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日損齋筆記 > 日損齋筆記 日損齋筆記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日損齋筆記       元 黄溍 撰
  辯經六則
鶴山魏氏曰朱文公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引邵子之
説為據而邵子不過曰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
戴九履一之圖其象圓五行生成之圖其象方是九圓
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為圖十為書乎朱子雖力
攻劉氏而猶曰易範之數誠相表裏又曰安知圖之不
[001-1b]
為書書之不為圖則朱子尚有疑於此也朱子發張文
饒精通邵學皆以九為圖十為書朱以列子為證張以
邵子為主嘗以乾鑿度及張平子傳所載太一下行九
宫法考之即所謂戴九履一者則是圖相傳已久安知
非河圖也鶴山素尊信文公之學獨於此圖書之辯不
能無異論然而又曰靖士蔣得之云當以先天圖為河
圖生成數為洛書亦是一説又若有取焉往年閩人吳
蟾者來京師自言從謝疊山得異人所授河圖朝野諸
[001-2a]
公多傳之而秘不輕出其詳雖莫得聞大抵亦是以八
卦為河圖未必不與蔣説同所自出也按孔安國尚書
顧命傳曰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
卦謂之河圖王肅曰河圖八卦也王充論衡亦曰伏羲
王河圖從河水中出易卦是也伏羲得之非作之則以
八卦為河圖自昔已然鶴山之説似不可不考也
尚書古文益稷篇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史記作來始
滑漢書作七始詠采與在滑與忽音相近來與采始與
[001-2b]
治七與在詠與忽文相近政與治義相近諸儒皆隨字
解之獨鄭𤣥忽作曶而謂曶者臣見君所秉君亦有焉
是以曶為笏也其説尤異
禮記曰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帝王世紀謂文王囚
羑里時伯邑考已為紂所殺則是伯邑考既死武王不
得不立非舍也史記云文王崩太子發立豈伯邑考未
死文王已舍之而立武王為太子耶
禮記曰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鷄曰翰音註謂異其
[001-3a]
名所以别於人用也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為雅
稱是以鬼事人也世之好用古語而不詳其文義若此
類者極多此特其一耳
春秋左氏傳聲子襪而登席杜預曰襪足衣也
程泰之演繁露曰戰國策已稱人主為陛下據大戴禮
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有陛下永永與天無極則陛
下之稱周初已有之或謂家語載成王冠頌葢曰率爾
祖考永永無極疑大戴所記出於秦漢以後之所増飾
[001-3b]
然則戰國䇿所稱又安知非後人所増飾耶
  辯史十六則
史記黄帝幼而徇齊家語大戴記並作叡齊司馬真曰
徇亦作濬葢以徇與濬音相近濬與叡文相近而言也
又曰濬當讀為迅則又因裴駰訓徇為疾而以迅為疾
義相近而言也去古既逺經史中魯魚亥豕若此者不
一學者必欲以意強通之豈闕疑之義乎
太史公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擇其言尤雅者著
[001-4a]
為本紀書首故取公孫卿獲寳鼎迎日推䇿之説而不
取其仙登于天之語直書曰黄帝崩葬橋山乃於封禪
書備述卿言黄帝騎龍上天至武帝問黄帝冢則又稱
或對曰黄帝已仙羣臣葬其衣冠或者疑辭也其敘事
可謂婉而直微而顯矣
史記書軒轅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諸侯咸尊軒轅為
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黄帝審如其説則以征伐得天下
自黄帝始湯之放桀何以謂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仲
[001-4b]
虺作誥何以不引阪泉之事為言乎孔子序書斷自唐
虞而下繫易稱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學者考信
於六藝而闕其所不知可也
史記武帝紀及封禪書所載黄錘史寛舒封禪書註引
徐廣曰錘丈恚反錘縣黄縣皆在東萊武帝紀註引韋
昭曰黄錘人姓名一以為地名一以為人名前後自相
矛盾漢書郊祀志註引孟康曰二人皆方士顔師古曰
錘直垂反其不取徐廣之説葢以一人不應係兩縣也
[001-5a]
然寛舒之名數見於後而無所謂黄錘者又似可疑耳
漢書沛公引兵至薛秦泗川守壯兵敗於薛走至戚沛
公左司馬得殺之顔師古曰得者司馬之名今按史記
本文云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師古葢因班孟
堅刪去泗川守壯四字而誤以得字屬於上文小司馬
索隱知其誤而疑左司馬當有名遂以為曹無傷無傷
之名僅見於沛公入闗之後而前無所考姑存其闕文
可也
[001-5b]
漢髙帝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謂三尺劒也杜周
傳三尺安出哉謂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王充論衡凡
引髙帝語却皆有劒字作文而好用歇後語以為竒者
不可不知也
漢文帝紀年有後元景帝有中元有後元葛勝仲曰謂
之後則疑若有極乃不諱避何耶按劉貢甫兩漢刋誤
元鼎四年方得寶鼎無縁先三年而稱之封禪書云後
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自元鼎以
[001-6a]
前之元皆有司所追命也由是言之則所謂中元後元
者豈亦後來之追命乎宜其無所諱避也然以漢書武
帝紀考之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四年得鼎后土祠旁
應劭於元年注曰得寳鼎故因是改元貢甫因封禪書
後三年之語不取應劭之説而謂四年方得鼎似當考

