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義門讀書記 > 義門讀書記 卷二十三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義門讀書記卷二十三
          翰林院侍讀學士何焯撰
  後漢書
明八王傳樂成靖王黨和帝立崇兄修侯廵為樂成王
 注修縣及條縣皆屬勃海條字或作修按修讀為條非
有兩縣注誤也
李恂傳㑹鴻卒至/持喪三年 送鴻喪可也留起冢墳
[023-1b]
持喪三年不又過乎
陳禪傳故詩云以雅以南韎任朱離 注毛詩無韎任
朱離之文蓋見齊魯之詩也今亡按以雅以南之下蓋
有脫文今獨存四字耳非韎任朱離齊魯别有此句
龎參陳龜傳 二傳特多長語所載文皆當痛削也
橋元傳七世祖仁至/成帝時為大鴻臚 前書百官公
卿表無仁名
崔駰傳 此傳大抵本安平之譜牒殊過于煩冗
[023-2a]
上有老母至/遂稱疾去 欲潔已而不危所生仰藥可
也否則稱篤疾可也胡為受偽命哉篆嘗勸其友孔子
建仕莽逡廵稱疾特見莽將敗巧於脫免非真明于義

著周易林六十四篇 即今所傳之易林否更考之又
許峻亦著易林見方術傳
駰擬揚雄解嘲作達㫖以答焉 此文無一語攄寫胸
臆脫槧而已寫載真為無識
[023-2b]
帝曰公愛班固而忽崔駰此葉公之好龍也 帝其葉
公乎達旨一篇尙不足為賔戲之輿臺况固自有一代
著述耶
憲以重戚出内詔命駰獻書誡之曰至/慶流無窮矣
崔琦外戚箴逺不逮此篇
寔論當世便事數十條名曰政論 此文華而不實雖
意在救弊然殊不若王符謂不當數赦贖者為得其要
且桓靈以後非失之寛失在寛縱權戚姦閹嚴于清流
[023-3a]
耳今不討究用法之謬但勸其糾之以猛積衰之後重
以威虐徒促祚速禍而已見東萊先生/論與鄙趣同量力度徳以上
宜大加删剪 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輕之也以嚴致
平非以寛致平也 此又曲為之說以申己意以下則
縱横之士遺唾也 歷位邊郡而愈貧薄至/無以殯殮
觀寔以歴邊郡而貧薄見稱則由來邊吏多貪此國事
所以易敗也
公卿州郡至/别自通達 因常侍阿保别自通達者公
[023-3b]
卿也故靈紀云私令左右賣公卿若州縣至黄綬則公
賣不諱貧者到官倍輸方有左騶四出督收所負矣民
安得不困窮黄巾安得不三十六方同日反乎
徐穉傳設雞酒薄祭至/何為栖栖不遑寧處 通鑑所
採徐孺子此事參取袁記其敘致優于范書大樹將顛
之語作以書戒之亦非此時語茅容
申屠蟠傳太學生爭慕其風至/今之謂矣 明季清流
何以竟不戒前車
[023-4a]
楊震傳宏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髙祖時有功封赤泉
侯髙祖敞昭帝時為丞相 前書楊敞不云是楊喜之
後安得據附托之譜學大書于史功臣表赤泉之後居
茂陵 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 伯起受經桓郁疑
楊寳乃是其祖
書奏不省 伯起可以去矣
帝不省騰竟伏尸都市至/有恚恨之心 趙騰死伯起
猶不去方急攻羣小速其致死于我可謂忠有餘而智
[023-4b]
不足矣
秉傳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注誤以閔子馬為閔子
騫此傳寫致然文選注中亦如之
秉因奏覧及中常侍具瑗 以理以勢不容舎覧矣奏
中無具瑗恐有脫文
