b]
  數年之間各都布按三司等衙門呈詳死罪重囚
  本院并刑部詳擬明白大理寺復詳合律該科覆
  奏處决幸蒙憲宗皇帝慈愛仁厚不忍殺人止令
  監着恭遇皇上嗣登寶位重念刑獄屢下明詔强
  盗無贓仗人命無屍檢驗者具奏定奪其節年原
  監該决重囚近日辯理寛宥者亦多若使當時就
  令處决則含寃而死者不知㡬人矣其所傷和召
  災者果誰之咎歟法司尚然則其餘府州縣衛所
[044-22a]
  囚犯枉抑而死者又不知其㡬何矣此皆原問官
  員律學未講律意未明之故也况府州縣官員多
  有不曉刑名不知律意者遇有刑名事務多有不
  能剖决問理而惟聽於主文之人盖由廵按御史
  按察司官按治去處不行考校之故也伏乞勅兩
  京法司堂上官督令所屬官天下都布按三司督
  令斷事理問及浙江等按察司官并各府推官各
  要將大明律條熟讀講解深明其意不許似前忽
[044-22b]
  畧置而不講其問囚之時叅錯訊勒務在得其真
  情方纔取招議罪之時尤須原情定擬不許輕易
  致有寃抑獄成之後難以辨明及通行天下大小
  衙門并兩京部屬官吏各置大明律一本朝夕熟
  讀用心講解務曉其意仍通行各處巡按御史按
  察司分司官按治去處遵依大明律内事理從公
  考校若有不能講解不曉律意者依律施行當奏
  請并降用者徑自具奏發落仍乞勅吏部行移法
[044-23a]
  司將撥去進士就令與現任官員一同問刑以後
  該選之時兩京法司有缺先儘各衙門問刑進士
  除授如果法司無缺方令除授别部等衙門是亦
  前代刑官設科取士之意也庶使人精法律而刑
  鮮濫施之弊獄無寃抑而世底刑措之美原係講
  明律意以重人命事理未敢擅便謹題請㫖
  刑部尚書何喬新疏伏覩律欵言罵祖父母父母
  及妻妾罵夫祖父母父母者並絞註云須親告乃
[044-23b]
  坐又欵言祖父母父母誣告子孫告子孫婦者各
  勿論竊詳律意盖謂父子祖孫天性也子孫子孫
  婦悖戾至於毁罵逆天性甚矣故坐絞然恐他人
  詆誣成罪故曰須親吿乃坐謂他人雖告不坐也
  邇刑官遇祖父母父母告子孫及子孫婦罵者不
  問虚實輒坐是親告即坐矣使親告而即坐律又
  何有誣告子孫之文乎凡愛憎之偏人情多有有
  因後妻之譖而憎前妻之子若婦者有溺愛幼子
[044-24a]
  而惡其長子者有欲奪孫之資産歸其子者有憎
  其子孫遂及其子孫婦者使親告即坐雖恭順如
  薛包孝友如王祥父母一有言將不免於死豈不
  痛哉請自今勅中外官須鞫實乃坐其誣告者自
  依律擬斷伏覩計贓科罪律四百六十餘條是律
  也律正法當一定而不易以鈔計贓者例也例輔
  律當隨時而無常國初制律時每銀一兩直鈔一
  貫今八十貫矣是國初常人盗銀八十兩而絞今
[044-24b]
  一兩而絞也初監守盗銀四十兩而斬今五錢而
  斬也非律意矣請自今估計鈔貫以銀一兩直錢
  千文鈔四十貫為凖庶輕重為衷又律官非法决
  撻人至死者黜為民謂肆虐殘忍於虛怯處横加
  考掠也云耳鞭作官刑自古有之若因公决打死
  而輒黜非法意宜貸律威逼人致死謂諸色人或
  逼取田園或强索財物致愚弱卑賤呼號無告而
  自盡也云耳其愚夫愚婦或忿爭醉謔或語言抵
[044-25a]
  觸輕生無賴而問擬威逼非律意宜寛各省編伍
  律名有衛分近不分南北多發西北邊盖以西北
  邊近敵欲伍實也然罪犯而至斬絞必皆姦頑梗
  化輕生易死之人徃徃隨至而迯仍復為惡雖有
  但逃便殺之條然逃者接踵終不知警况中有原
  係北人諳知邊情慣習譯語脱後逃入敵中啓釁
  擾邊如漢衛律宋張元可為永鑑宜西北人編發
  兩廣雲貴江南人編發江北衛分如律便
[044-25b]
  孫承宗律例集解序律之詁曰矩曰率律者天子
  與天下共以為矩而率之也樂有律師出有律師
  之律不爽進止而主容民樂之律不爽損益而主
  相生刑之律不爽輕重而主容如師主生如樂三
