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全史日至源流 >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全史日至源流卷首下
          山東道御史許伯政撰
  壬子運提要
邵子元㑹運世之法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得三百六
十年則積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每年十二月凡
為三百六十月者得三百六十則積十二萬九千六百
月合一萬零八百年為一㑹每月三十日凡為三百六
[002-1b]
十日者得三百六十則積十二萬九千六百日合三百
六十年為一運每日十二時凡為三百六十時者得三
百六十則積十二萬九千六百時合三十年為一世其
立筭可謂巧矣然不分五運而總計每度三百六十年
驗諸天行及歲差本非事實且易卦衍蓍之法分二以
象兩象天開地闢也掛一以象三象人之配兩大為三
才也於是揲四以象四時以一揲象一年也數揲之後
必歸竒于扐以象閏象歲氣所餘五日四分日之一積
[002-2a]
而為閏者也十九年七閏其中必有五歲再閏者二故
再扐而後掛以象之然後計其在揲之䇿乾坤合三百
六十當期之日當十二月各三十日之正數也盖衍蓍
專象歲氣之流衍以行鬼神故不計朔虚今元㑹運世
每年歲實止于三百六十日並無閏餘尤非事實又按
先天十二月卦坤六隂于月建值亥後天八卦乾戰西
北于方位亦值亥所以象動極而静乾元養貞于坤藏
即邵子所謂隂含陽也由是静極復動子半陽生天心
[002-2b]
來復故曰天開於子由是至於丑半二陽浸長萬物紐
芽此地道承天含物化光之始故曰地闢于丑由是至
于寅半三陽奮和萬物發育故曰人生于寅人事之生
生百為皆開於寅故别物穪人以配三才也古人以是
為三統亦若乾元統天之義故三代建正迭用之邵子
遡氣化之初同世運于歲運其理本可相通但稱子㑹
一萬八百年生天丑㑹一萬八百年生地寅會一萬八
百年生人何造物之遲鈍若此静軒周氏附㑹其說遂
[002-3a]
謂天開于子而天皇氏出地闢于丑而地皇氏出人生
子寅而人皇氏出各一萬八千年曷思天開地闢時人
猶未生而已有天皇地皇其前且有盤古獨非人乎設
生人尚在寅㑹而此二皇先出則其君臨天下虚無人
物何所治理乎此其荒誕不經尤非事實又按文王序
卦首乾坤孔子為之傳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初未
嘗索諸天地以前莊子所謂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是也今將索天于天之上上于何窮索地于地之下下
[002-3b]
于胡底理非思議所及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故凡語
天地之道者惟中庸為物不貳一語直契本原解易有
太極者惟通書無極而太極一解最為了當若夫生天
生地之說大抵出于二氏未有子孫而有子孫雖莊叟
亦譏之學者不察淫于異說不可為訓且夫惟天之命
於穆不已故始于無始終于無終安得有毁敗之時今
其說曰戌㑹則閉物而消天亥㑹則消天而消地悠謬
無稽尤不可訓竊謂天地設位貞元逓轉當其貞也静
[002-4a]
以藏用羣生蟄閉殆與歲運相似然極多不過千餘年
耳及其貞下起元乾元資始則坤元資生一始即無不
始亦若雷雨之動滿盈何待遲乆惟是氣化之初天造
草昧風氣沕穆至于風氣漸開羣聖迭興然後制作浸
備斯為通論耳即如乾坤之後受之以屯者物之始生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也屯受以蒙蒙受以需者始生
而穉飢必需食渇必需飲人物各率其性之自然故需
者飲食之道也然道麗于氣氣之需養甚亟其情必至
[002-4b]
於相争而訟興相争不已其勢必至于相奪而衆起盖
人心危則道心滅矣於是師受以比而羣隂統于一陽
之尊所以象乎元后繼天作君作師乃域中第一義也由
是小畜以柔其剛暴之氣率履以正其倫常之經而後
禮義成俗天下大同故受之以泰焉凡此即天地開闢
以後之真象也至于泰受以否則孟子所謂天下之生
一治一亂盖若晝夜寒暑之循環不已也否受以同人
又若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故曰
[002-5a]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而受之以大有也然則遵羲之卦
文之序孔之傳以推論宇宙紛紛之說不俱可以息喙
乎哉餘解見序卦傳
崑山方氏曰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既有太極即有
隂陽既有隂陽即生萬物既有萬物即生聖人豈有一
萬餘年陽始生而天開又一萬餘年隂始生而地闢又
一萬餘年隂陽始交而萬物生又四五萬年隂陽始完
而聖人出萬無是理也夫自堯舜至今纔三千餘年耳
[002-5b]
三代已不如唐虞漢唐宋又不如三代世道升降不過
二三百年則一變矣豈有開闢之後四五萬年風氣尚
未開人文尚未著水土尚未平生民尚未粒直待羲農
黄帝堯舜迭興而後治耶竊謂羲農去盤古之時必不
逺其年可以千計不可以萬計也堯舜去羲農之世必
甚近其年可以百計不可以千計也學者不可不察
方氏此論見理正大故録其說而本之以上推太古自
壬子運首之甲子歲至運六末之丁丑歲厯一千二百
[002-6a]
七十四年其即天地開闢以後盤古三皇之世歟竊見
史家之紀盤古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變化
而庶類繁相傳首出御世者曰盤古氏夫四象變化而
庶類繁庶類繁而盤古首出御世其生人不待三萬二
千四百年之乆亦可見矣其紀三皇曰天皇氏繼盤古
氏以治澹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千支之名以定歲之
所在十干曰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
元黓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
[002-6b]
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此其稱名寓義
最為古樸洵太初風味及後聖代十干以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代十二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則文字既興從其簡易矣夫干支定歲所以紀天之
行也然則天行至此始著故尊其功而稱天皇歟又稱
地皇氏繼天皇以治爰定三辰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
一月夫定三辰之行度分晝夜之短長乃知日躔循十
二辰次右轉每三十日為一月十二辰次即地之十二
[002-7a]
分野所由紀也然則地紀至此始著故尊其功而稱地
