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石林燕語 > 石林燕語 卷六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石林燕語卷六
           宋 葉夢得  撰
             宇文紹奕 考異
節度使旌節門旗二龍虎旌一節一麾槍二豹尾二凡
八物旗以紅繒為之九幅上為塗金銅龍頭以揭旌加
木盤節以金銅葉為之盤三層加紅絲為旄麾槍亦施
木盤豹尾以赤黃布畫豹文皆以髹漆為杠文臣以朱
[006-1b]
武臣以黒旗則綢以紅繒節及麾槍則綢以碧油故謂
之碧油紅斾受賜者蔵於公宇私室皆别為堂號節堂
每朔望之次日祭之號衙日唐制有六纛今無有也
殿前司與侍衛司馬軍歩軍為三衙其實兩司而侍衛
司都指揮使外又分置馬歩軍都指揮使爾殿前司亦
㕘馬歩軍而總於都指揮使故殿前司都指揮使副都
虞候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副都虞候與馬軍歩軍都指
揮使副都虞候兩司三衙合十二員分天下兵而領之
[006-2a]
此祖宗制兵之大要也始唐制有十二衛兵後又有六
軍十二衛兵為南衙漢之南軍也六軍為北衙漢之北
軍也末年常以大臣一人總之如崔允判六軍十二衛
是也都指揮使本方鎮軍校之名自梁起宣武軍乃以
其鎮兵因仍舊號置在京馬歩軍都指揮使而自將之
蓋於唐六軍諸衛之外别為私兵至後唐明宗遂改為
侍衛親軍以康義誠為馬歩軍都指揮使秦王從榮以
河南尹為大元帥典六軍此侍衛司所從始也及從榮
[006-2b]
以六軍反入宫義誠顧望不出兵而侍衛馬軍都指揮
使朱宏寶擊敗之其後遂不廢殿前軍起於周世宗是
時太祖為殿前司都虞候初詔天下選募壯士送京師
命太祖擇其武藝精髙者為殿前諸班而置都㸃檢位
都指揮使上太祖實由此受禪見於國史歐陽文忠公
為五代史號精詳乃云不知其所始蓋考之未詳也自
有兩司六軍諸衛漸廢今但有其名則兩司不獨為親
軍而已天下之兵柄皆在焉其權雖重而軍政號令則
[006-3a]
在樞密院與漢周之間史宏肇之徒為之者異矣此祖
宗之㣲意非前世所可及也
馬數嵗者以齒唐人多謂隴右人為張萬嵗諱萬嵗為
太僕卿掌馬政三十餘年恩信行於隴右故也亦未必
然他畜不計年惟馬之壯老人所欲知而無以驗其實
必自其齒觀之則以嵗為齒理固宜爾也
 考異曲禮齒路馬周禮馬質書其齒毛春秋傳馬之
 齒長矣則馬數嵗者以齒非自唐始也
[006-3b]
唐制户部度支各以本司郎中侍郎判其事蓋户部掌
納度支掌出謂常賦常用也又别置鹽鐡轉運使以掌
山澤之入與督漕輓之事中世用兵因以宰相領其職
乾符後改置租庸使以總之至後唐孔謙暴歛明宗誅
謙遂罷使額以鹽鐵户部度支分為三司而以大臣一
人總判號曰判三司未幾張延朗復請置三司使乃就
命延朗班宣徽使之下本朝因其名故三司使權常亞
宰相
[006-4a]
 考異肅宗始以第五琦為鹽鐵使後劉晏始兼鹽鐵
 轉運使晏為相充使如故非其初户部度支之外便
 别有此等使名也租庸使自開元十一年有之永泰
 元年並停然鹽鐵轉運使則如故非乾符後始改置
 租庸使而租庸使亦非總户部度支之職也蓋自五
 代史張延朗𫝊失之此既承誤又甚爾梁始復置租
 庸使則三司之職皆總之矣
國朝既以緋紫為章服故官品未應得服者雖燕服亦
[006-4b]