  者一不得其平而統干天地之和故謂之律然律
  求所以生之而用律者求所以殺之故古之知律
  者省刑而今之知律者不失罪耳太祖重念民命
  詔定律令凡六經聖裁為四百六十條而列聖相
[044-26a]
  承復有條例以補律之所不及盖至世宗之乙卯
  漸積為三百八十五條我皇上欽恤庶獄命刑臣
  重加酌議其仍者半删定者半凡殊㫖别㫖詔例
  榜議非經議請著令者不得引比然律文沿晉唐
  之舊愚者既懵不知守而奸者且依法舞文邱文
  莊濬議令儒臣通法意者為解而陳御史察等如
  其解成書於是一代之大法字析句分不獨令天
  下曉然知法意難犯而實令士大夫深念民命無
[044-26b]
  進愽斷棺之利退抱仰屋之憂也盖自古國家之
  運莫不與法為存亡故匿則民勝法窮則法
  勝民民勝法國亂法勝民國殘是以願治者相與
  共率為矩如樂之鐸如師之符而不敢以意用然
  今天下郡縣之於律患不明而朝廷之於律患不
  守不明者監司直指間有駁正其不守者上既用
  意以屈法而下且屈法以奉意嘗怪漢廷尉釋之
  號知法而曰當是時天子殺之則已豈以天子而
[044-27a]
  可獨失律乎唐權善才法不得死髙宗欲殺之王
  本立法在必死髙宗欲原之狄仁傑兩執法以爭
  而兩得其法雖以髙宗之主終不敢以意與而况
  治朝乎髙皇帝當律成而曰非但一代當遵雖萬
  世當守也豈非聖子神孫所當共以為矩而率之
  與又嘗恭讀序律之言曰明禮以導民定律以䋲
  頑夫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而明刑以
  輔禮乃賈生有曰禮防於未然之前法禁於已然
[044-27b]
  之後嗟乎安得輕徭薄賦以導民於禮而無輕試
  法乎然而不得已也終願明律者無失其相容相
  生之意為朝廷守之爾
  論令
  按唐有律律之外又有令格式宋初因之至神宗
  更其目曰勅令格式所謂勅者兼唐之律也洪武
  元年即為大明令頒行天下盖與漢髙祖初入闗
  約法三章唐髙祖入京師約法十二條同一意也
[044-28a]
  至六年始命刑部尚書劉惟謙等造律文又有洪
  武禮制諸司職掌之作與夫大誥三編及大誥武
  臣等書凡唐宋所謂律令格式與其編敕皆在是
  也但不用唐宋之舊名爾夫律者刑之法也令者
  法之意也法具則意寓於其中方草創之初未暇
  詳其曲折故明示以其意之所在令是也平定之
  後既已備其制度故詳載其法之所存律是也伏
  讀太祖訓誥之辭有曰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
[044-28b]
  大誥而不及令而諸司職掌於刑部都官科下具
  載死罪止載律與大誥中所條者可見也是誥與
  律乃朝廷所當世守法司所當遵行者也事有律
  不載而具於令者據其文而援以為證用以請之
  於上可也此又明法者之所當知
  洪武五年十二月禮部尚書陶凱等奏言古者國
  有典法定著為令有違於令者則加以律故令與
  律相為表裏漢有令甲令乙後世守法之人有曰
[044-29a]
  法者髙祖之法也今律已行而令未備宜及時定
  令使有所遵守又考漢唐宋皆有典要宋㑹要逐
  日記載時政分門别類以憑稽考今起居注記言
  記事藏之金匱是為實録凡各衙門欽録及奏事
  簿記載時政可以立法垂之後世者宜依倣㑹要
  編類成書使後之議事者有所考焉上從之次年
  遂命纂日歴復纂皇明寶訓惟大明令未見復修
  所行乃洪武元年修者
[044-29b]
  論誥
  霍韜疏洪武教民榜文一民間子弟十八嵗者或
  十三嵗者此時欲心未動良心未䘮早令講讀三
  編三誥誠以先入之言為定使知避凶趨吉日後
  皆稱賢人君子為良善之民免貽父母憂慮亦且
  不犯刑憲永保身家臣謹按教民榜文及御製大
