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巵林 > 巵林 卷一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巵林卷一        明 周嬰 撰
  質魚
   雒水
 魚豢魏畧曰漢火行忌水故雒字去其水而加佳魏
 為土徳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雒
 除佳而加水
質之曰左傳遷九鼎于雒邑又伊雒之戎㑹雒戎至扵
[001-1b]
雒館於雒汭請有事於雒周禮豫州川滎雒周代已為
雒字郊祀志殷得金徳周得火徳故周忌水而然乎律
厯志以殷為金徳周為木徳迄後漢禮儀志亦云是周
果木行也亦豈忌水而加佳乎史記夏本紀踰于雒又
伊雒瀍澗東過雒汭導雒自熊耳禹世已為雒矣山海
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又門水至河入雒伯益在虞年
又已為雒矣虞土徳夏金徳也郊祀志又謂夏得木徳
亦豈忌水而加佳乎新城郡沮水山海經左傳作睢水
[001-2a]
雎水在楚楚不忌水何不除佳漢之受命非始于洛洛
之從水何忌之有江淮河漢四瀆之大者皆不去水而
獨更扵洛何也髙帝建國曰漢傳之百世避忌宜孰有
先者如豢之説漢字便當加佳矣按沈約厯志曰五徳
更王惟有二家之説鄒衍以相勝立體劉向以相生為
義張蒼則以漢水勝周火廢秦不班五徳賈誼則以漢
土勝秦水以秦為一代若同蒼黜秦則漢水魏土晉木
宋金若同誼取秦則漢土魏木晉金宋火也難者云漢
[001-2b]
髙斷蛇而神母夜哭云赤帝子殺白帝子則漢非火而
何斯又不然漢若為火則當云赤帝不宜云赤帝子也
白帝子又何義況乎盖由漢是土徳土生乎火秦是水
徳水生乎金斯則漢以土徳為赤帝子秦以水徳為白
帝子也又按論衡引泉陵紫芝湘水黄龍之瑞從公孫
臣及賈長沙等説漢審土徳則安得以火行而忌水乎
  諮杜
   嵗星
[001-3a]
 杜預春秋傳襄十八年注曰嵗在豕韋二十八年梓
 慎曰嵗在星紀而淫扵𤣥枵注曰嵗嵗星也十八年
 嵗星在亥至此年十一嵗故在星紀明年乃當在𤣥
 枵淫行失次也昭九年杜注是嵗嵗在星紀五嵗及
 大梁自大梁四嵗而及鶉火十年禆竈曰今兹嵗在
 顓頊之虚杜曰謂𤣥枵十一年注曰㐮三十年嵗在
 豕韋至今十三年復在豕韋楚靈王弑立之嵗嵗在
 大梁到昭十三年復在大梁三十二年杜注此年嵗
[001-3b]
 在星紀
諮曰嵗星乃東方木宿之神所在國不可伐可以伐人
當居不居國亡所之國昌故左氏好以嵗星贏縮占驗
禨祥後世疇人世家異教殊術年載次舍往往差池按
竹書及年表襄十八年太嵗丙午二十八年為丙辰昭
之九年太嵗戊辰五嵗則為壬申自此四嵗而為乙亥
昭十年則己巳也襄三十年戊午更十三嵗盖為庚午
靈王弑立即昭元年庚申到十三年太嵗壬申杜氏之
[001-4a]
厯盖與韋昭同也韋昭國語注曰嵗在大火魯僖五年
也嵗在夀星僖十六年也在大梁僖二十三年也受實
沈之星僖二十四年在鶉尾二十七年復在夀星則僖
二十八年也㩀史記僖五年丙寅十六年丁丑二十三
年甲申明年乙酉二十七年戊子二十八年己丑杜之
解推之則太嵗在子嵗在鶉尾太嵗在丑嵗在夀星寅
在大火夘當在析木之津辰在星紀巳在𤣥枵午在娵
訾未在降婁申在大梁酉在實沈戌當在鶉首亥當在
[001-4b]
鶉火也故五行志成公五年梁山崩是嵗嵗在鶉火至
十七年復在鶉火年表五年乙亥十七年丁亥又范寗
榖梁傳序升平之末嵗在大梁盖升平四年庚申杜氏
之說非誕矣然昭九年戊辰既嵗在星紀而三十二年
辛夘而亦曰在星紀是自相乖違也且杜全不用太初
厯者漢書律厯志曰太初元年嵗在星紀婺女六度漢
志曰嵗名困敦是年太嵗丙子王莽傳莽下書始建國
五年嵗在夀星蒼龍癸酉服䖍曰蒼龍太嵗也五年莽
[001-5a]
又曰始建國八年嵗躔星紀在洛陽之都明年改元天
鳳天鳳元年莽曰更以七年大梁蒼龍庚辰行廵狩之
禮厥明年嵗在實沈蒼龍辛巳即土之中案始建國無
八年即天鳳三年天鳳無七年即地皇元年莽下書無
非好大行詐之詞然始建國五年通鑑紀實在癸酉天
鳳三年嵗隂丙子地皇元年二年則庚辰辛巳如莽言
又律厯志漢髙祖代秦繼周天下號漢嵗在東井二十
二度鶉首六度漢志曰嵗名敦牂太嵗在午而天文志
[001-5b]
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於東井從嵗星也此高皇帝受命之
