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採芹錄 > 採芹錄 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採芹録卷二
            明 徐三重 撰
先聖木主自洪武時已易設於太學蓋聖朝卓見超出
 萬古者也天順間林恭肅知蘇州府因廟像損壊奮
 然曰塑像非古我太祖易於太學百年敝習乃革使
 未壊猶當毁之今因壊而易有何不可或以毁聖賢
 像為疑公曰此土泥豈聖賢耶孔子生於佛教未入
[002-1b]
 中國前烏識所謂泥像哉况古人席地而坐正不如
 是遂併從祀諸賢俱易木主丘文莊亦云三代以前
 祀神惟有木主自佛教入中國始有塑像姚燧比例
 有造泥人銅人像者門誅則泥人固非前古祀聖人
 法也聖祖詔毁郡邑城隍塑像用其土泥壁以繪雲
 山載在令甲遵聖祖之制以革千古敝習豈非萬世
 儒道之幸歟觀二公語則知國初太學所設一時雖
 未遂通行而有識之論已皆心折此舉望釐正乆矣
[002-2a]
 至嘉靖間肅皇帝稽古法先始毅然詔天下文廟盡
 撤塑像易以木主數百年陋妄敝事一旦盡革遵典
 章以光大祀明神道以崇聖靈乃宇宙不易之定論
 定制神聖復起必無能别有異議者若乃淺陋俗見
 欲以衮冕名號榮大聖固失之無識而緇羽詭徒欲
 援大聖以扶彼說至詘而參諸老釋之行既難與言
 萬世名教正當以國典裁之耳
𢎞治元年詔考正孔廟從祀名位當時建議者張給事
[002-2b]
 九功欲黜荀况馬融王弼而進本朝薛瑄程侍講敏
 政欲黜戴聖劉向馬融何休王弼賈逹王肅杜預而
 别建啓聖祠祀叔梁紇配以顔無繇曽晢孔鯉孟孫
 氏二議最為允當謝祭酒鐸欲黜吴㓜清謂其仕不
 義亦非苛責者事下廷議吴學士寛則謂從祀茍有
 益於經傳則馬融揚雄昔皆不廢倪侍郎岳亦謂馬
 融王弼之徒其立身不無可貶然六經賴以復存其
 說何可盡廢一時平章乃以意見不同卒無施行至
[002-3a]
 嘉靖間世廟用大學士張孚敬言易置從祀諸人與
 建設啓聖配從皆如張程謝三公之議至於去土像
 設木主改封爵而稱先師賢儒禮正義當極為尊隆
 文物典章卓越萬古非聖明之主不能為此舉動也
 竊謂此事所當持論者豈以先聖之崇祀由其但為
 經傳耶抑以巍巍道徳云也諸人所講授未能妙契
 先聖㣲言大義而人品志行又不無有間於名實豈
 應以空言論著遂得參洙泗羣賢之行此正尚論者
[002-3b]
 所宜權度也吳倪二公議不無憾於知徳焉
高皇嘗與儒臣論學術陶姑孰安對曰道之不明邪說
 害之也上曰邪說害道猶美色眩目鮮不為惑自非
 豪傑不能决去夫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正道不興
 天下烏得而治公頓首曰此誠探本至論夫邪說之
 害莫甚佛老聖祖在御於浮屠大有約束創立庵寺
 有禁私自披剃有禁書䟽求財有禁遊僧無冊有禁
 極不欲令其蔓衍任其猖狂盖邪正所闗治亂聖明
[002-4a]
 炯燭其端然一時不能遂為殄絶良以沿流之弊日
 乆沉溺之徒己繁且自三代後口分無業凡惰遊飢
 廹殘毁孤獨數者咸竄入依泊其中茍未有以處之
 不得不開此容納之俾暫以安其生理靖其異志但
 為限有數為防甚嚴需之嵗年民生日裕而不肻為
 為者又非所好而欲自脫則潜消嘿塞之機在是至
 於邪妄害正其惑世如淫冶禍人如疢毒早辨决去
 當如援溺沃焚必不可一日使其說譸張於世入人
[002-4b]
 心志耳目此在少聞道者尚不昧而况開天創世神