不得用紫蓋自唐以來舊矣太平興國中李文正公昉
嘗舉故事請禁品官綠袍舉子白紵下不得服紫色衣
舉人聽服皂公吏工商伎術通服皂白二色至道中弛
其禁今胥吏寛衫與軍伍窄衣皆服紫沿習之乆不知
其非也
 考異太平興國七年詔詳定車服之制李昉等奏中
 外官及舉人不得緋綠白袍内服紫仍許通服皂衣
 白袍非李公自為此請也
[006-5a]
祥符中始建龍圖閣以蔵太宗御集天禧初因建天章
夀昌兩閣於後而以天章藏御集虛夀昌閣未用慶歴
初改夀昌為寶文仁宗亦以藏御集二閣皆二帝時所
自命也神宗顯謨閣哲宗徽猷閣皆後追建之惟太祖
英宗無集不為閣
大慶殿初名乾元太平興國祥符中皆因火改為朝元
天安景祐中方改今名有龍墀沙墀凡正旦至大朝會
策尊號則御焉郊祀大禮則駕宿於殿之後閣百官為
[006-5b]
次宿於前之兩廊皇祐初始行明堂之禮又以為明堂
仁宗御篆明堂二字每行禮則旋揭之事已復去文徳
殿在大慶殿之西少次舊曰端明後改文明祥符中因
火再建易今名紫宸殿在大慶殿之後少西其次又為
垂拱殿自大慶殿後紫宸垂拱之兩間有柱廊相通每
月視朝則御文徳所謂過殿也東西閤門皆在殿後之
兩旁月朔不過殿則御紫宸所謂入閤也月朔與誕節
郊廟禮成受賀契丹辭見亦皆御紫宸文徳遇受冊發
[006-6a]
冊明堂宣赦亦御而不常用宣麻不御殿而百官即庭
下聽之紫宸不受賀而拜表稱賀則於東上閤門國忌
未赴景靈宫先進名奉慰則於西上閤門亦就庭下拜
而授閤門使葢以閣不以殿也惟垂拱為日御朝之所
集英殿舊大明殿也明道中改今名每春秋大燕皆在
此太祖嘗御筞制科舉人故後為進士殿試之所其東
廊後有樓曰昇平舊紫雲樓也每大燕則宫中登而觀
焉皇儀殿舊名滋福咸平太宗明徳皇后居之以為萬
[006-6b]
安宫后崩復舊明道中改今名故常廢而不用以為治
后䘮之所
熙寧中蘇子容判審刑院知金州張仲宣坐枉法贓論
當死故事命官以贓論死皆貸命杖脊黥配海島蘓請
曰古者刑不上大夫可殺則殺仲宣五品雖有罪得乗
車今杖而黥之使與徒𨽻為伍得無重汚多士乎乃詔
免杖黥止流嶺外自是遂為例
 考異當云官五品時法官援李希輔例請貸命杖脊
[006-7a]
 黥配海島蘇言希輔仲宣均為枉法仲宣止係違命
 視希輔有間上令免决黥之蘇又奏不可曰古者刑
 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貸死而黥之使與徒𨽻為
 伍雖其人無可矜所重者汚辱衣冠耳遂免杖黥流
 嶺外非故事皆貸命杖黥配海島也又先已免杖次
 乃免黥
皇祐初丁文簡公罷㕘知政事初除觀文殿學士以易
紫宸之名而已其後加大學士以命賈文元始詔非嘗
[006-7b]
任宰相不除觀文殿大學士遂為宰相職名熙寧間韓
康公自陜西宣撫使失律以本官罷相是嵗明堂恩復
觀文殿學士而不加大學士自是宰相不以美罷率止
除觀文殿學士而王子純以熙河功王樂道以宫僚雖
非宰相亦除葢異恩也然皆兼端明殿龍圖閣學士
國朝狀元為相者四人吕文穆公王文正公李文定公
宋元憲公文穆登第十二年拜文正二十一年文定二
十九年元憲二十七年文正文定皆再入而文穆三入
[006-8a]
為尤盛文正初擕行卷見薛簡肅公其首篇早梅云如今
未說和羮事且向百花頭上開簡肅讀之喜曰足下殆
將作狀元了做宰相耶
王伯庸名堯臣榜韓魏公第二趙康靖公第三嘉祐末魏
公為相康靖為㕘知政事伯庸雖先罷去而魏公與康靖同
在政府當時號為盛事熙寧末王荆公相韓康公王禹