皇歟又稱人皇氏繼地皇以治相厥山川分為九區當
是時萬物羣生淳風沕穆主不虚王臣不虚貴政教君
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然則畫九州辨疆域脩道
立教以興人治實肇乎此故尊其功而稱人皇歟以上
四君惜史無在位之年數可稽然而干支既立月數既
定故今逐歲詳其天正冬至且紀其朔日于歲首至于
閏法雖未制而天行可推故並推十九年七閏者以志
[002-7b]
之是亦易未作而畫前原有易之意也
丁丑之後歲次戊寅其包羲氏之元年乎何以知之凡
百家之說不一則當折衷于至聖而至聖之說莫信于
六經昔孔子删書首唐虞賛易則首包羲繫辭傳曰包羲
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此胡五峯本
之以定五帝之稱者也家語載孔子答宰我問五帝徳
首黄帝次少昊次顓頊帝嚳及堯舜與答季康子問五
帝同今按易傳于神農氏後統稱黄帝堯舜氏作盖自
[002-8a]
 黄帝厯少昊顓頊帝嚳以及堯乃祖孫父子一姓相傳
 而舜承堯禪亦受終文祖者也宰我康子所問者盖問
 此一代故孔子以此答之又考大戴禮之五帝篇史記
 之五帝紀亦同此而中無少昊或其紀録闕畧不全耳
 若自包羲以至堯舜則當以五峯遵易傳所定為是又
 按編史者多謂唐堯元年起甲辰緣厯代帝王相傳各
 有世次及在位年數載在諸史而散見于經傳者又多
 符合所以康節經世温公通鑑考亭綱目皆主之今遵
[002-8b]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所載帝王世次及在位年數上考太
 昊伏羲氏史稱以木徳繼天而王在位百十五年女媧
 氏與太昊同母太昊沒誅共工氏以治天下在位百三
 十年炎帝神農氏史稱以火徳代伏羲氏治天下在位
 百四十年子臨魁立在位八十年子承立在位六十年
 子明立在位四十九年子宜立在位四十五年子來立
 在位四十八年子裏立在位四十三年裏之曽孫榆罔
 立在位五十五年諸侯尊軒轅為天子降封帝于潞軒
[002-9a]
轅黄帝有熊氏史稱以土徳代神農氏以治天下在位
百年子元囂立以金徳王天下號少昊金天氏在位八
十四年黄帝孫昌裔之子顓頊以水徳紹金天氏即帝
位初國髙陽故號髙陽氏在位七十八年少昊孫橋極
之子帝嚳以木徳代髙陽氏為天子因其始受封于辛
故號髙辛氏在位七十年子摯嗣立九年諸侯廢之尊
堯為天子是堯甲辰元年前上至戊寅凡一千一百零
六年其間伏羲氏兩主為一代神農氏傳八主為一代
[002-9b]
黄帝至堯舜傳六主為一代本與繫辭傳符合且神農
黄帝兩代世次相承中間不容参以他氏惟包羲氏一
代二主本有在位年數可據而說者多以為相傳十六
氏盖由春秋元命苞謂自天地開闢至春秋魯哀公蔣
十四年獲麟之歲分為十紀而列伏羲氏于禪通紀中
妄稱傳十六氏之後乃及炎帝故說史者為其所惑而
不察今特辨之于左
禪通所稱十六氏者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
[002-10a]
陸氏昆連氏混敦氏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
襄氏葛天氏隂康氏無懐氏共工氏今按史稱太昊以
龍紀官朱襄為飛龍氏昊英為潜龍氏大庭為居龍氏
渾敦為降龍氏隂康為土龍氏栗陸為水龍氏又稱共
工為上相柏皇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陸居北
赫胥居南昆連居西葛天居東隂康居下分理宇内是十
五氏中自中央尊盧有巢無懐四氏外餘皆太昊之臣
内外分職共理天下者也夫有一代之君必有一代之
[002-10b]
臣史册因而紀載之後世皆然也其諸氏之治民各有
治績亦若太公治齊一年報政禽父治魯三年報政則
史册亦各因其政績而紀之也且上古無國號天子諸
侯皆以氏稱如禹有天下曰夏后氏其列侯曰防風氏
有窮氏有扈氏斟灌氏斟鄩氏有仍氏有鬲氏良由其
時近古故相沿耳然則十五氏皆國君有土者其為上
相下相之類則以諸侯入為王朝卿士者耳商周以後
始有國號然周之時列侯並紀各有傳國世次見于春
[002-11a]
秋此封建之世皆然上古何獨不然乎設十五氏相繼
為天子前有伏羲女媧後自神農以及帝摯皆紀在位
年數何中間獨遺十五氏而不紀乎今于女媧氏之後
直接以神農既與易傳合亦與史說合故推堯甲辰元
載以前一千一百有六年而定戊寅為包羲元年也
史紀天皇曰一姓十三人繼盤古以治紀地皇曰一姓
十一人繼天皇以治紀人皇曰一姓九人繼地皇以治
又曰人居一方可見開闢之後雖人物羣生而風氣屯
[002-11b]
蒙其間才徳邁衆者則共尊以為君殆若易之屯初建
侯蒙二包蒙皆起于下而未統一四海也且上古結繩
而治未有紀載之書故盤古三皇史無在位年數至包
羲氏獨稱以木徳繼天而王儼若前無所承者今讀孔
子繫辭傳論包羲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徳類萬物之
情而先推本天地之大徳曰生言生生不已日新富有
者天地之徳業也繼之曰聖人之大寳曰位言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所以參天地贊化育而成位乎其中
[002-12a]
故謂之大寳也何以守位曰仁言元后繼天作民父母
則天位乃聖人之官守惟體仁足以長人也何以聚人
曰財若山林川澤田疇乃天地養萬物自然之美利其
財所由生即人所由聚也故理財正辭禁民為非必裁
制之以義惟利物足以和義也盖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然惟天下至聖為能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故下文
接入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明夫躬膺大寳繼天開治
首自包羲惟其始作八卦乃萬法創制之所從生也然
[002-12b]
後厯舉羣聖之制器尚象皆取法八卦以申明之然則
史稱伏羲以木徳繼天而王不亦與經㫖符合歟况易
以彌綸天地之道不但制器者尚其象也今具論于左
天尊地卑南明北幽故先天八卦圜圖首列乾南坤北
辨尊卑之分正子午之位也次以山澤通氣與中庸論
天地之生物不測即次及山水之生物不測正同盖山
澤融結皆有脉絡聨貫能醖釀英華輔佐天地發育萬
物是謂通氣山末異而本同故艮居西北誌山之所起
[002-13a]
水本異而末同故兌居東南誌澤之所注此四者兩間
之定體也然後雷風管萬物之出入日月主四時而運
照者往來升降于其間而不已焉雷之啟蟄必始于東
北以震居之紀出物之始風之温涼應候莫盛于西南
以巽居之紀入物之始而風以解凍出物雷以收聲入
物其相薄可互見矣積陽之氣為火火氣之精為日爰
列離于木位以象日之東生積隂之氣為水水氣之精
為月爰列坎于金垣以象月之西生晝夜代明錯行不
[002-13b]
相射而兩間之大局備于圖矣然後取八卦之相錯者
布為圜方兩圗圜圖象天復一陽臨二陽泰三陽大壯
四陽夬五陽乾六陽姤一隂遯二隂否三隂觀四隂剥
五隂坤六隂其序次自東而西所以著二氣之闔闢隨
天運以左旋也方圖象地復冬至臨大寒泰雨水大壯
春分夬榖雨乾小滿姤夏至遯大暑否處暑觀秋分剥
霜降坤小雪其序次自西而東所以著中氣之生于十