符客謂張耳曰東井秦地漢王入秦五星從嵗星聚盖漢
元年丙午也或誤讀律厯志以/丙午元年為謬耳以漢書觀之則太嵗在
子嵗星在星紀太嵗在丑嵗星在𤣥枵寅在娵訾夘在
降婁辰在大梁已在實沈午在鶉首未在鶉火申在鶉
尾酉在夀星戌在大火亥在析木也故律厯志曰伐桀
之嵗嵗在大火房五度竹書曰其年壬戌志又曰文王
受命嵗在鶉火張十三度至武王克殷十三年嵗亦在
[001-6a]
鶉火按大雅文王䟽曰文王受命改元元年太嵗己未
其十三年辛未則孟堅之指伸矣然志又述襄公三十
年嵗在娵訾三十一年嵗在降婁其年戊午己未且以
成公之乙亥丁亥為嵗在鶉火而光武中興改元建武
嵗在鶉尾之張度是年乙酉則又午在娵訾未在降婁
酉在鶉尾亥在鶉火是班氏自為淆亂也杜豈以班術
踈闊故不從之乎
淮南書太隂元始建于甲寅嵗徙一辰廣雅曰太/隂太嵗也太隂
[001-6b]
在寅嵗名曰攝提格其雄為嵗星舍斗牽牛太隂在夘
嵗嵗星舍須女虚危太隂在辰嵗嵗星舍營室東壁太
隂在巳嵗嵗星舍奎婁太隂在午嵗嵗星舍冑昴畢太
隂在未嵗嵗星舍觜嶲參太隂在申嵗嵗星舍東井輿
鬼太隂在酉嵗嵗星舍栁七星張太隂在戌嵗嵗星舍
翼軫太隂在亥嵗嵗星舍角亢太隂在子嵗嵗星舍氐
房心太隂在丑嵗嵗星舍尾箕史記亦曰攝提格其太
隂左行在寅嵗星右轉居丑嵗隂在夘星居子嵗隂在
[001-7a]
辰星居亥嵗隂在巳星居戌嵗隂在午星居酉嵗隂在
未星居申嵗隂在申星居未嵗隂在酉星居午嵗隂在
戌星居巳嵗隂在亥星居辰嵗隂在子星居夘嵗隂在
丑星居寅索隠曰皆石氏星經文也周禮馮相䟽曰太/嵗在地與天上嵗
星相應而行嵗星為陽右行于天一嵗移一辰十二嵗/一小周太嵗左行于地一與嵗星跳辰年數同嵗星為
陽人之所見太嵗為隂人所不覩太嵗/嵗星雖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異其說與淮南合
然則太嵗在寅嵗在星紀夘在𤣥枵辰在豕韋巳在降
婁午在大梁未在實沈申在鶉首酉在鶉火戌在鶉尾
[001-7b]
亥在夀星子在大火丑在析木也夫嵗星嵗行三十度
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嵗而周天
行度既有定局即間遇遲疾伏留順逆其大體要自不
失遲過者疾必續逆滋者順必倍伏久者見必倐一嵗
所次要還常法故杜扵襄三十年注曰二十八年嵗星
滛在𤣥枵今三十年在娵訾是嵗星停在𤣥枵二年然
則二十八年不害其疾二十九年無損于遲歸之年居
一次耳而二家躔舍各各乖異何也淮南子太隂在四
[001-8a]
仲則嵗星行三宿太隂在四鈎則嵗星行二宿二八十
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嵗而行二十八宿髙誘注曰仲中
也謂在子午夘酉四面之中丑鈎辰申鈎己寅鈎亥未
鈎戌謂太隂在四角晉灼嘗取此語以注漢書漢書天/文志嵗
星注曰太嵗在四仲則嵗行三宿太嵗在四孟/四季則嵗行二宿盖以四孟四季易四鈎也今觀夘
嵗舍須女虚危午嵗舍胃昴畢酉嵗舍栁七星張子嵗
舍氐房心是四仲果行三宿也餘嵗舍星紀析木諸次
是四鈎果行三宿也班氏以四季行三宿韋杜以四孟
[001-8b]
行三宿于晉氏之説且不合矣平而論之淮南及太史公
之法為宻而班杜都不依用杜自以長厯推驗春秋時
事豈能全無合離其後孔頴達作正義曰隠公即位嵗
在豕韋桓公即位嵗在𤣥枵荘公即位嵗在鶉火閔公
即位嵗在大梁僖公即位嵗在鶉首按隠元年己未桓
元庚午荘元戊子閔元庚申僖元壬辰也既稱午在𤣥
枵未在豕韋則安得鶉火直子大梁直申鶉首直戌乎
且未在豕韋而文公之元乙未也顧云嵗在降婁荘元
[001-9a]
年戊子而云鶉火乃昭十五年壬戌又言嵗在鶉火二
十七年甲戌曰嵗復在鶉火借子之矛攻子之盾其何
如矣漢獻帝傳載蘇林董巴上表曰天有十二次以為
分野魏在大梁昔光和七年嵗在大梁武王始受命為
将討黄巾建安元年嵗復在大梁始拜大将軍十三年
復在大梁陛下受命今年青龍在庚子又載魏明帝冊
山陽公曰帝自西京臻兹洛邑聿改乘轅又遷許昌武
皇帝是依嵗在𤣥枵皇帝肇征迄于鶉尾十有八載九
[001-9b]
域咸又惟帝念功祚兹魏國考魏志獻帝還洛陽曹公
都許車駕出轘轅而東則建安元年也及策命曹公為
魏公則建安十八年也按建安二十五年為庚子則元
年丙子十三年戊子十八年癸巳也據蘇林之表則太
嵗在子嵗星在大梁讀魏明之册又太嵗在子嵗星在
