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果學紀聞 > 困學紀聞 卷八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困學紀聞卷八
            宋 王應麟 撰
  孟子
孟子集注序説引史記列傳以為孟子之書孟子自作
 韓子曰軻之書非自著盖史記近是而滕文公首章
 道性善注則曰門人不能盡記其辭又第四章決汝
 漢注曰記者之誤呉伯豐以問朱文公文公答曰前
[008-1b]
 説是後兩處失之熟讀七篇觀其筆勢如鎔鑄而成
 非綴緝所就也
趙氏孟子章指引論語曰力行近仁誤以中庸為論語
 無垢孝經解誤以臨深履薄為衛武公之詩致堂無
 逸傳誤以不解于位為泂酌呉才老書裨傳臣辨誤/以晉侯重耳為申生誠
 齋易傳後序誤以/韓宣子為季札
文選陳孔璋為曹洪書云有子勝斐然之志注引墨子
 曰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告子勝仁子墨子曰未必
[008-2a]
 然也告子為仁猶跂以為長偃以為廣不可久也勝
 盖告子之名豈即孟子所謂告子歟
文選注引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於踵趙岐曰致至
 也今本作放踵注無致至/也三字
元和郡縣志齊雪宫故址在青州臨淄縣東北六里晏
 子春秋所謂齊侯見晏子于雪宫若璩按今晏子春/秋無李吉甫所引
 語/
孟子以齊王由反手也趙岐注謂譏管晏不勉其君以
[008-2b]
 王業文王望道而未之見注謂殷禄未盡尚有賢臣
 道未得至王無咎非之曰岐名通孟子而實汨之
琴張注謂子張善鼓琴盖未知左傳有琴張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注云四事禹湯文武所行事
 也而伏生大𫝊云周公兼思三王之道以施於春秋
 冬夏其説陋矣
滕定公文公按趙氏注古紀世本滕國有考公麇元公
 𢎞即定公文公也世本今無傳此可備㕘攷
[008-3a]
志曰喪祭從先祖注引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愚謂邦
 國之志若周志史佚之志鄭書楚書秦記之類
孟子疏謂齊王悦南郭先生吹竽喜鄒忌鼔琴安知與
 衆樂樂愚考之史記騶忌以鼔琴見齊威王非宣王
 也惟南郭處士吹竽乃宣王時見韓非内儲説
説苑景差相鄭鄭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脛寒後景差過
 之下陪乗而載之覆以上衽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
 國相豈不固哉吾聞良吏居之三月而溝渠修十月
[008-3b]
 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此即孟子所言
 子産以乗輿濟人之事也叔向之時鄭無景差當以
 孟子為正
曽西注以為曽子之孫集注因之經典序録曽申字子
 西曽參之子子夏以詩𫝊曽申左丘明作傳以授曽
 申曽西之學/於此可考楚鬬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則曽西之
 為曽申無疑若璩按此足正集注之/誤以齊桓為兄亦然
郅惲曰孟軻以彊其君之所不能為忠量其君之所不
[008-4a]
 能為賊與今孟子語小異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矣愚按書大𫝊云嵗事既畢餘子皆入學十五入小
 學十八入大學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上
 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歸
 夕亦如之餘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
 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不提挈出入皆如之此
 之謂造士漢書食貨志云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
[008-4b]
 右塾鄰長坐於左塾云云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
 斑白不提挈孝悌之義當以是觀之
棄禮捐恥若璩按/賈誼語秦所以敗恥尚失所按于/寳語晉所以替
 恥之於人大矣
陳蕃諫校獵曰齊景公欲觀於海放乎琅邪晏子為陳
 百姓惡聞旌旗輿馬之音舉首嚬眉之感景公為之
 不行此以孟子二章為一事
梁惠王西喪地於秦七百里潏水李氏曰初北地郡屬
[008-5a]
 魏後盡為秦并喪於秦不止七百里也若璩按魏無/北郡地當作
 上郡正義云今鄜綏等州也秦本紀惠文君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即魏世家㐮王七年盡入上郡于秦
 事在孟子適梁後八年當梁惠王/語時地止喪七百里仍是實録
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
 意而至者也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
周子静端/朝為學官小司成襲盖卿以守氣不如守約命
 題子静曰氣不與約字對兩守字著畧㸃晦翁注甚
 明豈可破句讀孟子
[008-5b]
尸子引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金樓子曰曽生謂
 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期孟子誦其
 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斯言亦有所本
命不可委故孟子言立命心不可委故南軒以陶淵明
 委心之言為非
仁曰仁術儒曰儒術術即道也申不害以術治韓鼂錯
 言術數公孫𢎞謂智者術之原君子始惡乎術矣故
 學者當擇術
[008-6a]
致堂曰楊朱與老耼同時墨翟又在前宗師大禹而晏