二日躔循地紀而右轉也然探乎其本又皆出于横圖
[002-14a]
盖河圗之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起自正北此天行之
始陽變隂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之本序也及包羲則之
以作卦乃以五十為太極而畫從中起雷以動之風以
散之乃物所資以生雨以潤之日以暄之乃物所資以
長艮以止之兊以說之乃物所資以收乾以君之坤以
藏之乃物所資以藏本之以正四時之序木春生火夏
長金秋收水冬藏若與天行之水始正北相悖故曰易
逆數也然四時之序既正而圜圖之二氣左旋方圖之
[002-14b]
日躔右轉自合其序故後天八卦播五行于四時亦起
于帝出乎震齊乎巽是易用逆數所謂先天而天不違
後天而奉天時惟其能彌綸天地之道也自是百王迭
起其若昊授時必不能違此五圖之法少或違之必無
以裁成天地之道而範圍大化于不過矣
史紀伏羲畫八卦後繼稱作甲厯起于甲寅支干相配
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
紀而時不易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紀
[002-15a]
而方不惑今按作甲厯者紀作厯之始自包羲也日躔
十二辰次周而復始故每歲定為十二月而起于甲寅
是建寅為正月亦始自包羲也盖以地支言之寅夘辰
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丑為冬每歲相同
而配以十干則戊年甲寅己年丙寅庚年戊寅辛年庚
寅壬年壬寅故六甲而天道周者五歲為周也由是周
而復始癸年仍起于甲寅故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
是紀而時不易焉析一日為十二時如月法則晝夜之
[002-15b]
短長以是紀而人知度若甲日甲子時乙日丙子時之
類亦六甲而周也配支干于八方如十二辰之次則東
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惑若甲夘乙為東庚酉辛為西
之類而分野乃可推也盖日之數十起于甲周則為旬
月之數十二起于寅周則為歲其法與易數相表裏今
推戊寅為包羲元年其正月建甲寅其朔日值甲子恰
與史說符合且太昊以木徳王亦與卦首震巽符合故
于包羲元年特以建寅為歲首明夫夏正得天百王所
[002-16a]
同而制法實自羲畫始矣厥後商周雖改正而其敬授
人時本周書武成篇一月壬辰旁死魄推之寅為一月
本商書太甲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推之丑為十二月未
嘗改乎四時及月數盖推其日至可得而知也
易傳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自分二象兩掛
一象三之後揲之以四以象四時以一揲象一年也數
揲之後歸竒于扐以象閏象三年一閏六年兩閏九年
三閏之類也然其中間或十一年或八年必有五歲再
[002-16b]
閏者二因而得十九年七閏以成章故以再扐而後掛
象之是閏法亦制自包羲尤有說卦傳可據也
史稱女媧氏與太昊同母太昊沒誅共工氏以治天下
在位百三十年今推癸酉是其元年史又稱其生而神
靈佐太昊正昏姻以重萬民之判是為神媒然則氏號
女媧從其所掌之職亦若初教民畜牧充庖厨稱曰包
羲初教民萟五榖稱曰神農皆從其所建之功且其稱
神媒以世祀之尤與稱神農以世祀之相似盖男女飲
[002-17a]
食人之大欲所存而掌判以正昏姻耒耨以利稼穡首
自二君立功者不朽此以沒世不忘也周禮媒氏掌萬
民之判乃周官三百六十之一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
必不使婦人為之况上古男女無别太昊始制嫁娶通
媒妁以重人倫之本所以正人也設命女弟為媒氏又
不及時遣嫁且使之繼世有天下以臨百官撫萬民其
身不正如正人何繼天開治之聖人必不為此也又如
人名女叔士名馮婦皆非婦女之謂何故氏號女媧即
[002-17b]
指為女主此與為神農之言者曰與民並耕而食同一
誕妄大抵好事造言齊東野語其邪說誣民往往類此
嘗讀程子易傳解坤之六五曰婦居尊位女媧氏武氏
是也非常之變不可言故有黄裳之戒而不盡言也伊
川猶言若此况餘子乎故此條本與日至無涉而特辨
之附誌于編以質髙明
神農氏代伏羲氏治天下推得癸未是其元年傳世八主
享國五百二十年惜史無日至可稽惟志其以火紀官
[002-18a]
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可證十二辰次之稱名神農
之前已有之耳
黄帝代神農氏有天下推得癸亥是其元年史稱其設
靈臺立五官以叙五事命鬼臾蓲占星鬪苞授規正日
月星辰之象於是乎有星官之書命羲和占日尚儀占
月車區占風今按靈臺為測候之所星官有紀數之書
五官有分掌之職占星于昏旦占日于改躔占月于合
朔占風于應律盖厯術較太昊時又加詳宻矣
[002-18b]
又史稱帝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柄所建始作甲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謂之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謂之枝枝幹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納音可
見太昊作甲厯其干支稱名仍循天皇氏之舊至是始
易之以甲乙子丑等稱而所重尤在探五行之情占斗
柄所建枝幹相配定之以納音其法同類娶妻隔八生
子如甲子同位娶乙丑隔八下生壬申金之類此即律
吕相生之法故曰納音先儒論之詳矣或謂鬼谷子王
[002-19a]
詡始作納音盖世俗所傳海中金爐中火之類附㑹於
納音者耳
又史稱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綜六術以定
氣運因問於鬼臾蓲曰上下周紀其可數乎對曰天以
六節地以五制周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
周五六合者歲三十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千四
百四十氣為一周太過不及斯以見矣事物紀原云盖
天即渾天儀也六術者占日占星占月占風造律吕作
[002-19b]
甲子是也今按天幹二五地枝二六天五以地六為節
若六甲六乙至六壬六癸是也地六以天五為制若五
子五丑至五戌五亥是也合之得六十六六則得三百
六十所以應周天之度分為十二辰次以行歲氣者也
凡二十四氣生于天行每期三百六十日以周天度又
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不足為氣嬴除其四分不足之小
數則每期餘五日六期餘三十日為一月整數故曰周
天氣者六期為備列宿分十二辰次即十二野之分星
[002-20a]
是謂地紀斗建左旋而日躔右轉每月三十度即得三