𤣥枵太嵗在巳嵗星在鶉尾與淮南史記漢書韋杜之
厯復皆不合夫天道𤣥逺推歩難明載祀綿邈校筭易
爽蘇董等皆紀當時事而自為乖異乃爾且從𤣥枵數
[001-10a]
之十有八載不得在鶉尾之次又諸家言魏分野在實
沈而董巴言在大梁布榖其舌以誑媚時主遂使嵗星
之說竟不足信公羊傳襄二十有一年孔子生何休曰
時嵗在乙夘解云何氏自有長厯不得以左氏難之然
則為天數者家自謂羲和人自謂臯昧誰得復訾之乎
  䥴紀
   温泉寒火
 晉書陸機策問有温泉而無寒火何也紀曕對曰隂
[001-10b]
 陽升降山澤通氣初九純陽潜龍勿用泉源所托其
 温宜也若夫水潤下火炎上剛柔燥濕自然之性故
 陽動而外隂静而内内性柔弱以含容為質外動剛
 直以外接為用是以金水之明内鑒火日之光外輝
 剛施柔受陽升隂伏水之受温含容之性也
䥴之曰淮南子天道曰圎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
明明者吐氣者也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故水曰
内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故陽施隂化元命包亦曰隂
[001-11a]
精為月常朏任而受明精在内故火日外景金水内景
思逺所對盖采其説然不對火性之必熱而引火徳之
外融可謂遁詞矣且火以烈而始見其剛非以剛而乃
有炎也水以潤而始見其柔非為柔而乃徴其潤也況
火藏木石之中藏烟匿燄何嘗不静而水發重壤之内
潜源奔沸何嘗不動又以初九純陽為泉源所托則濫
瀐瀱汋謂宜盡為烟液以水之受温為含容之性則河
漢淮江亦當變為湯谷而海内湯泉曽不能十數其理
[001-11b]
屈矣若夫蕭丘燎原而入者有衣裘之想東武焚林而
披者無焦灼之色隂陽相搏固有不可類推者安在其
無寒火也
抱朴子曰謂火必熱而蕭丘有凉𦦨齊地記曰東武山
有勝火之木燒之不死亦無損也
  刺顧
   問訊王導
 世説新語言語篇曰王敦兄含為光禄勲敦既謀逆
[001-12a]
 屯據南州含委職奔姑熟王丞相詣闕謝司徒丞相
 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顧司空和時為揚州
 别駕援翰曰王光禄逺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羣下
 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
刺之曰按王含南奔與敦同逆而和云逺避流言謟媚
擁戴亂賊之黨也左傳僖二十四年襄王出居于鄭臧
文仲曰天子蒙塵于外敢不奔問官守諸葛亮上言獻
帝曰久令陛下蒙塵幽處田疇傳天子方蒙塵未安潘
[001-12b]
岳西征賦當光武之蒙塵致王誅于赤眉晉四王起事
恵帝蒙塵洛陽黄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庾岷别傳劉
曜作亂京都傾覆天子蒙塵岷與許遐等從釋慧逺論
曰元興三年天子蒙塵人百其憂通典晉博士徐䖍議
今天子蒙塵攝王不宜作樂南史梁王雖在蒙塵齋戒
不廢隋書李宻曰昬主蒙塵播揚吴越歴尋往牒誰敢
以兩字施扵臣下者和乃舉屬丞相丞相若非隂共勸
進則為體昧尊卑謂之能言不亦謬乎世説又曰和詣
[001-13a]
王丞相丞相對之疲睡頋謂同坐曰昔公協賛中宗保
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大喜以此而觀和直
巧言令色取恱容身者也
  難裴
   魏明帝
 裴松之三國志注校練精宻可謂勤矣然亦有濶處
 攷魏志景初三年正月明帝崩時年三十六注曰魏
 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
[001-13b]
 十年生至此年整三十四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
 月為今年正月可彊名三十五年不得云三十六也
難曰按志稱叡封武徳侯年十五時為延康元年則叡盖
以建安十一年生計黄初太和青龍合年十七而景初
彊為三年凡二十年則裴云强名三十五者良是若以
為建安十年生則可三十六矣然以十年生又不得言