書奏尙書召對秉掾屬 政歸臺閣横妄如此
漢世故事至/竟免覧官而削瑗國 秉言得行桓差勝
靈恨復用覧耳然對語真知大臣之職者矣
[023-5a]
章八王傳千乗貞王伉悝自殺至/悉伏誅 冤酷至此
豈有不請于帝者段熲附甫罪通于天豈惟夷滅蘇氏
之報哉
清河孝王慶帝移幸北宫章徳殿至/慶出居邸 和帝
舎慶無可寄腹心者故假講於白虎移慶自近觀憲誅
後即出居邸可見其微帝時年十四慶年十五决策定
亂如取一䑕亦英異哉
張晧傳犍為武陽人也六世祖良髙帝時為太子少傅
[023-5b]
封留侯 功臣表元康四年良元孫之子陽陵公乗千
秋詔復家是子孫居陽陵無緣徙蜀也千秋當宣帝時
已為良六世孫不應自元康四年至世祖建武之元又
八十七年晧猶為六世孫也譜牒之學淆于六朝輕信
無稽傅託之說于是張魯子孫皆冐留侯之後班氏不
信馮商言張湯與留侯同祖何其卓也又蜀志張翼傳
晧作浩翼之髙祖亦不言其出于留侯如孔明之于豐
鄧芝之于禹來敏之于歙也
[023-6a]
陽嘉元年復為廷尉其年卒官時年八十三 自順帝
陽嘉元年壬申上溯世祖建武二十六年庚戍為年八
十有三晧之生去千秋復家時一百十有二年
王龔傳山陽髙平人也世為豪族 曹子建王仲宣誄
言王氏畢萬之後則浚儀之王也
暢以明府上智之才至/不在用刑 敞之論得為政大
體李元禮輩惜不聞也
杜根傳父安字伯夷至/時人貴之 安事亦畧見樂恢
[023-6b]
傳注中年十三具此逺識真竒童也
時和熹鄧后臨朝至/拜侍御史 按此皆採潁川先賢
行狀以積十五年之語觀之則事有違反和熹之崩在
永寧二年三月至五月而鄧隲等以譖自殺計下詔求
根等即在是年考和熹既立安帝久不歸政至是凡十
五年遂稱制終身誠過于持權若永初初年帝尙未加
元服不得謂之年長根等何緣輒進諫哉
欒巴傳以宦者給事掖庭補黄門令 此宦者乃所謂
[023-7a]
五種黄門非割勢之人
徴拜尙書 注所引神仙傳乃依仿樊英事
上書極諫理陳竇之寃至/巴自殺 欒巴以此不入方
技然附見他人傳後可也
劉陶傳耳不聞檀車之聲 通鑑注大明之詩曰牧野
洋洋檀車煌煌陶蓋用此檀車言桀紂亡國之事
武旅有鳬藻之士 武旅乃詩泮宫矯矯虎臣之義必
避諱作武耳詩有薄采其茆則毛傳云鳬葵也注謂周
[023-7b]
武王之旅鳬得水藻謬甚
帝殊不悟方詔陶次苐春秋條例 宋人不管防秋但
管春秋類此
李雲傳乃露布上書移副三府 黄精代見此語豈可
露上帝欲不諦又指斥無忌寛饒眭孟合而一之曉人
不當如是
當有黄精代見 注黄精謂魏氏將興也按雲所言者
但據䜟緯不指魏氏
[023-8a]
蓋勲傳凉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 梁鵠出于鴻都素
與貴戚宦官相表裏者也
臧洪傳袁紹憚其能徙為東郡太守都東武陽 洪之
失在不早見袁紹之不可與尊奬王室後事則曲在紹
范議其偏忿者非也
洪答曰至/夫復何言 范節此書比三國志為優
豈悟本州被侵至/收淚告絶 洪不直紹尤在不聽其
獨赴故主之急故還為敵讐也
[023-8b]
足下當見久圍不解 句上三國志有足下欲使我輕
本破家數語其分析分義輕重甚明不當節去
獨不念黄巾之合從耶 句下三國志有加飛燕之屬
悉以受王命矣二語不當節去
夫仁義豈有常所至/不與將軍同日生也 千載生氣
士不可以成敗論也
張衡傳祖父堪蜀郡太守 此又一張堪非張君游君
游宛人後為漁陽太守
[023-9a]
復造候風地動儀 風盛則地從而動於儀可徴
初光武善䜟至/儒者爭學圖緯 䜟傅於緯緯亦非為
䜟設
自漢取秦用兵力戰至/成哀之後乃始聞之 按賈誼
鵩賦已有䜟言其度之文傅㑹五經以髙逺其所自來