 嬰學之以為楊墨出於師商考之不詳甚矣朱文公
 曰莊周之學出於老氏韓子始謂子夏之後有田子
 方子方之後流而為莊周以其書之稱子方者考之
 則子方之學子夏周之學子方者皆不可見愚謂觀
 此二説則異端之學非孔門弟子𫝊流之差也若璩/按史
 記儒林傳序如田子方段干木呉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故曰子夏之學有田子方田子方
 侍坐魏文侯自稱其師曰東郭順子為真人為天人/正莊周所宋尚者安得謂非其𫝊流昌黎語皆有本
[008-6b]
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縁督以為經又曰將
 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此子莫之執中也
楊之學似老墨之學似佛楊朱書惟/見于列子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劉原父云仁字從人義
 字從我豈造文之意邪愚謂告子仁内義外之説孟
 子非之若以人我分仁義是仁外義内其流為兼愛
 為我矣
孟子引費惠公之言謂小國之君也春秋時費為魯季
[008-7a]
 氏之邑史記楚世家有鄒費郯邳盖戰國時以邑為
 國意者魯季氏之僭歟若璩按吕氏春秋亦有以滕/費則勞以鄒魯則逸為日知
 録所/遺
仁人心也求其放心此孟子直指本心處但禪學有體
 無用
曹交注謂曹君之弟按左𫝊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
 時曹亡久矣曹交盖以國為氏者若璩按曹亡久矣/余有辯見四書釋
 地/續
[008-7b]
老泉三子知聖人汙論誤以汙字為句趙岐謂孟子知
 其言大過故貶謂之汙下亦非孟子之意若璩按何/屺曕曰今
 刋本趙注非全文偽疏毎章之首總舉大意其語多/協韻者皆割趙注為之毛斧季從真定梁氏借得宋
 槧本影鈔者具在安得好古之士/重刋以復趙注之舊也聞所未聞
史記六國表注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
 今無此語
孟子字未聞孔叢子云子車注一作子居居貧坎軻故
 名軻字子居亦稱字子輿疑皆傅㑹聖證論云子思/書孔叢子有孟
[008-8a]
 子居即是軻也/傅子云孟子輿
孟子正義云唐林謹思續孟子書二卷謂孟子七篇非
 軻自著乃弟子共記其言與韓文公之説同
正義序云孫奭崇文總目館閣書目讀書志皆無之朱
 文公謂邵武士人作不解名物制度其書不似疏
吕氏春秋舜行徳三年而三苖服孔子聞之曰通乎徳
 之情則孟門太行不為險矣故曰徳之速疾乎以郵
 傳命此可以證孟子引孔子之言
[008-8b]
墨之治喪以薄宋書禮志引尸子禹治水為喪法曰桐
 棺三寸制喪三日盖墨家託於禹也
好樂好勇好貨色齊宣王所以不能用孟子也文帝好
 清静故不能用賈誼武帝好紛更故不能用汲黯若/璩
 按好樂當讀如悦樂之樂莊暴此章惟鼓樂之樂/讀如字宋陳善捫蝨新話實云詳見余潛丘劄記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光武封一卓茂而節義之俗成太
 宗誅一徳儒而諫爭之門闢信乎如風之偃草也若/璩
 按晉傅𤣥疏言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魏文慕/通達而天下賤守節霸朝且然況大一統之君哉
[008-9a]
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秦皇以不仁得之矣二世而
 失猶不得也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心故湯曰天吏尹曰天
 民
孟子學伊尹者也當今之世舎我其誰也是亦聖之任
仁在乎熟之而已矣子路未熟之五榖管仲已熟之荑
 稗楊墨五榖之螟螣
照乗之珠和氏之璧戰國之君以為寳故曰諸侯之寳
[008-9b]
 三
為天吏則可以伐燕於漢楚見之董公未説漢王之前
 以强弱角勝負所謂以燕伐燕也三軍縞素之後則
 為天吏矣仁義之言齊梁以為迂濶者董公一言而
 漢楚之興亡決焉可謂豪傑之士若璩按董公遮説/漢王之言賴漢書
 始得/聞
弱而不可輕者民也古先哲王曰敬民曰畏民石守道
 謂湯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陳勝以匹夫
[008-10a]
 亡秦民可不畏乎故曰民為貴太史公以陳涉與湯/武並言涉豈能為湯
 武哉盖楚漢間豪傑之餘論也民若璩按趙威后對/齊使者言茍無嵗何有民茍無 何冇君戰國時猶
 有此/髙論
善推其所為此心之充拓也求其放心此心之收斂也
 致堂曰心無理不該亡而不能推則視之不見聽之
 不聞痒痾疾痛之不知存而善推則潛天地撫四海
 致千嵗之日至知百世之損益此言充拓之功也西
 山曰心一而己由義理而發無以害之可使與天地
[008-10b]
 參由形氣而發無以檢之至於違禽獸不逺此言收
 斂之功也不闔則無闢不涵養則不能推廣
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有猷有為矣必曰有守不虧其義
 矣必曰不更其守何徳將歎習曰入時愈深則趨正
 愈逺以守身為法以入時為戒可謂士矣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諸葛武侯謂
 漢賊不兩立其義正矣然取劉璋之事可謂義乎若/璩
 按朱子曰三代而下以義為之只冇一箇諸葛孔明/郭汾陽功名愈大而心愈小易傳及諸葛次及郭汾
[008-11a]
 陽/
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日無再中之理而新
 垣平言之日無漸長之理而袁充言之漢文隋文皆
 以是改元漢文悟平之詐而隋文終受充之欺此存
 亡之判與若璩按漢文帝改後元元/年隋文帝改仁夀元年
夫道一而已矣為善而雜於利者非善也為儒而雜於
 異端者非儒也
堯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學所以明人倫舜察於人倫
[008-11b]
 居中國去人倫無君子如之何其可也孟子道性善
 稱堯舜莫大於人倫此正人心之本原也
晏子春秋曰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