十五封武徳陳裴皆為舛也
   神亭
[001-14a]
 吴志太史慈到曲阿為劉繇偵視孫策時獨與二騎
 卒遇策從騎十三慈便前鬪正與策對策刺慈馬擥
 得慈頂上㦸慈得策兠鍪扵是解散慈入山中稱丹
 陽太守住涇縣策躬攻討遂見執策解縛捉其手曰寧
 識神亭時也若卿爾時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注
 引吴厯云慈于神亭戰敗為策所得裴曰此與本傳
 大異則疑有繆誤
難曰慈若于神亭見囚則策方解縛而遽云寧識神亭
[001-14b]
時何其倉卒不次又當言今日得我云何不宜言爾時
也按吕範傳範從孫策攻太史慈于勇里乃知神亭時
慈獲策兠鍪而勇里時策致慈縲絏也裴盖未之深核
  箴王
   陳驚坐
 王僧䖍上古来能書人名啟云杜陵陳遵後漢人不
 知其官善篆𨽻毎書一坐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坐
箴曰陳遵字孟公杜陵人哀帝末為校尉有功封嘉威
[001-15a]
侯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時列侯有與遵
同姓字者毎至人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
非因號其人曰陳驚坐云更始時為大司馬䕶軍使匈
奴事具漢書而簡穆不審野客叢談云王僧䖍名書録
説陳驚坐異是是不知僧䖍之謬也
   王次仲
 能書人名啟又云上谷王次仲後漢人作八分楷法
箴曰水經注上谷人王次仲少有異志弱冠變倉頡舊
[001-15b]
文為今𨽻書秦始皇時官務煩多以次仲所易文簡便
于事要竒而召之三徴不至始皇怒其不恭令檻車送
之次仲履真懐道窮數術之美首發于邁化為大鳥出
車外翻飛而去落二翮于山故其峯有兩大翮小翮之
名張懐瓘書斷亦引陽固北都賦曰王次仲匿術于秦
皇落䨇翮而沖天然則次仲與祖龍並世而僧䖍謂之
後漢人敷對若此斯亦謬矣
  辨劉
[001-16a]
   叔向
 世説新語曰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劉孝標注
 曰春秋左氏傳曰叔向羊舌肸也晉大夫
辨曰世説賞譽品藻止扵魏晉兩朝間因蜍李志而及
亷藺因讀髙士傳而出井丹長卿若尚論古人羗無義
例所謂叔向者予以為望之有叔名向為之題目以相
標榜如王大将軍稱其兒類耳且叔向平丘之㑹以威
武刼齊以無道脅魯以譎詐懼季孫而又構殺萇𢎞隂
[001-16b]
謀周室則又何朗朗之有
   深公
 世説新語輕詆篇深公云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
 棘三斗許注曰深公即殷源也
辨曰世説之稱公者山張羊和温禇王蔡庾謝郄陶及
桓宣武十三人耳皆位登台司巍然公輔者也其也叔
夜以名勝共尊安道以髙隠見賞衆譽所歸亦得兹號
然皆繫之姓氏無析字而稱之者惟慧逺道安法深道
[001-17a]
林以方外緇侣取名之半綴之以公猶云耆宿耳殷在
世說中稱殷侯浩殷淵源殷中軍殷揚州至桓公稱阿
源盡矣不登台輔望非稽戴顧得稱公于例未允且浩
字淵源唐以諱淵改為深源蕭梁之日安得以深代淵
乎子謂深公者竺法深也前注云法深道徽髙扇直永
嘉亂考室剡縣山中支道林宗其風範世説法深凡
五見而扵此獨以為殷侯必非孝標撰也孝標注多為
敬𦙍者所淆敬𦙍盖唐人此注抑愈下矣雖然世説曰
[001-17b]
有人道深公謂曰黄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昔嘗與元
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觀此則元規于法深不薄而兹
乃發輕詆語夫倚庾之貴以拒誹訾庾之短以鬻重法
深豈髙逸沙門哉
  析酈
   酈道元字善長范陽人後魏御史中丞尚書左
   僕射撰水經注四十卷
   君子濟
[001-18a]
 酈道元水經注曰漢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東行代
 地洛陽大賈齎金貨随帝後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
