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春明夢餘錄 > 春明夢餘錄 卷四十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明夢餘録卷四十
          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
  禮部二
  正士習
  宗伯馮琦疏頃者皇上納都給事中張問達之言
  正李贄惑世誣民之罪盡焚其所著書其於崇正
  闢邪甚盛舉也臣竊惟春秋大一統統者統於一
[040-1b]
  也統於聖真則百家諸子無敢抗焉統於王制則
  卿大夫士庶無敢異焉國家以經術取士自五經
  四書性鑑正史而外不列於學宮不用以課士而
  經書傳註又以宋儒所訂者為準蓋即古人罷黜
  百家獨遵孔氏之㫖此所謂聖眞此所謂王制也
  自人文向盛士習寖漓始而厭薄平常稍趨纎靡
  纖靡不已漸騖新奇新奇不已漸趨詭僻始猶附
  諸子以立幟今且尊二氏以操戈背棄孔孟非毁
[040-2a]
  程朱惟南華西竺之語是宗是競以實為空以空
  為實以名敎為桎梏以紀綱為贅疣以放言恣論
  為神奇以蕩棄行檢掃滅是非亷耻為廣大取佛
  經言心言性略相近者竄入於聖言取聖言有空
  字無字者强同於禪敎嗟乎聖經如此解乎士子
  制義以聖人口氣傳聖人之神耳聖人之世曾有
  此語意否乎夫學宮所列至詳童而習之白首未
  必能窮世閒寧有經史不能讀而於經史之外博
[040-2b]
  極羣書之理棄本業之精髓拾異敎之殘膏譬如
  以中華之音雜魋結之語語道既為蹖駁論文又
  不成章世道潰於狂瀾經學幾為榛莽部科交列
  其弊明㫖申飭再三而竟未能廓然一大變其習
  者何也解書或用註䟽或不用註䟽則趨向不一
  也掄文或正體而取平典或憐才而收奇俊則鑒
  裁不一也同是違制而或叅或不叅則法令不一
  也同是被叅而或以為當處或以為可以無處則
[040-3a]
  議論不一也士有不一之趨向取士乃有不一之
  鑒裁而又以不一之議論行不一之法令政體且
  有二三士習何由歸一即如燒毁異説去年奉有
  明㫖督學而下何曾禁止一處燒毁一書等經學
  於弁髦得詔書而掛壁如此即朝廷之上三令五
  申亦復何益臣請一取裁於聖人之言與天子之
  制而定為畫一之法士子授受當先明經術講書
  行文以遵守宋儒傳註為主二三塲以淹貫性鑑
[040-3b]
  正史為主其有決裂聖言背違王制一切坊閒新
  説皆令地方官雜燒之各該提學官員仍具文報
  部要見黜過險詖邪妄之士幾人焚過離經叛道
  之書幾部兩京各省鄉試録及中式墨卷亦以聖
  言王制為準違聖言則叅不違則否背王制則叅
  不背則否官司評隲送科覆閲各以虚心平心從
  公從寔互相叅較不得逺近異法輕重異處致有
  後言伏乞天語叮嚀敕下部院斷在必行行之三
[040-4a]
  年而士習不歸雅則臣等與天下督學官員均受
  其咎乃臣等猶有説焉自古世道升降之㑹往往
  以士大夫好尚為徵世之治也髙明之士盡以其
  才識用之脩政立事主於為國其議論必典寔平
  確而天下靡然從之世之衰也盡以其才識用之
  談元課虚主於自為其議論必奇僻空曠而天下
  亦靡然從之自古有僊佛之世聖學必不明世運
  必不盛即能眞詣其極亦與國家無益何况襲咳
[040-4b]
  唾之餘以自蓋其名利之跡者乎夫道術之名久
  矣自西晉以來於吾道之内自分兩岐又其後則
  取釋氏之精蘊而陰附於吾道之内又其後則尊
  釋氏之名法而顯出於吾道之外非聖主執中建
  極揭皎日於中天士大夫一德同風挽頺波於砥
  柱悠悠世道臣等未知所届也得㫖祖宗維世立
  敎尊尚孔子明經取士表章宋儒近來學者不但
  非毁宋儒漸至詆譏孔子掃滅是非蕩棄行檢復
[040-5a]
  安得忠孝節義之士為朝廷用祗縁主司誤以憐
  才為心曲收好奇新進以致如此新進未成之才
  只宜裁正待舉豈得輒加取録以誤天下覽卿等
  奏深於世敎有禆還開列條欵來務期必行僊佛
  原是異類宜在山林獨脩有等好尚的任觧官自
  便去勿與儒術並進以混人心
  行人高攀龍䟽臣惟自古治天下者未有不以敎
  化為先務而敎化之汙隆則學術之邪正為之是
[040-5b]
  以聖帝明王必務表章正學使天下曉然知所趨
  截然有所守而後上無異敎下無異習道德一風
  俗同賢才出而治化昌矣臣見四川僉事張世則
  一本大略自謂讀大學古本而有悟知程朱誤人
  之甚謂朱熹之學專務尚博不能誠意成宋一代
  之風俗議論多而成功少天下卒於委靡而不振
  於是以所著大學初義上獻欲施行天下一改章
  句之舊臣惟自昔儒者説經不能無異同而是非
[040-6a]
  不容有乖謬是非謬則萬事謬矣以程朱大賢謂
  其學不能誠意謂其敎曰誤人之甚是耶非耶議
  之於私家猶為一人偏詖而於聖賢無損鳴之於
  大廷則遂足以亂天下之觀聽而於世敎有害臣
  有不容已於言者矣夫自孟子沒而孔子之學無
  傳千有四百年而始有宋儒周惇頤程顥程頤張
  載朱熹得其正傳而絕學復續學者始知所從入
  之途其功罔極矣然是五賢者生於宋而宋不能
[040-6b]
  用其學之萬一前則章惇蔡京之徒斥之為姦黨
  後則韓侂胄之徒斥之為偽學貶逐禁錮以迄於
  亡恭惟我太祖天縱神聖作民君師首立太學拜許
  存仁為祭酒以司敎化存仁為先儒許謙之孫謙
  承朱熹正學而存仁承上命以為敎一宗朱氏之
  學令學者非五經四書不讀非濓洛闗閩之學不
  講而天下翕然向風矣我成祖益章而大之命儒
  臣輯五經四書大全傳註一以濓洛闗閩為主自
[040-7a]
  漢儒以下取其同而删其異别以諸儒之書類為
  性理全書同頒布天下永樂二年饒州儒士朱友
  季詣闕獻所著書專詆毁周程張朱之學上覽而
  怒曰此儒之賊也特遣行人押友季還饒州令有
  司聲罪杖遣悉焚其所著書曰毋誤後人於是邪
  説屏息吾道中天矣迨今二百餘年以來庠序所
  敎制科所取一禀於是眞儒如薛瑄胡居仁呉與
  弼陳眞晟曹端羅倫莊㫤章懋張元禎陳茂烈蔡
[040-7b]
  清陳獻章王守仁諸人彬彬盛矣至一代之風俗
  上有紀綱下重名節當變故之秋率多仗義死節
  之士值權姦之際不乏敢言直諫之臣賢士大夫
  之公評士庶之清議是非井然有不當於人心羣
  起而議其後至於今上下相維非祖宗敎育之明
  驗與不意今日乃有如世則肆然欲變祖宗表章
  之至意率天下而盡背之也夫程朱之學其始終
  條理之全下學上達之妙固未易言語形容然其
[040-8a]
  大要則不出涵飬須用敬進學在致知二語此非
  程朱之敎也孔子之敎也故窮理即博文之謂也
  居敬即約禮之謂也非孔子之敎也堯舜之敎也
  故博文即惟精之謂也約禮即惟一之謂也二者
  合一並進而主敬為本故理日明瑩則心日静虚
  動直而初非溺於詞章心益定静則理益資深逄
  源而初不流於空寂此聖學所以允執其中也至
  大學一書程子所揭為初學入德之門而章句之
[040-8b]
  作則朱子所為一生竭盡精力之筆後人學未造
  其域豈容輕議况古書皆有簡錯古本安可盡信
  世則之言誠意是矣豈諸儒獨不敎人誠意乎誠
  者聖人之本學之所以成始成終功先格致正所
  以誠正也意有不誠心有不正即非所以為格致
  也若夫溺於記誦徇外忘本此俗學所以為陋豈
  大學格致之敎哉夫孔子之道至程朱而闡明殆
  盡學孔子而必由程朱正如入室而必由户善學
[040-9a]
  者黙而識之心逸日休况今天下不患無論説而
  患無躬行就聖賢已明之道誠心而力行則事半
  而功倍矣何必嘵嘵焉必務自私用智欲伸其一
  已之説為也世則又以宋之不振歸咎於諸儒之
  學噫是何言也人主不能用其道雖以孔子之聖
  生於魯而不能救魯之衰㣲何疑於諸儒宋之亡
  也由前而言則壞於新法由後而言則壞於和議
  今不咎王安石呂惠卿蔡京章惇黄潛善汪伯彦
[040-9b]
  秦檜韓侂胄之徒而咎諸儒之學何心哉夫所謂
  議論多而成功少者非言者之罪而用言者之罪
  也自古芻蕘獻説工瞽陳規其議論不至多然而
  上之人善於用中則片言可折而盈廷可廢天下
  見事功之實而不見議論之虚上之人漫無可否
  則人持所見而邪正雜陳徒滋耳目之煩無補經
  綸之實耳豈以人人緘黙而後為盛世乎世則又
  謂本朝持衡國是者無決斷之勇分猷庶職者有
[040-10a]
  模稜之風庠序無眞才實學之士朝廷鮮寔心任
  事之臣此信有之正不學之故也奈何反以咎程
  朱之學也抑臣有深憂焉自世廟以前雖有訓詁
  詞章之習而天下多實學自穆廟以來率多玲瓏
  虚幻之談而弊不知所終笑宋儒之拙而規矩繩
  墨脱落無存以頓悟為工而巧變圓融不可方物
  故今髙明之士半已為佛老之徒然猶知儒之為
  尊必藉假儒文釋援釋入儒者内有秉彞之良外
[040-10b]
  有惟皇之制也而其隱𠂻眞志則皆借孔孟為文
  飾與程朱為讎敵矣故今日對病之藥正在扶植
  程朱之學深嚴二氏之防而後孔孟之學明使世
  則之言一昌天下之棄其讎敵也不啻芻狗焉陛
  下皇建有極端本化人身體孔孟之㣲言首崇程
  朱之正學必親經書以窮理必收放心以居敬朝
  乾夕惕省察克治體二祖之意振正學於陵夷廢
  墜之餘明詔中外非四書五經不讀而不得浸淫
[040-11a]
  於佛老之説非濓洛闗閩之學不講而不得淆亂
  以新奇之談學無分門士無異習人心貞一敎化
  大同如是而人才不出政治不隆者從古以來未
  之有也
  貢舉
  朱文公熹於光宗時著升貢議曰古學校選舉之
  法始於鄉黨而達於國都敎之以德行道藝而興
  其賢者能者葢居之者無異處官之者無異路取
[040-11b]
  之者無異術故士有定志而無外慕蚤夜孜孜惟
  懼乎德業之不脩夫子所謂言寡尤行寡悔而禄
  在其中孟子所謂脩天爵而人爵從之者也今學
  校所敎既不本於德行而所謂藝者又皆無用之
  空言其又弊則所謂空言者又皆怪妄無稽而適
  以敗壞學者之心術治經者不復讀經之本文與
  先儒之傳註但取近年科舉中選之文諷誦摹倣
  轉相祖述以治經為經學之賊以作文為文字之
[040-12a]