則諸陋儒以漸潤飾哀平之際如賀良輩又妄造異說
私相竄改彌益誣偽其實自漢而上非無䜟也燕人盧
生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又在賈生之前矣淮南說
[023-9b]
山訓云畜生多耳目者不祥䜟書著記之
尙書堯使鯀理洪水 理當作堙因下共工理水致誤
而春秋讖云共工理水 共工防川事在鯀前四岳
佐禹則又共工從孫也事見太子晉諫壅榖水外傳中
平子博極羣書殆偶有遺忘耳
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詭對而
出猶為所讒衡蓋不知命者也
又條上司馬遷班固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餘事 注
[023-10a]
衡集其畧曰易稱宓犧氏王天下宓犧氏沒神農氏作
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史遷獨載五帝不記三皇今
宜并錄按不記三皇者書缺有間也世次不可得而詳
矣後小司馬因之補作不知量也
至于編年月紀災祥至/建于光武之初 少帝非劉氏
子不作吕后本紀則事無所繫若作元后本紀則元始
之時不當反退平帝不著于紀居攝之時政出自莽后
不預焉可謂進退無所據也以更始之號建于光武之
[023-10b]
初今范氏用之然班氏律歴志固未嘗沒其實張之說
蓋出于班耳
馬融傳察淫侈之華譽至/宗重淵之潛龍 此兼諷不
當委政于舅族故頌奏而忤鄧氏
蔡邕傳六世祖勲至/授以厭戎連率 歴官與蔡邕所
作祖攜碑不合此云平帝時碑作哀帝此云為郿令碑
作邰長
騁駑駘於修路至/髙受滅家之誅 伯喈晚為董氏所
[023-11a]
縻正與釋誨之旨違反故范氏載之其文則東方曼倩
揚子雲之輿臺也
邕乃自書冊于碑 冊當從水經注作丹
往來依太山羊氏 按羊祜為蔡邕外孫蓋以㛰姻依
之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歎 裴松之以為
伯喈不應發嘆于子師之坐此謝承妄記
黄瓊傳初瓊隨父在臺閣至/莫能抗奪 黄公練達守
正亦非有過人才識病篤乃奏諫書又不能極言宦官
[023-11b]
不可擅權僅優于胡廣而已
冀可比鄧禹至/同於霍光 冀遂可比鄧禹同霍光乎
此議雖不載可也
順帝始以童弱反政至/可為恨哉 必欲一一規仿前
書彌見凡固東萊因其語遂謂東京人材莫盛于順帝
之時斯耳學也
荀爽傳拜郞中對䇿陳便宜 對䇿無一語及外戚宦
官豈不使谷子雲胡盧九原哉
[023-12a]
漢為火徳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徳為孝 以火徳
為孝則孝非達禮喪制可以改易矣迂曲不通漢儒之
蔽如此
王姬嫁齊使魯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於諸侯也 慈
明之語比邵公于義長矣
及逢卒爽制服三年 為舉主制服三年為君當如何
又私諡其君父及諸名士此所謂君指太守令長言之
悦又言尚主之制非古至/違人不義 此即荀爽
[023-12b]
對策中語何事復採
陳寔傳倫謂衆人言曰至/過則稱已者也 如髙倫者
亦真長者不以一𤯝掩
李固傳 李之器識在楊震以上使清河得立可以致
主文宣天不祚漢爾其駁議發荆揚兖豫四州兵援日
南事在南蠻傳中亦深悉邊計
盧植傳宜依古禮置諸子之官 諸子周禮夏官司馬