十日總十二月亦得三百六十日以合天度而月與日
㑹推其平行得二十九日六時二刻十四分有竒十二
交㑹則每歲虚六日不足為朔虚并不足餘分五歲共
虚三十日亦為一月整數故曰終地紀者五歲為周凡
此氣嬴朔虚即置閏之數故五六合者以每歲二十四
氣計之歲三十得七百二十氣則氣嬴得一百五十日
而朔虚得一百八十日者即此可推合之得三百三十
[002-20b]
日應置一十一閏是謂一紀六十歲得千四百四十氣
則氣嬴得三百日而朔虚得三百六十日者即此可推
合之得六百六十日應置二十二閏是謂一周迨數周
之後氣嬴及朔虚餘分所積必有二十九期即得十一
閏者以起下紀故曰太過不及斯以見矣大抵甲子甲
午周則起癸巳癸亥癸巳癸亥周則起壬辰壬戌而循
環不已焉此即史稱積餘分以置閏配甲子而設蔀之
法也盖置閏之法十九年必有七閏以成章者其緯也
[002-21a]
三十年必有十一閏六十年必有二十二閏以成周紀
而其終必有二十九期十一閏以起下蔀者其經也此
皆氣朔嬴虚之所積自然而然非智巧所能安排舊來
厯家不詳周紀之說而分蔀以求厯元各出意見其誤
甚矣今逐章逐紀詳具歴年之下閱者審焉
又史稱帝乃因五量治五氣起消息察發歛以作調歴
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今按五量起于黄鐘之
龠積數于九而因之以治五氣殆用九九之數推筭氣
[002-21b]
運歟嘗觀後天八卦巽齊東南則陽盛極而隂胎乾戰
西北則隂盛極而陽胎盖艮坤者隂陽闔闢之樞而巽
乾者動静互根之紐是以列之于四隅所以主四立而
司啟閉也故黄帝内經以斗柄所建辰巳戌亥為天地
之門戸而以天五之迭至主之如甲巳之歲正月建丙
寅則戊巳加於斗建辰巳之月為黅天之氣而木氣承
之若甲乙加于斗建戌亥之月是也乙庚之歲正月建
戊寅則庚辛加于斗建辰巳之月為素天之氣而火氣
[002-22a]
承之若丙丁加于斗建戌亥之月是也蒼天元天之類
即此可以類推此五氣五運之說也然則所云起消息
察發歛以作調厯殆後世司厯家年神歲徳之類所由
權輿歟每歲十二月以甲寅為紀即寅建為正也每日
十二時以甲子為紀即子半為朔也必稱甲者今推癸
亥為黄帝元年歲首建甲寅元日建甲子與太昊元年
正同可見古帝王躬膺厯數其敬天勤民所以協時月
正日者多推本受命之元年月正元日以起數緣其時
[002-22b]
無年號故以此示與民更始俾之共禀正朔于不越耳
又史稱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䇿得寳鼎今考
漢武帝元鼎五年六月得鼎后土祠旁其冬辛巳朔旦
冬至齊人公孫卿稱與黄帝等卿有札書内稱黄帝得
寳鼎神䇿問于鬼臾蓲蓲對以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
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黄帝迎日推䇿後率二十歲得
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
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卿因嬖人奏之
[002-23a]
武帝大恱召問卿對以受此書申功申功與安期生通
受黄帝言有此鼎書今申功已死是鼎書乃卿所偽造
史遷目擊其事紀述甚明而編史者亦采入黄帝紀謬
矣又史稱帝命大容作承雲之樂是為雲門中春之月
乙夘之辰日在奎始奏之今莫知何年仲春亦莫知乙
夘仲春何日但推黄帝時冬至日在危三度仲春不得
在奎其說固不確耳
少昊金天氏史稱黄帝子在位八十四年今推癸卯是
[002-23b]
其元年
顓頊髙陽氏史稱昌意子黄帝孫繼少昊即帝位在位
七十八年今推丁夘是其元年竹書紀年顓帝十三年
初作厯家大紀外紀諸編皆稱帝作厯以孟春斗杓建
寅之月為厯元是歲正月朔旦立春五星㑹于天厯營
室冰凍始泮蟄蟲始發雞始三號今按冰泮蟄發是察
物以驗氣之至否與堯典之孳尾希革月令之東風解
凍土潤溽暑相似也又推得帝之十三年歲次己夘正
[002-24a]
月建丙寅朔日亦得丙寅其日夘初一刻三分交立春
又按雞能時夜立春時日出夘正三刻則夘初一刻正
雞三號之始也又推得是年天正冬至日在危初度立
春日在壁九度五星是否㑹營室不能知也在竹書但
云十三年作厯象不及元旦立春在外紀等書雖云正
月元旦立春未指何年正月愚不自揣分五運以推日
至尤屬懸空推筭無所依傍即本今推古上及數千年
亦惟據編史家所紀各帝在位年數接筭之乃於此元
[002-24b]
旦立春不惟年月日皆合而時刻亦合此豈有絲毫遷
就以求合者哉故愚於此編頗自信其不妄者頼有此
類及春秋傳所紀辛亥己丑兩日南至之類為之證據
故標之為提要云
又按顓帝厯是以孟春斗杓建寅之月為厯元所推日
月五星行度皆由立春起筭凡後代厯家稱厯元者盖
始于此故顓帝為厯宗非顓帝始以建寅為正月史文
甚明周静軒乃謂五帝以來厯法未正顓帝始以建寅
[002-25a]
之月為歲首舛甚矣
帝嚳髙辛氏史稱橋極子少昊孫佐顓帝受封于辛代
髙陽氏為天子在位七十年今推乙酉是其元年史稱
帝撫萬民而利誨之厯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
之今按日月迎送盖堯典之寅賓寅餞已創始于此而
周禮之書迎暑夜迎寒月令之迎春東郊迎秋西郊一
切典禮殆亦師此義而推廣増修之耳
帝摯史稱帝嚳子立九年而廢諸侯尊堯為天子今推
[002-25b]
乙未是其元年
帝堯陶唐氏邵子經世定為甲辰元年在位百載又居
喪二載今按堯典曰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
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自日
中宵中日永日短觀之可見當時紀晝夜之時刻分秒
必極詳明然以懸象著明之常分觀之黄道不易古之
日猶今之日不待考而後知也至于日至日躔雖各有
歲差而其故可求故授時厯說本星昴之類推之堯時
[002-26a]
冬至日在虚七度今推得堯元年冬至日在虚八度六
十九年後冬至日在虚七度盖舊法于天周多五度四
分度之一而按宿分度亦多互異與今新法頗不合然
本新法推古源流可合自是確不可易縱分度分宫或
與天行小有未符大約不過分秒之差斷不至于懸逺
故此編推筭悉遵為法式焉既知冬至日所在之宿而
夏至二分以及中星悉可推矣
帝舜有虞氏經世定為丙戌元年在位五十載舜典在
[002-26b]
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正當堯老舜攝之時殆承黄帝盖
天之制而増修之益加精宻焉此後世渾天氣象之祖
也或問子推天行分為五運歲實歲差既各有定數焉
用璣衡答曰子何不思之甚也愚所推節氣治厯之一
事耳若日月有朔望薄蝕五星有遲留伏匿黄赤二道
經緯交錯紛然不齊使無璣衡曷從窺測以齊之須知
堯典之厯象固不外日月星辰而以節氣為主故承言
欽若昊天敬授人時下文遂詳言東作西成南訛朔易
[002-27a]
而終之以置閏其不析言五日四分日之一不足而但
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與易稱七日來復相似自一
隂至交一陽積實當言六日而稱七日者子半交午半