  妖也是以人才日衰風俗日下朝廷郡國有一疑
  事嘗試則公卿大夫官人百吏相顧眙愕而不知
  所從亦可以知其為敎之得失矣議者不原本其
  所自尚猶以程試文字之不工為大患豈不謬哉
  古大學之敎先於致知格物而考較之法又以九
  年知類通達强立不反為大成蓋天下之理皆學
  者所當知而理之載於經者固各有官而不茍相
  混也况今樂亡禮缺二戴所記已非正經而治經
[040-12b]
  者又類舍其所難而趨其所易僅窺其一而不及
  其餘於天下之事宜有不能盡通其理者矣若諸
  子之學同出於聖人各有所長而不能無所短其
  長者固不可以不學而所短者亦豈可不精擇為
  趨舍哉至於諸史該古今興亡治亂得失之變而
  禮樂制度天文地理刑法兵制之屬在焉皆當世
  所須而不可闕者一旦欲盡通其理勢固有所不
  能惟合所當讀之書分年而課試之使天下之士
[040-13a]
  各以三年而通其三四之一則亦宜若無甚難者
  今欲諸經各立家法主注䟽而討論諸儒先之説
  附焉以易詩書為一科子午年試之周禮儀禮及
  二戴禮為一科卯年試之春秋三傳為一科酉年
  試之皆兼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論則分諸子為四
  科分年附焉策主諸史時務傅焉將士無不通之
  經無不習之史德成材達而可為當世之用若學
  校之師必遵仁宗之制選士之寔有道德可為師
[040-13b]
  表者為學官而久其任使講明道術而裁减觧額
  舍選謬濫之恩獨使為之師者考察其德行之寔
  以聞而命之官則大學之教不虚而懷利干禄之
  流自無所為而至矣文公此語可為百世法
  崇禎六年癸酉二月初三日諭祖制設科取士專
  為致治求賢近來士習日偷舉貢失當真才鮮少
  理道不張由督學敎諭訓導各官董率乖方培養
  無術盡失舊制初意以致朝廷不獲收用人之效
[040-14a]
  朕思士子讀書進身乃人才根原必宜首重德行
  幼學壯行如生平果係孝悌亷讓自然做官時不
  貪不欺盡忠竭節何必專工文藝據㑹典及提學
  敕書内敦尚行誼以勵頽俗不專論文優劣開載
  甚明近來通不遵行至小學諸書乃州縣各有社
  學原欲養蒙育德敷敎儲才近來全不講論興舉
  其士子自童時入塾以迨應試登科只以富貴溫
  飽為志竟不知立身脩行忠君愛國之大道如此
[040-14b]
  教化不行士風吏治安得不日趨卑下朕惟祖宗
  朝求才用賢原不盡拘科目至考試文義正欲因
  言徵人亦非專尚浮詞務華遺實今欲祗遵祖制
  起敝還醇童生必先入學遇試先查德行自儒童
  以及鄉㑹須有實蹟方許入塲異日敗行考官挨
  論又教官為士子師長化導最親舊制甚重近皆
  以衰庸充數教術全廢此尤士風不正之源今設
  法興起着吏禮二部同都察院及該科詳議明確
[040-15a]
  具奏至海内之大豈無潛脩碩德純孝鴻才清志
  剛方實堪大用者更宜特拔一二以示風勸至於
  科道不必專出考選館員應令先歴推知并着酌
  議來行宗伯黄汝良䟽竊惟臣等頃所條奏文體
  欵項不過科塲之防維時文之針砭耳茲恭捧綸
  音臣等闡繹再四仰見我皇上端夲澄源至意洞
  晰古今有非臣等愚陋所及敢一對揚而敷陳之
  按周官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先六德曰智
[040-15b]
  仁聖義中和次六行曰孝友睦婣任恤次乃及六
  藝曰禮樂射御書數可見德行在六藝之先也孔
  門以四科程及門高弟首曰德行次乃及言語政
  事文學可見德行居四科之首也比及漢唐宋以
  制策詩賦經義取士雖䆮非古初然而賢良方正
  經明行脩之舉未嘗不相輔而行我國家因時變
  通設科試士程以制義分為三塲然高皇帝時首
  重德行意尤拳切如大誥有頒明倫有堂禮賢有
[040-16a]
  館孝亷有舉天理行事有敕學宮有卧碑鄉約有
  聖訓褒節義之福壽黜失節之危素至處士有行
  誼如陶安王禕章溢陳遇等時加徵辟列聖相承
  率循斯軌所以三百年來士貴名節人重清修即
  應試之文多醇正典雅無非道徳所發揮即文章
  亦徳行也乃邇来習尚陵夷風俗靡敝行誼既乖
  文章亦舛禮義亷恥俱嗤為贅談背公營私相沿
  為故事攘官則不勝其衆任事則鮮有其人甚至
[040-16b]
  以紳佩而祝閹祠以衣冠而降盗賊世道人心敗
  壞至此極矣宜聖心穆然有徳行之思也竊謂取
  士固宜先徳行而尤貴在豫養方今士習久錮驟
  挽為難則惟有豫養一法耳董仲舒有言不素養
  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在易之蒙
  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伊訓列三風十
  愆以儆有位而總其要曰具訓於蒙士葢豫養於
  蒙則教易入而徳成以之脩身則自可以果行育
[040-17a]
  徳以之入仕自可免三風十愆所謂少成若天性
  習慣成自然者也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州有
  序國有學順序漸進無非先朂以六徳六行而後
  及六藝故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今之教者自少
  至長自長至壯所學習者皆咕嗶文藝之事所經
  營者皆富貴溫飽之圖一切登第為官竟不知徳
  行為何物無怪其四維不張而百事決裂也合無
  敕下臣部劄行各省直學臣刋為條教頒下府縣
[040-17b]
  塾師俱籍名於官有能以孝經小學教育童蒙俾
  之入孝出悌幾幾小子有造者塾師榮以衣巾其
  子弟敗類而不戒戢者塾師有罰教官有能以規
  矩準繩表率子衿俾之飭躬勵行斌斌成人有徳
  者教官註以上考其生童入試須令州縣教官各
  取保結無過犯方准進塲有敗倫而失簡舉者教
  官與州縣官有罰至於提學一官尤為宣上率下
  機要必於文字外加意作興其諸生行誼著聞文
[040-18a]
  雖平加以優等素行薄劣文雖工黜革示懲實能
  奉行敕書者查覆紀録如彰癉不明勸懲無法提
  學官有罰乃若舉貢生儒及山林隱逸有篤學不
  倦秉誼由𠂻砥礪潛脩志行邁衆者府縣官核實
  申之督學督學核寔申之撫按撫按核寔上之朝
  廷朝廷覈寔而旌表加焉其尤殊髙等者特加徵
  召如洪武中陶安等天順中呉與弼等故事果稱
  得人舉主紀録否則舉主亦與其罰至於廟堂廣
[040-18b]
  勵有位尤當以徳行為先大抵進亷而黜貪抑競
  而奬恬貴名節重清議如孔門四科即言語政事
  文學猶其後耳如此則父兄子弟所朂勵者無非
  徳行之事耳目見聞所榮羨者無非徳行之人士
  風庶可挽偽而還醇世道庶可反邪而歸正夙習
  可祛而太平可幾矣
  𢎞治中王鏊制科議國家設科取士之法其可謂
  正矣密矣先之經義以觀窮理之學次則論表以
[040-19a]
  觀其博古之學終之策問以觀其時務之學士誠
  窮理也博古也識時務也當復何求然行之百五
  十年宜得其人超軼前代卒未聞有如古之豪傑
  者出於其間而文詞終有愧於古雖人才髙下係
  於時然亦科目之制為之也夫科目之設天下之
  士羣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之髙
  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三代取士之法吾未暇
  論唐宋以来科有明經有進士明經即今經義之
[040-19b]
  謂也進士則兼以詩賦當時二科並行而進士得
  人為盛名臣將相皆是焉出則明經雖近正而士
  之拙者則為之謂之學究詩賦雖近於浮豔而士
  之髙明者多向之謂之進士詩賦雖浮豔然必博
  觀泛取出入經史百家葢非詩賦之得人而博古
  之為益於治也至宋王安石為相黜詩賦崇經學
  科塲以經義論策取士可謂一掃歴代之陋也然
  士專一經白首莫究其餘經史付之度外謂非已
[040-20a]
  事其學誠專其識日陋其才日下葢不過當時明
  經一科耳後安石言初意驅學究為進士不意驅
  進士為學究葢安石亦自悔之矣今科塲雖兼策
  論而百年之閒主司所重惟在經義士子所習亦
  惟經義以為經義既通則策論可無竢乎習矣近
  来頗尚策論而士習既成亦難猝變夫古之通經
  者通其義焉耳今也割裂裝綴穿鑿支離以希合
  主司之求窮年畢力莫有底止偶得科目棄如弁
[040-20b]
  髦始欲從事於學而精力竭矣不能復有進矣人
  才之不如古其實由此也然則進士之科可無易
  乎曰科不竢易也經義取士其學正矣其義精矣
  所恨者其途稍狹不能盡天下之才耳愚欲於進
  士之外别立一科如前代制科之類必兼通諸經
  博洽子史詞賦乃得預焉有官無官皆得應之其
  甲授翰林次科道次部屬而有官者則遞陞焉如
  此天下之士皆將奮志於學雖有官者亦翹翹然
[040-21a]
  有興起之心無復專經之陋矣或曰今士之一經
  俱不能精如餘經何曰制科以待非常之士也以
  科目收天下士以制科收非常之才如此而後天
  下無遺才故曰科不竢易也
  謝鐸科舉議周子曰天下勢而已矣勢之至雖聖
  人亦莫如之何故由忠而質由質而文聖人非不
  知忠質之貴及其至也亦不得而不文然文勝至
  於滅質則夲亡矣於此而不有以迴幹之通變之
[040-21b]
  以不失乎先王之意奚可哉葢自先王之政廢而
  民無恒産則無恒心無恒心則毁譽之口不勝其
  愛惡之私於是鄉舉里選之法不得不變而為後
  世科舉之制此勢也非得已而為之者也善因其
  勢者謂之隨時於是而廻幹通變之而先王之意
  存焉是故今科舉罷詩賦而先之經義以觀其窮
  理之學則其夲立矣次制詔論判而終之以策以
  觀其經世之學則其用見矣窮理以立其夲經世
[040-22a]
  以見諸用是雖科舉之制茍於此而盡焉則古之
  所謂徳行道藝之教要亦不出諸此而其所以成
  人材厚風俗濟世務而興太平也亦豈有不及古
  之歎哉然考其歸則所謂窮理所謂經世者恒浮
  談冗説脩之無益於身心措之無益於國家甚者