  誥等書皆聖祖訓勅天下拳拳至意天下臣民皆
  得熟讀敬守真可以寡過矣今則非直百姓不見
[044-30a]
  此書雖學校生儒見此書者亦鮮也伏願勅下禮
  部將聖制各書各刻一本頒各布政司翻刻頒布
  學校里閭社學實嘉惠臣民至幸
  洪武
  詔言頃因戡亂以軍律用刑殊乖平允自今務從
  中典重刑須秋後無非時决傷天和
  祖訓云以後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並不
  許用黥刺剕劓閹割之刑云何盖嗣君宫内生長
[044-30b]
  人情善惡未能周知恐一時所施不當誤傷善良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羣臣即時劾奏將犯
  人凌遲全家處死
  令曰凡特㫖臨時處决罪名不著為律令者大小
  衙門不得引比為例若輒引比律致令罪有輕重
  者以故入人罪論
  上讀老子書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惻然感
  懷命焚錦衣衛非法獄具悉以所繫囚送部䑓審
[044-31a]
  理而諭刑部論囚諸武臣並親審餘引奏詣承天
  門外命刑人持訟理幡出欲自理者聽入訴諸無
  罪當釋者持平政幡宣徳意遣之其在重辟府部
  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雜聼之審録其寃狀以聞
  刑尚書劉濟言諸司刑牘動千萬言類泛濫失本
  實盍禁之上曰虚詞失實浮文亂真自今有以繁
  文出入人罪者罪無赦命刑科㑹諸司議獄牘式
  示中外
[044-31b]
  諭刑尚書周禎曰刑以輔治唐虞所不免觀舜命
  臯陶之辭始曰明刑終期於無刑臯陶告舜亦曰
  與其殺不辜寜失不經當時君臣莫不以恤刑為
  重而民亦自不犯所以能致雍熈之治朕常觀此
  深有所契卿當體之
  命中書省詳定律令諭曰律有連坐之條謂侵損
  傷人者衆吾以為罰弗及嗣忠厚之至也自今民
  有犯者毋連坐
[044-32a]
  十七年建三法司名其所曰貫城勅云貫索七星
  如貫珠環而成象名天牢中虚則刑平官無邪私
  中有星即刑繁有星而明有貴人無罪而獄今法
  天道置法司爾法司官各勵乃心慎乃事法天道
  行之如貫索星之中虚庶不負肇建之意
  上與侍臣論待臣之禮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
  水加劍請詣密室自裁未嘗鄙辱之詹同侍坐因
  取大戴禮及賈誼疏以進且云古者刑不上大夫
[044-32b]
  所以勵亷恥而君臣之恩義兩盡上深然之
  工部尚書王肅坐法當笞上曰六卿之職不宜以
  細故加辱命以俸折贖著為令
  上諭刑部凡論囚當原情母刻深盖人命至重常
  存平恕之心猶恐失之况深文乎昨民有子犯法
  父行賄求免者有司欲并論朕以父子至親子論
  死而父救之情也故但論其子而赦父自今凡論
  獄必詳讞覆奏而後論毋重傷人
[044-33a]
  中書叅政傅瓛言應天府有滯獄當斷决者上曰
  淹滯㡬時矣曰逾半嵗上惕然曰京師而有滯獄
  郡縣受枉者多矣有司得人以時决遣安有此弊
  瓛頓首曰臣等不能統率庶寮是臣罪也上曰吾
  非不愛其民而民尚爾幽抑近且如此逺者何由
  能知自今獄囚審鞫明白須依時决遣毋使淹滯
  贛州民有止宿逃囚者初不知其囚刑部逮問坐
  之罪上曰刑者聖人設防於天下耳深文重法仁
[044-33b]
  者不為故凡斷獄貴得其情縁情而論罪則刑當
  而民服彼不知其為囚舍宿者人情之常也何為
  罪之如汝議行路之人將無止宿矣遂命釋之
  諭羣臣曰讀書所以窮理守法所以持身故吏之
  稱循良者不在於威嚴在於奉法循理而已卿等
  既讀書於律亦不可不諳