也歲實之餘氣稱六日者如上年甲子冬至則下年己
巳冬至也此可見歲實之積時刻分秒古人確有定數
灼然共知不待𤨏述且如十九年七閏羲和豈不熟悉
而堯必諄諄告戒者以定四時成歲為重也假如應閏
二月而置于四月後則誤季春為孟夏而四時不定矣
[002-27b]
應閏十一月而置于正月後則誤今年之丑建為明年
之寅建而歲不成矣先後一二月之間上悖天行下亂
人事匪細故也况失誤之甚者乎至於舜典之璣衡非
不重節氣而所主在朔望薄蝕遲留伏匿之故承之曰
以齊七政二典之文原相備也大抵齊七政以授人時
其歸則一而其事之測騐各有條理現今時憲天文刻
漏各有專官分掌其事而統于監正職是故耳且聖人
之為天下後世慮至深逺矣當其既竭耳目之力方圎
[002-28a]
平直五音之理已了然于心必繼之以規矩凖繩恊六
律正五音而後不可勝用故曰智者創物巧者述焉自
古上智少而中材多又况天至髙星辰至逺節氣之至
無形可見無聲可聞非騐諸儀器確有徴據任其職事
者何以昭法守頒之庶民者何以堅信從不寕惟是古
聖作法非不大備矣迨周衰法弛延及秦人滅裂聖制
置閏則概用後九月而漢初亦踵其弊月吉不識定朔
則日食多在晦且在二日此人之失非天之變也而京
[002-28b]
房小術遂妄為之說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漢
書紀日食且述其言而傳之以惑後世又如商周改正
而陋識之士妄以為四時月數俱改由是作長厯者信
之堅指春秋之春王正月為夏時十一月作三統者附
㑹之更誣指太甲元祀之十二月乙丑為元旦冬至凡
此横議貿亂莫可窮詰皆由上無道揆則下無法守而
邪說遂乗之以浸作也自漢太初之後夏時雖行而下
逮魏晉數百年間厯術未覩其真劉宋元嘉以來由唐
[002-29a]
 及宋漸次講求古制至元明而益宻猶未盡善欣逢
聖人御宇灼知天地之化育而範圍之乃盡復五帝三王
 之典則故雖愚之𦕈聞寡見亦得遵今推古因流遡源
 庶幾一得之見或有合於天行之自然者而已而子乃
 曰焉用璣衡何不思之甚歟
 夏后氏大禹繼舜有天下經世定為丙子元年傳十七
 世各有在位年數享國四百三十九歲已詳于歴年今
 按歲首建寅五帝皆然而後世獨稱夏正者帝降稱王
[002-29b]
 自禹始故夏商周稱三王又稱三代商周皆改建因近
 舉三代而于寅正曰夏時其實夏正得天百王所同確
 論不可易也其夏小正一書仰測天象俯驗物類所以
 察四時之變者至詳矣即如春正月啟蟄雉震呴大戴
 注云正月必雷雷不必聞唯雉聞之盖三陽氣至雷雖
 未出地發聲而已動于地下故土氣震發蟄蟲為之昭
 蘇所以古稱啟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自月令及
 漢初其紀時皆然也啟蟄即今之驚蟄雨水即月令仲
[002-30a]
春之月始雨水盖凍釋為水所謂春露既濡也及劉歆
作三統厯乃移雨水為正月中驚蟄為二月節彼誤以
驚蟄為雷始發聲蟄蟲啟戸而出耳
唐大衍厯議云開元厯推得夏時立春日在營室之末
昏東井二度中古㦄以參右肩為距方當南正故小正
曰正月初昏斗柄懸在下魁枕參首所以著參中也季
春日在昴十一度半去參距星十八度故曰三月參則
伏立夏日在井四度昏角中南門右星入角距西五度其
[002-30b]
左星入角距東六度故曰四月初昏南門正昴則見五月
節日在輿鬼一度半參去日道最逺以渾儀度之參體始
見其肩股猶在濁中房星正中故曰五月參則見初昏大
火中八月參中則曙失傳也辰伏則參見非中也十月初
昏南門見亦失傳也定星方中則南門伏非昏見也竊思
小正作于大禹禹在位僅八年其時冬至日在虚六度則立
春當在壁四度季春節當在畢二度立夏當在井六度
五月節當在輿鬼之末此緣大衍之列宿分度與今新法多
[002-31a]
寡不同因而推筭小有參差故録厯議以備叅考
夏書𦙍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月不繫年朔不著
日難以推考先儒據仲康肇位四海之文以為元歲于
理近是今推仲康元年歲次壬戌其年正月甲寅朔應
閏三月季秋月朔似是庚辰或以為庚戌朔則失閏矣
陶氏古今録夏孔甲八年九月歲次甲辰采牛首山鐵
以鑄劍按經世紀年甲辰孔甲即位之三年也且陶氏
録以歲次甲辰叙于九月之下殊屬倒亂意者歲次二
[002-31b]
字乃衍文歟今推孔甲八年歲次己酉其年正月丁夘
朔應閏八月甲辰盖九月十二日始誌以備考
商王成湯在侯位之十有八年伐夏而有天下經世定
為歲次乙未傳二十八世各有在位年數享國六百四
十四祀已詳于厯年求諸經史有商一代無日至可稽
索隠云孤竹君殷湯三月丙寅所封今考史記湯既絀
夏命還亳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羣后毋不有
功于民勤力乃事云云未載孤竹受封事且商以十二
[002-32a]
月為歲首今推乙未歲十二月建丁丑壬子朔正月建
戊寅壬午朔則三月内無丙寅日殆亦影附史記而為
之說歟且其文月不繫年果殷湯何年之三月歟此當
闕疑
商書伊訓篇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祇見厥祖按經世紀年定太甲元祀歲次戊申蔡
氏書傳十二月即太甲改元之首月此可為商正建丑
但以季冬十二月為歲首而不改四時月數之明證今
[002-32b]
推戊申歲首十二月建癸丑朔日乙丑十七日辛巳夘
正一刻四分交大寒本天行證之蔡傳所見甚確矣若
如改時改月數之說自丑建為一月數之則此十二月
乃子建也推之于前當屬湯崩年之季月縱遷就以乙
丑為晦日而不得稱太甲元祀推之于後則當為太甲
元祀之季月而其月内亦不得有乙丑若如孔氏踰月
即位改元之說不但亂世之事伊尹所不為蘓氏已辨
其舛而且戊申為太甲二祀則在位之歲次亦亂或見
[002-33a]
劉歆三統歴說指乙丑為太甲元祀十二月朔旦冬至
遂以為崩年改元之證今推其年子月辛亥日戌正初
刻冬至在乙丑前十五日若以為在元祀之季月今推
其月丁巳日丑正初刻冬至亦在乙丑前九日皆相去
懸逺又不但月内不得有乙丑朔旦而已盖歆之妄誕
欺世若此益以見蔡傳所言確不可易但傳稱乙丑不
繫朔非朔日也此盖說經之慎耳
孟子曰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記湯崩
[002-33b]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即位二年崩
立外丙之弟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
甲太甲元年作伊訓今本伊訓及太甲三篇觀之桐宫
者湯之塟所其地在今山西榮河縣百祥村古今稱湯
陵不聞别有附𦵏太甲上篇曰營于桐宫宻邇先王其
訓其為營廬于湯之葬所事辭明顯盖使嗣王廬于墓
側以宻邇先王竦其哀慕之心也繼言王徂桐宫居憂
其為往居湯喪更為明顯若謂往湯之塟所營廬居仲
[002-34a]
壬之喪於事情文理皆不得為通順也中篇首云惟三
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其為太甲
既終湯喪之明年正朔尤無可疑且就諸篇中及覆伊
尹告太甲之言一曰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寛兆