 聖有道真主哉後之學者妄附邪說而甘為異徒不
 惟自絶聖賢名教其於憲章昭代亦大乖不倍之義
 矣
永樂二年七月有饒州人朱友季獻所著書毁濓洛闗
 閩之學上怒曰此儒之賊也押至饒州聲其罪杖之
 焚所著書成化二十年無錫人陳公懋刪改朱子四
 書集註進呈命毁之仍逓回有司治罪我朝尊聖崇
[002-5a]
 道邪正之辨謹嚴如此近來大有斯人於孔孟門庭
 蒙如未視而敢妄言訾議程朱吾知其人耳竊虚空
 浮誕之語又自無真得以辨識是否誤謂其說新竒
 可以附托為名自掩菲薄遂以欺人亦明自欺然其
 狂肆不檢理法難容國典所裁卒伏顯僇夫亦天意
 衛道殛滅其亂正之人耶萬厯間有閩人李贄罷官/自髠為僧著書邪妄不經
 所行亦狂恣為言者䟽其罪狀下/㫖捕繋毁其書贄隨自盡獄中
 濓洛闗閩之學傳述孔門而朱子又集其大成折𠂻
[002-5b]
 定論此宇宙正理常經獨稱淵源宗㫖出入之間即
 分邪正我聖祖造士興賢一以四書五經性理而又
 廣蒐諸儒論說輯為大全頒布誦法蓋聖賢之傳受
 大儒所發明灼然表正正的盡塞它岐矣奈何更有
 踈淺𡨕悍之徒妄以陋聞詖見誣詆先知變亂白黒
 離經叛道公肆猖狂先朝鳴罪正法允為天理人常
 大計但覺尚有寛典而非枉濫也夫道無異㫖學有
 同歸何以經傳大明之餘復見紛紜乖錯之輩至幾
[002-6a]
 與大義為冦而不自覺其為非良由自得之學既希
 迂妄之說易眩好為不經者侈口放議於前中鮮自
 執者聞風羣和於後不復以實詣真修黙成徃訓而
 相率傳聲托影自喜新竒乃至霧塞人彛有乖維世
 之大教蠅亂聖典蔑棄性命之㣲言邪說暴行正属
 斯徒天下之亂由兹流弊昔人謂其害甚於洪水猛
 獸夷狄簒賊蓋推隱甚宻比類甚嚴也夫大聖人不
 殺無道而獨於兩觀之僇絶無不辜之疑豈其罪真
[002-6b]
 有浮於三苖工驩者葢不法之奸惡顯而人知回慮
 亂正之毒禍漸而人易浸淫祖宗之罪二人仰見有
 道聖明之獨覺而一時匡輔諸賢亦大有遵聖崇道
 能分析其是非者猗歟休哉
高皇嘗諭詹尚書同曰古人文章明道徳通世務如典
 謨之言皆明白易知無深怪險僻之語孔明出師表
 亦何嘗雕刻為文而誠意溢出至今使人誦之自然
 忠義感激近世之士辭雖艱深意實淺近即使過於
[002-7a]
 相如揚雄何補實用自今翰林為文但取通道術逹
 時務者無事浮藻數語曲盡古今文章之虚實即往
 代才人竒士識見議論求一得或幾於此不能也豈
 非天縱聖明哉竊怪後之作家剽摘隱異補綴艱澁
 刋削脉絡以擬古易置次第以當竒驟句之須深心
 定其短長再繹之則理意已乏韻味所云道術世故
 者尤蒙然無少當也大都自中葉後浮麗萎薾乃一
 變而至是但能反其柔靡而實踵其淺薄然於近古
[002-7b]
 之制所謂以簡易之詞發真實之義已殆絶然無復
 餘響嗚呼豈真有闗乎世運然耶當代考文之主仰
 思聖祖明謨必有以振起釐正之以求實得實用也
元初設國學許衡為祭酒每謂蒙古生質朴未散視聽
 專一茍置之好伍曹中涵養三數年將來必能為國
 家用夫沉厚之氣徃徃出於顓蒙而風聲一漓便難
 援㧞夫士已壊於聲華功利而欲求其實徳行能難
 矣此中世人士多不迨隆興之初也又嘗問諸生書
[002-8a]
 義若推之自身於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凡欲其踐
 行不貴徒說夫理在躬修乃稱賢士不知後世言語
 文章便足為其實行否而用人者又何所賴於言語
 文章也又云教人與用人正相反用人當用其所長
 教人當教其所短夫用人不問其長資途已耳教人
 不察其短課試已耳夫教而後用用必待教社稷生