  民有告富人謀反者命御史䑓臣刑部勘問皆不
  實䑓臣言告者事在赦前宜編戍逺方刑部言當
[044-34a]
  抵罪上以問秦裕伯對曰元時凡告謀反不實者
  罪止杖一百以開来告之路上曰不然姦徒若不
  抵罪天下善人為所誣多矣自今凡告謀反不實
  者抵罪有司著為令
  論元政曰元時條格煩冗吏夤縁出入為姦所以
  貽害且以七殺言之謀殺故殺鬭毆殺既皆死罪
  何用如此分析但誤殺有可議者要之與戲殺過
  失殺亦不大相逺今立法正欲矯其舊弊大槩不
[044-34b]
  過簡嚴簡則無出入之弊嚴則民知畏而不敢輕
  犯勅刑官自今凡雜犯死罪者免死輸作終身徒
  流罪限年輸作官吏受贓及雜犯私罪當罷職役
  者謫鳳陽屯種民犯流罪者鳳陽輸作一年然後
  屯種
  人有誣山西之民從故元四大王為冦者捕獲至
  京上曰刑罰所以威惡施之必當其罪則刑不濫
  而人心服彼四大王以元之遺孽竄匿山谷聚逋
[044-35a]
  逃以為民患山西之民邊其巢穴者徃徃被驅掠
  廹脅為盗皆出於不得已豈真為盗者哉古人云
  得其情則哀矜勿喜此之類也今民相捕獲將延
  蔓不已是助之立黨而激之為亂也其釋之
  十五年正月諭刑官曰方春萬物發生而無知之
  民乃有犯法至死者雖有决不待時之律然於朕
  心有所不忍其犯大辟者減死論
  命天下諸司刑獄皆屬刑部都察院詳議平允又
[044-35b]
  送大理審覆然後决之其直隸諸府州刑獄自今
  亦凖此令
  諭都督府曰前遣囚徃充遼東驛卒今天氣尚寒
  恐道途凍餒此輩本宥之以全其生若不免死是
  徒宥耳且令就濟寜暫住待春暖遣行
  二十三年通政司茹瑺引奏潮州府學生陳質言
  其父戍大寜已死今有司取質補伍自念從幼至
  今荷蒙國恩教育願賜卒業以圖上報上謂兵部
[044-36a]
  尚書沈溍曰國家得一卒易得一材難此生既有
  志於學可削其兵籍遣歸進學
  天䇿衛卒吳英父得罪繫獄英詣闕陳情願沒入
  為官奴贖父罪上諭英曰汝之情固有可矜但汝
  平時何不勸諫汝父使不犯法今罪不可貸然念
  汝愛父之至特曲法宥之
  二十八年刑部奏律與條例不同者宜更定俾所
  司遵守上曰法令者防民之具輔治之術耳有經
[044-36b]
  有權律者常經也條例一時之權宜也朕御天下
  將三十年命有司定律久矣何用更定
  嘗行郊壇皇太子從指道旁荆楚曰古用此為扑
  刑取能去風雖傷不害盖徳念至於如此
  建文
  明太祖嘗以律授皇太孫曰此酌古凖今恊禮制
  宜人情其熟玩以復太孫捧之退居數日成誦問
  曰汝熟其文矣能解其義乎曰解因問名例之義
[044-37a]
  對曰名者聖人所以勵世磨鈍也故生人大倫名
  義為重維持風俗必先名教以名義名教為例庶
  㡬刑罰之中不失徳義之意曰然此書首列一刑
  圖次列八禮圖者重禮也但愚民無知如於本條
  下即注寛恤之令必易犯法故以廣大好生之㫖
  總列名例律中善用法者㑹其意可也太孫曰名
  例律中某條尚覺嚴而不恕請稍改之可乎曰試
  率爾意改来看因更定五條明日呈稿帝喜曰甚
[044-37b]
  善因跪而請曰明刑所以弼教凡與五倫相渉者
  宜皆屈法以中恩今律中所定期於盡法而不必
  於原情竊所未安曰凡所未安者汝悉改之遂遍
  攷禮經叅之歴朝刑法志改定七十三條帝覽竟
  大喜曰吾當亂世刑不得不重汝當平世刑不得
  不輕所謂刑罰世輕世重也如後用刑皆宜遵此
  常州陳理以子弑父送太孫處分太孫從容詳審
  竟脱之理父原抱病經年誤服一藥而斃繼母素
[044-38a]
  憎其子因力証成之無以自解太孫條其情而讞
  之帝未之信也拘隣里婢僕及原醫訊之乃知父
  向患火症庸醫誤認為寒藥中潛投附子主人不
  知故服之而暴卒耳帝驚曰有是哉刑不可不慎
  也太孫不獨仁而且明朕無憂矣
  邏者獲强盗七人命送太孫審理太孫一見即疑