漢元朔元年有司奏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徳再
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然則九錫者先
[001-6b]
王賞功之常典耳後世顧假以為簒語何也
漢㳺俠傳茂陵守令尹公註謂守者未真為之或以為
宋之權行守試即其遺制非也傳稱門下掾説尹公曰
一旦真令至復單車歸為府吏葢宋之時暫權攝者也
若夫權行試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别賢序之崇卑而
已其所謂行尤與漢不同臣賀以太僕行御史大夫事
張湯韓安國皆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繼禄官
髙於所任之職事乃缺/行也
[001-7a]
資治通鑑綱目考亭朱子續經之筆也其推蜀繼漢本
於習鑿齒絀周存唐本於沈既濟而感興詩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葢天理之在人心初無間於古今先儒
所見適與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學者誦感興詩則
不可不與史氏所記並觀也
僧瑩湘山野録卷首書真宗即位之次年賜李繼遷姓
名進封西平王按宋實録繼遷以太宗淳化二年賜姓
趙名保吉授銀州管内觀察使封天水郡侯以其叛服
[001-7b]
不常所賜姓名兩經削奪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因其歸
順仍呼之曰趙保吉非賜姓名也其授夏州刺史定難
軍節度使銀綏宥静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但加
食邑而不進封制下於是年十二月甲辰亦非次年咸
平六年繼遷陷西涼府為潘羅支所殺終其身未嘗封
王也其子徳明既立奉表納欵乃以景徳三年封西平
王大詔令及今新修宋史所載並同而野録無一與之
合繼遷建節之制見於實録及大詔令者本云先帝早
[001-8a]
深注意方議推恩值軒鼎之俄成築韓壇而未暇逮眇
躬之纂位俄封䟽以貢珍彰厥逺圖冠于當代宜伸懋
賞式勸忠勲野録所記既多異詞且易推恩二字曰真
封以實其封王之説皆未可盡據李氏續通鑑長編及
陳均編年備要乃獨有取焉其書太祖開寳九年十月
壬子夜之事亦是捨正史而取野録筆削之意莫得而
詳也
周公謹齊東野語曰禮家如聚訟雖兄弟不容茍同其
[001-8b]
大者無如天地之祭東坡主合祭潁濱主分祭朝廷迄
從合祭之説以至于今按宋史郊議始於神宗元豐元
年至六年乃罷合祭哲宗元祐七年詔復行合祭以伸
始見之禮俟親行北郊則修元豐六年之制仍集官詳
議以聞禮部尚書蘇軾主合祭從之者五人樞宻都承
㫖劉安世主分祭從之者四十人請以十月神州地祇
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請上不親祠而通爟火
於禁中望拜者一人遂再令詳言安世等復執前議蘇
[001-9a]
轍時為門下侍郎請降㫖罷議而安世議狀竟不得上
二蘇之主合祭固未嘗不同也其後合祭罷於紹聖三