 靈大計孰重於此乃所教所用果於世道咸所需乎
 此中代所以罕真才善治也
[002-8b]
元虞集學校議曰今天下學官以資格授強加之諸生
 之上而欲望師道之立可乎為今之計莫若使守令
 求經明行修者身尊師之庶可以觀感而化矣嗚呼
 經明行修乃士之的今學校立師與師之訓士果是
 物乎夫使守令能尊師經明行修之人則可以移風
 易俗奚止訓育士類
宋景定甲子詔崇經術考徳行謂進士科弊乆蠧滋窮
 經學古者或病於詞華慎徳礪行者難究其藴奥高
[002-9a]
 才大器者徃徃局於纎悉繩墨之末是以官甚冗而
 才愈乏家殊俗而風益漓至於冒國法以茍營假儒
 冠而挾䇿俚言亂雅勦說趨時使習之者反賊其良
 而取之者莫任其咎人情至此咸欲變通蓋嘗披閱
 先朝名臣奏議其論取士之法非一惟程顥頥兄弟
 深知治道酌古通今綱條詳明用意純切令三省詳
 議參酌其可行者條具以聞務於科舉令中無大更
 張以妥安士心而於進士舉之外所以崇尚經術考
[002-9b]
 察徳行選用材能之道立為一代之典陶成四方之
 風庶幾豐芑之仁垂之萬世按此詔發於理宗時其
 言科舉之弊士術之乖最明切矣苐榮利之習相沿
 日乆道徳之具舉世蔑聞一旦欲以掄才不獨下之
 人未識趨向而上之人亦末由措手科條也至欲就
 科舉令中不大更張以妥士心則經術尚可以敷文
 折理徳行必難以空言求合若必於進士舉之外合
 經術徳行以取士非薦舉徴辟之制不可苐恐行之
[002-10a]
 者不公應之者非實其弊復然耳宋理宗通儒學古
 其於道術高行非不極意尊崇然才非英明下無同
 徳鼔舞非素耳目難親欲遂復成周舉士之令言何
 容易也
洪熈時鄭府審理正俞建輔言進賢之路莫重於科舉
 近年賔興之士率記誦虚文為出身之階其實才十
 無二三葢有年未二十者雖稱聰敏然未嘗究心修
 已治人之道一旦僥倖掛名科目而使之臨政徃徃
[002-10b]
 率意任情民受其弊自今各處鄉試乞令有司先行
 審訪務得博古通今行止端重年過二十五者許令
 入試比試則務選其文詞典雅議論切實者進之會
 試尤加慎選庶㡬士務實學而國家亦得賢士之用
 上諭禮部行之論者謂科舉法若用建輔言可救時
 事一半近時止以正文體去鈎棘為救弊者未為知
 本其說然矣又謂知本之論莫善於唐楊綰之䟽考
 綰議欲去明經進士而令縣令察孝亷取行著鄉閭
[002-11a]
 學知經術者薦於州刺史考升於省朝廷更擇儒學
 之士問經義對䇿而等第之此於選舉法善矣而教
 養之術不正且豫終為茍道若始終造就選用之法
 莫備於宋程純公學校取士劄子謂宜先命推舉明
 道好學之士延聘至京俾與諸儒朝夕講明正學稍
 乆則擇其道明徳立者為師自太學以次及於天下
 州郡縣縣令每嵗與學師以鄉飲禮會衆推舉經明
 行修材能可任者升於州州郡嵗會舉如縣法以賔
[002-11b]
 興於太學太學聚而成之嵗論其賢能於朝謂之選
 士朝廷明試辨論而命秩焉大要所選皆以性行端
 潔居家孝弟有亷恥禮遜通明學業曉逹治道者夫
 既一以道徳仁義教養之又專以行實材學升進之
 去其聲律小碎糊名謄録一切無義理之弊不數年
 間學者靡然丕變矣豈惟得士浸廣天下風俗將日
 入於正王化之本也此實至當不易之定論但三代
 教化陵夷日逺一旦振起其難數端師儒卒未易得
[002-12a]
 人選試恐未能中道貴要何以無所撓其間隱㣲何
 以必能察其實任事者安保必無所私登用者安得
 盡行所學此正在主張世道者以躬行心得為規矩
 凖繩合天下之公辨正邪之路則庶其無或失人而
 古聖帝明王之治可期也