 曰子封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
 喪發冡舉尸資費一無所損其子以金予之津長不
 受事間帝曰君子也遂名其津為君子濟濟在雲中
 城西南二百里
析曰後漢書桓帝再幸函谷一臨雲夣乘輿鹵簿不屇
榆中且京雒宅中代畎不為東地元號屢易紀年不得
[001-18b]
十三濟嘉君子之名必非蠡吾之主按魏収書以猗㐌
為桓帝幽并之間水草是逐度沙漠而飲馬據參合以
張氊故以榆林為西桑乾為左矣尋厥昆嗣屢㳺斯津
則桓即猗㐌差無乖爽但㐌統部止十一年此言十三
又非佳證且桑氏已著濟名則事在漢桓之先矣
   絳陽
 水經注曰晉悼公謀去故絳遂居新田又謂之絳即
 絳陽也盖在絳澮之陽漢髙帝封越騎将軍華無害
[001-19a]
 為侯國
析曰故絳猶言故都故宅杜元凱成六年故絳注曰晉
復命新田為絳故謂此故絳盖以新田為新絳也酈氏
遂用其説然莊二十六年士蒍城絳杜注曰絳晉所都
今平陽絳邑縣而新田注又曰今平陽絳邑縣是夫故
絳既今絳邑而新田又復同墟杜之釋地殆自相伐且
殷人五遷不稱新亳周京屢徙不帶舊豳齊都臨淄便
去薄姑之號楚移湫鄀豈仍故郢之思矧絳本非嘉名
[001-19b]
不過以水氏縣晉人何取而三以命都哉又史記越将
絳陽侯無害司馬貞考地理志無絳陽而漢表作終陵
則史之絳陽未足以證新田也
   鑿臺
 水經注曰榆次縣南側水有鑿臺韓魏殺智伯瑶于
 其下刳腹絶腸折頸摺頥處也
析曰戰國策曰三晉氏分智氏趙襄子最怨智伯将其
頭以為飲器韓子難三曰智伯國亡身死頭為飲杯吕
[001-20a]
氏春秋曰趙襄子與韓魏期而擊智伯㫁其頭以為觴
史記智伯醉以酒灌擊毋䘏又豫譲傳襄子怨智伯漆
其頭以為飲器淮南人間訓曰智伯身死髙梁之東頭
為飲器又道應訓及説苑曰智伯與襄子飲而灌襄子
之首處十月圍襄子于晉陽襄子擊之大敗智伯漆其
首以為飲器據此乃知漆頭之謔實報灌首之辱諸家解
同虎子已屬厖言而水經注曰韓魏殺智伯刳腹絶腸
折摺頸頥盖所未聞尋史記及新序載黄歇上秦王書
[001-20b]
曰智氏信韓魏從而伐趙韓魏叛之殺智伯瑶于鑿臺
之下又曰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十世社稷
壊宗廟隳刳腹絶腸折頸摺頥身首分離暴骨于草澤
之中此春申極言韓魏之怨秦而酈氏誤以為智伯見
屠之酷可謂䟽鹵矣鑿臺之下新序作叢臺之上郡國
志作鑿壺字書以為壺古臺字故獻帝紀注臺崇山陽
公載記作壺崇禮記敗于臺鮐鄭𤣥曰臺當為壺字之
誤也陸徳明曰臺音胡謝靈運撰征賦曰覽石橋登鑿臺
[001-21a]
策馬釣渚息轡城隅則亦讀為壺折頸新序作折顙字
   丹水
 水經注曰上黨郡丹水出長平北山東南流注丹谷
 即劉越石扶風歌所謂丹水者也
析曰劉琨扶風歌曰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文選李
善注引晉宫闕名曰洛陽城廣莫門北向漢書上黨髙
都縣莞谷丹水所出也盖即酈氏之説子按上黨去雒
千五百里朝發洛城暮宿髙都雖有乘風之翼躡景之
[001-21b]
足不能如是之疾且其詩曰顧瞻望宫闕寧有天井闗
頭可睇徳陽殿角乎倘曰寓言則安得以髙都寔之考
地理志𢎞農有丹水縣丹水出上雒冢嶺山東至析入
鈞者斯為近之耳
   壺關三老
 水經注曰黎亭縣有壺口闗故曰壺闗漢有壺關三
 老公乘興上書訟衞太子即邑人也
析曰漢書戻太子傳作壺闗三老茂顔師古曰荀恱漢
[001-22a]
紀作令狐茂檢今漢紀無而白帖引上黨郡記曰壺闗
闗城都尉治令狐徴君隠城東山中令狐終即為冡焉
諸生尊師法陪𦵏者三百餘人松千樹皆大數十圍髙
四五十丈俗名其山為令狐墓漢史所稱壺闗三老令
狐茂上書訟戻太子者也然漢武故事曰治随太子反
者外連郡國數十萬人壺闗三老鄭茂上書上感悟赦
反者拜鄭茂為宣都校尉持節徇三輔赦太子太子欲
出疑弗寔吏捕急自殺此作鄭茂未知誰信又漢書王
[001-22b]
尊傳有湖三老公乘興上書訟王尊治京兆功效善
長以茂為興大誤
   五公
 水經注曰易水逕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譚不同
 王莽之政子興生五子並隠西山故其舊居世以為
 五大夫城子荘溪水南流逕五公城西五公即王興