民允懐即承言今王嗣厥徳罔不在初再曰先王顧諟
天之明命天監厥徳用集大命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
師即承言肆嗣王丕承基緒三曰先王惟是𢡟敬厥徳
克配上帝即承言今王嗣有令緒當復政告歸之際又
[002-34b]
追述夏王弗克庸徳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心
爰革夏正云云即承言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徳而
子篇終又歎息言之曰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徳無非
勉其繼太祖為太宗以紹徳垂不祧之緒是信經則湯
崩之後無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之事如有其事成
湯肇造丕基嗣世二君皆不永年而繼以太甲之敗度
是即國步艱難商運之不幸阿衡忠誨正宜兼此陳辭
垂泣以道而絶不齒及何哉且丙壬相繼即位雖不永
[002-35a]
年未聞顛覆典刑之咎商人七世之廟湯為太祖何得
竟祧丙壬躋太甲為太宗即如魯閔公即位二年耳魯
人躋僖公兄先于弟孔子猶譏其逆祀今太甲即克庸
徳以姪繼叔為之後者為之子而子先父食不亦名不
正言不順乎且就紀年推之湯崩之後増入外丙二祀
仲壬四祀則太甲元祀歲次甲寅今推其年歲首十二
月壬辰朔月内無乙丑則伊訓之文轉啟疑端矣大抵
孟子之外丙二年仲士四年當以程子古人謂歲為年
[002-35b]
之解為確商人世次當以經世紀年為正史遷于有商
一代有世表無年表不過依傍孟子繆為之說惟其擇
焉不精故文勝滅質耳蔡傳主吳氏之說以伊訓有祇
見厥祖之文遂謂湯已祔廟且謂此書初不廢外丙仲
壬之事竊謂湯有天下亦必如周人行追王上祀之禮
丕新七廟即如濬哲大禘之詩所稱元王桓發相土烈
烈尊則先王親則厥祖也今嗣王即位改元禮應告廟
見祖而居憂不祭故伊尹先攝祀事以祠于先王而後
[002-36a]
奉嗣王祇見厥祖於伊尹攝祀稱先王從其尊也於嗣
王祇見稱厥祖從其親也文義明晰典禮分曉見祖禮
畢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徳以訓于王烈祖指湯而言
若商頌稱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錫無疆是也今不繹
其文義察其典禮而以厥祖亦指成湯且以為此書不
廢外丙仲壬之事究竟茫如捕風且本之以尚論其世
尤多齟齬不合不可從也
周自武王為西伯之十有三年歲次己夘始克商而有
[002-36b]
天下傳三十世享國八百六十七年周書泰誓惟十有
三年春大㑹于孟津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
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舊解春一月建子壬辰月
二日今本新法推之此年周正十一月建甲子朔日癸
巳三十日壬戌丑初二刻十分冬至十二月癸亥朔二
十九日辛夘午初二刻十四分大寒一月壬辰朔三十
日辛酉丑正一刻雨水二月壬戌朔三十日辛卯寅初初
刻十二分春分閏二月壬辰朔三月辛酉朔申正初刻
[002-37a]
六分糓雨四月辛夘朔二日壬辰申正三刻十四分小
滿十七日丁未二十日庚戌設如舊說一月建子則月
内不得有壬戌冬至若遷就以壬戌冬至屬之則月首
不得有壬辰癸巳若如劉歆三統厯以為己未晦冬至
則先壬戌四日本大衍授時諸厯推之皆與天行懸逺
不合也即此揆之周正不改四時月數事理既極昭然
且節氣有長短古法不用平氣推筭亦即此可見盖用
平氣則壬戌冬至必是壬辰大寒當閏十一月而不閏
[002-37b]
二月矣或問一月建寅蔡傳已言之何以不稱正月壬
辰既是朔日何以稱旁死魄竊謂周人初改次一為歲
首故寅建稱一月著月數起于一即周禮稱正歲之義
也魄者月之體闇虚無光得日之光而明迨明盡而魄
亦滅謂之晦故曰死魄朔之為言蘓也合朔之後死而
復蘓明猶未生故曰旁死魄若以朔為死魄失其義矣
且先記壬辰旁死魄後言癸巳伐商蔡傳謂猶後世言
某日必先言某朔是也若先言二日殊無謂矣凡月大
[002-38a]
二日月小三日曰哉生明日月相望謂之望常在十五
或十六日望後曰哉生魄至於下弦魄體浸長逾半曰
既生魄若二十二或二十三日是也此即厯家定月大
小必詳晦朔弦望之古法故史家用之以紀事且此篇
叙事以大告武成為主自一月壬辰旁死魄至既生魄
羣后百工受命于周乃史家撮叙克商事定以為下文
之緣起故先叙癸巳于征閱一百二十日届四月哉生
明後自商至豐乃偃武修文放牛歸馬示天下之或有
[002-38b]
弗服者於是丁未祀廟以成功告祖庚戌柴望以成功
告天及于百神所謂大告武成也至二十二日既生魄
凡新封之庶邦冡君暨百工咸朝見新王祇受周命故
自王若曰嗚呼羣后以下乃宣命之正文所以逺述先
王建邦啟土至於文王誕膺天命惟大統未集故兹承
志伐商底商之罪以告皇天后土及名山大川於時神
人順應天下大定散財發粟大賚四海萬姓恱服而大
統既集矣故今列爵分土惟五惟三建官位事惟賢惟
[002-39a]
能所期羣后百工相與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
崇徳報功庶垂拱而天下治此即奉天承運布告天下
咸使聞知之新命惟宣命在武成告祖告天之後故文
内於公劉以下統稱先王而自稱曰有道曽孫周王發
體統然也讀者不察既生魄與哉生魄時義各異又不
詳審其通篇之意理血脉遂指為簡編錯亂紛紛改竄
不亦異乎
成王元年歲次丙戌下逮平王四十八年戊午歲凡三
[002-39b]
百九十三年其中經史所載月日推之皆合者詳具厯
年其紀日至者惟前漢志稱魯獻公十五年正月甲寅
朔旦冬至殷厯以為乙夘唐大衍元授時諸厯說皆取
之今考魯獻公十五年即周夷王十二年戊寅歲也本
新法推之其年天正壬子月乙夘朔旦酉正初刻六分
冬至與殷厯合其正月建甲寅其月朔旦亦值甲寅其
日酉正三刻十一分交雨水非冬至也盖漢人皆謂周
改夏正十一月為正月故紀載舛誤惟殷厯以為乙夘
[002-40a]
之說必有所本耳
春秋之世魯僖公五年傳稱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其年即周惠王二十二年丙寅歲也今推丙寅歲天正
戊子月辛亥朔旦申正二刻四分冬至與傳紀日合昭
公二十年傳稱王二月己丑日南至其年即周景王二
十三年己夘歲也今推己夘歲天正甲子月辛酉朔二
十九日己丑夘正二刻三分冬至亦與傳紀日合有周
一代日至可稽者惟以上三事傳以辛亥朔日南至繫
[002-40b]
于王正月己丑日南至繫于王二月盖由分傳附經者
移就周正而為之說詳于後及其本年
周正以十一月為歲首蔡氏書傳辨之明矣或嫌其引
證無多難為確據今按史記厯書云夏正以正月殷正
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滅六國頗推五勝自以為
得水徳之瑞而正以十月其紀述亦極明曉盖月數古
今所同而紀歳者或以正月為正或以十二月為正或以十一
月為正或以十月為正言各尊所建頒正朔故白正以某月非
[002-41a]
改首月之數為正月也凡稱建者以斗建而言商周改