按古者四十曰强而仕盖少閑孝弟謹信詩書六㙯以
 正其習長而窮理盡性進徳修業以成其材道明徳
 立四十而後選舉及焉入則幹國利民出則總師專
[002-12b]
 對何艱巨之足難何事績之不光偉也夫端亮純懿
 之質非知道則徳性未充敏博雄傑之材非務學則
 義理未徹以此樹功濟世寧免小立偏成大約至四
 十而漸教積修行孚實懋不惟人才至是莫能隱其
 真即舉人者亦明見定品而必無爽失矣
生員納粟納馬入監之例始於景泰初年時土木變後
 國賦不充為此權宜之術暫救時艱原非常法定制
 且限額甚寡當時意亦自知非體也此後遂為一切
[002-13a]
 理財之長策太學賢良十九錢客戶工二曹為交闗
 之塲朝廟之上司牧之間以此物博得者大半夫祖
 宗舉辟徴召之典後世絶不復行而此等一作法便
 相沿不已且朝廷以貨取之而苦責其不賄無乃淆
 其源而欲食其流乎
𢎞治五年王端毅公為冡宰具奏停止生員吏典上納
 事例其䟽謂自有此例雜進者日多一日以至正途
 監生吏典因而壅滯不得出身候選多至十五六年
[002-13b]
 以上纔得一官年已向衰誰肻用心職業不為歸計
 况此等今日既以財進他日豈能以亷律己欲不貪
 財害民天下治安何由可得十四年掌國子監禮部
 右侍郎謝鐸上言宜塞㨗徑以澄國學之源謂人才
 選之科貢猶恐未精奈何近年以來大開㫄徑如納
 粟納馬之例即它日貪利害民之謀鬻爵賣官前史
 所鄙此等風聲豈盛世所宜有哉今邊事方殷謀國
 之徒必有以此䇿獻者萬一再行則彛倫之堂竟為
[002-14a]
 錢虜交易之地豈不大可恥哉二公䟽各言其職事
 之弊一則弊於選法開貪濁之門一則弊於興賢傷
 作人之軆夫太學所以培育英雋吏部所以銓别庶
 材而上納一節至彼此俱弊持籌之人何不一念而
 恒出此議至屡閉而復屡開豈萬方供輸絶無復别
 可斟酌者耶且此事實亦前代所未有聞其賣官鬻
 爵者以私營之非公行也一人創之非常制也我朝
 此例盖創立於土木大難之後一時國勢倉廹參較
[002-14b]
 存亡之數暫為此明知故作萬萬大不獲已之事而
 不虞後代便宜之徒遂指為舊章目為竒畫蕩敗冠
 冕汗衊教化以取辦目前之需茍塞應時之責罔顧
 國體士行吏道民生胥由此滋蠧此何但茍且謀國
 不足稱長慮之蓋臣抑其人不恥言利得無心市井
 駔儈之心乎
高皇祖訓不設丞相著令甚嚴當時事皆親裁文翰亦
 多出睿思文皇始設内閣選儒臣以備顧問代筆札
[002-15a]
 三楊在事最乆與仁廟同出憂虞後加公孤代言議
 政權重勢尊居然丞相之事但未正名位以避祖宗
 禁令耳自後遂為典故厯世不易其初尚不拘員局
 但入閣與機務者即是後多由翰林序進遂以入館
 為登樞之路而文苑政府乃為一途宣廟而後以别
 衙門入者惟天順時李薛嘉靖間張桂方夏李文逹
 以英廟親政向信張桂方夏以世廟宻謨彚征皆九
 重所特簡也若憑舉知為必當信同升為必公則類
[002-15b]
 引序進恐必無復有㫄求者大要其事雖成於相沿
 然亦不得不爾何者庶政難親已須委代假借既乆
 事任遂歸夢卜無憑需之官次無足怪也大抵事柄
 不在上必在下不在外必在中已不在上不得不下
 與其中也寧令在外聖祖之意必欲外而上今日之
 事恐其下而中是寧得已乎前者閣臣詔㫖稱名稱
 卿稱先生後直云元輔次輔盖亦遂以宰相目之矣
 嗚呼但使任皆忠賢官不侵攬庶不大失聖祖作訓
[002-16a]
 之意云
國家何以罷革中書乃鑒前代獨任之弊因一時逆節
 而斷自聖𠂻令事有分屬勢無兼擅至長計也何以
 旋設内閣繼軆守文未親遐隱一自庶務能無滯疑
 商確咨詢不得不需俊乂盖開天之雄斷豈易盡襲