之屬掌國子之倅
[023-13a]
申宥回枉 囘屈也注訓邪誤
侯王之家至/以防未然 侯王以减削賦稅思亂如明
之中葉以後宗藩無祿以給屢至譁訴此其徴也古今
之變兩漢二書中備矣
趙岐傳今海内分崩至/前後不絶 此亦漢室存亡之
機若表能盡用岐言先迎天子未遽為魏也
著孟子章句 儒林傳程曾作孟子章句在邠卿之前
今曾書不傳
[023-13b]
皇甫規傳及黨事大起至/恥不得豫 若皆坐黨被錮
誰與事君恥不得豫賢者之過
張奐傳而召主簿於諸羌前 按水經注此主簿為張

段熲傳朝廷知熲為郭閎所誣至/稱為長者 非熲之
厚閎乃宦豎私人不敢言耳記事者當以其人其時裁之
煎當亂邊馬援遷之三輔 按徙滇吾餘種七千口
於三輔者乃永平初馬武事
[023-14a]
陳蕃傳帝得奏愈怒竟無所納 蕃言不用天命去漢
故桓帝下愚不移以為一時君子激切太過者是小人
諧媚設淫詞而比逆亂者耳
論彼非不能絜情志至/數公之力也 天下一君四海
一國雖異姓之臣既當鼎鉉固當禍福共之竭力致死
無所辭避事之不濟則天也
王允傳士孫瑞字君策至/為亂兵所殺 瑞事亦見董
卓傳注中宜移之於此
[023-14b]
黨錮傳李膺尋轉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按注
所引謝承書則固之官矣
膺等頗引宦官子弟 頗引宦官子弟猶以智免何不
于黨禍未作稍濟以寛宏使不致死于我乎無事則摧
破其支黨以立名有急則連引其子弟以脫免又安能
服奄寺之心哉此牢修之獄發之自外朱並之章授之
自内也
杜宻後宻去官還家至/無所干及 不在其位不謀其
[023-15a]
政周甫非功曹督郵何事多所陳托侵預太守刑賞乎
學季林者不失為刻鵠也
范滂投版棄官而去 注云版笏也按版非笏乃署其
職官氏名于版持以上謁者也
張儉儉舉劾覧及其母罪惡請誅之 苑康傳云殺常
侍侯覧母以宦官傳參攷之不過追論覧母生時罪惡
此云及者得其實
外黄令毛欽操兵到門至/欽嘆息而去 黨錮者游俠
[023-15b]
之變其行有清濁而以意氣相死則同歸也
岑晊晊與牧勸瑨收捕汎等至/終于江夏山中云 所
殺至二百餘人疾惡而傷于嚴酷矣况又遇赦乎又翟
超之獄事由張儉成瑨之死禍起岑晊府朝被難不聞
奔問與之同命而徒竄身自免揆之臣人之義亦有愧
焉宜乎公孝見拒於偉節也
賈彪吾不西行大禍不解至/於是咸服其裁正 偉節
亦游俠之魁然能知輕重故可與權
[023-16a]
郭太傳性明知人好奬訓士類 奬而不訓則徒合虚
譽何補于世然知人之明或不至則不可與言而强聒
者有矣
竇武傳武召侍御史河間劉儵至/是為靈帝 劉儵未
必賢智其所稱何可信也
時武出宿歸府 方舉大事而反出宿歸府可謂疎矣
何進傳詔使進弟河南尹苖出擊之 苖朱氏子與皇
后同母異父冐何氏五行傳作后異父兄朱苗
[023-16b]
前竇武欲誅内寵至/而五營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魏
志注引九州春秋云但坐言語漏泄以五營士為兵故
耳五營士生長京師服畏中人而竇氏反用其鋒遂果
叛走歸黄門是以自取破滅事勢分曉
袁紹勸進便於此决之至/使捕案中官親屬 紹為司
隷校尉假節擊㫁當進未决直盡收中官付一獄吏可
了此之不圖而詐宣進教捕案親族不亦不知要乎
孔融傳初女年七歲至/遂盡殺之 井誅幼弱此司馬
[023-17a]
懿滅七族之權輿也
荀彧傳乃為彧娶中常侍唐衡女 裴松之三國志注
云按漢記云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計彧于時年始