 而不任三不祥孟子謂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
 者當之盖古有此言也
孺子滄浪之歌亦見於楚辭漁父考之禹貢漢水東為
 滄浪之水則此楚歌聲也文子亦云混混之水濁可
 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008-12a]
無恆産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古之士所以異於民也
 蘇秦無二頃田而奔走游説豈所謂士哉水心葉氏
 云周衰不復取士孔孟不以其不取而不教也孔孟
 之徒不以其不取而不學也道在焉故也
不得志修身見於世上蔡謝子曰天下皆亂而已獨治
 不害為太平蜀士楊肩吾曰天下雖不治平而吾國
 未嘗不治且平者岐周是也一國雖不治平而吾家
 未嘗不治且平者曽閔是也一家雖不治平而吾身
[008-12b]
 吾心未嘗不治且平者舜與周公是也文子亦云不/憂天下之亂
 而樂其身治者/可與言道矣
鹽鐵論引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乗之勢
 不能一朝居也又云今之士今之大夫皆罪人也又
 云王者與人同而如彼者居使然也與今本不同若/璩
 按鹽鐵論皆罪人也下有皆/逢其意以順其惡句不宜漏
民心之得失此興亡之大幾也林少頴云民之思漢則
 王莽不能脅之使忘民之忘漢則先主不能彊之使
[008-13a]
 思唐與政若璩按與政宋唐説齋/之字名仲友金華人云民心思漢王郎
 假之而有餘民心去漢孔明扶之而不足
論語終於堯曰篇孟子終於堯舜湯文孔子而荀子亦
 終於堯問其意一也
利與善之間君子必審擇而明辨焉此天理人欲之幾
 善惡正邪之分界也孟子之言公不夷不惠可否之
 間材與不材之間揚莊之言私
若將終身焉窮不失義若固有之達不離道能處窮斯
[008-13b]
 能處達
養心莫善於寡欲注云欲利也雖非本指廉者招福濁
 者速禍亦名言也道家者流謂丹經萬卷不如守一
 愚謂不如孟子之七字不養其心而言養生所謂舎
 爾靈龜觀我朶頤也若璩按真西山疏亦云臣竊謂/仙經萬卷不若誦無逸之一篇
 道家千言豈如/玩静夀之兩語
吕氏春秋開春論云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
 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
[008-14a]
 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績所以見致民利也管子
 引神農之數文子亦引神農之法此即許行所為神
 農之言歟漢藝文志農家有神農二十篇劉向别録
 云疑李悝商君所説
孔子孟子皆不之秦荀子嘗入秦而譏其無儒孔子順
 曰秦為不義義所不入其志如魯仲連若璩按嘗謂/人知齊威王
 之朝周而不知後有趙肅侯之朝天子知魯仲/連義不帝秦而不知先已有孔子順義不入秦
句容有盜改置社稷而盜止下邳有盜遷社稷於南山
[008-14b]
 之上盜亦衰息見陳后山談叢岳州田䑕害稼雍明
 逺曰迎貓之祭不修也命祭之鼠隨以斃見范蜀公
 集孟子有變置社稷禮記有八蜡孰謂古制不可行
 於今乎
求在我者盡性於己求在外者聽命於天李成季曰與
 其求於人曷若無欲於己與其使人可賤不若以賤
 自安吕居仁亦以見人有求為非若璩按魏冰叔亦/言能無求者天不
 能/賤
[008-15a]
宿於畫水經注云澅若璩按今本/水經注作澅水出時水東去臨淄
 城十八里所謂澅中也俗以澅水為宿留水以孟子
 三宿出澅或云當作畫後漢耿弇進軍晝中/史記晝邑人王蠋通鑑作晝邑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邵子之論秦曰殺人之多不必以
 刃謂天下之人無生路可趨也
商鞅富强之術誘三晉之民力耕於内而使秦民應敵
 於外使梁王用孟子之言施仁政於民秦焉得誘之
 仁勝不仁如春融冰泮故曰仁者無敵若璩按商鞅/四句出杜氏
[008-15b]
 通典為/君卿語
蓋大夫王驩漢泰山郡盖縣故城在沂州沂水縣西北
趙氏春秋論曰五伯者三王之罪人謂其三代而春秋
 之也齊桓其作俑也今之諸侯五伯之罪人謂其春
 秋而戰國之也晉定其作俑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
 之罪人謂其戰國而七國之也晉之韓趙魏其作俑
 也
止齋曰人多言常平出漢耿中丞顔師古以夀昌為權
[008-16a]
 道豈知常平為古法孟氏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今文作檢班氏食貨志作斂是
 也夫豐嵗不斂饑嵗不發豈所謂無常平乎若璩按/古雖豐
 穰未有以人食供狗彘者狗彘食人食二語即下章/庖有肥肉四語意集注所謂厚斂於民以養禽獸耳
 殊不必/泥班志
陳烈讀求其放心而悟曰我心不曽收如何記書遂閉
 門静坐不讀書百餘日以收放心然後讀書遂一覽
 無遺前賢之讀/書如此
[008-16b]
若民則無恆産因無恆心孟子言戰國之民也周之盛
 時以井牧授田以鄉遂設教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士
 亦田野之秀民也不惟士有常心民亦有常心矣故
 曰文武興而民好善
  小學
爾雅注漢武帝時得豹文鼮鼠孝廉郎終軍知之賜絹
 百匹文選注引竇氏家𫝊以為竇攸世祖詔諸侯子
 弟從攸受爾雅二説不同
[008-17a]
爾雅西至於邠國謂之四極朱文公曰邠國近在秦隴
 非絶逺之地愚按説文引爾雅曰西至汃國謂四極
 汃西極之水也府巾/切
爾雅疏案尸子廣澤篇云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
 田子貴均列子貴虚料子貴别囿其學之相非也數
 世矣而己皆弇于私也天帝皇后辟公𢎞廓宏溥介
 純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兼
 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實則無相非也仁意篇述太
[008-17b]
 平之事云燭於玉燭飲於醴泉暢於永風春為青陽