 於撫盈文皇已不免㫄求而仁廟遂有此遜語矣然
 則内閣與中書異歟曰易其名耳其實則同易其名
 祖宗訓命森嚴也居其實一人聰明所寄也曰内閣
[002-16b]
 初設官止五品供事左右代製撰票擬耳何以遂侔
 中書曰勢必至是也曰國家舊典分曹受事而乾剛
 獨裁盖即散中書之權於六部而何以六部卒不得
 侔中書也曰職不相統耳曰假令今日一人躬勤六
 卿盡瘁而内閣以庶僚匡直獻替可無闕事歟曰此
 祖宗所以綱維宇内者奚而不可也曰倘九重端拱
 而受成六卿各司而無統既以代言摠理之責付之
 内閣相延既乆事任日隆今欲復如祖宗之制不適
[002-17a]
 於時矣由今之道如何而可無弊歟曰三公論道載
 在周官其人豈可以藝文求歟豈可以官途格歟豈
 可以優遊清華養望歟豈可以幹敏小局登庸歟當
 厯試外内之艱明揚徳器之重學果足以格非正物
 績曾效於幹國利民考鄉國素節之允符合朝野推
 賢之輿論其進也專以賛襄啓沃調燮平衡寄一世
 之命則置其身家念社稷為安則不承喜怒至於上
 假恩威下侵職業非惟不見諸迹抑且不萌於中此
[002-17b]
 則一代股肱心腹之良大學所謂能保子孫黎民者
 又安論前後銜級之崇卑也乃若一人以親攬為明
 不妨兼聽六司以官守為重不茍私狥毋令壅蔽得
 行太阿潜向此又聖祖昔日防維之良法深意所以
 永塞未流之弊者豈得以時移事變而忽乎
唐太宗問王珪曰近世為國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對曰
 漢世尚儒術宰相多用經術士故風俗淳厚近世重
 文輕儒參以法律此治法之所以益衰也太宗甚善
[002-18a]
 其語而取士任人卒未能追跡前古以為後世典刑
 終唐之世掄才格於詩詞既非通經學古之實而柄
 用率多浮薄雜出欺妄誤國之奸一代紀綱風教皆
 無足言正由忽畧儒術不識三綱九經之訓故也後
 之取士用人毋更因循陋轍而思其人信可以敦教
 化厚風俗者則不得以薄藝小材進矣
國家設科舉為登晋賢良之路然非得已夫賢良之路
 最末於藝文高皇初意欲專選舉罷科目蓋明隲才
[002-18b]
 行與暗索藝文者虚實自殊其後卒専意科目者恐
 將來選舉之弊有更甚於科目科目雖未足灼見賢
 良亦徒取其公云耳奈何更有以私狥之如後來所
 聞人言及間形諸摘發者嗚呼國家以社稷蒼生重
 寄求人若飢渴患情偽之不易核不得已而闢其末
 路於藝文特欲借誦法先聖之門希幸獲有徳有言
 之彦膺此任者倘亦思藝文之間如何可以卜顔閔
 冉季之品而庶幾於不負聖祖欲専選舉之深意乎
[002-19a]
 若止據篇牘之長目為賢士之藻所録固亦有如韓
 退之歐陽永叔其人矣但華實終二影響難真聖人
 不免悔聽宰予而漢庭遂以厭忽儒者此亦文不足
 盡行之明説茍有以人事君之心正宜寢食不寧於
 此彼但欲栽培桃李光映私門即此一念已不可對
 越於穆何况更為幽昧如前所云然乎
賢才舉士兩漢猶然其後以詞賦文章相延蓋千載矣
 柄文者不能違今之制然古人求賢之道何可昧也
[002-19b]
 夫制科難以擇賢為賢士不可以藝文見耳然漢武
 曽以天人㧞董生胡安定又以顔子論識程叔豈盡
 属華浮耶大要醇徳之士其通理自真明道之儒其
 闡義必粹為主司者若果自以心得躬行之實觀人
 之藴藉造詣於議論宣發而定其所養所得似亦有
 必不可偽眩虚襲者獨奈何剽掇摸揣一㮣莫辨但
 欲據夸竒鶩新之辭以識别仁義道徳之彦是不求
 魚高木索鳥深淵耶
[002-20a]
宣徳七年楊文貞公以方面郡守皆是要職吏部循資