玉為㕘知政事三人亦皆同年仍在第甲連名禹玉第
一康公第二荆公第三荆公再入仍與康公並相尤為
[006-8b]
難得時陸子履作詩云須信君王重儒術一時同榜用
三人
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屬皆東西立於㕔下上事官拜㕔
已即與其屬揖而不聲喏謂之啞揖以次升階上事官
據中坐其屬後列坐於兩旁上事官判案三道後皆書
曰記諮而後引百司人吏立於庭臺吏自㕔上厲呼曰
咄則百司人吏聲喏急趨而出謂之咄散然後屬官始
再展狀如尋常㕘謁之儀始相與交談前此葢未嘗語
[006-9a]
也案後判記諮恐猶是方鎮憲銜時沿襲故事記謂記
室諮謂諮議不知啞揖咄散為何義然至今行之不改
國初天下始定更崇文士自殿試親放榜狀元往往遂
見峻用吕文穆公太平興國七年登科八年已為㕘知
政事李文正昉乃座主扵時為相與文穆同在二府後
五年文正罷文穆遂代為相李文定公景徳二年登科
天禧元年為㕘知政事後三年為相距登第亦纔十六
年登第時宼萊公已為相馮魏公已為𠫭知政事後亦
[006-9b]
代萊公為相而魏公尚樞宻使其後王文正公以咸平
五年登科大中祥符九年為𠫭知政事乾興元年為相
距登第二十一年登第時馮魏公為同知樞宻院事王
冀公為㕘知政事亦代魏公為相而冀公方自江寧再
入為首相自是無復繼者
故事外官除館職如秘閣校理直秘閣者必先移書在
省職事官叙同僚之好已乃専遣人持錢及酒殽珍饌
即館設盛㑹燕同僚請官長為之主以代禮上之㑹各隨
[006-10a]
其力之厚薄甚有費數百千者就京師除者則即館上事
㑹亦如之自崇寧以來外官除館職者既多此禮寖廢宣
和後雖書局官亦預館職至百餘員故遂廢不講崇寧
初許天啓自陜西漕對除直秘閣用故事入館上事以
漕司騶從傳導至道山堂坐吏無一出見者館職亦各
居直舎不相誰何天啓乆之索馬而去人傳以為笑
國朝知制誥必召試而後除唐故事也歐陽文忠記不
試而除者惟三人陳文惠楊文公與文忠此乃異禮自
[006-10b]
是繼之者惟元祐間蘇子瞻一人而已近例凡自起居
舎人除中書舎人者皆不試葢起居舎人遇中書舎人
闕㦯在告則多權行辭為已試之矣故不再試遂為故

尚書省樞宻院劄子體制各不同尚書年月日宰相自
上先書有次相則重書共一行而左右丞扵下分書别
為兩行葢以上為重樞宻知院自下先書同知以次重
書扵上簽書亦然葢以下為重而不别行
[006-11a]
唐誥勅宰相複名者皆不出姓惟單名則出姓葢以為宰
相人所共知不待書姓而見余多見人告身類如此國朝
宰相雖單名亦不出姓他執政則書異宰相之禮也
宰相監修國史止用勅不降麻世皆言自趙韓王以來
失之然韓王初相時范魯公三相俱罷中書無人乃以
太宗押勅則雖相亦是勅除未嘗降麻葢國初典禮猶
未備也
 考異舊有誥文又有勅仁宗封夀春郡王禮儀院言
[006-11b]
 皇子誥勅請令閤門進納宫中給賜王元之代王侍
 郎辭官表云伏蒙聖慈賜臣官誥一道勅牒一道特
 授㕘知政事陳堯叟自樞宻使罷為右僕射命其子賫
 誥牒賜之司馬溫公辭副宻云乞収還勅誥其他證據
 甚多此特舉其顯然者近世誥勅不並行豈得謂國初
 宰相亦勅除未嘗降麻乎趙韓王拜相麻制見實錄
故事雜學士得服金帶熙寧初薛師正以天章閣待制
權三司使上以為能詔賜金帶非學士而賜帶自此始
[006-12a]
自官制行以給事中中書舎人為兩省屬官皆得預聞