 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𤣥英四氣和正光照此之
 謂玉燭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髙者不少下者不多此
 之謂醴泉其風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方盛冬為
 安静四氣和為通正此之謂永風四氣和正光照元/板作四氣和為正
 光/
爾雅疏引舎人云按經典序録爾雅有犍為文學注二
 卷一云犍為郡文學卒史臣舎人漢武帝時待詔
[008-18a]
白虎通引親屬記即爾雅釋親也通典顔延之曰伯叔
 有父名則兄弟之子不得稱姪從母有母名則姊妹
 之子不可言甥且甥姪惟施於姑舅耳雷次宗曰姪
 字有女明不及伯叔甥字有男見不及從母劉共父
 刋二程先生集改姪為猶子朱文公謂古人固不謂
 兄弟之子為姪亦無云猶子者記禮者言/猶己之子但云兄之
 子弟之子然從俗稱姪亦無害於義理也若璩按顔/氏家訓云
 爾雅喪服經左𫝊姪名雖通男女並是對姑之稱晉/世已来始呼叔姪余謂呂氏春秋黎丘部有竒鬼焉
[008-18b]
 喜效人之子姪昆弟之狀先秦已/稱兄之子弟之子為姪見於此
傅負版郭璞注未詳即栁子所為作蝜蝂傳者也西京/賦戎
 葵懐羊爾雅䕇懷/羊璞亦曰未詳
陸璣為詩草木疏劉杳為離騷草木疏王方慶有園庭
 草木疏李文饒有山居草木記君子所以貴乎多識
 也然爾雅不釋蔝蔜字書不見栮榿學者恥一物之
 不知其可忽諸若璩按蔝蔜璞注雖云未聞其實爾/雅以蔜釋蔝蔜即上文之璞注
 今蘩或曰鷄腸草是/也王氏千慮亦有一失
[008-19a]
檟苦荼注今呼早采者為荼晩取者為茗一名荈説文
 茗荼芽也東坡詩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若璩按/三國志
 韋曜傳曜初見禮異或密賜/茶荈以當酒茶事見史始此
急就篇注牡蒙一名黄昬後山詩黄昬湯疑即此也
終軍之對鼮鼠盧若虚之辯鼨鼠江南進士之問天雞
 劉原父之識六駁可謂善讀爾雅矣蔡謨不識彭蜞
 人謂讀爾雅不熟田敏不知日及學之陋也若璩按/木槿花
 朝開暮落故名曰及不知日及/改為白及見宋史儒林敏本傳
[008-19b]
唐𤣥度十體書曰周宣王太史籀始變古文著大篆十
 五篇秦焚詩書惟易與史篇得全逮王莽亂此篇亡
 失建武中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説所不通者
 十有二三按説文多引王育説如天屈西北為无蒼
 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
説文敘尉律試八體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隷書亡新使甄豐
 等改定古文時有六書古文竒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佐即隷也書正
 義亦云秦有八體亡新六書去大篆刻符殳書/署書加古文竒字藝文
[008-20a]
 志謂漢興蕭何草律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以六體
 試之古文竒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律即尉律也六體非漢興之法
 當從説文敘改六為八若璩按説文序漢興試八體/八字實誤辨見余濳丘剳記
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丁顔氏解為蠲其子孫之役非
 也即參同契所謂老翁復丁壯朱文公詩自慶樽前/老復丁黄庭經亦有
 此三/字
董彦逺若璩按彦逺名逌東平人徽猷閣待/制即撰廣川書跋十卷畫跋六卷者除正字謝
 啓敘字學涉獵該洽其畧云殘經不悟於郭亡董疏/莊公
[008-20b]
 二十有四年郭公胡傳曰此郭公也/先儒或以為郭亡郭亡之説本新序闕文徒存於夏
 有閔疏成二年衛侵齊與齊師遇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如戰也夏有杜注闕文失新築戰事馬不
 足一者既失其全閔疏萬石君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
 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虎多於六者自乖其數閔疏顏氏家/訓後漢書酷
 吏樊曅為天水郡守民歌曰寜見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書本穴皆誤作六夫虎豹穴居事之較者
 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寧當論其六七乎書殘武殪閔疏宣六年周/書曰殪戎殷殪
 即壹衣即殷也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鄭注衣讀如/殷齊人言殷聲如衣某按壹戎衣武成文啓指為殘
 似據/康誥頌亂湯齊閔疏長發至于湯齊毛傳齊如字禮/記孔子閒居注音躋詩孔疏言三家
[008-21a]
 詩有讀為躋者下文聖敬日/躋間居躋作齊音齋故曰亂烏寫混淆閔疏海録碎/事古語云字
 經三寫烏焉成馬則本文寫/字似有誤董疏寫當作馬魚魯雜糅閔疏張鷟云/魯之與魚淄
 澠莫辨枹朴子云以/魚為魯以帝為虎増河南之邑為雒減漢東之國
 為隋閔疏事文類聚漢以火行忌水故洛字去水而/加佳隋以周齊不遑寧處故隨字去辵而從隋
 避上則辠不從辛閔疏説文辠字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狀秦以辠似皇字改
 為/罪絶下則對因去口董疏古對字本從口説文云/漢文帝以口多非實改從土
 合而棘氏微足省而踈姓絶閔疏晉書棗據傳本姓/棘其先避仇改焉束晳
 傳漢踈廣之後王莽末廣曽孫孟達避難自/東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踈之足遂改姓馬定文於
[008-21b]
 六穗之禾訓同於導閔䟽顔氏家訓封禪書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獸此