年而北郊亦未及行至徽宗政和三年以後凡四祭地
謂朝廷從合祭之説以至於今尤非也
齊東野語卷首記孝宗善政史闕不載者十餘事其一
曰淳熙中張説為樞宻都承㫖奏請置酒延諸侍從上
許之説退約客獨兵部侍郎陳良祐不至説殊不平上
遣中使賜以上罇珍膳説因附奏臣奉㫖集客而良祐
[001-9b]
不至是違聖意也已而上命再賜説復附奏良祐迄不
肯來夜漏將上忽報中批陳良祐除諫議大夫坐客皆
愕然按宋實録陳獻肅公良翰傳載此事甚具非良祐
也良祐亦同時從官公謹誤以良翰為良祐而不知良
翰傳未嘗不載也且説為都承㫖亦非淳熙中葢説以
隆興初為樞宻副都承㫖乾道初落副字而良翰之除
大坡在五年十二月八年説已為簽樞累進知院事淳
熙元年即罷去矣記一事而三失焉於秉史筆者毋責
[001-10a]
可也
靖康元年宗忠簡公留守京城岳忠武王飛時𨽻麾下
犯法當斬忠簡見而竒之曰此將材也遂釋不斬而留
之軍前㑹金人犯氾水乃授以五百騎俾為踏白使已
而凱旋補為統領尋遷統制飛由是知名此事與漢王
陵之於張蒼滕公之於韓信暴勝之之於王訢大扺相
類漢史備著三人之事以彰其竒遇飛孫珂撰飛行實
乃獨諱而不録幸忠簡家𫝊今行于世而新史得以備
[001-10b]
著之
嘉熙四年庚子六月吳公淵自隆興改知鎮江是嵗大
侵明年辛丑改元淳祐公力行荒政分置粥塲以哺兩
淮流移之人先曽祖戸部公時客吳公所從吳公親行
視諸場識汪公立信於稠人之中而竒之亟言於吳公
公與語大悦即令授館而禮遇焉供張服御之盛比它
重客有加人咸驚訝既而立信與先戸部相繼登丁未
庚戌第寳祐三年乙卯吳公以觀文殿學士開閫京湖
[001-11a]
辟立信幹辦公事先戸部準備差遣五年丁巳正月一
日吳公拜㕘知政事請致仕未報而沒于江陵府治閫
檄立信同先戸部䕶送歸𦵏宣城而先戸部為撰行狀
上于史官其後立信入躋從班出專方面名位略與吳
公等人始服公有知人之明而不知立信實先戸部之
所舉新史於立信傳雖備著其事而不能詳先戸部之
名誤以夢炎為應炎是猶可諉曰庶官名不登於史册
無所於考乃以七年丁未取進士則題名有記亦弗之
[001-11b]
考而旁采傳聞之異辭以七年為六年則嵗在丙午又
以為見吳公之次年則嵗在壬寅殊不思兩年皆非策
士之嵗後之秉史筆者所宜考焉
開慶元年七月朱公貔孫由史館校勘授武學博士而
曽先祖戸部府君由添差通判慶元軍府事授武學教
諭實與公並命同一告詞是年十一月貔孫除監察御
史而先戸部奉勑兼樞宻院編修官後九十年是為今
至正九年獲觀公家所述公年譜乃以武學為太學葢
[001-12a]
不詳當時典故而疑武學為武官故以意擅改之云耳
殊不知國子太學博士正録武學博士諭皆師儒之清
選也間嘗録家藏先世所被告命歸之以補其闕而訂
其訛近閲新宋史貔孫本𫝊乃止據其家傳作太學博
士告詞首云勑史館校勘朱貔孫等古者文武同方云
云尤足驗其為武學而非太學也謹識于此以俟後之
秉史筆者刋正焉
  雜辨十三則
[001-12b]
許由事不見於經故司馬子長揚子雲皆以為疑或曰
堯始讓四岳四岳舉舜乃讓於舜春秋左氏傳云許太
岳之後四岳即許由也按周武王封伯夷之裔孫文叔
於許為四岳之嗣則四岳在唐虞時未嘗封許安得預
以為氏乎大扺莊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實其
説所謂子州支父石戸之農者又為誰乎姑闕其疑可