 之五子也光武即位封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
 喜侯顯才蒲隂侯仲才新市侯季才為唐侯所謂中
[001-23a]
 山之五王也俗又以五公名居矣
析曰漢書無北平侯惟元后弟譚字子元河平二年封
平阿侯薨子仁嗣初莽幼孤平阿侯譚多稱莽久之封
莽新都侯仁素剛直莽惮之為安漢公廹仁自殺諡刺
侯子述嗣按此則譚亦憐愛莽矣所不同于莽者平阿
侯仁也興豈仁之同生乎考兩漢書譚諸子董賢傳有
去疾哀帝時侍中有閎亦見張歩傳莽東郡太守隗囂
傳有向安定大尹馬嚴傳注有仁子術即譚傳之述也
[001-23b]
莽九江連率馬援傳有仁子磐憑爵土擁富貲東觀記
以為術子者凡此皆介恃同根盤跨維城彼九旅之降
心若四體之無骨獨譚父子自竄北鄙絶意閏朝澗泉
共清林風愈引若非酈注㡬于無聞矣檢太平御覽兩
引河北記曰易縣有五公城王譚不從王莽譚子興生
五子避隠于此世祖並封為侯所謂中山五侯也其西
三十里有五大夫城水經注盖引其説若此言非爽王
氏再世有二五侯出矣
[001-24a]
   金臺
 水經注曰金臺陂東西六七里南北五十歩陂北十
 餘歩有金臺
析曰文選注引上谷郡圖經曰黄金臺在易水東南十
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又王隠晉
書曰段匹磾討石勒進屯故安縣故燕太子丹金臺據
此金臺盖有兩也酈氏以為長廡被浦間館連都昭創
扵前丹踵扵後然則曲榭鋪金虎臣畢擥髙臺蓄寳駿
[001-24b]
骨先来豈亦昭貽孫謀丹䋲祖武者乎
   寡婦城
 水經注曰夏屋城東側因河仍墉築一城世謂之寡
 婦城賈復從光武追銅馬五幡于北平所作也世俗
 音轉故有是名矣
析曰注説非也考地理志太原廣武縣有賈屋山注曰
即史記云趙簡子登夏屋者按此則夏盖讀作賈故夏
屋轉而賈屋賈屋又變為賈復而賈復更譌為寡婦也
[001-25a]
考古證之此城盖只夏屋城耳酈謂賈復築之亦穿鑿
之甚
   捍虎圖
 水經注曰如渾水南逕虎圏東季秋之月聖上親御
 圏上勅虎士効力于其下事同奔戎生制猛獸即詩
 所謂袒裼暴虎獻扵公所者故魏有捍虎圖也
析曰後魏書曰王叡字洛誠晉陽人姿貌偉麗領太史
文明太后臨朝叡見幸為侍中吏部尚書愛寵日隆太
[001-25b]
和二年髙祖及太后率百僚臨虎圈有逸虎登門閤道
㡬至御座侍御驚靡叡執㦸禦之虎乃退親任轉重進
爵中山王叡薨太后親臨哀慟𦵏城東髙祖登城樓望
之立祠都南又詔褒叡圖其捍虎状于諸殿髙允為讃
京師士女造新聲而絃歌之名曰中山王樂善長托喻
奔戎盖晦其事㣲露捍虎亦紆其詞也
   牽招
 水經注曰雁門水逕髙栁縣城北昔牽招斬韓忠于
[001-26a]
 此䖏
析曰魏志牽招字子經觀津人太祖辟為從事太祖討
袁譚而栁城烏丸出騎助譚乃遣招詣栁城值遼東太
守公孫康使韓忠齎單于印綬往假峭王峭王大㑹忠
與招争辯招捉忠頭頓築㧞刀将斬之峭王驚怖徒跣
抱招救請招乃還坐峭王便辭遼東之使按此則韓忠
之頭非斷子經之手善長誤也又地理志髙栁縣屬代
郡栁城縣屬遼西相去懸矣酈氏又誤
[001-26b]
   茅茨
 水經注曰天淵池南直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
 是黄初中所立也
析曰洛陽伽藍記曰蓬莱山有柰林南有石碑魏明帝
立題云苗茨之碑髙祖于碑北作苗茨堂永安中荘帝
馬射于華林園百官讀碑疑苗字誤楊衒之曰以蒿覆
之故曰苗茨何誤之有衆稱善又魏書任城王傳孝文
還洛作茅茨堂東曰歩元廡西曰㳺凱廡命羣臣賦詩
[001-27a]
據此則碑立于當塗而堂乃元魏孝文帝作注以為皆
曹子桓事非也然苗茨字後經諸人研核而水經注魏
書並作茅茨正如越絶書茅山吴録作苗山鄭注士相
見禮古文茅作苗盖字通也
   榆欓
 水經注曰漢明帝發使天竺寫致經象始以榆欓盛
 經白馬負圖表之中夏
析曰齊民要術榆十五年中為欓者亦類也唐𢎞
[001-27b]
明集曰梁陳齊魏之前道家唯以瓠盧盛經本無天尊
形像此云榆欓可對瓠盧也
   鼮䑕
 水經注曰靈臺漢光武所築嘗宴于此臺得走䑕于
 臺上
析曰竇氏家傳曰竇攸治爾雅舉孝亷為郎世祖逰于
靈臺得䑕身如豹文熒熒有光輝羣臣莫有知者惟攸
曰此名鼮䑕事見爾雅乃賜絹百疋考爾雅豹文鼮䑕
[001-28a]
郭氏注曰䑕文彩如豹者漢武帝時得此䑕孝亷郎終
軍知之賜絹百疋然則辨鼮賜絹盖有兩也
   陽侯