  首盗非真訊之果係主人之子偶出莊上而佃客
  皆盗也是夜正謀劫商舟遂强之同行歸欲首明
[044-38b]
  而先被獲帝覆審盡得其情釋之問太孫曰爾何
  以知其非盗對曰周禮聽獄色聽為先尚書亦稱
  惟貌有稽炆見其人雙眸烱烱視聽端詳定非盗
  也帝因嘆曰决獄者不可不讀書
  建文帝即位諭刑官曰大明律皇祖所親定大意
  雖凖唐律亦遍考歴朝刑法志叅酌而成朕先年
  受命細閲令律校前代律徃徃加重盖刑亂國用
  重典非百世通行之法也朕當時改定七十三條
[044-39a]
  皇祖已命施行然罪可疑情可矜者何止此也律
  設大法禮順人情齊民以刑不若以禮其傳諭天
  下有司務崇禮教赦疑獄嘉與萬方共享和平之
  福
  永樂
  元年大理寺卿薛巖等奏各布政司上所部具獄
  凡死罪百餘人請分遣御史臨决上從之顧謂都
  御史陳瑛等曰人命至重既絶不可復續夫治獄
[044-39b]
  得情尤難鞭扑箠楚之下罪人成於鍜鍊者徃徃
  有之今百餘人之中豈能必其皆無寃枉爾分遣
  御史宜具書慎刑之意授之使論决之際詳探其
  情非其情者即與辨釋必揆之以理理不可生然
  後刑之則彼雖死無所恨矣
  二年四月諭法司曰天氣向熱獄囚淹久必病病
  無所仰給必死輕罪而死與枉殺何異今令五府
  六部六科恊助爾等盡數日疏决凡死罪成者俟
[044-40a]
  秋處决輕罪即决遣有連引待辨未能决者皆令
  出獄聽候御奉天門録囚多所矜宥囚已皆出午
  門尚慮有枉抑者復召錦衣衛指揮陳逵鴻臚寺
  少卿郁㫋等謂曰囚皆久困於獄而乍至朕前久
  困則雖枉而不求辨初至朕前則畏威而不敢言
  有此二者則刑罪豈能皆當爾等更以朕言從容
  審之果其有辭即来白刑官引奏浙西人告人誹
  謗罪及追至面對皆未嘗相識告者當抵罪上諭
[044-40b]
  之曰此譬之蛇蝎不可暫留留則復毒人其速誅
  之即日棄市
  八年新進士王疹自陳臣家與奸惡外親有連今
  聞朝廷已下本貫籍沒臣家臣雖中進士寔罪人
  應就繫上諭三法司曰學至於中進士亦成材矣
  成材勿棄其有罪能自陳可務併其家宥之
  法司奏冐支官糧者上怒命戮之刑科覆奏上曰
  此朕一時之怒過矣其依律自今犯死罪皆五覆
[044-41a]
  奏著為令
  洪熙
  大理寺論囚上惻然曰人命至重帝王以愛人為
  徳卿等職理刑輔徳宜贊朕志毋俾含寃地下傷
  天地之和命府部通政司六科同法司於奉天門
  㑹審已特召大學士士竒榮幼孜等至榻前論比
  年法司之濫擬大逆不道徃徃出於羅織先帝為
  之切戒故事死刑五覆奏而法司壹不以措意今
[044-41b]
  審决重囚卿三人同徃慮期審克必中閣學士同
  審録始於此
  元年詔朕恭承大統為天下生民之主惟我皇祖
  皇考愛民之仁祗率不怠旦夕思念人命甚重哀
  矜庶獄惓惓在懷夫刑以禁暴止邪導民於善豈
  專務誅殺哉故律令之制善善長而惡惡短罰之
  輕重咸適厥中顧執法之吏不能持平有虚飾其
  情傅致死罪而比附謬妄尤甚枉人朕甚憫之夫
[044-42a]
  五刑之條莫甚大辟大辟之施身首異處斯已極
  矣自今有犯罪律該凌遲者依律科决其餘死罪
  止於斬絞法司並不許牽合傅㑹昧情以致寃濫
  若朕一時過於嫉惡律外用籍沒凌遲之刑法司
  再三執奏三奏不允至於五奏五奏不允同三公
  及大臣執奏必允乃已永為定制文武諸司自今
  亦不許恣肆暴酷於法外用鞭背等刑以傷人命
  尤不許用宫刑絶人嗣續有自宫者以不孝論且
[044-42b]
  人之為非固有父子不相為謀者虞舜為君罰弗
  及嗣文王之世罪人不孥自今惟犯謀反大逆者
  依律連坐其餘有犯止坐本身毋得一槩處以連
  坐之法古之盛世恒采民言用資戒警今兇險之
  徒徃徃摭拾誣為誹謗法吏刻深鍜鍊成獄刑之
  失中民則無措今後但有告誹謗者一切勿治爾