 導訓擇光武詔云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是也説文/云䆃禾名引封禪書為證無妨自當有禾名䆃但非
 相如所用禾一莖六穗於庖豈成文乎縱强為此語/則下句當云麟雙觡共抵之獸不得云犧也某按史
 記載此書道下從禾漢書/文選俱從寸顏注導擇也分序於八寸之策埶異為
 宗董疏北史徐遵明𫝊見鄭𤣥論語序云書以八/寸䇿誤作八十宗因曲為之説其僻也皆如此
 尾亂真董疏莊子云丁子有尾李頤注夫萬物無定/形形無定稱在上為首在下為尾世人謂右
 行曲波為尾今丁子二字雖左行曲波亦是/尾也按説文丁字作□是無尾也故曰亂真鉤須失
 實閔疏荀子不茍篇鉤有須注即丁子有尾也丁之/曲者為鉤須與尾皆尾類是同也董疏按説文鉤
[008-22a]
 曲也丁之曲者為鉤今/鉤曲而丁直故曰失實書立書肖而既謬國名閔疏/劉向
 戰國策序本字多誤脱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為卷為端而遂乖服制董/疏
 玉藻龍卷以祭𤣥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注卷或作衮字之誤也孔疏禮記本或作卷
 字其正經司服及覲禮皆作衮字故鄭注王制云卷/俗讀其通則曰衮是也又注端當為冕字之誤也孔
 疏知端當為冕者以下諸侯皮弁聽朔朝服視朝是/視朝之服卑於聽朔今天子皮弁視朝若𤣥端聽朔
 則是聽朔之服卑於視朝與諸侯不類/且聽朔大視朝小故知端當為冕也篆形誤偽誰
 正雲興之祁祁閔疏顔氏家訓詩云有渰萋萋興雲/祁祁毛傳渰隂雲貌萋萋雲行貌祁
 祁徐貌按渀已是隂雲何勞復云/興雲祁祁耶雲當為雨俗寫誤耳隸體散亡共守鑾
[008-22b]
 聲之鉞鉞閔疏説文鉞車鑾聲從金戉聲呼㑹切詩/曰鑾聲鉞鉞俗作鐬以鉞作斧戉之戉非
 是按今庭/燎作噦噦鎖定銀鐺之名閔疏顔氏家訓後漢書囚/司徒崔烈以銀璫鏁鋃鐺
 大鏁也世多誤作金銀字武烈太/子亦誤嘗作詩云銀鎖三公脚車改金根之目閔/疏
 事文類聚退之子昶性閣劣為集賢校/理史傳有金根車悉改根字作銀字知一束二縫
 之為來閔疏説文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束二縫/象芒束之形天所來也故為形來之來
 二首六身之為亥郡章立信救時惟正於四羊閔疏/東觀
 漢記馬援上書成皐令印皐字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縣長吏印文不冋恐天
 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為信也所/宜齊同事下大司空正郡國印章國史傳疑考義共
[008-23a]
 惑於三豕閔疏家語卜商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
 志者問諸晉/史果曰己亥傅㑹作九禾之秀離析為三刀之州閔/疏
 事文𩔖聚光武生濟陽縣舎是嵗縣界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因名曰秀晉王濬為廣漢太守夜夢三刀懸
 于卧室梁工須臾又夢一刀主簿李毅曰三刀為州/字文益一刀春明府其臨益州乎果然董疏按説文
 秀字從禾從乃不從九也州字從/川不從刀也故曰傅㑹曰離析合樂之奏妄加文
 武之為斌閔疏魏明帝太和初公卿奏歌以詠徳舞/以象事于文文武為斌謹製樂府名章斌
 之舞董疏説文本作彬文質備也/從文配武過為鄙淺故曰妄加定經之名誤合日
 月之為易閔疏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從勿秘書/説日月為易象隂陽也徐曰謂下為月字
[008-23b]
 也見説文及韻補董疏吾衍謂説文引蒼頡易字象/蜥蜴形蜥蜴善變則知古人託之以喻其變不疑也
 虞翻曰日月/為易不可從字失部居改白水真人之兆閔疏光武/帝紀王莽
 纂位忌惡劉氏以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或以貨/泉字文為白水真人董疏説文泉字象水流出成川
 形不從白亦不從水/也故曰字失部居書忘形象作非衣小兒之謡閔/疏
 朝野僉載裴炎為中書令時徐敬業欲反令駱賓王/為謡曰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教炎莊上
 小兒誦之并都下童子皆唱炎遂與合謀内應又唐/書裴度傳張權輿欲傾度作偽謡云非衣小兒坦其
 腹天上有口被驅逐據啓非字似用張謡但以儷白/不類惟加系旁始失裴字形象對又較精董疏非當
 作/緋四十八安取於桑閔疏事文類聚蜀何祇夢井中/生桑以問占夢趙直直曰桑非
[008-24a]
 井中之物㑹當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夀恐不過此/祗後至犍為太守四十八果卒董疏何祗事見益部
 耆舊傳俗□字從四十八按説文從叒/從木不從十從八也故曰安取於桑三十七未足
 語世閔疏秦始皇紀㑹稽碑俱四字句獨三十有七/年多一字元申屠駉家藏舊刻□有七年三十
 為□速達反退之自謂識字故孔戣志銘亦云孔世/□八□字世字俗俱作世董疏説文世字從三十
 并也音撤三十年為一世七字從一世旁作七似/七字乃從而曳長之不從七也故曰未足語世
 父七十二家名雖俱在閔疏漢郊祀志齊桓公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
 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董疏桓譚/新論泰山之上有八百餘處而可識知者僅七十有
 二/尉律四十九類書盖已亡閔疏尉律見説文敘徐/鍇曰尉律漢律篇名董
[008-24b]
 疏藝文志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作訓纂篇凡八十九章
 四十九疑作八/十九未知是否誤存舟二間之為航閔疏顔氏家訓/互從二間舟詩
 云巫之秬秠是也今之隸書轉舟為日何/法盛中興書乃以舟在二間為舟航字誤安識門五
 日之為閏閔疏㐮九年晉復伐鄭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隂阪注此年無閏月