  口夷齊而身蹻跖名伊周而跡斯鞅遂使科舉之
  學悉為無用之虚文暨其得而棄之也顧乃以吏
  為師以律為治視其昔之所習者曾筌蹄芻狗之
[040-22b]
  不若噫是豈朝廷立法之意使然哉歐陽子曰三
  代以上治出於一而禮樂達於天下三代而下治
  出於二而禮樂徒然虚文然則文與道離而欲據
  一日之文以盡收夫有道之士不亦難矣乎雖然
  靜言而庸違者有矣未有不深於道而文能至焉
  者此科舉立法之深意而今之豪傑亦未必不由
  之以出是其所謂迴幹通變之機以不失先王之
  意者乎不然一舉而紛更之吾固未知所以善其
[040-23a]
  後也
  禮科凌義渠正文體疏皇上深軫生民害政之慮
  功令日嚴士人久沿譸張變幻之風宿習難醒必
  明開條𣢾著為章程如川行之有隄防方足遏其
  横奔潰決之勢如車驅之有軌範方足正其詭遇
  獲禽之思不則泛泛悠悠即懲創亦已後矣謹擇
  其切要列為八條以候申飭一曰崇經孔子刪述
  六經垂訓萬世及門之徒皆心通六藝漢承秦火
[040-23b]
  之餘以明經取士當時大儒若董仲舒劉向蕭望
  之軰皆兼通數經我國家雖分經取士然未嘗不
  貴其博雅淹通也葢天地閒名理畢具六經不惟
  大事業出其中節義文章亦莫能外今士人夲經
  業多鹵莽他經尤不寓目朝夕誦讀惟是坊肆濫
  刻何當施用若能大其精神研經味道文采蘊籍
  必有可觀從今塲中試卷必全塲能博渉經書融
  㑹㫖趣者亟收之其浮華不根疎淺無味者勿録
[040-24a]
  也二曰依註傳註為六經羽翼當年大儒若二程
  朱子蔡元定胡安國陳澔軰皆精心理觧提要鈎
  𤣥闡前聖之窽奥惠後學以梯航聖祖頒之學宮
  為程士法式諸士體其成言自足發揮妙義何乃
  明棄師説蹈空求奇曏曲徑而背周行忽型范而
  幾躍冶悖違祖訓侮棄前修無怪一入仕途輙多
  不軌不物自今制義必準傳註其明為背謬者槩
  勿收録三曰切題夫有題然後有制義近日士人
[040-24b]
  全無體認漫衍浮夸掩卷讀之不知何作夫無儀
  的而妄射雖中絲毫不為巧無根底而敷華即炫
  衆目總為妖服官不顧職業營私不顧身名此生
  心害政之左驗也自今試卷必須切題闡發有全
  不相蒙者雖工弗録四曰當體書曰詞尚體要制
  義有體猶身有五官雖貴神俊而位置不可顚越
  近日士子藐視矩矱恣意猖狂則顚倒甚也限字
  有格而或汎濫浮淫冗至千餘則駢枝甚也或題
[040-25a]
  中虚字不過助語而牽纏不已則支離甚也又案
  牘俚言漫入聖賢精語則猥鄙甚也至割裂扳扯
  恢張髙大非其文義則荒唐甚矣皆體要不存踰
  閑蕩檢之先證也自今取士須準先軰法程違者
  不得混収五曰逹詞孔子曰辭逹而已矣言貴逹
  意也易曰風行水上渙天下至文貴自然也沈約
  亦云文有三易句易讀字易解使事易知近日有
  一種不可解不可讀文字實多暗澁不通而躭僻
[040-25b]
  者喜之試觀唐虞三代及漢唐宋諸大家曾有此
  否即殷盤周誥閒近倔聱説者猶謂出於伏生年
  老之訛况其後新莽援之作大誥以欺世夫新莽
  之心術不可學新莽之文曷可學乎自今為文惟
  取逹意為上其晦澁不可方物者必斥不録六曰
  讀史夫名理具六經而行實載諸列史茍能廣搜
  博覽考古知今則事變糾紛自能洞觀其要故武
  侯云才須學也士人但知塾師窠塹自甘蔽塞聰
[040-26a]
  明即歴代史書或難遍觀盡識而通鑑綱目何可
  不寓目經心從今試卷須遍閲二三塲必其洞晰
  古今博雅成章者方准收録若舛錯虚浮者縱首
  塲可觀必勿許録七曰革偽夫書有真偽㫖趣自
  别有識者何難鑒裁自經書列史外諸子百家其
  可供文薈撮者儘多近有一種偽書淺俗猥庸讀
  如嚼蠟所載帝王周孔之言不根經傳無識之人
  津津稱引之凡以飾詐驚愚誣民惑衆其於眞正
[040-26b]
  莫大文章反蔑如也棄周鼎而寳康瓠擲隋珠而
  憐魚目此詐偽得售之象豈盛世所宜有乎自今
  士子不妨博極羣書而竄竊謬偽者必斥八曰識
  務語云識時務者在乎俊傑國家以文章取士正
  欲於毛頴閒覘其經濟邇來士子全副精神祗寄
  初塲至於後塲不過臨時輳砌一切世務原無講
  究主司鮮能留意眞才前塲取中始覔後塲前塲
  偶落後塲即有董賈眞才何由物色士之騖浮華
[040-27a]
  而闇實用則始進之路然也自今取士叅酌後塲
  其有練習彞典通曉時務如天文地理兵農禮樂
  屯鹽鼓鑄律令河渠之類能舉大議而中機宜者
  即前塲不中亦亟收之若虚謬無當前塲可觀亦
  弗録夫文事必兼武備斯時猶為三年之艾諸士
  中有能演習武書及百將傳而能發揮中窽者猶
  當急收之逺而備中樞節鉞之選近可資郡邑保
  障之材在於遴擇者加之意云爾
[040-27b]
  明初人才率得之徵聘洪武三年行科舉詔曰自
  洪武三年為始特設科舉以起懷才抱德之士務
  在經明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蓋創
  制之初原不拘拘以文義取天下士也六年罷科
  舉令有司察舉德行為夲文藝次之專用薦辟至
  十七年始定科舉制
  洪武三年定初塲止試夲經義一道限五百字以
  上四書義一道限三百字以上第二塲試禮樂論
[040-28a]
  限三百字以上詔誥表箋第三塲經史時務策一
  道限一千字以上三塲後十日面試騎觀其馳驟
  便㨗射觀其中數多寡書觀其筆法端楷律觀其
  講觧詳説殿試時務策一千字以上最後十七年
  改定則初塲增經義三四書義二次塲去箋而増
  五判三塲增策四篇而面試廢矣
  洪武閒定應試功令四書義主朱子集註經義易
  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註疏詩主朱子集
[040-28b]
  傳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
  註疏後以其説不足以盡聖意乃於永樂中纂四
  書五經大全皆令主之今學者不能博聞平生未
  嘗閲大全况註疏乎乃毎申嚴新説之禁并出入
  於大全者皆以為異説近日士子愈不務實學遂
  自傳註之外一無所知習書者且不知有註疏習
  禮者亦唯知有陳氏集傳而不知古註疏習春秋
  者墨守胡氏渉獵左傳之外公羊穀梁且不閲而
[040-29a]
  張洽直不知為何人矣元人虞集曰國家傳註各
  有所主者將以一道徳同風俗非欲使專門擅業
  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聖經深逺非一人之
  見可盡試藝之文惟其髙者取不必先有主意若
  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薛瑄天順元年㑹試録序今皇上膺天命光復寳
  祚紀元之春適當㑹試之期天下士領薦書而至
  者葢三千餘人禮部左侍郎臣榦等以考試官請
[040-29b]
  上命臣瑄臣原往蒞其事同考官臣溥臣賢臣泰
  臣正臣佖臣恂臣世資臣節臣淳臣鏞監試御史
  臣烈臣鑑暨百執事罔不夙夜祗承凡三試得文
  之中程式者若干名并擇其文之尤粹者彚成録
  臣竊惟為治莫先於得賢飬士必夲於正學而正
  學者復其固有之性而已性復則明體適用大而
  負經濟之任細而釐百司之務焉往而不得其當
  哉故三代小大之學飬士之法皆以復性為夲其
[040-30a]
  得賢致治之效葢可考矣漢唐以来正學緒㣲飬
  士不夲於復性往往溺於雜學術數記誦詞章之
  習體有不明用有不周雖或有傑出之才亦不過
  隨所學以就功名而已其視三代之賢才何如哉
  至宋道學諸君子出其論飬士之法始皆夲於復
  性雖其説不得盡行於當時而實有待於盛世洪
  惟天眷皇明列聖相繼大建學校慎選師儒其飬
  士之法必以三代孔孟程朱復性之説為夲是以
[040-30b]
  九十餘年薄海内外文教隆治士習粹然一出於
  天理民彞之正而雜學術數記誦詞章之習剗刮
  消磨無復前季之陋雖曰科目以文章取士然必
  根於義理能發明性之體用者始預選列類非詞
  章無夲者之可擬也故其得賢致治之效足以追
  隆前古今諸士子荷朝廷正學教飬之恩既以有
  夲之文得在選列行見對於大廷益當以明體適
  用自勵隨所器使以忠乎國以愛乎民以賛助皇
[040-31a]
  明重熙累洽之治於無窮俾正學得賢之效有光
  於前有垂於後顧不偉歟三百年試録以此為第
  一而文清學問備見於此
  恩例
  恩詔各從其類上慈闈徽號則有封贈父母恩立
  東宮則有廕子入監恩災異修省則有蠲逋減刑
  恩登極則大赦矣立中宮及東宮出閣皆無恩例
  若建大工平大賊誅大姦亦有詔皆以類行惟蠲
[040-31b]
  逋減刑毎詔有之
  洪武至宣徳六十八年間登極立東宮中宮及上
  慈闈尊號徽號詔皆無文武官封贈廕子試署寔
  授恩例英宗登極詔始令署部都督僉事都指揮
  署都指揮僉事指揮寔授景泰登極詔始令在京
  文官及在外方面官一考無贓犯者照洪熙宣徳
  年例與誥勅景泰三年立懷獻太子詔始令署郎
  中員外郎主事試中書寔授又與土木死事諸臣
[040-32a]
  誥勅封贈廕子入監不願入監者聽天順復辟詔
  始令内外文武署職試職因功陞授者與寔授天
  順八年兩宮徽號詔始封兩京文武七品以上官
  父母署職試職寔授成化二十三年上慈闈尊號
  詔兩京文武官七品至四品先封三品以上與誥
  命泰陵登極詔内外文武署職試職實授内外武
  官天順八年正月以前功陞試職署職遇例寔授
  該世襲者子孫仍襲其未寔授及以後功陞試職
[040-32b]
  署職寔授𢎞治五年立東宮詔文武官試職署職
  年半以上者寔授不及年半者扣至實授𢎞治十
  一年清寜宮灾詔兩京文武署職試職理刑者寔
  授歴任未及一考者與誥勅其誥勅准給未領因
  事降調非貪淫酷刑者仍給與𢎞治十八年上兩
  宮尊號詔文武官署職試職寔授兩京七品以上
  文官未及一考與誥勅父母已封者服色許與子
  同世宗登極詔正徳十四年文武官員人等因諫
[040-33a]
  止廵遊跪門責打降級改降為民充軍者該部具