  中外文武羣臣宜端乃志悉乃心畏天愛人務崇
  寛恕庶有以佐朕父母斯民之治或有違者必罪
[044-43a]
  不貸敷告天下咸使聞知
  諭侍臣曰方孝孺軰皆忠臣也宜從寛典明日御
  札付禮部尚書吕震曰建文奸臣其正犯已悉受
  顯戮家屬初發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并習匠及
  功臣家為奴今有存者既經大赦可宥為民給還
  田土凡前為言事失當謫充軍者并宥之
  宣徳
  八年勅三法司言朕體上帝好生之心惟刑是恤
[044-43b]
  今爾等覆詳天下重獄而犯者逺在千萬里外需
  奏當即决亦何能無寃抑者乎人命至重死不復
  生其遣亷能官分詣所在同三司廵按御史及府
  州縣官公同詳審若情犯深重無寃者聽從處决
  如情可矜疑及審異不服者具奏遣官審録自此
  始
  又諭古孟夏斷薄刑出輕繫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所以順時令而重民命也我祖宗時遇隆寒盛暑
[044-44a]
  命法司審囚繫卿等皆先朝舊臣親所聞見今嚮
  暑宜量情罪區别
  又諭朕夜来觀周書立政篇有云式敬爾繇獄以
  長我王國此深有意味盖能敬慎用刑不致枉濫
  則仁恩浹洽足以培固國本福祚豈不靈長
  宣徳四年吏部奏第二甲進士王懋應授從七品
  官其兄嘗為御史以誤决死囚抵罪懋乃極刑家
  屬當罷不録上曰士勤苦學問始登一第棄之可
[044-44b]
  惜朕記憶皇祖時一進士以極刑家當罷念其成
  材之難特命吏部録用此故事也其以懋為州判
  官
  刑部奏决重囚上命公侯伯都督尚書都御史同
  審覆諭之曰古者斷獄必訊於三公九卿所以合
  至公重民命卿等徃同審覆毋至枉死太師英國
  公張輔等覆審還奏訴枉五十六人上命法司重
  與勘寔又勵之曰殺不辜者縱免人責難逃鬼誅
[044-45a]
  不可不慎
  七年都御史顧佐言觀政進士宜照永樂年例於
  刑部都察院理刑者與御史郎中主事分理諳練
  政務從之
  各省府州縣民有擊登聞訴獄枉者上不欲兼庶
  獄勅藩臬官言朕荷天命嗣洪業孜孜夙夜惟保
  民之為務比者田里小民為官吏及勢豪侵損凌
  虐不能自存訴於郡縣又不能直淹禁嵗月寃抑
[044-45b]
  駢死以致赴闕徑訴殞身不恤詞訟之繁故由於
  此夫理訟之道必得其情枉者直之犯者罪之所
  以戢横暴而安良善也今無理者肆虐被害者歸
  怨即設方岳風憲焉攸用乎今已命都察院榜諭
  越訴者爾等宜去惡衛善鋤强扶弱毋忽毋怠
  正統
  正統十二年差刑部大理寺官各賜以勅徃南北
  直隸及十三布政司㑹同廵按御史三司官審録
[044-46a]
  死罪可矜可疑及事無證佐可結正者具奏處置
  徒流以下減等發落若御史别有公務督同所在
  有司審録原問官故入等罪俱不追䆒從大學士
  商輅之請也
  天順
  天順三年諭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復生自天順三
  年為始每至霜降後但有應决重囚三法司奏請
  㑹多官從寔審録庶不寃枉永為定例
[044-46b]
  諭法司曰春陽肇序萬物咸新在京文武官除贓
  罪外諸紀録悉與湔除命奉公守法
  錦衣衛按弋陽王敗倫事虚上因悟錦衣衛按獄
  之枉召輔臣賢諭之賢對曰誠如聖諭因言錦衣
  衛武人粗豪又國爪牙即法司明知其枉内憚之
  不敢辨乞特㫖諭法司許有枉者辨理毋畏勢避
  嫌於是上召法司臨誡如賢指人人悦服
  景泰
[044-47a]
  初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論死不宥給事中于泰