建不但不改四時月數而於斗杓建寅仍通稱正月即
如周禮凌人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即詩稱二之日鑿
冰冲冲也必繫以正歲者從寅起數以順歲星是謂正
月猶一日之稱元日與三正之正字同義異也左傳襄
公三十年二月晋絳縣老人稱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
今推其年天正丙子月丙寅朔春王正月甲子朔乃文
公十一年乙巳歲也即此可證寅稱正月周人未嘗改
[002-41b]
則商可例知己又按史記及前漢書秦二世二年冬十
月秦兵圍沛公于豐十一月章邯追敗楚軍于澠池春
正月趙將張耳陳餘立趙歇為王夏六月項梁立楚懐
王孫心為楚之懐王秋七月大霖雨此一年也三年冬
十一月楚次將項籍矯殺宋義春二月沛公擊昌邑夏
四月沛公攻潁川秋七月南陽守齮降八月沛公入武
闗九月子嬰殺趙髙夷三族又一年也漢王劉邦元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子嬰降春正月項籍尊楚懐王為
[002-42a]
義帝二月項籍自立為西楚霸王夏四月諸侯罷兵就
國五月齊田榮擊走齊王郝秋七月使彭越擊殺濟北
王安八月漢王還定三秦此又一年也可證孟春稱正
月秦人亦未之改而曲說之士乃指史記所紀月歲皆
由太初正厯後追改之彼何所考據而云然不過見史
記作於太初元年之後臆度而謬為之說耳余嘗作春
秋春王正月建寅辨引証凡五十餘事見鄙著春秋深
中兹不重載
[002-42b]
舊說相沿多稱春秋再失閏今本經傳所紀月日推之
自桓王二年暨莊王六年二十八年間失兩閏焉夫十
九年七閏古法相沿厯家豈不熟知而至于失兩閏此
豈司厯推筭不精失之哉桓王失道號令不行于天下
頒朔每不至于諸侯故其間有上年應閏而置于下年
者皆由失頒于前補置于後又或失而不補積漸遂至
于再失當是時列侯之㑹盟征伐朝聘繼好無月不有
而頒朔不至莫知閏在何月則其逐月紀事但依每年
[002-43a]
十二月之常例書之豈列侯皆不知其年應閏何月哉
彼固外假尊王之名以為不敢擅置而失閏之實則又
以為怠棄時政過在王朝非侯氏之咎也春秋于歲首
正月無事則二三月必書王以尊正統其于四時閱時
無事必書首月以成歲功獨桓王十一年至莊王二年
不書王者十有四年闕秋冬者二年其取義示人不亦
深切著明歟自莊王六年以後前失既補迄于春秋之
終閏法不大差殊閒或失之旋失旋補雖情事大畧亦
[002-43b]
類桓莊而不致乆懸若夫應閏之年或早數月或遲數
月此則司厯之過求諸唐宋以來往往有之不獨衰周
為然也今逐閏詳于厯年閱之自見
左傳終于哀公二十七年即周貞定王元年也自此至
七國嬴秦之間求諸史䇿及傳記不惟無日至可稽即
日之繫月者苦不多得其有可引據者備録于厯年以
便考惜見聞不博未免遺漏耳自秦有天下至漢武帝
太初元年以前置閏概用後九月本屬非法但于十九
[002-44a]
年七閏之例亦不甚差則前此可知也
前後漢四百二十有餘年史稱武帝元鼎五年己巳歲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太初元年丁丑歲天正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章帝二年乙酉歲十一月壬辰日南至
初閉闗梁靈帝熹平三年甲寅歲天正冬至丁丑日乃
張衡銅儀測候所推凡漢時冬至見于史册傳紀可據
者惟此四事其由後人推論非當時見諸授民時之實
者不録焉今推章帝乙酉歲十一月十七日壬辰戌初
[002-44b]
一刻二分冬至與史紀日合餘皆不合嘗稽自劉宋元
嘉厯以後諸家厯說每云于冬至測晷知兩漢暨魏晉
間節氣皆後天三日故唐一行以麟徳開元二厯推太
初元年天正冬至當在辛酉日元授時推之頗同今推
其年冬至得辛酉日未正一刻六分與諸厯紀合則後
天三日之言確矣元鼎五年之辛巳熹平三年之丁丑
其後天亦大畧相同已各具于本年竊嘗據其合者以
推其不合者漢承秦弊正厯始自太初今由太初丁丑
[002-45a]
歲天正甲子朔旦子正初刻一分起數下距元和乙酉
歲十一月十七日壬辰戌初一刻二分止共一百八十
九年連閏積六萬九千零二十八日九時五刻十三分
均攤于一百八十九年每年得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二
時六刻三分四十八秒又由太初丁丑歲天正甲子朔
旦子正初刻一分起數上距春秋魯昭公二十年己夘
嵗天正月二十九日己丑夘正二刻三分内三十一秒
止共四百一十八年連閏積一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
[002-45b]
四日八時五刻十二分三十秒均攤于四百一十八年
每年得歲實三百六十五日三時零四十七秒夫節氣
之行于天歲差自有常分豈有六百餘年閒歲實之前
長後短相懸一至于此况自漢武太初元年上遡陶唐
為時甚逺今推堯時兩冬至相距每年歲實得三百六
十五日二時七刻十分三十秒若昭公己夘歲在陶唐
千有八百三十餘年之後乃下逮太初其間四百餘年
歲實反較堯時而加増又由太初下逮明季為時尤逺
[002-46a]
今推崇禎年間每年歲實得三百六十五日二時七刻
四分三十秒若元和乙酉歲在明季千有八百五十餘
年之前乃上距太初其間一百八十餘年歲實反較明
季而太減若如一行所推辛酉日而以未正一刻六分
交冬至上下推筭不惟歲實之分數有常而歲氣逓差之
數亦厯厯可據由是觀之太初厯術不本春秋傳所紀
辛交己丑兩冬至就近推測以求其實而誤解舊聞歲
紀甲寅日紀甲子之說虚託上古茫茫不可知之太初
[002-46b]
甲寅歲甲子朔旦冬至為厯元荒渺已極史遷因之著
厯術甲子篇不過紙上浮言最難信其後劉歆三統
著論華而不實亦猶乎是至於影附商書指太甲元祀
十一月乙丑為朔旦冬至則作偽又有甚焉又按章帝
紀元和二年二月始行四分厯則其年十一月壬辰日
南至今推之而可合者殆由張盛楊岑等測驗較宻故
頗得其實但四分厯亦行之不乆遂廢耳
自宋元嘉厯以後及北宋間凡史書所紀冬至日頗多
[002-47a]
今推之而可合者亦多南宋以及元明間紀日至益多
而推之可合者亦益多偶有不合或數時或數刻不至
大相懸逺已各具于本年矣大抵自顓頊十三年丁夘
歲正月丙寅朔旦夘初一刻立春以後至昭公己夘歲
天正月己丑日冬至以前史紀節氣雖極少而本新法
兼歲差推之可得其合自元嘉厯以後至於明季史紀
日至雖漸詳而本新法兼歲差推之亦可得其合惟秦
漢以下元嘉二十二年以上六百五六十年史紀日至
[002-47b]
既少而推之又不合則其厯術之乖謬大可見矣
史家編年紀月而日必繫月常例也今惟冬至紀日日
食紀朔晦及因事紀朔晦者則悉登之亦不及悉登其
所紀之事至于二十一史中凡日之繫月推之不合者
不可勝數或由編史者紀録之誤或由繙刻者傳冩之
訛今不能詳志于歴年之下閱者就每年正月朔日推
之則其訛誤自可得而見耳
厯家推筭合朔得定朔為是泥平朔為非此編于每年
[002-48a]
正月必紀朔日者所以掲史家逐月紀日之綱于歲首
以便閱者推考又可以推冬至日辰或在上旬或在中
旬或在下旬則本年及次年或應閏或不應閏可即此
而易見也但愚不精于厯術未能推定朔而平朔之數
載在厯書人人可學而知因本平朔推而紀之盖逐月
推筭拘拘平朔自不足用至于無閏之年三百五十四
日間或五日有閏之年三百八十四日間或三日本有