二歲則彧㛰之日衡死久矣
夫事固有棄彼取此以權一時之勢 棄彼二句宜并
刪去今失文若本意矣雖囘易彼此二字然兗州本所
固有不得云取此也以魏志參攷乃知作史之難
各懼不得保其土宇至/責王貢之不入 保其土宇守
[023-17b]
其兵衆之下刪去人多說闗右諸將以閉闗之計一語
則此段遂無要領矣一旦生變之下刪去袁尙得寛其
死袁譚懷貳劉表遂保江漢之間三語亦不見天下未
可圖之實下先定河北四語指陳得失不見其反覆透
切矣陳范敘事其髙下難以數計也 一旦生變指馬
超韓遂而言 堅營固守徼其軍實 操表出荀别傳
今載裴注中無堅營固守徼其軍實二語按烏巢之謀
許攸來奔而後定非文若素籌及此今并歸之為失其
[023-18a]

會南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譙因表留彧 復存此表
徒使紙費
皇甫嵩傳故信都令漢陽閻忠干說嵩曰至/何以求安
乎 張元說張溫以誅宦官清君側此則直教義真以
反耳然用元之言必至如忠之計騎虎豈得中下其歸
于逆亂一也其後王國之亂忠亦卒為逆魁
見中常侍趙忠舎宅踰制至/嵩不與 此威明家法東
[023-18b]
漢士習
初平元年乃徴嵩為城門校尉至/將遂誅之 徴嵩乃
卓之意非天子之命也放兵入朝則一匹夫矣梁衍之
計異乎閻忠不從者為闇于義矣
朱雋傳令過本郡簡募家兵 雋擊却黑山猶賴家兵
徴調之卒非素拊循倉卒難用
更封錢唐侯 錢唐自秦時有此名以唐為塘乃俗字
耳注家謬信水經注故引之
[023-19a]
贊亦弭于越 注謂平許昭也按傳斬梁龍非平許昭
注誤平許昭乃臧旻事在其子洪傳
董卓傳尋而何進及弟苖先所領部曲至/卓兵士大盛
 魏志云時進苖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吕布殺
執金吾丁原并其衆故京都兵權獨在卓數字異同事
勢分曉 卓乃與司徒黄琬司空楊彪至/擢用子孫 此
事當書之竇武傳末
越騎校尉汝南伍孚至/言未畢而斃 瓊與孚疑是一
[023-19b]
人因其被害時人造此事以歸之耳裴注中採謝承書
亦致疑及此
論然猶折意縉紳遲疑陵奪至/於焉而極 山東鼎沸
蜂起卓奔敗不暇非遲疑也盜亦有道操為近之卓徒
為操驅除耳傕氾即卓之餘殃何事抑揚稱量哉但當
追本何進輕於召宼王允闇于應變致斯禍敗耳
劉虞傳 魏志公孫瓚傳注中頗有虞事宜採之入注
 以虞宗室長者欲立為主 東海㳟王光武之子虞
[023-20a]
於宗室為最親故諸人欲奉之
公孫瓚傳瓚具豚酒於北芒上祭辭先人 瓚遼西人
安得先墓在北芒
論自帝室王公之胄皆生長脂腴至/或未聞焉 按魏
志瓚傳注引呉書云虞遭世衰亂又與時主疎逺仕縣
為戸曹吏以能治身奉職召為郡吏以孝亷為郎則生
長脂腴不知稼穡之論於伯安為濶逺矣
陶讌傳大起浮屠寺至/且萬餘人 民間起寺自笮融
[023-20b]
始而融後被殺
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賔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
昱 按魏志注引謝承書云賊笮融從臨淮見討迸入
郡界昱將兵拒戰敗績見害與此互異
袁紹傳紹壯健好交結 此指紹父成言之衍紹字
紹勃然曰 勃然與上詭對相違反雖小處亦以承祚
為優
義兵伏楯下一時同發 以歩當騎非楯不濟此戰必
[023-21a]
觀魏志紹傳注中所引英雄記乃分曉此太畧
斬毒及其衆萬餘級 英雄記斬毒下有及長安所署