  言其意本非故殺宜在所宥由是坐故勘者悉得
  貸罪景泰中監察御史左鼎等言小民無知犯法
  可以情而貸若官吏以學術發身以法律從事操
  威福之柄豈可懷私受賄巧文深詆殺無罪人原
  其情與故殺何異先朝屢有恩宥皆不及此豈列
  聖之仁明有所不逮誠以法者天下之公不可以
  私意妄有所輕重也章下刑部尚書俞士悦等言
[044-47b]
  御史言是自後故勘者宜論死不宥從之
  御史苖穟言臣見府州縣衛所問刑官不問罪之
  輕重一槩監禁有一年不决者有半年不理者乞
  通移文在外問刑衙門今後真犯死罪監禁外其
  餘輕重罪囚不許久禁照舊例大事五日小事三
  日不與决斷者聽受禁之人赴廵撫廵按等官伸
  告則囚犯亦不致淹禁而囹圄空虚矣詔從之
  成化
[044-48a]
  廵按南直隸都御史王恕言我太祖髙皇帝酌歴
  代律條定為大明律凡四百六十條頒示天下而
  名例律有云律令該載不盡若斷罪無正律比附
  應加應減擬罪名以上近刋行大明律後有㑹定
  見行律百有八條不知從何年㑹定如兵律多支
  廪給刑律罵制使及本管長官條皆輕重失倫不
  可行法官諳刑名者必不依此而流傳四方有誤
  筮仕入官之士非細故也乞追板焚毁㫖下言㑹
[044-48b]
  定律紕謬可焚諸依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論
  𢎞治
  二年勅法司言朕惟刑者民命所闗刑獄清則人
  心服而天道順一夫含寃致傷和氣災沴不免焉
  邇者京城雨水為災南京有風雷雨之異朕甚懼
  焉得非刑獄寃濫致然乎情偽微曖未易遽察問
  刑者各據原辭審録者多拘成案人命或鬭毆誤
  殺而檢勘者以為謀故盗賊或搶奪拒捕而廵獲
[044-49a]
  者以為强刼中間有事出緝訪者務鍜鍊以成之
  此寃濫之所由也今特命爾三法司堂官詳加審
  録凡人命無屍可檢若屍朽難辨者盗賊追無贓
  仗或有贓非真者或情法不相當或情罪可矜疑
  或累訴稱寃而不伏或久俟證佐而未獲具情節
  奏讞審問之際尤須詳察色辭旁詢知證毋避嫌
  疑毋任好惡毋視權要為輕重務得實情以全民
  命原問官故入及廵捕人妄拏宥勿治爾其悉心
[044-49b]
  殫慮明斷而以恕行之庶稱朕好生之意并勅天
  下諸司詳録重刑
  三年諭曩因災異勅諸司審録重刑諸情可矜疑
  及有辭者勿拘成案平反之原問官亦原勿究欲
  廣仁恩而全民命也今數十百人矣當兹春和天
  地大生朕思與其寛之於終曷若謹之於始兩京
  三法司及天下大小問刑衙門務存心仁恕持法
  公平審詞辨色詳審情罪大惡當懲者毋務姑息
[044-50a]
  以長奸小過可宥者毋事苛刻以啓怨其無憑證
  驗情節難明者尤當加意推究毋踵訛以失出入
  庶不悖古人欽恤之意復嵗以天炎暑命法司録
  輕重囚毋淹
  刑部奏律條歴代相承損益無㡬勅令則世自為
  格宋人勅重於律斷獄以勅勅中所無方用律昔
  賢病之國初刑用重典取上裁榜文紛紛下洪武
  末定大明律刑官始得據依為擬議輕重畫一後
[044-50b]
  又申明大誥諸有罪減等累朝遵用而法外遺奸
  列聖時推移損益之而有例例非律所該而實不
  大違逺於律特用輔律非以破律也而中外巧法
  吏或借以文飾私怒多引例便已意而律寖格不
  用於是命部尚書白昻都御史閔珪㑹九卿查議
  條陳定奪畫一其餘冗瑣並革昻等條上命覆詳
  更上已上覆摘條例中疑者六條命覆議已乃布
  行
[044-51a]
  嘉靖
  元年詔諸司問刑一依𢎞治中欽定條例輔律行
  後新増例革不用於是刑部尚書喻茂堅以修省
  疏言自𢎞治中考定條例而来今五十年世變風
  移宜思通變以宜民乞命各衙門將歴年題准刑
  名事例情法適中經乆可行者條具咨送臣等㑹
  九卿通再申明㑹議除簡切易曉引用無差者照
  舊遵行外其間有例意本明而罪狀未合妄自摘