 戊寅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閏為門字閏内王為/五字月為日字晉攻鄭門門各五日癸亥去戊寅十
 六日以癸亥始攻攻/輒五日凡十五日也學者徧觀異書而求其事之所
 出亦多識之一也彦逺有古文集類叙云孔安國以
 隸古易科斗故漢人不識古字開元又廢漢隸易以
[008-25a]
 今文故唐人不識隸古今按書叙為隸古定正義謂/就古文體而從隸以定之雖
 隸而猶古盖存古則可慕為隸則可識非謂隸書為/隸古也 若璩按今按書序一段似王氏後自較其
 説者疏余晚而得董斯張吹景集載與其僚壻閔元/衢合 彦逺此啓曰困學翁所不能詳其出者吾兩
 人以數年林纉力始語語分疏之寧非曠世一大快/余故録之於逐句下惟見㐮三十年傳者不録斯張
 字遐周元衢字康侯並烏程人為胡朏明鄰邑前輩/朏明嘗稱其學貪竒炫博云 何屺瞻曰閔董果淹
 雅其引海録碎事事文類聚而不舉本/書微染俗學與胡𫝊學古編並後出書
宋景文公云蕭何自題蒼龍白虎二闕後世署書由何
 始説文扁署也从戸冊戸冊者署門戸之文也
[008-25b]
夾漈金石畧云祀巫咸大湫文李斯篆愚按方氏跋詛
 楚文以為秦惠文王二十六年石湖若壉按石湖/范成大號
 謂當惠文王之世後百餘年東巡泰山刻石則小篆
 非出於李斯
古器銘云十有三月十有四月十有九月云正月乙子
 或云丁子吕與叔考古圖謂嗣王踰年未改元故以
 月數乙子即甲子丁子即丙子世質人淳取其同類
 不然殆不可考曽子固謂古字皆重出此文作亖者
[008-26a]
 特二字耳
毛伯敦祝下一字劉原父以為鄭曰文武時毛叔鄭也
 而吕與叔以為簠銘中上一字歐陽公以為張曰
 宣王時張仲也而與叔以為弡周姜敦伯下一字歐
 陽公以為冏曰穆王時伯冏也而與叔以為百古文
 難考幾於郢書燕説
博古圖晉姜鼎銘用蘄綽綰眉夀伯碩父鼎銘用祈丐
 百禄眉夀綰綽孟姜敦銘綰綽眉夀石湖云似是古
[008-26b]
 人祝延常語愚謂漢書安世房中歌云克綽永福顔
 氏注綽緩也亦謂延長
張燕公謝碑額表云孔篆呉札之墳秦存展季之壠言
 孔子篆者始見於此
金石録汲縣太公碑云晉太康二年得竹策之書其紀
 年曰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參考年數盖夀一百一
 十餘嵗今按書顧命云齊侯吕伋則成王之末伋已
 嗣太公為齊侯矣
[008-27a]
潏水李氏云古印有文曰祭尊非姓名乃古之鄉官也
 説苑載鄉官又有祭正亦猶祭酒也
秦詛楚文作於惠文王之時所詛者楚懐王也懐五逺屈
 平邇靳尚而受商於之欺致武闗之執非不幸也然
 入秦不反國人憐之如悲親戚積怨深怒發于陳項
 而秦亡也忽焉六國之滅楚最無罪反爾好還天人
 之理也南公曰楚雖三戸亡秦必楚吁秦詛楚耶楚
 詛秦耶若璩按此亦具/見王氏懐抱
[008-27b]
徐楚金説文繫𫝊有通釋部叙通論祛妄類聚錯綜疑
 義系述等篇吕太史謂元本斷爛毎行滅去數字故
 尤難讀若得精小學者以許氏説文㕘繹恐猶可補
 也今浙東所刋得於石林葉氏蘇魏公本也
説文飲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宋符瑞志鳯凰
 其鳴雄曰節節雌曰足足然則爵即鳯凰歟
宣和中陜右人發地得木簡于罋字皆章草檄云永初
 二年六月丁未朔廿日丙寅朱文公答呉斗南書謂
[008-28a]
 東漢討羌檄日辰與通鑑長厯不同盖指此也今考
 通鑑目録漢安帝永初二年六月乙未朔後漢紀五/月有丙寅
 七月有戊辰恐當以長厯為正/ 何校本云注二十字亦正文
漢西域傳安息國書革旁行為書記顔氏注今西方胡
 國及南方林邑書皆横行不直下法苑珠林云造書
 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
 少者蒼頡其書下行夾漈六書畧云梵書左旋其勢
 向右華書右旋其勢向左
[008-28b]
韓文公曰凡為文辭宜畧識字杜子美曰讀書難字過
 字豈易識哉李衡識字説曰讀書須是識字固有讀
 書而不識字者如孔光張禹許敬宗栁宗元非不讀
 書但不識字孔光不識進退字張禹不識剛正字許
 敬宗不識忠孝字栁宗元不識節義字此可為學者
 之戒
周越書苑云郭忠恕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
 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
[008-29a]
 隸書乃今真書趙明誠謂誤以八分為隸自歐陽公
 始庾肩吾云隸書今之正書張懷瓘云隸書云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千文云杜藁鍾隸王羲
 之傳尤/善隸書
康節邵子之父古字天叟定律吕聲音以正天下音及
 古今文謂天有隂陽地有剛柔律有闢翕吕有唱和
 一隂一陽交而日月星辰備焉一剛一柔交而金木
 水火備焉一闢一翕而平上去入備焉一唱一和而
 開發收閉備焉律感吕而聲生焉吕應律而音生焉
[008-29b]
 觀物之書本于此謂闢翕者律天清濁者吕地先閉
 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也冬則閉
 而無聲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所至
 也銜凡冬聲也横渠張子曰商角徴羽皆有主出於
 唇齒喉舌獨宫聲全出於口以兼五聲也夾漈鄭氏
 曰聲為經音為緯平上去入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
 宫商角徴羽半徴半商七音也其體横故為緯
七音三十六字母出於西域豈所謂學在四夷者歟司
[008-30a]
 馬公以三十六字母總三百八十四聲為二十圖夾
 漈謂梵人長於音所得從聞入華人長於文所得從
 見入華則一音該一字梵則一字或貫數音鳩摩羅/什曰天
 竺國俗甚重文制其宫商體韻以入管弦為善/凡覲國王必有賛徳佛經中偈頌皆其式也
諧聲六書之一也聲韻之學尚矣夾漈謂五書有窮諧
 聲無窮五書尚義諧聲尚聲釋文序録云古人音書
 止為譬況之説孫炎始為反語考古編謂周顒始有
 翻切非也若璩按音書止為譬/況三句出顔氏家訓
[008-30b]
隋陸法言為切韻五卷後有郭知𤣥等九人増加唐孫
 愐有唐韻今之廣韻則本朝景徳祥符重修今人以
 三書為一或謂廣韻為唐韻非也鶴山魏氏云唐韻
 於二十八删二十九山之後繼以三十先三十一僊
 今平聲分上下以一先二僊為下平之首不知先字