 水經注曰渭水東逕陽侯祠北漲輙祠之此神能為
 大波故配食河伯也
析曰淮南子曰武王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髙
誘注曰陽侯陵陽國侯也其國近水溺死于水其神能
為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揚雄賦陵陽侯之
[001-28b]
素波應劭曰陽侯古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為大波
予以為非也論語摘輔象曰伏羲六佐陽侯為江海宋
均注曰主江海事也陽侯之波義盖本此
   龍亢
 水經注曰濄水又東南逕龍亢縣語曰沛國龍亢至山
 桑者也
析曰闞駰十三州志曰山桑縣人俗貪偽好持馬鞭行
邑故語曰沛國龍亢至山桑詐托旅使若奔喪道遇冦
[001-29a]
抄遂失資糧酈氏取其一語殊為不偹
   武丘
 水經注曰潁水東逕丘頭魏書國志曰宣王軍次丘
 頭王凌面縛水次故號武丘矣
析曰魏志王凌傳曰嘉平三年王凌隂謀廢立太傅司
馬宣王乘水道討之大軍掩至百尺凌窮蹙乘船出迎
宣王軍到丘頭凌面縛水次而諸葛誕傳甘露二年誕
反于夀春大将軍司馬文王督軍二十六萬討之屯丘
[001-29b]
頭使王基等四面合圍三年誕窘急突城門出司馬胡
奮逆擊斬誕髙貴鄉公紀曰甘露三年司馬文王陷夀
春斬諸葛誕詔曰大將軍親縂六戎營據丘頭内夷羣
凶外殄冦虜克敵之地宜有令名其改丘頭為武丘明
以武平亂後世不忘也按此則司馬懿雖嘗討凌至丘
頭而武丘之名則至司馬昭克諸葛誕乃改本注誤矣
   負夏
 水經注曰瑕丘魯邑春秋之負瑕矣昔衛公叔文子
[001-30a]
 升于瑕丘曰樂哉斯丘死則我欲𦵏焉瑕丘之名盖
 因斯以表稱矣曾子弔諸負夏鄭𤣥皇甫謐並言衛
 地魯衛雖殊土則一也
析曰縣邑同號地志已多于時魯有瑕丘何知衛無兹
壟周之典制國有分土行李所過聚柝是防若瑕丘獨
為魯田寸壤皆非衛有未聞銜命介使慿覽敵國之墟
而終沒大夫卜穸强鄰之陌者也且此處所叙咸在邾
魯封域忽入衛事于理殊乖又負夏可謂負瑕則虞所
[001-30b]
遷豈亦在是乎
   白門
 水經注曰下邳城有三重南門謂之白門魏武擒陳
 宫于此中城吕布所守也
析曰魏志建安三年魏太祖征吕布其将侯成縛陳宫
降吕布與麾下登白門樓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又獻
帝春秋司空攻吕布于下邳布登西北白樓上城陷士
禽以詣司空後漢書曰曹操擊吕布至下邳城圍之布
[001-31a]
與麾下登白門樓圍急下降謝靈運撰征賦曰傷炎季
之崩弛長逆布以滔天相魏武以譎誑宄謨奮于東藩
桴未譟于東郭身已馘于樓門又伏滔北征記曰下邳
城韓信所都也中城吕布所守南臨白門樓據諸書言
則白門所禽者乃奉先非公臺也唐太子賢注范曄書
乃引此注曰南門謂之白門魏武禽陳宫于此盖未知
善長之誤也
   沔水
[001-31b]
 水經注曰襄陽城北枕沔水昔張公遇害亡劍于是
 水
析曰茂先遇害在雒安得亡劍沔流考雷次宗豫章記
雷孔章為豐城令于獄掘得兩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
孔章留其一匣龍淵以進張公及張遇害此劍飛入襄
城水中孔章亡其子爽恒以劍自随後為建安從事經
淺瀨劍忽于腰間躍出初出猶是劍入水變為龍郡國
志曰南郡在襄陽南千五百里有襄陽縣潁川在雒陽
[001-32a]
東南五百里有襄城縣酈氏盖誤以襄城水為襄陽水

   黄鵠山
 水經注曰沙羡縣江之右岸有船官浦歴黄鵠磯西
 南直鸚鵡洲之下尾東即黄鵠山林澗甚美譙郡戴
 仲若野服居之
析曰宋書戴顒字仲若譙郡銍人衡陽王義季鎮京口
長史張邵與顒姻通迎来止黄鵠山山北有竹林精舍
[001-32b]
林澗甚美顒憇此澗義季亟從之逰顒服其野服不改
常度為義季鼓琴並新聲變曲太祖每欲見之嘗謂張
敷曰吾東廵日當讌戴公山也按此則仲若所住黄鵠
乃京口之山酈氏誤可知
   程鄉酒
 水經注曰桂陽郴縣有緑水縣東俠公山南屈注于
 耒謂之程鄉溪郡置酒官醖于山下名曰程酒獻同
 
[001-33a]
析曰荆州記曰桂陽郴縣東界侠公山下有緑溪源官
常取此水為酒又晉書武帝太康元年簡文帝咸安元
年並薦渌酒于太廟豈合酃湖渌溪之醖為祼鬯嘗
酎之祀與則注緑水宜作渌然梁書曰劉杳在任昉坐