  奏起取復職酌量陞用杖斃者追贈諭祭仍廕子
  入監讀書充軍故絶者一體追贈諭祭復飬親屬
  嘉靖元年尊號詔兩京文武未一考者與誥勅父
  母已封者服色許與子同誥勅准給未領因事降
  調非貪淫酷刑者仍給與嘉靖九年大報禮成詔
  兩京文官未及一考無過者給與誥勅嘉靖十九
  年皇子生詔始令兩京三品上文官例該廕子未
[040-33b]
  及一考者廕子入監兩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
  七品以上歴任三年無過者與誥勅文官五品以
  上武官四品以上署職試職者并試職御史實授
  仍與誥勅十五年立東宮詔兩京三品上文官廕
  子兩京文官未及一考者在外七品以上官歴任
  三年無過者與誥勅兩京文武官署職試職寔授
  仍與誥勅十七年郊廟大禮成詔兩京文職並在
  外五品以上方面有司四品官未及一考者與誥
[040-34a]
  勅兩京文武官并新舊武舉官署職試職寔授仍
  與誥敕十八年立東宮詔兩京文武三品上官與
  誥勅廕子二十四年宗廟成詔兩京文官未及一
  考者與誥勅署職試職仍與誥勅願貤封者聽崇
  禎登極詔内外文武俱給誥勅新科進士許令授
  官後即給封典
  崇禎己卯三月追崇孝純皇后尊諡為皇太后在
  乾清宮行禮旋奉神位於孝先殿有封贈恩典然
[040-34b]
  歴朝生母多先尊為皇太后後加尊諡為孝某/
  后今先尊為皇后而改為皇太后以皇太后神主
  與光宗並列非禮也一時禮官將順圖恩典竟無
  言之者
  諡法
  洪武中諡法皇后太子皆二字諸公侯及外藩亦
  二字親王一字要皆太祖親定明明以二字為重
  矣然略無差等義所未安太祖豈見不及此亦知
[040-35a]
  千秋萬歲後必有加增姑留之待後人而不私其
  子曰荒曰愍誥文中皆有貶詞慎重如此雖有詔
  賜諡者禮部行翰林院定擬請㫖亦立法當如此
  自下而上以示公論亦未甞分如何為一如何為
  二也永樂中郡王始二字推之羣臣大約以二為
  常以一為特説者謂親王隆重如廟諡十六字歸
  重只在末一字以特為尊果爾則以後太子何以
  又皆二字耶總之大聖人作法後人仍之不敢改
[040-35b]
  畢竟以多為貴所謂一字王二字王者亦俗説也
  陸子淵深以貞愈於正唐室諡文貞者魏徵宋璟
  楊綰庶幾焉蘇瓌有餘愧矣宋室諡文正者司馬
  光范仲淹庶幾焉王旦有餘譏矣矧夏竦乎卒無
  文貞避廟諱也明諡文貞惟楊士奇文正則李東
  陽謝遷也諡忠文者李時勉諡文忠者曹鼐楊廷
  和張孚敬張居正國制一品羙惡兼諡二品以下
  賢者得諡則易名之典在一品者最多難更僕也
[040-36a]
  諡法兼用羙惡洪武中魯王諡荒伊王諡厲後專
  用羙諡
  文臣有諡自建文朝王禕諡文節始
  詞臣得諡文亦有不拘者劉基王守仁文成張益
  文僖馮京文簡姚䕫文敏黄孔昭文毅周忱唐龍
  文襄魏驥文靜呉訥楊亷耿裕文恪儲巏文懿葉
  盛邵寳王鴻儒文莊鄭賜文安孫應鰲文恭何喬
  新文肅苖𠂻文康李奎文通劉宣文懿蕭維禎文
[040-36b]
  昭儀智何孟春文簡王道文定顧憲成端文
  詞臣不諡文者曾棨馬愉孫賢許彬襄敏楊鼎莊
  敏儀銘忠襄盛端明榮簡王文毅愍陳文莊靖朱
  希周恭靖許進襄毅
  四品以下官而得諡者僉都御史楊信民恭惠少
  詹事劉鉉文恭祭酒宋訥文恪李時勉忠文陳敬
  宗文定鄒守益文莊太常寺少卿李奎文通劉儼
  文介俱四品
[040-37a]
  翰林學士朱善文簡胡廣文穆呂原文懿侍讀學
  士張益文僖兵部郎中楊繼盛忠愍長史朱復忠
  定張景明恭懿俱五品中允徐善述文肅贊善王
  汝玉文靖翰林待制王禕忠文侍講劉球忠愍脩
  撰羅倫文毅舒芬文節贊善羅洪先文恭俱六品
  御史鍾同恭愍七品布政陳選恭愍憲副毛吉忠
  襄周憲節愍馮傑恪愍許逵忠節知府岳正文肅
  知縣鄧顒恭毅已諡而後改者王禕文節李時勉
[040-37b]
  文毅俱改忠文張王忠顯改忠武孫忠襄靖改恭
  憲朱永武襄改武毅曹鼐文襄改文忠于謙肅愍
  改忠肅石珤文隱改文介張治文隱改文毅殷士
  儋文通改文莊已諡追奪者張居正文忠吳時來
  忠恪李燧恭敏盛端明榮簡
  王世貞諡法考序每故事大臣卒禮部以諡請
  報俞矣則内閣以二字三請於上而自擇之是
  以具釋義也洪武之尚為吳也諸功臣死事有
[040-38a]
  勞而夭者皆榮公侯之爵而傅之諡終髙帝世
  文臣弗得也武臣都督弗贈侯伯弗得也至建
  文而待制王禕得諡文節矣文臣之有諡自禕始
  也其諸小臣者亦自禕始永樂之制嚴矣終太宗
  世文臣之得者僅姚恭靖廣孝胡文穆廣而恭靖
  之爵則公也文臣之有諡僅文穆一人也洪熙初
  始大合故臣凡勞於國誼於清宮三品而上易名
  者十餘人而後文臣之諡廣然宣英之代猶斤斤
[040-38b]
  焉持其柄而弗輕予且夫魯王愛子也秦王次嫡
  子也髙帝命之曰荒曰愍而登之冊曰不敢以子
  故而廢天下公其於宗室諸子王尚有評也文臣
  之有榮願也則瑕弗掩也文榮之以爵也文愍之
  以事也庶幾寓貶矣婦人之有諡也自后妃而外
  則死節也公主之有諡也自仁宗之悼愛女始也
  乳媼之有諡也自宣宗始也乳媼之夫之有諡也
  亦自宣宗始也方士之有諡也自世宗始也諡而
[040-39a]
  四字淫矣而使方士得之則益淫也當世宗之季
  吾又得二事焉夏文愍之持秉則同列皆中諡及
  身以罪死易世而後牽復所得者中下諡也繼而
  嚴氏之持秉則其子為市焉非上所甚注懷者必
  賄而後得不賄不得也即得之不腆不上諡也及
  身以罪竄削弗諡也夫諡者人主之春秋也尊則
  稱天以命之不尊則與天下共隲之而奈何為大
  臣修怨賈利地也然則如之何其必略採唐宋故
[040-39b]
  事遇大臣以諡請有俞㫖則翰林之司篆者為議
  而定二諡焉以授禮科科詳之復議而上之閣臣
  復𠂻而取上裁凡文臣二品而上及勛親臣公必
  諡侯伯之涖軍府加保傅必諡諡兼羙惡二品以
  下自卿佐以迨庶僚有徳行政術者亦有諡諡則
  言官請之禮部裁之有羙無惡可也
  禮部侍郎郭正域嚴諡典以重公評疏臣惟議諡
  最難而議諡於數十年之前尤難葢棺甫定則輿
[040-40a]
  論方新而是非有據墓木已拱則口碑漸逺而黒
  白常淆故當日與諡易今日補諡難得謚榮也而
  補諡尤榮中之榮其法不得不主於嚴當日不與
  諡易今日奪諡難不得諡辱也而奪諡尤辱中之
  辱其法不得不主於恕今臺臣疏應議者七十餘
  人科臣䟽應補者十五人臣等參詳各衙門之評
  品而符以故老之傳聞證以累朝之實録就不肖
  之中而汰其甚必大犯清議有罪可指無功可贖
[040-40b]
  而後議奪就賢者之中而㧞其尤必卓有完名其
  心表表其行錚錚而後議補凡應奪者四人為許
  論黄光昇呂夲范謙溢羙應改者一人為陳瓚應
  補者未經題諡則五人為伍文定吳悌魯穆楊繼
  宗鄒智已題未給則二人為楊源陳有年此外若
  徐階媚事嚴嵩人議其謟田連阡陌人議其富而
  乘時樹立能收鼎革之人心胡宗憲結嚴世蕃而
  廣貨賄人議其邪阿趙文華而傾督撫人議其險
[040-41a]
  而計獲渠魁則除東南之禍夲張瀚俛仰時宰人
  議其庸而未路庶乎知止余有丁繩矩或踰人議
  其蕩而此中亦無他腸陸光祖機權時出人議其
  姦而宦蹟自多磊落以上諸臣列之當奪當改之
  科似太苛刻臣未敢輕議也若毛伯溫諭服安南
  兵不血刃而或謂其功非已出張元禎潛心理學
  抗䟽經帷而或謂其早不見幾郭希顏攘臂逆鱗
  横被大戮而或謂其考察罷官建言可已劉臺抗
[040-41b]
  節敢言殺身遐壤而或謂其邊功被詰先發制人
  以上諸臣列之當諡當補之科似少精覈臣等未
  敢輕許也又如孟秋之孤介張元忭之恬退李遷
  陳格之清修事蹟未能臚列而衆議間有異同所
  當留之以俟異日論定者也至於臺臣科臣二䟽
  所未及夲部原冊姓名所未載尚多偉人應諡而
  未得亦有匪人不應諡而倖得者在原議之外又
  當從容採擇公論上聞以補遺漏者也夫自刑賞
[040-42a]
  之窮而有諡故諡重自諡之窮而有奪諡補諡故
  今日之議尤重臣等上矢天日下矢方寸以看議
  之職掌從類奏之公評期於予者奪者改者補者
  各無憾於九原之下而已若夫予奪相形忮怨叢
  集業已甘心任之不敢避也
  崇禎十五年禮部覆科臣張國維議䟽察得原䟽
  請諡舊例五年一舉當時已缺至十二年而今又
  遲十年矣自古帝王治天下惟有賞功罰罪而諡
[040-42b]
  則賞罰之尤大者也近日名教不靈亷恥道喪不
  知忠孝節義為何物則諡法真勵世磨鈍急務也
  除鄒元標忠介馮從吾恭定顧憲成端文王徳完
  莊毅趙南星忠毅髙攀龍忠憲楊漣忠烈諸臣理
  學事功忠諫節義皆一代之最已經賜諡外據科
  臣䟽首言革除諸臣次言軍功而於㑹典所稱節
  槩勲猷二語尤至愼焉大要節槩以死忠為上如
  革除中卓敬鐵鉉景清方孝孺諸人不待言矣近
[040-43a]
  之忤璫如左光斗周宗建等抗直如孫承宗盧象
  昇等殉賊如傅宗龍等指尚不勝屈也勲猷以軍
  功為上如萬歴中平哱平播平倭三大案文武功
  多可書近日之何可綱曹變蛟以功兼死尤為慘
  烈指亦不可勝屈也而有宜申飭者三焉先臣邱
  濬謂諡兼用羙惡王世貞亦曰髙皇帝於子秦王
  諡愍魯王諡荒况臣下乎竊謂文臣二品以上皆
  宜諡勛戚凡在功列亦宜諡侯伯必涖軍府有功
[040-43b]
  方許諡諡皆兼羙惡二品以下即庶僚有節烈勛
  猷卓然不朽者亦可諡不然官雖貴不諡則陳乞
  可清也唐宋諡議掌於太常博士國初令禮部行
  翰林院擬奏今宜先以其議責之太常臣部與吏
  禮兵各科核定而閣臣詳加折𠂻始取上裁則事
  出於公衆論可服也五年一舉雖有近例然人品
  邪正萬目難欺葢棺論定即可與諡不宜少待致
  有沉埋則風勵可速也至發單博訪聽各衙門開
[040-44a]
  送固為詳慎而彼此稽延終至躭閣既有部科及
  太常之議似亦無敢濫狥者茍有不當聽科道各
  官糾舉誰敢私之勵世磨鈍寔在此矣
  喪制
  明初大喪禮今所遵者皆仁宗之遺詔非二祖之
  遺詔也太祖則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及王妃世