兩省之事初舎人既沿舊制差除有未審當皆得直封
還詞頭而給事中有所駮正則先使詣執政禀議有異
同然後繳奏以聞韓儀公為給事中建言兩省事體均
一不應一得直行一須禀議遂詔如舎人然舎人於中
書事皆得於檢後通書押而給事中則但書錄黄而已
舒信道為給事中復以為言王文恭為相時以白上神
宗曰造令與行令不同職分宜别給事中不當書草遂
[006-12b]
著為令迄今以為定制也
祖宗時選人初任薦舉本不限以成考景祐中栁三變
為睦州推官以歌辭為人所稱到官才月餘吕蔚知州
事即薦之郭勸為侍御史因言三變釋褐到官始踰月
善狀安在而遽薦論因詔州縣官初任未成考不得舉
後遂為法
故事生日賜禮物惟親王見任執政官使相然亦無外
賜者元豐中王荆公罷相居金陵除使相辭未拜官止
[006-13a]
特進神宗特遣内侍賜之葢異恩也
 考異使相雖在外亦賜范蜀公内制有賜使相判河
 陽富弼生日禮物口宣云爰兹震夙之旦故有匪頒
 之常王荆公熙寧七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知江寧詔生日依在外使相例取賜此云使相無外
 賜者又云元豐中又云居金陵又云除使相辭未拜
 官止特進皆非荆公熙寧九年再罷相除使相判江
 寧尋改集禧觀使元豐元年正月除大觀文三年九
[006-13b]
 月官制行改特進
天聖前諸路使者舉薦未有定限選人止用四考改官
然是時吏部選人磨勘嵗纔數十人而已慶歴以後増
為六考知州等薦吏部皆視屬邑多寡裁為定數於是
當薦舉者常以應格充數為意遂數倍於前治平中吏
部待次引見人至二百五十餘人賈直儒為中司嘗言
其冗時但下詔申戒中外務在得人不必滿所限之數
然竟不能革也
[006-14a]
太祖初罷范魯公三相而獨拜趙韓王乃置㕘知政事
二員為之副以薛文惠公居正吕文穆公餘慶為之執
政官自此始不宣制不知印不押班不預奏事但奉行
制書而已韓王獨相十年後以權太盛恩遇稍替始詔
㕘知政事與宰相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權遂為故
事初唐至徳中宰相分直政事堂人知十日貞元後改
為輪日故㕘用之
祖宗時執政私第接賔客有數庶官幾不復可進自王
[006-14b]
荆公欲廣收人材於是不以品秩髙卑皆得進謁然自
是不無夤緣干求之私進見者既不敢廣坐明言其情
往往皆於送客時羅列於廡下以次留身叙陳而退遂
以成風執政既日接客至休日則皆杜門不復通閽吏
亦以牓揭於門曰假日不見客故事見執政皆着靴不
出笏然客次相與揖則皆用笏京師士人因言㕔上不
說話而廡下說話假日不見客而非假日見客堂上不
出笏而客次出笏謂之三拗
[006-15a]
祖宗故事宰相去位例除本官稍優則進官一等或易
東宫三少惟趙韓王以開國舊臣且相十年故以使相
罷葢異恩也自是迄太宗真宗世皆不易舊制天聖初
馮魏公以疾辭位始除武勝軍節度使宰相建節自魏
公始明道末吕申公罷仁宗眷之厚始復加使相葢自
韓公以來申公方繼之其後王文惠陳文惠罷日相繼
除遂以為例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景祐末王沂公罷
相除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宰相除職自沂公始至皇
[006-15b]
祐賈文元罷除觀文殿大學士自是遂以為例葢自非