有餉楉酒者昉曰酒有千日醉當是虚言杳曰桂陽程
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醉亦其例也昉大驚曰吾實
不憶此杳曰出楊元鳳所撰置郡事元鳳魏代人此書
載其賦云三重五品商溪摖里時即檢記言皆不差據
[001-33b]
此則程鄉酒豈即千里酒乎楊元鳳書酈氏當亦未見
   赤松
 水經注曰東陽郡長山縣北對髙山山下水際是赤
 松羽化之處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後人立廟
 于山下
析曰神仙傳曰黄初平丹溪人年十五牧羊有道士見
其良謹将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
初起行索初平歴年不得見市中有道士乃随求弟至
[001-34a]
山相見詞畢問平羊何在曰羊近山東兄初不見便俱
去平言叱叱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數萬頭羊金華盖
即此山也初平仙去改字赤松子注箋以為古雨師誤

   恒水
 水經注曰崑崙山中有五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
 北流東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恒水東南流逕
 拘夷那竭國云云又逕波麗國又東到多摩梨帝國
[001-34b]
 即是海口也
析曰崑崙墟河出東北陬恒出西北隅恒繞西域達于
大秦河入中國注于東海沔流小渚絶不通波善長叙恒
于河之下盖因崑崙而及之乎若其括地脉川抽竒甄
異六合之外宛在目中三竺之流如瀠足下神州地志
斯為最瓌矣然皆躡法顯之行踪想恒流之洄洑其間
水陸未辨道里難明計所差池厥類亦衆予為兩兩較
之法顯傳云渡新頭河至毗荼國東南行八十由延到
[001-35a]
摩頭羅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到僧伽施國又東南行
七由延到罽饒夷城城接恒水度恒水南行三由延到
呵梨林又東南行十由延到沙祗又南行八由延到舍
衛城又東南行十二由延到那毗伽又東北行減二由
延到迦維羅衞又東行五由延到藍莫又東行十九由
延到拘夷那竭又東行五由延到毗舍離又東行四由
延到五河合口度河南下一由延到巴連弗邑從此東
南行九由延到小孤石山又西行二由延到王舍新城
[001-35b]
從此西行四由延到伽耶城復南行二十里到六年樹
從此還向巴連弗此皆顯踰原越隰瞻曦晷以遐徂尋
途投扉觸風塵而備歴者也水經注因之乃云新頭河
逕中天竺毗荼國又逕摩頭羅渾流恒水恒水東南流
逕拘夷那竭國又東逕毗舍利城又東南流逕僧伽施
又東逕罽賔饒夷又東南逕沙祗恒水又東南逕迦維
羅衛北又東逕藍莫恒水又東至五河合口度河南下
一由延到巴連弗邑恒水又東南逕小孤石山又西逕
[001-36a]
王舍新城又西逕伽耶城南二十里到六年樹法顯從
此東南行還巴連弗邑皆以原野之遄征為波流之所
届焉且拘夷毗舍在藍莫之左水經注乃居伽施之西
舍衛毗伽去伽維北劣一由延恒水若南必逕兹土而
善長遺之度雪山過沙河經鳥萇佛足跡曬衣石即得
陀衛尸羅國水經注乃置葱嶺之東黄河之所逕凡此
俱與法顯傳大致相違若夫顯東西䟦渉所約各㡬由
延者其中定多瑰異直為不能具述善長亦失網羅都
[001-36b]
無補綴但改云恒水東南流耳恒水又東逕耳佳麗僧
城叙多支複空荒夷野事極寂寥千里而遥一言便畢
不令好古之士恨作者之踈乎又法顯從六年樹還
巴連弗順恒水西下至曠野波羅奈盖循西岸行也又
還巴連弗順恒水西下東行得瞻婆梨帝盖沿東滸去
也此邑恒水下流左右諸國盡此矣水經注乃先于巴
連弗處云恒水又東南逕孤石山又西逕王舍伽耶廣
袤計之安得有兩恒河乎是知縱翰畧記者忘准之地
[001-37a]
道快意成書者罔研乎舊史予今乃證其諸長拾其一
短俾知積璧崑圃一片是衛武之圭濯錦蜀流數尺乃
楚丘之服若曰鴻致自有所指歸細趣不足以擊難立
言之㫖吾亦烏乎測之哉
 
 
 
 
[001-37b]
 
 
 
 
 
 
 
 巵林卷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