  子妃郡王妃公主郡主内宮人等俱服斬衰二十
  七月臨朝視事則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在京官員
[040-44b]
  日朝晡哭臨至葬畢而止仍自成服日為始服二
  十七日而除成祖則宮中自皇太子以下成服日
  為服斬衰二十七月而除親王以下如洪武在京
  官員朝夕哭臨七日又朝臨十日自成服日為始
  服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衙門視事用布裹紗
  帽重帶素服腰絰麻鞋退服衰服二十七日之外
  素服烏紗帽黑角帶二十七月而除命婦二十七
  日而除聽選辦事等官服衰服監生吏典僧道人
[040-45a]
  等素服以成服日為始各二十七日而除軍民素
  服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二十七日凡音樂祭祀官
  員軍民人等並停百日男女婚嫁官員停一百日
  軍民人等並一月寺觀各聲鐘三萬杵禁屠宰四
  十九日仁宗則皆二十七日釋服諸王世子郡王
  及王妃郡主以下並服二十七日而除朝臨十日
  者皆為七日在外則哭臨三日之外更不朝臨無
  禁嫁娶音樂自聞喪日為始不鳴鐘鼓在京禁屠
[040-45b]
  宰十三日然歴朝皆無嗣皇帝用以日易月之文
  惟正統七年皇太后遺誥以日易月哭臨三日即
  止君臣皆同故神宗於慈寜喪服素者三年所以
  為至孝顧起元喪制論前代服制未有定式我聖
  祖謂其君牽制文義優游不斷於是作孝慈録立
  為定制子為父母庶子為其母皆斬衰三年嫡子
  衆子為庶母齊衰杖期大哉王言自是人子得申
  其罔極之情而從來短喪之謬論與拘儒之曲説
[040-46a]
  可廢而不談矣服制圖子為繼母為慈母為飬母
  皆斬衰三年為嫁母出母為父卒繼母改嫁而已
  從之者皆齊衰杖期為繼父同居兩無大功之親
  者服齊衰不杖期為繼父先曾同居今不同居者
  為繼父雖同居而兩有大功以上親者皆齊衰三
  月於是以恩服以義服以名服三者曲到周盡無
  毫髮遺憾於人心此所以明天倫正人紀順人情
  為萬世不易之經也
[040-46b]
  貽安堂集云三年之喪金革無避葢魯公伯禽有
  為為之也而後世臣子多藉口焉此大謬不然伯
  禽一國之主也寇在門庭而宗廟社稷存亡係焉
  故權制可從耳若夫疆塲小警非闗大故師濟多
  士不乏一人詎可妄援國主墨衰即戎故譚司馬
  綸楊中丞鎬皆名教之罪人也何况端揆元宰儀
  表百僚當太平無事之日而儼然冠裳苫塊時哉
  宋劉公珙固辭召命曰身在草土之中國無門庭
[040-47a]
  之寇而假起復之名以竊利禄之實切中奪情之
  謬矣愚則以雖寇在門庭奪情亦謬宋末九鼎將
  遷三靈將改而謝疊山猶力詆當時起復者至謂
  宗社之所以為邱為墟生民之所以為血為肉寔
  由於此
  三年通喪古制極嚴自漢文帝命以日易月而臣
  下亦因之如鼂錯父死旬日而尚以御史大夫調
  兵食翟方進後母死三十六日而復起治丞相事
[040-47b]
  唐右僕射房元齡中書侍郎蘇頲張九齡宋參知
  政事寇準皆奪情起復此外亦不多明初極重此
  制以劉基宋濓章溢當帷幄風憲之重於天造草
  昧之時而聽其終喪了不之强永樂急於事寄中
  外臣僚始有奪情不丁憂者或有於制中起用久
  之漸侈為得意恬不為異成化中羅公倫有扶植
  綱常一䟽詞意凛然所禆於名教甚鉅
  邇年大臣多奪情起復恬不知怪得羅一峰一䟽
[040-48a]
  振已淪之名教覺久昧之良心此大有闗係文字
  且即以綱常二字為主而反復發明之親切確當
  若鄒南臯䟽則入江陵他事而大意亦與一峰同
  江陵丁外艱給事中陳三謨御史曾士楚上䟽請
  留於是翰林趙定宇用賢呉復菴中行部郎沈繼
  山思孝艾熙亭穆進士鄒南臯各抗䟽糾論廷杖
  黜謫有差嗟乎㣲五君子舉朝皆無父之人矣而
  南臯往視四公杖畢乃出䄂中䟽上之慷慨赴義
[040-48b]
  尤不可及云
  崇禎十一年黄道周糾楊嗣昌不守制䟽臣觀古
  今治績其典章法度雖受於先王誼不敢改至於
  事窮理極亦時變通以盡其神惟綱常所繫為臣
  敎忠為子敎孝垂萬世憲本於民彞不可易也禮
  三年之喪君命不過其門兵革鑿凶時出戎右不
  施於士大夫宋時武弁如田况岳飛皆纍乞終制
  皇太祖以劉基宋濓帷幄之任特聽其奔喪嗣後
[040-49a]
  雖有奪情終違物論嘉靖中年以北邊孔棘起楊
  博於宣大還翁萬逹於夲兵然其時楊博且禫矣
  又以夙歴移近雲中翁萬逹以尚書降左侍郎棲
  遲不十日墨衣視事世宗心非之卒罷閒以去葢
  自是非終喪不稱起復也張居正以不守制損其
  勲名是後七十年士夫守法邊鄙亦無事天啓末
  年袁崇焕冒起於右屯崔呈秀靦顔於樞府身膏
  斧鑕貽唾西市今去幾何時而士大夫蒙面喪心
[040-49b]
  營推營復嗟乎天下無無父之子亦無不子之臣
  衛開方不省其親管仲至比之豭狗李定不丁繼
  母憂宋世共指為人梟今遂有不持兩服坐司馬
  堂如楊嗣昌者臣前三月在經筵見其吉服應召
  疑已終制今乃未然自嗣昌秉樞亦垂兩年矣不
  知其何時居喪何人推轂而顚越至此自有嗣昌
  而海内無行蒙垢貽旤其親者皆擲塊投杖思攘
  節鉞之柄嗟乎人心之喪亦遂至此乎陛下克巳
[040-50a]
  省躬以禮樂忠孝治天下遇有小小災眚輙減膳
  撤樂素服避殿以勵羣臣所以然者陛下為天之
  子也天有違行三辰不輯猶之父母温凊不寧則
  人子為之引痛不櫛不沭不食不寢以候父母之
  平復陛下之減膳撤樂素服齋居所以敎孝也又
  况於為人臣者其家父母不幸委棄而儼衣冦擁
  輿從飛揚喑咤抗顔僚友之前此豈人理之所應
  有也乎今宣大督臣盧象昇父殯載途不視含殮
[040-50b]
  搥心飲血以候奔喪而廷臣動推闊逺難移之人
  以緩其事臣見邸抄象昇所請附近撫臣權攝其
  事於理可通今又忽有并推在籍守制之㫖夫使
  守制者可推則是聞喪者可以不去也聞喪者可
  以不去則是為子者可以不父為臣者可以不子
  也陛下以日月拂經星辰凌犯煇氣違和尚下詔
  求言引躬克治明示天下以君臣父子皆受於天
  禮樂政刑之所從出毫無可替而人臣以哀毁不
[040-51a]
  祥之身決裂馳驟彼此相煽以玷陛下仁孝之治
  於天地綱紀之常是不宜使天下聞見之也天下
  人材固自不乏疆塲中外尚可料理即使人材甚
  乏疆塲甚廹當旁求中外誠信不貳心之臣而用
  之奈何使不忠不孝者連苞引蘖種其不祥以穢
  天下乎治天下之道無他不過正綱紀審法度汰
  濁揚清舉直錯枉當於民心而已民心當則天心
  悦天心悦則隂陽調風雨時雖有風塵之警如豺
[040-51b]
  虎逸於原田田父乘墉而射之矣不得已相其要
  害耑力注之使忠臣孝子鼓勵四方衆志可城也
  諸忘君親營富貴射生刺飛者豈有毫末利於朝
  廷而建官以餌之耶凡人遺其親必不利於君壞
  於家必無成於國語云千人所指無病而死楊嗣
  昌在事可二年張綱溢地之談款市樂天之説才
  智備睹矣更起一不祥之人與之表裏指梟指鳦
  説夢描風猶狼狽之獸倚肩俱走無從施其鞭策
[040-52a]
  又何益於負重乎陛下事事欲卓越今古又以經
  學範圍縉紳家庭小小勃稽尚以法治之而冒喪
  斁倫諸臣獨謂無禁臣雖至愚竊以為不可也
  修撰劉同升綱常大義䟽臣備員侍從待罪二年
  每見皇上至孝永慕廟祀敬誠頒行孝經小學風
  勵天下聖人心思上同堯舜臣仰窺淵源宣𢎞敎
  化竊惟中國所以為四方觀望賴有倫紀以為之
  維也是謂大經原夲大經變通其制使倫紀之立
[040-52b]
  萬世勿墜是謂大權權者權乎其經未有離經而
  言權者也是故孝子有終身之喪而聖人制三年
  之禮非過於情之禮而不及於情之禮也縱有弗
  類必無毁制而忍於其親天性然也臣於楊嗣昌
  有不忍言而不容不言者敢昧死為我皇上陳之
  臣官史官也依阿腆䏰以附閣臣則媿良史上負
  聖明下負所學日者策試諸臣簡用嗣昌良以内
  外交訌宵旰焦勞如人亟欲疾去雜試諸方以冀
[040-53a]
  一效聖明之用心亦甚苦矣都門喧傳謂嗣昌縗
  絰在身姓名不祥非若軍旅可以凶事行之也臣
  所以隱忍未發意嗣昌亦人子也良心不沒父死
  謂何必且哀痛惻怛上告君父辭免綸扉庶幾善
  承聖意曲盡輿情夫邦政之權亦非輕於揆地也
  辭綸扉而掌邦政亦可效於時艱也何乃循例再
  䟽遽入辦事服緋安忍叛禮滅親垂之史冊萬世
  唾詈傳之邉徼荷戈竊笑以謂國家乏人如此大
[040-53b]
  臣自處如彼何以彈壓倔强之氣折服窺伺之心
  哉夫人有所不忍而後能及其所忍有所不為而
  後可以有為臣於嗣昌以其所忍覘其所為嗣昌
  之心失而智短也臣已逆知其後已何也成天下
  之事在乎志勝天下之任在乎氣志敗氣餒鬼神
  瞷之必有非恒之災動乎四體病則為狂魄已先
  奪如此其人即欲有所用於天下而必不能有所
  用於天下明矣嗣昌清夜平旦試一捫心何以對
[040-54a]
  其父鶴志氣餒敗不知何如即廷辨飾非盡昧本
  心而清夜平旦亦必痛心疾首悔其志之短而心
  之失也嗟乎彼其之子自忘其父而臣猶責之亦
  不足責之甚也且嗣昌自號聞人豈其見不及此
  無奈伎倆已窮茍且富貴兼樞部以重綸扉之權
  借綸扉為觧樞部之漸和議非他票擬繇已將與
  方一藻髙起潛數輩結連邊撫敷同罔功掩敗為
  勝歲糜金繒立心如此何所底極獨不畏堯舜在
[040-54b]
  上共驩誰欺而欲以袁崇焕之故智用於此日不
  見皇上之處崇焕不動聲色而忽奮乾斷乎曩是
  皇上切責而嗣昌不可以為臣今又一旦忽易墨
  縗而嗣昌不可以為子若猶附和黨議緘口全軀
  不惟臣以為不可天下後世皆以臣為不可臣不
  及逺引古昔近如李賢奪情人望頓失張居正奪
  情身名不終夫物未有本寔先撥而傾折不隨之
  者也豈非志敗氣餒已事之明證哉國家亦何頼
[040-55a]
  焉當賢居正時抗言而犯其鋒者先臣羅文毅倫
  鄒忠介元標是二臣者初入班門直節報主臣生
  二臣之鄉志二臣之學當言不言顔面何施且臣
  念及先臣應秋而不禁哽咽沾臆也先臣起家及