 陞授不免愚良混進令京官三品以上及布政按察
 薦舉後有贓罪併坐舉者至正統二年有言專用保
 舉恩出於下欲仍洪武永樂吏部選除文貞復言保
 舉得人間有一二非才縁舉主審察不至亦或實是
 狥私所司不得紏舉以致如此近來有等京官無人
 保舉造為謗語欲壊良法伏望聖斷於是保舉不廢
 至景泰初李文逹極言保舉之弊遂罷之夫吏部除
[002-20b]
 授二祖時舊事苐爾時賢愚黜陟威斷如雷電晶燭
 如日月匪人亦自難容倘端拱優閒不親甄别則保
 薦之法重其責於舉主推耳目之公嚴一軆之罸意
 亦不為不善但不知舉人者其人果何如失舉者其
 罸必行否有一於斯弊實滋矣夫君相之職專司任
 人其餘衆務乃在百執若廟堂之上加意人才公明
 並振遐邇不遺則保舉之法誠賢於資次若功罪鮮
 當名實混淆則弊竇百端又不若資次尚有不明之
[002-21a]
 公也聖明在上安所議之
甚矣夫治法之不足憑也宣徳初以方面大職任吏部
 自舉未盡得人而令在京三品以上各舉所知當時
 極為良法己則徇私㓕公至有拜官公朝受恩私室
 之議仍属吏部遷擢此後但循資序進人未必皆賢
 用人又未必盡公也乃知銓叙庶官正由元首腹心
 並勵公明但求登晉賢良因才稱事無容䇿其後弊
 曲為堤坊若設法以祛弊法立而弊生縱令帝典考
[002-21b]
 績周官建才未有數百年常如一日者也
舉賢考功二者何可偏忽若聖主賢臣以公明綜核務
 盡名實何慮世不唐虞自舉賢不足憑而試以文論
 文論果足信賢良否也考功不足據而叙以年資年
 資果足㮣功狀否也嗚呼二者不足以用人而用人
 者乂不得不如是不如是當更有壊亂難齊者此後
 世之所無可奈何者也
宋范文正公選監司取班簿視不才者一筆勾之富鄭
[002-22a]
 公曰一筆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文正曰一家哭
 何如一路哭耶遂悉罷之二公俱大賢藉令今人議
 論必以鄭公為長者然文正先憂後樂以天下為己
 任其身之去就安危且不自顧况肻優容不肖以病
 天下蒼生始知富公尚有愛惜文正則以道行志惟
 其是而已嗚呼此可為銓核庶官之定論
小人欲内結左右外擅國威未嘗不以獨斷之說陽愚
 人主而隂制外廷李斯末年欲自脫禍以此阿二世
[002-22b]
 而亡秦族非忠言嘉謀也書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堯咨四岳禹拜昌言大聖人豈以獨斷為理耶夫人
 主既已獨斷矣即百執事唯諾奉行足矣又惡用斯
 人從中出納假密勿之重竊平章之司以隂持庶職
 而掣其股肱耶
獨斷之說可用之以杜小人不可用之以間君子英廟
 復辟之初曹石負功専横要挾主勢操執朝常呼吸
 生禍福李文逹以孤踪簡任患羣小之難御進獨斷
[002-23a]
 之說權收私門政歸皇極此獨斷之得者也然當時
 密謨㣲動公言之而上亦心識之用人行政由相成
 者實多不專獨斷也至若一人深居重隂蒙蔽大奸
 欲専事其間患外廷公論復有開發而假獨斷之說
 隔中外之情使九重孤立而惟其所指㸃賢人正士
 懐忠憤而莫可誰何此獨斷之奸言非正義也李斯
 末年自盟罪戮以此曲媚秦主成其宗社之禍卒亦
 不克自脫九族之殃盖天下後世所共斥責嗤詈者
[002-23b]
 而後人敢蹈其前車其必非忠言嘉謀之臣不言可
 知矣
宋真徳秀奏陳五事其一謂至公之論不可忽夫公論
 國之元氣也元氣痞鬲不可以為人公論湮欝不可
 以為國爾惟今日實公論屈伸之機朝廷之上若以
 言者為愛君為報國無猜忌之意而有聽用之誠則