 盖自真字而來愚考徐景安樂書凡宫為上平商為
 下平角為入徴為上羽為去則唐時平聲已分上下
 矣米元章云五聲之音出於五行自然之理沈隠侯
[008-31a]
 只知四聲求其宫聲不得乃分平聲為二然後魏江
 式曰晉吕静放李登聲類之法作韻集五卷宫商龣
 徴羽各為一篇則韻分為五始於吕静非自沈約始
 也約答陸厥曰宫商之聲有五文字之别累萬以累
 萬之繁配五聲之約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學沈存中
 云梵學入中國其術漸密若璩按曾親見呉彩鸞所/書唐韻次第較鶴山亦不
 合以何校本云朱元章/曰 下當自為一條
潛虚以䒶為天古文也見廣韻而集韻不載古文韻䒶/字碧落文
[008-31b]
廣韻言姓氏甚詳然充字有充虞見孟/子歸字有齊歸見/左
 傳/其遺闕多矣賁育謂孟賁夏育也廣韻以賁為姓
 古有勇士賁育謬矣若璩按賁字/為姓者音肥
顔魯公在湖州集文士摭古今文字為韻海鏡源三百
 六十卷以包荒萬彚其廣如海自末尋源照之如鏡
 崇文總目僅存十六卷今不傳若璩按宋藝文志顔/真卿韻海鑑源亦僅
 十六卷鏡為鑑者/避翼祖嫌名也
韓非五蠹曰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
[008-32a]
 公説文云自營為厶背厶為公
宋元憲寳翫佩觿三篇蘇文忠每出必取聲韻音訓文
 字置篋中晁以道晩年日課識十五字
夾漈謂説文定五百四十類為字之母然母能生而子
 不能生誤以子為母者二百十類
呉孫休自制名字以命其子武曌劉龑及圀皆字書所
 無梁四公/記亦然
隋志以蒼頡訓纂滂喜為三蒼説文繫𫝊以蒼頡爰厯
[008-32b]
 博學為三蒼并訓纂為四篇若璩按三蒼之名以隋/經籍志為定盖趙髙所
 作爰厯篇胡母敬作博學篇并於李斯蒼頡篇已/久而不復可别識矣訓纂揚雄作滂喜賈魴作
急就篇沐浴揃搣寡合同莊子外物篇皆可以休老
 亦作揃搣
不字本方久反凡書之不字皆㸃入聲其字本音箕夜/如
 何/其凡書之其字皆㸃平聲攻媿/集
李瀚蒙求以平聲與上去入相間近世續蒙求者/不知此攻媿云
  經説
[008-33a]
六經始見于莊子天運篇孔子曰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以禮樂詩
 書易春秋為六藝始見于太史公滑稽列𫝊孔子曰/六藝於
 治一/也或云七經後漢趙典學孔子七經蜀秦/宓謂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或以六
 經六緯為十二經莊子天/道篇或以五經五緯為十經南/史
 周續/之或云九經釋文序録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唐谷那律𫝊九經庫始
 有九經/之名樂經既亡而有五經自漢武立博士始也邵
 子定以易書詩春秋為四經猶春夏秋冬皇帝王伯
 若璩按呉文正謂經焚于秦而/易獨存經出於漢而樂獨亡
[008-33b]
漢藝文志云文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
 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故無訓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
 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
 易為之原白虎通云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
 義禮禮易智詩信也二説不同然五經兼五常之道
 不可分也
後漢翟酺曰文帝始置一若璩按今本作五此云/一於事雖合於文則改經博
 士考之漢史文帝時申公按此出楚/元王傳韓嬰皆以詩為
[008-34a]
 博士所謂魯/詩韓詩五經列于學官者惟詩而已景帝以轅
 固為博士所謂/齊詩而餘經未立武帝建元五年春初置
 五經博士儒林傳賛曰武帝立五經博士書惟有歐
 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而已立五經而獨舉其四盖
 詩已立于文帝時今并詩為五也若璩按孟子題辭/孝文皇帝欲廣遊
 學之路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皆置博士後罷𫝊記博/士獨立五經而已朱子謂此事在漢書無考余謂劉
 歆移太常博士書云孝文皇帝尚書初出屋壁詩始/萌芽天下衆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説猶廣立于學
 官為置博士非岐説之/所本乎第史文不備耳
[008-34b]
石經有七漢熹平則蔡邕魏正始則邯鄲淳晉裴頠唐
 開成中唐𤣥度後蜀孫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楊南仲
 等中書髙廟御書後蜀石經於髙祖太宗/諱皆缺畫唐之澤深矣
唐儒學𫝊序文宗定五經鑱之石張參等是正訛文按
 文粹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云初大厯中名儒
 張參為司業始詳定五經書于論堂東西廂之壁序
 以參為文宗時誤矣參所定乃書于壁非鑱石也若/璩
 按今闗中唐時石刻張參五經文字具在/南渡後𣙜場中無搨本故厚齋未之見耳舊史紀云
[008-35a]
 開成二年十月癸卯宰臣判祭酒鄭覃進石壁九經
 一百六十卷㑹要載是年八月覆定石經字體官唐
 𤣥度狀今所詳覆多因司業張參五經字為準藝文
 志參有五經文字三卷𤣥度有九經字樣一卷文宗
 時是正訛文乃𤣥度非參也
皇覽冢墓記曰漢明帝時公卿大夫諸儒八十餘人論
 五經誤失符節令宋元上言秦昭王與吕不韋好書
 皆以書葬王至尊不韋久貴冢皆以黄腸題湊處地
[008-35b]
 高燥未壞臣願發昭王不韋冢視未燒詩書愚謂儒
 以詩禮發冢莊子譏假經以文姦者爾乃欲發冢以
 求詩書漢儒之陋至此若璩按嘗持論此舉未行秦/漢後遂不獲見六經全文為
 終古之恨頗為世人所怪不昭襄王葬茝陽括地志/云在雍州藍田縣西六里 韋冢皇覽云在河南洛
 陽北邙道西大冢是魏地/形志云在陽翟縣恐非
歐陽文忠公筆説云安昌侯張禹曰書必博見然後識
 其真偽當考所出
艾軒云日用是根株文字是注脚此即象山六經注我