鄧名世上進姓氏辨證有兩繆姓謂音穆者為宋穆公
[001-13a]
之後音謬者秦繆公之後按史記秦本紀前書繆公後
書穆公二字葢通用而秦穆公之見於詩書春秋𫝊皆
正作穆未聞穆可讀如繆也繆固有兩音一與謬同秦
繆可音謬安知宋繆之不音謬乎古人固有以紕繆之
繆為諡如漢之張勃晉之何曽者若唐皮日休追咎秦
伯舍重耳置夷吾而作秦穆公諡繆論乃後世文人出
竒立説以寓褒貶云爾非有其實也安可遂以為據乎
漢有謬忌字正作繆又非可與宋秦二君之諡混為一
[001-13b]
而忌之名亦辨證所不及辨證之可疑多此類漢翟方
進汝南人而謂方進之翟音狄汝南之翟音宅何其自
相矛盾也
漢因秦官置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所居曰寺亦謂之憲
臺朱博傳但稱御史府而後人多引博故事稱柏臺烏
臺葢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臺謂之中丞其後大夫廢
遂獨存與尚書謁者並為三臺齊有都水臺隋有司𨽻
臺唐御史臺嘗改憲臺又改肅政臺而門下為東臺中
[001-14a]
書為西䑓秘書為麟䑓不專以御史所居官置為䑓也
若夫所謂大行䑓者自魏晉至隋唐皆有之其官有令
僕尚書丞郎郎官猶夫今之行省而所謂外䑓者漢以
稱州郡唐以稱三司監院之帶御史者宋之監司既不
帶御史人以其掌糾察之任亦循習呼之曰外䑓云
千字文篇首曰勑周興嗣次韻世言此時未以詔命為
勑當是誤以梁字為勑也程泰之考古編力辨其非引
南史賈希鏡傳勑許郭子既以帝命為勑而興嗣傳云
[001-14b]
勑制寺碑尤可為證按漢書馮異傳以詔勑戰攻宣秉
傳勑賜尚書祿董宣傳勑強項令出然則以詔命為勑
自漢已然泰之特以興嗣傳切近可證而但引南史耳
米元章自書其姓名及所用圖記米或為芉芾或為黻
黻與芾猶可通用芉乃楚姓米氏自出西域米國胡
人入中國者因以為姓唐有回紇米懷玉五代有沙陀
米至誠非若樓之與婁邵之與召同所祖也姓固不可
改字音之相近者寧可混而一之耶或曰山谷極稱引
[001-15a]
初平初起豈皇與黄可混為一姓乎是不然所謂金
華仙伯金華牧羊客者葢言其先金華人耳非指初平
初起為同姓也然他傳記初平初起亦皆作黄而山谷
則自謂七世以上失其譜於金華之族尚莫適相通葢
未嘗以初平與初起混皇黄為一姓也
俗呼人之婦翁曰嶽丈曰泰山説者以為泰山有丈人
峯故有是稱然古者通謂尊長曰丈人非特婦翁也或
又以為張説因東封而其壻躐遷五品故稱之曰泰山
[001-15b]
其説尤鑿按漢郊祀志大山川有嶽山小山川有嶽壻
山嶽而有壻則嶽可以謂之婦翁矣世俗之稱謂未必
不以是又因嶽山而轉為泰山耳
龔頤正續釋常談最號詳博按酒二字出儀禮注乃遺
而弗及葢其所釋者當時南方之常談耳
檠者定弓體之器周禮弓人注音景漢書蘇武注又音
巨京反蘇文忠詩云大弧一弛何縁彀已覺翻翻不受
檠陸放翁曰檠作平聲押用漢註也燈檠亦謂之檠音
[001-16a]
與漢注同李義山詩云九枝燈檠夜珠圓漢地理志朝
鮮民飲食以籩豆顔師古曰若今之檠音其敬反韻書
檠字注曰有足以几物也義山以檠為去聲葢本於此
又與前二音不同
范元實詩眼曰予誦少㳺詞杜䳌聲裏斜陽暮山谷曰
既云斜陽又云暮即重出也欲改斜陽為簾櫳予曰既
云孤館閑春寒似無簾櫳山谷曰亭傳雖未必有簾櫳
有亦無害予曰此詞本模寫牢落之狀若云簾櫳恐損
[001-16b]
初意山谷曰極難得好字當徐思之寳祐間外舅王君
仲芳隨宦至郴陽親見其石刻乃杜䳌聲裏斜陽樹一時
傳録者以樹字與英宗廟諱同音故易以暮葢其詞一
經元祐名公品題雖有知者莫敢改也外舅每為人言
而為之永歎或曰傳録者既以廟諱同音而為之諱少
㳺安得不諱乎是不然陸放翁引北史齊神武相魏時
法曹辛子炎讀署為樹神武怒其犯諱缺/之則二字缺/
原缺/今皆諱避則以為一音矣由是言之則樹字本
[001-17a]
不必避禮部韻略諱而不收者失於不考也況當時諸
公詩篇中所用樹字不一而足以大蘇集中所載而言
則庭下梧桐樹及樹頭初日掛銅鉦闇風驚樹擺琅玕
孤城吹角烟樹裏清風欲發鴉翻樹詩句作於熙寧元
祐紹聖元符間未嘗以為諱何獨疑少游之不避耶
陶靖節詩曰昔在黄子廉彈冠佐名州湯伯記註云三
國志黄葢傳曰南陽太守子廉之後劉潛夫詩話亦云
子廉之名僅見葢傳按後漢尚書令黄香之孫守亮字
[001-17b]
子廉為南陽太守註及詩話舉其孫而遺其祖豈弗深
考歟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
趙與旹賓退録曰諺謂物多為無萬數漢成帝紀語也
按繹山碑云世無萬數則秦時已有此語矣
漢有兩韓信同為髙祖將兩張禹俱明經兩京房俱治
易兩王商皆成帝時由外戚輔政兩杜子夏皆附王氏
北斗垣内星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宿羽流列祠為二斗
非也南斗於次為星紀在正北人以其見必於南故謂
[001-18a]
之南斗以别北斗耳若所謂斗覆為豐年者乃天市垣
之斗斛星又非此二斗也
 
 
 
 
 
 
[001-18b]
 
 
 
 
 
 
 
 日損齋筆記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