[044-51b]
  引或事有專指而引用他條及妄自牽合或擬議
  已詳而語意未明該載未盡或處斷已當而事體
  未盡偏滯難行嘗經各衙門申明者各併為一條
  以便遵守其有雖經申明而擬議未詳或未經申
  明而引用易差與一切姦弊條例未悉者亦行斟
  酌損益因事推廣務求文義簡切情罪適均曉然
  於易知易行開陳具奏㫖如議行久之書成列上
  㫖刋布仍申今後問刑官任情妄引故入降黜之
[044-52a]
  命
  萬歴
  二年三月廵捕營獲大盗朱國臣等十人下法司
  具服而朱國臣曰我等擒京師清矣且吾語若凡
  訊獄不可不慎如石駙馬街周皇親之殺我也而
  坐使女蕭荷花凌遲家人斬豈不甚寃臨刑不覺
  為之揮淚李皇親朝房人亦我殺其婢與僕棄首
  餙於道而坐拾遺人以死又一寃也今吾不言誰
[044-52b]
  復為鳴之者於是法司追問所治荷花獄者而免
  侍郎翁大立為民謫郎中徐一忠於外
  三年議准各審録官量地逺近嚴立程限分為四
  等出京之後北直隸限三個月山東山西陜西河
  南限四個月江南江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廣限五
  個月四川兩廣雲貴限六個月入境以辭朝日為
  始復命以出境日為始俱先具不違揭帖送部查
  攷如違前限從重叅究堂上官仍不時體訪如有
[044-53a]
  不諳刑名行事乖方者即行叅究降黜
  崇禎
  諭法司朕法天好生矜全民命深念刑獄一道堪
  哀甚多今在京刑部等衙門已結未結各案人犯
  特命元輔㑹同清理業已有緒其北直南京及各
  省一應大小罪囚着該撫按責成道府州縣各官
  通行質審所有軍徒杖笞各罪應釋放者即與釋
  放應減等者即與減等有訊讞未結拘揑牽累監
[044-53b]
  禁逾年者通着速問結或成招立案免提註銷都
  一一清楚不許一槩溷監其大辟重罪雖已奉㫖
  定案若有情可矜疑及年久有疾等項即一靣減
  擬保候一靣請㫖發落凡追賍人犯除軍需庫藏
  起解京邊錢糧侵欠奸弊應追不饒及就中仍聽
  酌議外其餘賍罰罪贖給主徴逋等項都着察明
  寛免或減半或全豁不許仍前覊繫敲比至於佐
  貳等官尤不許擅受詞訟徑送監舖違者拿問治
[044-54a]
  罪各撫按官須遴委精明道臣風力推官分行各
  府俱親詣獄監審理疏豁一應減罪減贓都悉心
  詳酌分别年分久近事情輕重以為差等務期一
  清淹禁盡滌煩寃寜失不經勿入非罪以稱朕愛
  民慎罰刑措圄空至意爾法司還察照道里逺近
  分立限期與各撫按官去如有奉行不實玩視虚
  應者察出從重究治其凜奉之勿忽
  十五年二月清獄詔刑獄所繫甚重法貴一成朕
[044-54b]
  每加意詳慎有批駁以期允當乃法官不能仰體
  不肯執持始多失之輕縱繼輒務為深文疑揣游
  移率歸緩閣或因犯人孤獨無控竟置罔聞不讞
  不提經時累月或因追贓未了証犯不齊淹繫牽
  纒剖脱無日又有一等事理已明訊局可結乃胥
  役故為抑勒借端生枝仍行拖累以致獄案叢積
  貫索㡬盈釀沴干和深可警痛兹特遣元輔周延
  儒前去㑹同三法司官將大小一應獄情悉心清
[044-55a]
  理除事干重大案已確審照舊監候外其餘戍遣
  配杖等項俱着詳審招案依律定罪請上發落至
  於犯証闗提未到贓銀追比未完亦當酌量事理
  或覊或保不得一槩溷監倘有事係寃抑情可矜
  疑雖在重罪不妨特疏奏請候憑裁奪總期疏淹
  理滯據法得情子以應得之條留其再生之路庶
  㡬惟明克允可望獄簡刑清縱使寜失不經猶是
  矜頑宥過尚其殫心詳覈設誠力行以稱朕好生
[044-55b]
  欽恤至意
 
 
 
 
 
 
 春明夢餘録卷四十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