 公論自此愈伸若以言者為阻事為徼名無聽用之
 誠而有猜忌之意則公論自此愈屈夫公論屈伸乃
[002-24a]
 治亂存亡之所由分故臣於終篇反復極言惟陛下
 亮臣愚忠也愚謂公論二字其真妄一按於天理而
 公私乃别於人心既著事為明有可否不相出入不
 少假借此公論之所由定也天地剖判非此無以立
 極皇王代起非此無以正世是以得之則吉失之則
 凶明之則治淆之則亂㨗於影響信如蓍龜上自混
 元下迨今日苐有通塞而無存亡長國家者何可忽
 諸
[002-24b]
竊見使者行部徃往詢地方興除事宜竟空言無用也
 使者之要在精察官邪公行舉劾夫周官法度在末
 世則為弊秦漢律令在羣下則為奸今欲以議論文
 移滌除宿弊惠養元元萬萬不能不若徑視民情之
 苦樂為長吏之賢否奬善斥汙不少顧忌輶軒所到
 終朝可明所謂提綱行簡而官肅民安視文案檢括
 功倍萬矣
高皇帝初定天下與羣臣論元氏之亡曰當元之季君
[002-25a]
 則晏安臣則䟦扈國用不經征歛日促天怒人怨盗
 賊蜂起羣雄角逐竊據州郡天下已非元有矣向使
 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盡乃職罔敢驕奢
 天下豪傑豈得乘隙而起耶夫君晏臣偷用靡賦促
 古先喪敗如出一途明明聖謨當為國家萬年寳訓
洪武時莒州日照知縣馬亮考滿入覲州上其考曰無
 勸課興學之績而長於督運吏部以聞上曰農桑衣
 食之本學校風化之原不知務此而曰長於督運是
[002-25b]
 棄本務末民必受患宜降黜之使有所懲山西平逺
 縣主簿成樂考績州上其考曰能恢辦商稅吏部以
 聞上曰地之所産有數官之所取有制若曰恢辦是
 額外剝削主簿之職在佐理縣政撫安百姓豈以恢
 辦為能州之考非是爾吏部其移文訊之夫二人者
 若在漢元狩唐建中宋熈寧時當考最課矣高皇帝
 以其不務農桑學校撫安百姓而降黜責問無非以
 惠養元元為念而風勵以重本敦化之事使任職長
[002-26a]
 民者咸曉然知聖情闗念在是有不為循良之吏鮮
 矣四海安得不蒙其福乎
正徳時王守仁䟽有曰民已貧而歛不休是驅之從盗
 也外已竭而殫其内是復殘其本也嗚呼其慮深矣
 夫輕賦所以厚下足國亦以防危未有重征而民心
 不揺未有財耗而舉事不困古今廢興存亡無不由
 此然二者原不相悖其道在大為節省而已若國庫
 如漏巵而直以東南數十郡作孤罍注之無事已竭
[002-26b]
 其内有事則勢窮計屈必斃其外萬世之䇿豈宜若
 此
許論計九邊後禍曰若一旦改慮不為狗䑕之計則乆
 敝之鎮不免外憂供餽之擾或生内變誠不知國事
 所終此數語者當籌任計諸公所宜卧不安席而圖
 其一朝者也今日更有可慮者欵賂之費不可復减
 於外芻粟之用偶有不繼於中則不待背盟棄信而
 坐困之勢已成又不但徃日所云而已
[002-27a]
 北邊自俺答輸欵後雖嵗費賚賞不貲而邊人得免
 血戰死命所全活殊衆一時主議之人功施亦良厚
 矣或又較和戰利害以為相等夫國家以財養人誠
 令生人而費財財安得以人等也苐和戎息爭雖古
 今最盛美事而邊方後慮則不得一日少弛乘寛暇
 而益修封疆行伍則此舉誠為勝算竒䇿若狃目前
 之安為萬世之計財日耗於賂遺兵日消於玩愒即
 所謂若一旦改慮當不知其如何者此則後來相繼
[002-27b]
 惰偷之弊而前人立事之功更成遺誤之咎為可歎
 惜耳
 
 
 
 
 
 採芹錄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