[008-36a]
 之意盖欲學者於踐履實地用工不但尋行數墨也
虞溥厲學曰聖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學者不好也及至
 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知
 然後心開意朗敬業樂羣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已至
 道之入神也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任子曰
 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勤學無以為智不勤教
 無以為仁愚謂此皆天下名言學者宜書以自儆若/璩
 按晉虞溥𫝊學徒既至溥乃作/誥以奬訓之厲學當名曰學誥
[008-36b]
文中子言聖人述史三焉書詩春秋三者同出于一陸
 魯望謂六籍之中有經有史禮詩易為經書春秋實
 史耳舜臯陶之賡歌五子之歌皆載於書/則詩與書一也文中子之言當矣
王微之云觀書每得一義如得一真珠船見陸農師詩
 注
古未有板本好學者患無書桓譚新論謂梁子初楊子
 林所寫萬卷至於白首南齊沈驎士年過八十手寫
 細書滿數十篋梁袁峻自寫書課日五十紙枹朴子
[008-37a]
 所寫反覆有字金樓子謂細書經史莊老離騷等六
 百三十四卷在巾箱中後魏裴漢若璩按後魏書無/裴漢當作後周
 借異書躬自録本其勤與編蒲緝栁一也國史藝文
 志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術數字學小書按考之册/府元龜呉
 蜀皆有之蜀中始有板本/文選亦見王明清揮麈録後唐詔儒臣田敏校九經
 鏤本于國子監國初廣諸義疏音釋令孔維邢昺讐
 定頒布
春秋正義云傅咸為七經詩王羲之寫今按藝文類聚
[008-37b]
 初學記載傅咸周易毛詩周官左傳孝經論語詩皆
 四言而闕其一
鄭康成注二禮若璩按二禮/亦周禮禮記引易説書説樂説春秋説
 禮家説孝經説皆緯候也河洛七緯合為八十一篇
 河圖九篇洛書六篇又别有三十篇七經緯三十六
 篇易緯稽覽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驗是類謀辨終備
 書緯琁璣鈐考靈曜刑徳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
 度災汜厯樞含神務禮緯含文嘉稽命徴斗威儀樂
[008-38a]
 緯動聲儀稽耀嘉汁圖徴孝經緯援神契鉤命決春
 秋緯演孔圖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
 考異郵保乾圖漢含孶佑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説題
 辭又有尚書中候論語䜟在七緯之外按李尋有五
 經六緯之言盖起於哀平至光武篤信之諸儒習為
 内學隋焚其書今惟易緯存焉正義多引䜟緯歐陽
 公欲取九經之疏删去䜟緯之文使學者不為怪異
 之言惑亂然後經義純一其言不果行
[008-38b]
朱文公謂五經疏周禮最好詩禮記次之書易為下愚
 考之隋志王弼易孔安國書至齊梁始列國學故諸
 儒之説不若詩禮之詳實若璩按朱子又謂儀禮疏/不甚分明余謂左𫝊疏雖
 詳亦/畧
司馬文正公曰新進後生口𫝊耳剽讀易未識卦爻已
 謂十翼非孔子之言讀禮未知篇數已謂周官為戰
 國之書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
 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朱文公
[008-39a]
 曰近日學者病在好髙論語未問學而時習便説一
 貫孟子未言梁惠王問利便説盡心易未看六十四
 卦便讀繫辭此皆獵等之病
宋符瑞志云孔子齊戒向北辰而拜告備于天曰孝經
 四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謹已備矣見援/神契是以聖
 人為巫史也緯書謬妄而沈約取之無識甚矣
家語齊太史子餘歎美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
 言無位而空王之也董仲舒對䇿云見素王之文賈
[008-39b]
 逵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鄭𤣥六藝論云自號素王
 盧欽公羊序云制素王之道皆因家語之言而失其
 義所謂郢書燕説也莊子云𤣥聖素王之道祥符中
 諡孔子為𤣥聖後避聖祖名改至聖
自漢儒至於慶厯間談經者守訓故而不鑿七經小傳
 出而稍尚新竒矣至三經義行視漢儒之學若土梗
 古之講經者執卷而口説未嘗有講義也元豐間陸
 農師在經筵始進講義自時厥後上而經筵下而學
[008-40a]
 校皆為支離曼衍之詞説者徒以資口耳聽者不復
 相問難道愈散而習愈薄矣陸務觀曰唐及國初學
 者不敢議孔安國鄭康成況聖人乎自慶厯後諸儒
 發明經㫖非前人所及然排繫辭若璩按謂/歐陽永叔毁周禮
 按謂歐陽永/叔蘇軾轍疑孟子按謂李覯/司馬光譏書之𦙍征顧命按/謂
 蘇/軾黜詩之序按謂晁/説之不難於議經況傳注乎斯言可
 以箴談經者之膏肓若璩按陸佃𫝊崇政殿説書進/講周官神宗稱善始命先一夕
 進藁孫游渭南集按實録元祐五年二月邇英閣講/畢無逸篇詔詳録所講以進今後具講義次日别進
[008-40b]
 是哲宗又嘗申命之/講義果始農師矣
西山先生大學衍義後序謂有進姦言於經幄者嘗以
 問西山之子仁甫答云講易乾之文言知進退存亡
 為姦言以罔上
秦有誓而書亡魯有頌而詩亡魯郊禘秦僭畤而禮亡
 大夫肆夏三家雍徹而樂亡
法言曰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通一經藝文志曰古之
 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盖劉歆七畧取法言之
[008-41a]
 語
 
 
 
 
 
 
 
[008-41b]
 
 
 
 
 
 
 
 困學紀聞卷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