冀州牧壺壽一語則收復鄴城乃為分曉
潁川郭圖淳于瓊曰至/非計之善者也 魏志云天子
在河東紹使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
此用裴注所引獻帝傳語互異
今迎朝廷於義為得至/於是以中子熙為幽州刺史
紹所以終于無成者在不先迎天子所以身沒一敗塗
[023-21b]
地者在繼嗣不定故並敘立案此承祚作傳綱領而范
因之 乃下詔書於紹至/而但擅相討伐 先下詔責
紹所謂名其為賊也然操以紹恥班在其下遽讓大將
軍于紹則仍蓄力俟時不先動以挑强宼故能從容取
布破備無後憂耳
紹旣并四州之地衆數十萬而驕心轉盛貢御希簡
紹雖失計不迎天子然旣已據有四州若能外修職貢
内撫其民以待事機縱曹氏難圖猶足宰制大河以北
[023-22a]
未至一敗塗地也
若不得通至/漸營河南 師曲為老欲其出有名也
監軍之計在於將軍 三國志注中載獻帝傳作監軍
之計在持牢將軍二字傳寫之誤
父嵩乞匄擕養 注引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並云嵩夏
侯氏子惇之叔父魏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也按惇淵
之子皆與魏室締姻有以知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之妄
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害遂矯紹遺命奉尚為嗣 袁
[023-22b]
氏傾覆以紀配立少促之配後雖抗節不足多也
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 小失利而遽還者緩之使自
相圖則取之易也故後度河救譚尚旣還鄴仍復引還
俟尚再出攻譚乃乘虚攻鄴城
初交殊族卒成同盟 二語文義難曉疑有脫誤
昔三王五伯至/而徼富强於一世也 數語詞理悖謬
宜從削畧
劉表傳時江南宗賊大甚 宗恐與巴賨之賨同義南
[023-23a]
蠻號也
在荆州幾二十年家無餘積 盡費于養士亦不厚斂
于民故能保境殁身也
蒯越等侯者十五人 封列侯者十五人此子布等所
以望風勸權迎操也然琮本凡才不失為保族之計傅
㢲譙周亦難同論在人所審處
贊闚圖訊鼎禋天類社 闚圖謂紹以耿包白事示僚
屬也劉表郊祀天地事在孔融傳
[023-23b]
旣云天工亦資人亮 天工范直指天命言
劉焉傳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州任重而土地分裂卒
成鼎足之運
焉遣叟兵五千助之 注漢世謂蜀為叟孔安國注尙
書云蜀叟也按孔頴達尙書疏云叟者蜀夷之别名漢
世不即謂蜀為叟也光武紀注中引常璩華陽國志云
武帝元封二年叟夷反將軍郭昌討平之因開為益州
郡是蜀人謂其西南勞深靡莫諸夷為叟乃今雲南地
[023-24a]

時人有地中得玉印者 今米道之後云自陵傳有玉
印豈因魯嘗得之猶假以欺人耶
吕布傳袁術待之甚厚至/復去從張楊於河内 魏志
云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與此互異
 
 
 
[023-24b]
 
 
 
 
 
 
 
 義門讀書記卷二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