降黜皆建節或使相為優恩加職名為常例迄今不改

真宗景徳中既置資政殿大學士授王冀公班翰林承
㫖上一時以為殊寵祥符初向文簡公以前宰相再入
為東京留守復加此職自是迄天聖末二十餘年不以
除人明道元年李文定公知河陽召還始再命之景祐
四年王沂公罷相復除三十年間除三人而皆前宰相
[006-16a]
也宋宣獻公罷㕘知政事仁宗眷之厚因加此職自冀
公後非宰相而除者惟宣獻一人而已時謝希深當制
云有國極資望之選今纔五人儒者兼翰墨之華爾更
九職當時頗稱之宣獻嘗歴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
再為翰林學士三為侍讀學士而後除資政殿大學士
至是併為九也
學士院舊制自侍郎以上辭免除授賜詔皆留其章中
書而尚書省略具事因降劄子下院使為詔而已自執
[006-16b]
政而上至於節度使相用批答批答之制更不由中書
直禁中封所上章付院今降批表院中即更用紙連其
章後書辭併其章賜之此其異也辭既與章相連後書
省表具之字必長作表字傍一瞥通其章階位上過謂
之抹階若使不復用舊銜之意相習已乆莫知始何時
龍武羽林神武各分左右所謂六軍也每軍有統軍而
無上將軍葢唐貞元之制以比六尚書用待藩鎮罷還
無職事而奉朝請者國朝因之咸平初楚王元佐加官
[006-17a]
有司誤以為左羽林上將軍後遂為例治平三年始詔
今後六軍加官不除上將軍所以釐正其失也
天策上將唐官也初太宗破王世充竇建徳髙祖以其
功大其官號不足稱乃加是名位三公上開府終唐世
未嘗更命人梁更為天策上將軍以命馬殷亦開府祥
符八年楚王元佐乆疾以皇兄之寵故採唐舊典授之
結銜在功臣上而不開府其後荆王元儼薨因以為贈官
 考異唐太宗為皇太子即罷天策府自不應更有府
[006-17b]
 官也
唐宗正卿皆以皇族為之本朝踵唐故事而止命同姓
慶歴初始置大宗正司以北海郡王允弼為知大宗正
事其後相承皆以宗室領治平元年英宗以宗子數倍
多於前乃命増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員亦以懐州團練
使宗惠為之迄今以為故事熙寧三年復置丞二員而
命以外官
繼照堂真宗尹京日射堂也祥符二年因臨幸賜名資
[006-18a]
善堂仁宗肄學之所也祥符八年置舊在元符觀南天
禧初徙今御厨北
國朝宰相執政未有兼東宫職事者天禧末仁宗初立
為皇太子因命宰相丁謂馮拯兼少師少傅樞密使曹
利用兼少保而任中正王曾為㕘知政事錢惟演為樞
密副使皆兼賔客前此所無也謂等因請師傅十日一
赴資善堂賔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講從之
國朝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皆寓崇文院其實
[006-18b]
别無舎但各以庫藏書列於廊廡間爾直館直院謂之
館職以他官兼者謂之貼職元豐以前凡狀元制科一
任還即試詩賦各一而入否則用大臣薦而試謂之入
館官制行廢崇文院為秘書監建秘閣於中自少監至
正字列為職事官罷直館直院之名而書庫仍在獨以
直秘閣為貼職之首皆不試而除葢特以為恩數而已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