  第五載講幄䟽納忠爭册立講冠婚東封議起力
  排和事後先忤姦輔申時行趙志臯遂嗾羣小陷
  以不測皇考深憐忠直皇祖特鑒清操得免身家
  之危卒至憂憤而殞伏遇皇上登極賜諡文節臣
[040-55b]
  一介書生欽蒙皇上特恩親裁進士第一寵錫隆
  盛感激涕零父母髪膚竭盡思報臣之一家皇祖
  所保全之一家也臣之一身皇上所生成之一身
  也兢兢勵志惟恐有負知遇欲尸黙充位義之所
  不敢出也瀝血拜䟽冒犯新參罪無所逃然生死
  榮辱皆是致身之地臣亦遑恤其私也伏乞皇上
  廣擇芻蕘折𠂻典禮勒令嗣昌終喪守制庶幾綸
  扉不玷倫紀無斁
[040-56a]
  編修趙士春扶名敎䟽臣草茅賤儒世受國恩蒙
  皇上㧞置上第授臣史職二載於兹感恩自勵中
  夜以思今時事多艱人情積玩外敵内寇餉匱兵
  單豈獨一時諸臣才力不堪驅策哉良由功名之
  計愈工而忠孝之性未至故也樞臣楊嗣昌墨縗
  涖事拮据罔效荷皇上特達之知簡入綸扉使嗣
  昌而猶有人心者當念代言非金革之比累朝有
  糾正之條聖經賢訓昭布森嚴自應力辭新命矢
[040-56b]
  報中樞乃讀其勉承恩命一䟽計較於歲月久近
  之間絶無有哀痛惻怛之念遂儼然服緋到任聖
  人之言曰食稻衣錦於汝安乎臣於是歎嗣昌之
  胸無天倫目無清議而忍心害理舛悖一至此也
  伏誦聖祖六諭必先父母皇上初政首闡孝經在
  閭巷猶欲教以人倫豈端揆可先容其掃棄臣又
  考之祖訓國初陞六部尚書正二品以中書之事
  分𨽻之是今之尚書猶宰相也景廟之朝于謙孝
[040-57a]
  廟之朝劉大夏倚毗親切未嘗以東閣處之葢以
  六卿之職展布有餘名位未嘗不足故也今即使
  嗣昌而果才也司馬之堂儘堪報効何况紙上𠞰
  撫無救民生局中𣢾賞坐傷國體業於封疆無補
  豈云幾務可參將來幾務為重必反謂封疆可卸
  徒以梯榮之計遂其卸擔之謀既無以責嗣昌之
  成功又無以作滿朝之忠孝臣所謂不如還樞臣
  之職以維名敎者此也然臣於是更有進者仰窺
[040-57b]
  我皇上軫念時艱求賢若渴不得已而破格用人
  奪情起復者寔由人才缺少之故然臣以為天下
  未嘗無才而皆向來大臣不肯寔心講求之過夫
  無事不講儲才有事輕言破格終身之職業未見
  他竒而一日之機縁已蒙倖進此豈可謂用人無
  弊之道哉臣謬懷管見不遑詳舉敢以一二為皇
  上陳之今時事最急無過兵餉屈指中外但得數
  十人而天下之事集矣督撫者治兵之人也得其
[040-58a]
  人以聽之夲兵則鎮戎道將可次第問也布政使
  者理財之人也近来視為監司常缺而不精求其
  選計無誤於此誠得其人以聽之司農則屯鹽鼓
  鑄可覈寔舉也凡此數十人者其始莫若責之大
  寮之保舉而又非泛然舉之也宜倣古周官六計
  分其科目而辨論之如所謂亷而敏者理財之選
  明而決者治兵之選是也得其人而衆皆曰賢付
  之中外職掌可也得其人而不敢遽信其人則但
[040-58b]
  置之班行時賜接見敷奏明試深觀而熟察之常
  使所儲之才多於所供之職又安用此縗絰之夫
  宣勞王事於是明著令甲永禁奪情綱常名教昭
  然白日豈非大聖人立法超出尋常萬萬哉臣所
  謂亟應講儲才之法以禁奪情者此也臣新進孤
  立何敢輕凟宸聽惟是結髪受書臣父隆羙嘗敎
  以臣祖先臣用賢當神祖初年輔臣張居正蔑倫
  起復臣祖慷慨建言為鄒元標諸臣之倡幾斃杖
[040-59a]
  下腊其敗肉以示子孫臣愚陋敢背家學而忘先
  訓如今者坐視樞臣蒙面入直綱常掃地而囁嚅
  不言是上負堯舜之主而下忝所生矣有臣如此
  又安用之冒昧愚忱罪無可逭伏乞聖明垂照焉
  南京御史成勇倫常萬古為重䟽臣竊惟天地所
  以不毁者人為之維也人類所以不絶者禮為之
  維也故記曰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
  成人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知所以自别為禽
[040-59b]
  獸者禮而已矣禮莫大於倫倫莫大於君親未有
  不知有君親而可以齒於人類者也今夫繩樞甕
  牖之子匹夫徒歩之人有人焉指之為無君無親
  則怫然作色何也恐不可齒於人類也况儼然秉
  國之軸四方是維天子是毗者而肯認其名乎臣
  謂欲避其名當無其寔茍寔之有而名是避又從
  而箝人之口廟堂即不議之草野得而議之薦紳
  即不議之庶人得而議之當時即不議之後世得
[040-60a]
  而議之白簡之糾彈可箝青史之斧鉞可箝乎臣
  始謂輔臣楊嗣昌不知有君親之人也固不敢以
  忠孝責之今嗣昌䟽中有仁不遺親義不後君之
  語反覆辨論無非避不忠不孝之名是嗣昌猶知
  有君親也猶可以忠孝之言告臣不敢勦襲他人
  之説但就嗣昌之䟽以詰問嗣昌可乎嗣昌謂古
  之君臣列國之君臣可得而避今之君臣一統之
  君臣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三年之喪可行於古
[040-60b]
  不可行於今也不知嗣昌所引者何古所指何臣
  所據者何代之經所遵者何國之典豈非聖諭所
  謂另一邪説者唐虞三代未聞有奪情起復之事
  固勿論漢唐宋皆一統也有宋去今未逺即以宋
  言之遵禮經而不起復者富弼劉珙也循故事而
  起復者陳宜中賈似道也嗣昌將以富弼劉珙為
  忠乎抑以宜中似道為忠乎嗣昌雖巧文辨慧必
  不敢以富弼劉珙為非而以宜中似道為是宜中
[040-61a]
  似道固無所逃於天地先得嗣昌之所同然矣不
  知富弼劉珙當時安所逃乎信如嗣昌之言是天
  下凡為臣者皆不當終三年之喪終則為後君為
  不臣先聖之詩書可焚先王之典禮可廢不舉人
  類化而為禽獸不止也留一嗣昌而生天下不臣
  不子之心何如去一嗣昌而樹萬世為臣為子之
  鵠嗣昌之妄為附㑹而不讓謬為飾説而不辭者
  豈自以一身之去留係社稷之安危而為天下所
[040-61b]
  無乎將嗣昌之學術天下無耶嗣昌之經濟天下
  無耶嗣昌之品望天下無耶忠孝之㫖不明無問
  其學術矣秉樞兩年一籌莫展邊警頻告流氛披
  猖無問其經濟矣清議不畏名敎不畏經典之詞
  不畏萬世之公是公非不畏無問其品望矣嗟嗟
  嗣昌去則所全者亦大既盡子道亦完臣節不去
  則所失者亦大既為今日之賊子而敢於排羣議
  必作他日之亂臣而敢於變舊章最可異者嗣昌
[040-62a]
  既不知有親矣又執猶子之義事程國祥三十年
  者何也豈非為其父之同籍乎讓行讓坐何此時
  猶知有親欲廢朝廷之禮以伸其私情也政孟子
  所謂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
  問無齒決者此臣之所大惑也臣極知言一出而
  禍隨而不忍嘿嘿者臣蒙皇上特恩改置言路是
  以言責臣也君有責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事闗
  綱常倫理者不言更有可言者乎此臣寧冐犯天
[040-62b]
  威以明受禄不誣之誼不敢承順意㫖以長指鹿
  為馬之奸臣不識忌諱出語戅直鼎鑊斧鑕臣所
  願甘伏惟皇上鑒其狂瞽
  武陵聞喪不奔衣緋到内閣大學士任六垣例有
  公揖比出遂具公䟽糾之及黄宫詹之䟽上即召
  對宮詹言奪情之事在兵部猶可在内閣則不可
  在一人猶可又引一不奔喪之陳新甲則不可上
  雖責其過激未始不心折之武陵乃募人糾之降
[040-63a]
  六級調外劉趙二太史俱禠職成寶慈侍御逮至
  令拷問主使後以清獄遣戍南樞范質公先生亦
  以䟽救宮詹閒住一時仰諸君子如山斗焉然國
  之元氣自此斬矣
  呂坤三年之喪觧或問三年之喪不三十六個月
  止於二十五月而畢何也曰喪者親始死之日也
  十三月再見親死之日也謂之小祥尚在吉凶之
  界二十五月三見親死之日也謂之大祥言祥莫
[040-63b]
  大乎是始棄凶而從吉矣是月也有餘哀焉心怛
  怛而不忍情戀戀以增悲又一月而為中月乃行
  禫祭禫者澹澹然平安矣作樂歡笑如他日然飲
  酒食肉如衆人然葢自二十五月已屬餘哀二十
  六月已無餘哀先王制禮雖聖人不敢過也近世
  迂儒有執喪三十六個月者是不明喪之一字也
  或問不計閏何也曰計閏則短一月不見三年之
  喪矣假如二月十五日親喪必待又明年二月十
[040-64a]
  五日始經三見親喪之日若計閏則正月十五日
  為二十五月矣是短一月不見親喪之第三日也
  故不計閏非謂以厚為道也近世俗吏有親死於
  閏二月十五日不補前月為計閏二十五月之後
  値閏二月十五日以不服後月為計閏者皆送問
  治罪是不明不計閏之㫖也有二十七個月外責
  餘哀三個月餘哀之中起文赴部者亦送問治罪
  是不明二十五月而畢之説也縂之三年之喪實
[040-64b]
  服二年故曰再期而大祥嗟夫古三年之服曰居
  喪曰宅憂不御酒肉不治生業廢祭祀謝交游詩
  書不事學問不談不見齒不入室寢苫枕塊禮壞
  樂崩故七百二十日不為不久後世為素冠白衣
  在身而已百不異常可謂居喪乎可謂宅憂乎雖
  縗絰終身可也
  顧起元期功之喪論喪禮之不講甚矣前輩士大
  夫如張憲副祥有期之喪猶著齊衰見客其後或
[040-65a]
  有期功服者鮮衣盛飾無異平時世俗安之恬不
  為怪閒有守禮者恐矯俗猶不敢行也昔晉人放
  曠禮法之外為儒者所詬乃其時陳夀居喪病使
  婢丸藥坐廢不仕謝安石期功不廢絲竹人猶非
  之視今日當何如哉余謂士大夫在官有公制固
  所不論至里居遭喪即功亦宜示稍與常異如非
  公事謁有司不變服不赴筵㑹即赴亦不聼聲樂
  不躬行賀慶禮不先謁賔客庻古禮猶幾存什一
[040-65b]
  於千百也
  戒奢
  萬歴中禮部尚書沈鯉䟽近該吏科給事中楊文
  舉具奏奉聖㫖近來習尚踰侈冠服詭異著都察
  院出榜禁約還著緝事衙門並五城御史不時訪
  拿該部知道欽此欽遵明㫖森然固宜朝令夕改
  月異而日不同矣乃數日以來察諸衢肆騐諸士
  民綺衣華履之輩尚爾優游鏤金刻玉之工居然
[040-66a]
  布列此非法禁之不嚴亦由禮教之不明耳葢帝
  王之所以整齊天下者不過禮刑二端顧刑惟治
  之於已然之後而禮則防之於未然之前故聖王
  不遽用刑而必有禮以先之所以納民於軌物止
  惡於㣲𦕈使之遷善逺罪而不自知也我國家稽
  古立法品式具備如大明㑹典諸書備載官民服
  色冠帶房舍鞍馬等項貴賤各有品制所以辨上
  下定民志者嚴矣奈縁風㑹久而易流人心習而
[040-66b]
  多玩兼之方冊所載申布不常典制諸書市肆罕
  鬻士生斯世尚有懵然不知者而况蚩蚩之氓乎
  有財者以為吾力所能為有位者以為吾勢所得
  用好異者以矜其奇詭之習射利者以窮其心思
  之巧憲典雖在而尊信罔聞則有由矣及今若不
  稍為申飭而概以法令繩之恐無知抵禁所傷必
  多非聖天子前禮後刑之意也臣等忝居禮官敬
  循職掌仰遵大明律令洪武禮制諸書及累朝事
[040-67a]
  例叅酌互考摘其𦂳闗日用者數條即以今之違
  式越制如聖諭所云侈靡詭異之類者附列其下
  上塵睿覽伏望聖明采納勅下夲部刋刻榜文張
  掛都邑勒成書冊傳布天下然後責成廵城御史
  省直撫按嚴加緝訪俟令下半月或文到一月之
  後敢有仍前僭違即係明知故犯定行依律問罪
  財物入官若工匠技藝造作淫巧織鏤違禁者從
  重究遣務在著寔舉行不得虚應故事夫先有禮
[040-67b]
  以防之而後有刑以驅之庶乎䧟溺之人心或可
  挽奢靡之風俗或可移不至令之不從而禁之不
  止矣抑臣等又伏思之物之相效之謂風民之從
  好㨗於令頃者我皇上一御布袍而百辟景從萬
  姓歡呼轉移之效亦可睹已至於輦轂之下勛戚
  貴近勢家大族亦衆庶之所觀傚而法行之所自
  始者伏望特布綸音更為申飭俾其贊一人以崇
  儉徳先庶民而㑹皇極則都邑之中轉相視效寖
[040-68a]
  成習俗當自有不令而從不禁而止者而海内亦
  喁喁向風矣臣等無任惓惓懇祈之至謹題請㫖
  崇禎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内閣揭帖適奉御批禁
  奢靡止宴樂前已與先生毎面諭還宜擬㫖通飭
  朕於冬至正旦夀節端陽中秋及諸大典禮陞殿
  行禮方許作樂其餘皆免朕浣衣減膳已有諭㫖
  今用錫木磁器以示儉約其金銀各器係闗典禮
  者留用餘貯庫以備賞賚内外文武諸臣俱宜省
[040-68b]
  約專力辦賊太平之日照舊先生毎再將先年舊
  㫖叅看議妥來行欽此臣等叩頭恭誦不勝讚服
  竊見近日風尚之奢日甚一日其僭幾至於無等
  其費總出於民閒嚴諭累頒積習未變眞可痛恨
  皇上諄諄戒飭且特以身先之至於典禮慶賀之
  外暫撤宫懸衣服澣濯之餘仍裁玉膳器用錫木
  居然匏尊土簋之風庫貯金刀預為行賞酬功之
  用恭惟聖祖時亦曾取法木輅示訓露䑓洗表袱
[040-69a]
  而得金緝片毯以為被盖深得古帝王菲食卑服
  之意而在今日則裕民足國節儉為先飭紀整綱
  憂勤尤急誠可以逺光祖徳下悚官方矣至宴樂
  一事尤為妨廢職業而京城首善倍宜力行禁止
  并服舍器用輿葢等項典制甚嚴尚多侈肆皆不
  可不痛加裁抑者誠辨上下定民志一大端不獨
  省財節費而已
  天順時禮部尚書胡濙省冗費議欽天監歴日五
[040-69b]
  十萬九千七百餘夲省為十一萬九千五百餘夲
  太醫院藥材九萬八千一百餘斤省為五萬五千
  四百餘斤光禄寺糖蜜果品減舊數三之二其添
  造腌臘鷄鵝猪羊二萬七千隻子鵝二千隻酥油
  四千斤盡行革罷厨役六千四百餘名揀選老疾
  者悉皆放回湖廣江西等處薦新茶芽七千五百
  餘斤省為四千斤上允之風俗儉樸必自朝廷始
  此端夲之道也
[040-70a]
  劉玉懲奢説一飯百金一衣千金一居萬金上之
  風之下之從之俗焉有不靡乎犬馬穀食奴𨽻肉
  食倡優玉食食焉有不匱乎庖者海陸織者文縠
  匠者篆刻用焉有不費乎緇黄不炊而食游惰不
  耕而食啇賈不儲而食工以藝兵以力士以志公
  卿大夫以能大率農一而供十人天下焉有不窮
  乎嫁者累車塟者殫家貧富相企而日有加愚不
  肖相傾而日蹈於邪習焉有不陋乎嗚呼弊也甚
[040-70b]
  矣上之人必躬節儉而後民風可移嚴制度而後
  民志可定去奇衺禁淫汰而後民用可足省末作
  驅遊民而後民力可完民力完民用足民志定民
  風移而後禮樂興刑罰措禮樂興刑罰措而後萬
  物阜天下安
  潘塤前輩風範紀塤為諸生時將郡博呉先生命
  往見鄉先憲副行素韋公斌字/彦質先見其二子元哻/季勉
  通刺公出面西南塤拜致郡博之意公唯唯覆數
[040-71a]
  語而入命其子延坐啜以茶塤他日為給事中歸
  謁行太僕貫初顧公逹字/存道公時年七十有六聞塤
  至衣冠扶杖出塤再拜問起居公引之上坐三讓
  塤遜避至再曰老先生有三可尊何不虚此坐以
  勸後進使知長少之序公瞿然以杖戳地曰老夫
  今日乃得聞此語坐吾不敢復讓翼日之清江浦
  見河隂令䨇槐張公素字/元卿乃先謁倉曹同年戴君
  冠字/仲鶡倉曹曰子往見䨇槐先生乎幸為冠先容塤
[040-71b]
  晨往值公盥櫛侍於次而倉曹至公乃出衣冠甚
  古與倉曹修禮既轉而南向塤拜公立受扶而起
  塤則再拜公嘖嘖有勸勉語倉曹退塤復侍坐頃
  之奚奴拂几案出殽簌各二器酒三行飯二盂禮
  甚簡及塤避喧湖西公時八十七夀不逺三十里
  駕小舟過訪言笑竟日飯則飯飲則飲薄暮始歸
  暇日數貽以詩自署䨇槐老素其風味意態近世
  所未有也夫三公皆鄉先生杜門肥遯同一髙致
[040-72a]
  行素未嘗與人輕接貫初䨇槐尤索居離羣意更
  瀟㪚見行素則少長截然凛若師傅見貫初遲十
  五年已煩遜避增感慨其時可知矣見䨇槐則超
  出流俗偃然以前軰自居以子弟朂後進夫三公
  之行不同同一持風範勵風節若行素之嚴而正
  貫初之通而介䨇槐之簡易而直皆可敬而仰者
  也非某之所能及也或曰見行素塤少也賤是不
  然使公居今日接見少年軰能復如前日否耶
[040-72b]
  拜禮
  劉三吾禮儀定式序言拜禮先稽首四拜後叩首
  一拜為見君上之禮拜止於四為見東宮各親王
  禮見父母同四拜禮見親戚官長止二拜禮
  古人作揖口中唱之故謂之唱喏至今而廢當時
  謂之啞揖
  呂坤南禮辯國朝尚左天下皆尚左或曰南人尚
  右非也南人並行偶坐何嘗尚右哉惟是作揖一
[040-73a]
  事讓人於右居已於左曰行南禮南人亦不自察
  其所從來耳葢宗廟朝廷之禮尊南面者也非以
  尊我也南面之東為左西為右今文武之立班是
  已及其轉身而拜亦東為左西為右何嘗不左重
  哉自北面者視之則東為右西為左不知尊有所
  在葢論南面者之左右非論北面者之左右所拜
  在南面之人非右班拜左班之人也至於賔入主
  人之門非朝非廟無南面可尊主人讓賔自以東
[040-73b]
  為左安得以無所尊之客位而行有所尊之揖拜
  哉且非阼階西階古人設兩階之初意也居已於
  左而居客於右南禮之誤也無疑矣若曰南禮尚
  右則不差揖拜則差行坐二者必居一非矣或曰
  古人尚右今人尚左孰是曰古人是天道自中極
  而左旋起向右也地道自西北而東南髙在右也
  神道坐西東向尊在右也人道右手用事權在右
  故行歩右足先發而左足次之起拜左足先屈而
[040-74a]
  右足先伸八卦之位乾在右古今簡冊之序往為
  右古人重右因其自然順其當然也今人重左髙
  者抑之下者舉之也論理勢則重右是耳
  呂坤婦人拜辯拜屈也折節以示屈不敢直躬之
  謂也男子以伏興為拜婦人以屈膝為拜斷斷乎
  無兩説矣考之古禮男子再拜婦人四拜謂之夾
  拜葢男子鞠躬婦人立屈膝男子拜婦人又立屈
  膝男子再鞠躬拜婦人又兩立屈膝是謂丈夫兩
[040-74b]
  拜婦人四拜也今制太子與妃初見帝后太子四
  起拜妃八立拜惟是致詞妃亦同跪其興也太子
  俯伏皇太后皇后慶節命婦朝賀先立四拜引班
  首至殿上内贊跪外贊皆跪丹墀諸命婦皆跪致
  詞稱賀畢不贊俯伏直贊興復位立四拜而禮畢
  今南方扮戲子婦上父母夀子俯伏婦人雖跪而
  不俯伏猶有古人之遺意焉葢婦人興伏為拜起
  於武后臨朝衮冕郊天俯伏拜興而行天子之禮
[040-75a]
  後世用之今士大夫庶人親迎夫婦拜天地拜舅
  姑尚有婦人同夫拜興拜興之事而邱瓊山家禮
  儀節父母醮女尚有拜興之文皆謬也故珠冠之
  制俯首不得為不俯伏無墜髻落冠之憂故不嫌
  於重耳毎問中常侍宮人見后妃當以何為禮曰
  宮人遇后妃則叩首而行遇朝賀亦只立拜相沿
  謂叩頭為小禮立拜為大禮耳春秋傳云三肅使
  者葢婦人以立拜為肅拜故周禮九拜之法有肅
[040-75b]
  拜註曰婦人之拜也近世婦人簡書加一端字則
  非古矣又曰歛袵萬福則不經矣婦人喪禮亦有
  稽顙之文葢叩頭之及地者余非謂婦不叩頭但
  伏興為拜則不可耳且拜無奇數或再或四或八
  或十二其奠獻跪而俯伏非拜也故贊者不列於
  拜數今臣子謝恩禮稱五拜三叩頭載在會典禮
  臣殊失夲意矣葢四拜四叩頭耳四拜畢不贊拜
  何以叩頭其寔第五拜為一叩再加三為四叩耳
[040-76a]
  或曰拜為兩手齊下惟男子為然曰非也婦人立
  拜不兩手齊下乎今鄉俗以立拜為輕以叩頭為
  重故婢奚見主人不敢立拜正是叩頭則知叩頭
  固重立拜非輕也簡而便故輕之耳
  肩輿
  宋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用轎如荆公伊川皆云
  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馬或有老疾朝廷特賜猶
  力辭南渡後則通行轎矣明初雖公侯不得乗轎
[040-76b]
  兼不設馬凳文職四品京堂開棍乗馬用凳五品
  光禄太僕寺丞翰林院五品六品官宮坊官亦用
  凳其餘皆用交床按唐制歩輿之制三品以上及
  刺史有疾暫乗不得舍驛宰相三公師保令僕諸
  司長官及致仕官疾病許乗襜如漢魏載輿宋政
  和七年詔非品官之家不許乗煖轎武臣任主兵
  差遣縁邊安撫官走馬承受並不得乗轎
  萬歴中四品官以下俱用兩人肩輿稍顯者或用
[040-77a]
  四人帷轎然置棍於後示不敢也後至魏忠賢執
  政以御史林一翥從輿上責内使遂嚴禁焉至崇
  禎初給事傅櫆以請上不允御史郁成治遂請自
  御史驄馬之外餘不能雇馬者用竹小兜上以其
  欺詰責謫之
  薦新芽茶
  王應軫䟽節該禮部題為前事奉欽依這芽茶解
  納供應都只照舊例行不必紛更此誠陛下愛恤
[040-77b]
  民財之盛心憲章舊制之羙意臣下所當順奉而
  遵守者也但照舊之㫖二説可通彼此意見各有
  所執禮部則以為解納自有原額如六安茶芽三
  百斤正數之外不可加者此其舊例也光禄寺則
  以為供應有常規如歲用六安茶約餘四百七斤
  故三百斤正數不得不加者此亦舊例也照解納
  之舊則不足供應照供應之舊則有傷解納若不
  申眀終無定守臣等各該廵視監收思得惟正之
[040-78a]
  供固不可擅増備獻之物尤不可暫缺六安茶芽
  歲額三百斤此多取毫釐即為因公科歛雖該部
  審據解吏聞報三百袋袋多四兩有餘亦非勘合
  正數且無批文查銷以後或輕或重焉知誰公誰
  私不若通融議處立為定規毎歲六安茶止收三
  百斤正數其耗餘加増一槩不許濫取夲寺供應
  取足薦新并日進月進御用之數至於醤房所進
  内閣所用盡其所有不足則於常州府等處茶芽
[040-78b]
  擇以供給葢茶取於細其味略同何必拘執以致
  煩難部寺前後所論正欲出入有經如此裁省庶
  有司可守原額以照解納數該署可因便宜以照
  供應之舊而不必紛更矣見解納六安州并常州
  府等處芽茶正數之外尚有多餘之數欲給領回
  則有盤費之勞欲令變賣則有侵欺之弊况既名
  上供難以退出原有封袋難以折除合無收貯該
  署作正公用或准下年該解之數今後各處芽茶
[040-79a]
  俱照原額解納毎斤裝成一袋毎袋贏餘二兩以
  補絹袋紙包之數永為遵守一體通行
  外藩
  嘉靖十三年禮部題使臣出入䟽據提督會同館
  主事張鏊呈據朝鮮國使臣蘇洗讓等呈前事竊
  照夲國粗識禮義至誠事大朝廷待遇有同内服
  凡夲國使臣到京自行出入不見防範迤至於今
  敬謹彌篤别無違異近年以來始加拘禁鎖閉館
[040-79b]
  門遇有禀奉公幹只許通事一二員刻期出入著
  令館夫帶牌管押有礙舊式查得成化六年二月
  間夲國陪臣權咸等赴京時分禮部發到榜文該
  奉聖㫖會同館安歇一應朝貢四夷使客出入舊
  有禁例今後不許無故往來街市該衙門知道欽
  此夲月十一日武都督到會同館宣諭聖㫖因通
  行禁鎖將朝鮮使臣并禁令後依舊出入即令撤
  去榜文又該𢎞治十三年五月間有會同館安歇
[040-80a]
  之使人等殺死一般使人兵部奉聖㫖備由出榜
  曉諭朝貢夷人著令在館不許出入并夲國一體
  防禁禮部主事劉綱陳言奏夲查得先該夲部見
  行事例朝鮮素守禮義敬事朝廷比與他夷不同
  進貢人員事例出入原無防禁近該兵部等衙門
  㑹議禁約將前項事例一槩革去以致提督官員
  嚴加拘禁不得出入合無仍照前項舊例朝鮮人
  員令其自行貨賣深為便益奉聖㫖是欽此夲國
[040-80b]
  使臣出入自由無有防禁在嘉靖初年主客孫郎
  中無縁拘禁不許出入至嘉靖四年八月内有陪
  臣鄭允謙等前赴京師將前項節奉欽依事理告
  要照舊自行出入蒙部准告查照舊例許令自行
  出入已經夲館移文知㑹去後有提督陳主事執
  已不遵廹束愈嚴久莫申省貽此因循逺人慕義
  之望殊用觖然所以區區陳凟不能自黙者豈是
  意在買賣以圖復舊哉其拘閉與否亦非有他虧
[040-81a]
  益秪以一視之仁罔有内外使之觀游無間光瞻
  禮儀考質文物薰炙遷化大有開益此寔敦懷柔
  之至徳奨事大之藎誠俾我遐服永荷寵靈綿歴
  萬世與之匹休爾在先夲國使臣人等入貢到京
  常飭下人務令循度猶恐或有非違十分畏謹即
  自禁制嚴宻比前尤甚在館防閑有似囚縶非惟
  有違舊行之規恐非累朝優待之意伏乞照依舊
  例許自出入以示聖朝優容之典不勝幸甚等因
[040-81b]
  查得朝鮮國使臣素守禮義節年慶賀到京夲部
  查照舊例待遇以禮於國子監等處聽令謁拜於
  一應貨賣聽其自便近年以來止因逺方夷使跟
  随人役多生事端該管官員始行一槩約束加嚴
  而使臣頗嫻禮義委與他處夷使不同朝廷自來
  待遇以禮出入不防具有舊例所據蘇洗讓等具
  呈前事相應議處其呈稱欲觀游無間光瞻禮儀
  考質文物薰炙遷化固見其仰慕上國之誠但逺
[040-82a]
  人言服既殊易罹國禁亦須曲為之處合候命下
  毎五日一次許令該國正使及書狀官人等出館
  於附近市衢觀游夲部仍劄付空閑通事一員陪
  侍出入以示禮待防衛之意其隨從人仍行照前
  拘禁不許擅自出入庶幾不拂逺人之情不廢上
  國之法矣
  禮部尚書夏言進使琉球録䟽祠祭清吏司案呈
  奉夲部送禮科抄出吏科等衙門左給事中等官
[040-82b]
  陳侃等題切念臣等奉命往琉球國封王行禮既
  畢因待風坐三閲月而後行無所事事因得訪其
  山川風俗人物起居之詳杜譔數言遂成一録録
  之意大略有二臣等初被命時禮部查封琉球國
  舊案因曾遭回禄之變燒燬無存其頒賜儀物等
  項請查於内府各監局而後明福建布政司亦已
  年久卷案為風雨毁傷其造船并過海事宜皆訪
  於耆民之家得之至於交際禮儀無從詢問特令
[040-83a]
  人至前使臣家詢其所以亦各彫喪而不知後海
  道往來皆頼夷人為之用其禮儀曲折臣等臨事
  斟酌期於不辱而已因恐後之奉使者亦如今日
  故著為此録使之有徵又嘗念國家大一統之治
  必有信史以載内外之事如大明一統志者中載
  琉球之事所云落漈者水移下不回也舟漂落百
  無一回臣等嘗懼乎此逕過不遇是險自以為大
  幸至其國而詢之皆不知有其水則是無落漈可
[040-83b]
  知矣又云王所居壁下多聚髑髏以為佳臣等嘗
  疑於此意其國王兇悍而不可與言也至王宮時
  遍觀壁下亦皆累石國王循循雅飭若儒生然在
  彼數月雖國人亦不見其相殺又何嘗以髑髏為
  佳哉是志之所載者皆訛也不特志書為然杜氏
  通典集事淵海臝蟲録星槎勝覽等書凡載琉球
  事者詢之百無一寔若此者何也葢琉球不習漢
  字原無志書華人未甞親至其地胡自而得其真
[040-84a]
  也以訛傳訛遂以為志何以信今而傳後故集羣
  書而訂正之兼以譯語譯字并附於後寔不足以
  上塵睿覽但念海外之事知之者寡一得之愚或
  可以備史館之採擇伏惟陛下恕其狂僭下之禮
  部詳議施行等因奉聖㫖禮部看了来説看得琉
  球國逺在海濵華人鮮至其地是故國俗土風知
  之者寡今按一統志等書所記事夲傳聞殊載未
  盡者據給事中陳侃等親歴其地目擊其事山川
[040-84b]
  風俗之殊往来聞見悉出寔録因採輯事跡撰述
  成書既以正載籍之所未盡且俾後之奉使者有
  所考見足見各官留心使職誠可嘉尚似應俯從
  所請合無候命下之日夲部將所進使琉球録付
  之史館以備他日史館採集
  崇禎五年十月朝鮮國王李倧禮重繼序䟽臣祖
  昭敬王諸子中長曰臨海君珒廢疾不得立殁且
  無嗣次曰光海君琿是為廢人次曰定逺君琈即
[040-85a]
  臣之父也光海父子既以罪廢則宗祀之托合歸
  臣父而不幸先逝臣以昭敬王長孫承昭敬王妃
  之命入紹祖統而請於朝廷得完封典感戴皇恩
  銘骨難忘顧惟臣既受命皇上忝有王號則所生
  父母合有應行典禮而縁疆場多事未即據例奏
  請稱謂有缺殊稱不加人子至情豈敢一日自安
  臣竊考古禮旁支入繼謂之為人後以孫繼祖謂
  之為祖後為人後則重在人後故不敢顧其私孫
[040-85b]
  為祖後則父雖早卒而得列於正統之序此乃生
  人之大倫天地之常經也凡人有祖然後有父有
  父然後有孫如曰受國於祖而不禰其禰以祖當
  禰則名寔各異倫序不明何以為國謹查成化十
  一年臣先祖康靖王以其夲生考懷簡王為世子
  早卒遺陪臣金礩具奏請封憲宗皇帝嘉其誠孝
  降勅襃羙頒賜誥命東土之人至今榮之况臣有
  所後祖而無所後父尊父承祖乃所以尊其祖也
[040-86a]
  名正而言順事當而理正情理俱伸恩義兩全專
  在此矣臣叨守藩服效蔑涓埃而又望推恩之典
  臣之愧懼於此寔多而仰恃天地父母之仁輙敢
  專差煩籲伏乞聖明命下該部通查舊例參考禮
  典寵賜爵諡臣母具氏並賜誥命以廣孝思以序
  天倫兹寔皇朝之寵典而小邦臣民之至幸也
  附髙麗統系
  嘉靖八年朝鮮國陪臣吏曹參判栁溥等呈言夲
[040-86b]
  國祖考不係李仁任之後而皇明祖訓及大明會
  典所載俱屬仁任已於永樂及正徳間奏請改正
  俱蒙俞允迄今尚未行今幸重修會典乞為改正
  禮部以請上許之詔開送史館纂輯據所陳建國
  始末言旦初名成桂其先夲國全州人二十八世
  祖翰仕新羅為司空羅亡翰六世孫兢休入髙麗
  十三世孫安社仕元為南京五千户所逹嚕噶齊
  世襲其職元季兵興安社曾孫與男成桂避地東
[040-87a]
  遷至元辛丑當髙麗恭愍王之十年有紅巾賊二
  十萬衆入境成桂領兵𠞰賊有功授武班職事恭
  愍無嗣隂畜寵臣辛肫之子禑為已子晚多躁暴
  為嬖臣洪倫等所弑權臣李仁任車裂倫等於市
  立禑為嗣其子昌為世子禑於六年擢成桂為門
  下侍中禑遣將犯遼東成桂為副將行至鴨緑江
  與諸將議不宜得罪於上國禑懼遜位於昌以洪
  武二十二年宣諭以偽姓見黜而復王氏之裔定
[040-87b]
  昌君瑶主國事仁任罪竄於外既王瑶又不義國
  人憤怨乃共廢瑶推立成桂成桂請命於髙皇帝
  乃命成桂為王國號朝鮮改名旦云云
  考其國史當元盛時其元孝王者已遷居江華島
  元無如之何但責其不登陸而已竟臣服於元而
  終不登陸至其子順孝王親迎王主以元服同輦
  入國觀者駭愕時從行宗宰不開剃王責之至其
  子忠烈王則宰相至下僚無不開剃唯禁内學館
[040-88a]
  不剃左承㫖朴桓呼執事官諭之於是學生皆剃
 
 
 
 
 
 
 
[040-88b]
 
 
 
 
 
 
 
 春明夢餘録卷四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