常分就此推歲首朔日自可百不失一惟五日者或七
[002-48b]
八年或三四年或逾年三日者或數年或十數年或數
十餘年每錯出不齊今之所推極知未能脗合天行然
每年正月朔日其已見史册者既據史以登之則其餘
縱不能悉合或亦若志目中眉不致大差耳
此編遵今推古惟以冬至為主其餘節氣雖載在史册
皆所不登緣其與今新法不合故也盖新法維太陽之
行黄道其于周天度分計平行則終歲之間每日如一
計實行則每節每氣之間日日不等故于日躔十二宮
[002-49a]
次驗其行度之盈縮以定二十四節氣之長短乃總節
氣之長短計之得歲實若干此萬古不易之定理即萬
世不易之定法也舊法取歲實之數均攤于每節每氣
各得十五日二時四刻十四分有竒殊于天行未覩其
真今近舉元明間之節氣見于傳記可據者論之
 宏簡録元至元三十一年甲午歲正月一日壬子立
 春二月二日癸未驚蟄三月三日癸丑清明四月四
 日甲申立夏五月五日甲寅芒種六月六日乙酉小
[002-49b]
 暑七月七日乙夘立秋八月八日乙酉白露九月九
 日丙辰寒露十月十日丙戌立冬十一月十一日丁
 巳大雪十二月十二日丁亥小寒今推本其年天正
 冬至刻分以起筭而用舊法平推之每節每氣各十
 五日二時四刻十四分三十五秒有竒
十一月癸丑朔十五日丁夘夘初一刻七分内一秒冬至
十二月壬午朔巳正一刻六分小寒
正月壬子朔亥初初刻五分立春
[002-50a]
二月壬午朔二日癸未辰初二刻四分驚蟄
三月辛亥朔三日癸丑酉正初刻四分清明
四月辛巳朔四日甲申寅正二刻三分立夏
五月庚戌朔五日甲寅申初初刻二分芒種
六月庚辰朔六日乙酉丑初二刻一分小暑
七月己酉朔七日乙夘午初三刻立秋
八月戊寅朔八日乙酉亥正一刻白露
九月戊申朔九日丙辰辰正三刻十四分寒露
[002-50b]
十月丁丑朔十日丙戌戌初一刻十三分立冬
十一月丁未朔十一日丁巳夘初三刻十二分大雪
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日丁亥申正一刻十一分小寒
  再用新法推之
十一月癸丑朔十五日丁夘夘初一刻七分内一秒冬/至同前 二十九日辛巳亥正一刻五
 分小/寒
十二月壬午朔三十日辛亥巳初三刻五分立春
正月壬子朔三十日辛巳寅正三刻驚蟄
[002-51a]
二月壬午朔
三月辛亥朔午初二刻九分清明
四月辛巳朔二日壬午夘正三刻十分立夏
五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午正二刻十三分芒種
六月庚辰朔五日甲申夜子初一刻八分小暑
七月己酉朔八日丙辰辰正三刻三分立秋
八月戊寅朔十日丁亥巳正二刻五分白露
九月戊中朔十一日戊午子正二刻十一分寒露
[002-51b]
十月丁丑朔十二日戊子丑正一刻九分立冬
十一月丁未朔十一日丁巳酉初三刻二分大雪
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日丁亥寅正初刻十一分小寒
 又王敬哉冬夜箋記明萬厯二十二年甲午歲中氣
 正月一日雨水二月二日春分三月三日榖雨四月
 四日小滿五月五日夏至六月六日大暑七月七日
 處暑八月八日秋分九月九日霜降十月十日小雪
 十一月十一日冬至十二月十二日大寒今推其年
[002-52a]
 天正十一月三十日庚辰丑正一刻一分内一秒冬
 至又考厯學新說稱其月二十九日己夘夜半前冬
 至與今所推先一時二刻兹就己夘夜子初三刻一
 分起筭而用舊法平推之每節每氣各得十五日二
 時四刻十四分三十三秒有竒
十一月辛亥朔二十九日己夘夜子初三刻一分内一
秒冬至
閏月辛巳朔
[002-52b]
十二月庚戌朔巳正初刻大寒
正月庚辰朔戌正二刻十四分雨水
二月庚戌朔二日辛亥辰初初刻十三分春分
三月己夘朔三日辛巳酉初二刻十三分榖雨
四月己酉朔四日壬子寅正初刻十一分小滿
五月戊寅朔五日壬午未正二刻十分夏至
六月戊申朔六日癸丑丑初初刻九分大暑
七月丁丑朔七日癸未午初二刻八分處暑
[002-53a]
八月丙午朔八日癸丑亥正初刻八分秋分
九月丙子朔九日甲申辰正二刻七分霜降
十月乙巳朔十日甲寅戌初初刻六分小雪
十一月乙亥朔十一日乙酉夘初二刻五分冬至
十二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夘申正初刻四分大寒
  再用新法推之
十一月辛亥朔三十日庚辰丑正一刻一分内一秒冬

[002-53b]
十二月辛巳朔二十九日己酉午正一刻四分大寒
正月庚戌朔三十日己夘寅初初刻五分雨水
二月庚辰朔三十日己酉寅初二刻九分春分
閏月庚戌朔
三月己夘朔申正二刻十一分榖雨
四月己酉朔二日庚戌酉初二刻三分小滿
五月戊寅朔五日壬午丑正二刻一分夏至
六月戊申朔六日癸丑未初二刻四分大暑
[002-54a]
七月丁丑朔八日甲申戌初二刻八分處暑
八月丙午朔十日乙夘申正一刻八分秋分
九月丙子朔十日乙酉夜子初三刻十二分霜降
十月乙巳朔十一日乙夘戌正初刻十三分小雪
十一月乙亥朔十一日乙酉辰正初刻五分冬至
十二月甲辰朔十一日甲寅酉正初刻八分大寒
此上兩年一記初節一記中氣乃元明間所授人時兹
以新法推之自上年冬至距下年冬至歲實無異每月
[002-54b]
朔日皆仍其舊而中間節氣前却逈異以致置閏遲早
亦復不同此由舊法于天周三百六十度外増五度四
分度之一以配歲餘則所分十二躔次既不合乎天度
太陽不由中氣改躔又不測其每日實行以定節氣而
但均歲實以平列之尤不協乎天行其法未知始自何
時大抵秦廢古制置閏既概用後九月則以天度配嵗
氣節氣概用平推亦可想見漢承秦弊不求正厯至于太
初雖改建正朔而厯術未覩其真故弊法相沿迄元明
[002-55a]
 而未革我
朝擇行新法惟就近實測順天以求合既黙契夫欽若敬
 授之心源而晰理極精立法盡善初不假遡厯元于太
 古而本之以上考古初實與五帝三王之建法若合符節
 即如史稱顓帝十三年作厯以孟春之月為元是歲正
 月朔旦立春雞始三號今本唐堯甲辰元載由帝摯帝
 嚳顓頊在位年數逆推得十三年歲次己夘因以新法
 所定現今每年冬至時日刻分為本而加歲差以推之
[002-55b]
 其年天正冬至在壬午日子正三刻三分由此起數厯
 小寒大寒積四十四日二時一刻十四分于正月丙寅
 朔旦夘初一刻二分交立春設如舊法平推雖數起冬
 至之刻分如一而立春乃在丁夘日午正二刻不惟與
 雞始三號無涉且後天一日有四時不得在朔旦又書
 稱武王十三年一月壬辰旁死魄癸巳于征伐商四月
 丁未祀廟庚戌柴望故先儒皆謂其年閏二月今遵新
 法加歲差推得其年天正月三十日壬戌丑初二刻十
[002-56a]
分冬至由此起數歴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積八十
九日零六刻五分于二月辛夘晦寅初初刻五分交春
分又積閏月内春分清明三十日六時四刻二分于三
月朔日辛酉申正初刻七分交榖雨若用舊法平推壬
戌日丑初冬至即壬辰日午正大寒應閏十一月而不
得閏二月則一月又安得有壬辰癸巳乎即此證之可
知新法上同乎古法惟其實測與天合符故若昊授時
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慨自周道傷于厲極于幽史記稱
[002-56b]
申侯與犬戎攻幽王弑之于驪山犬戎盡取周賂且奪
岐豐當是時宫廟黍離則雖有古傳厯象璣衡亦遭燹
毁而平王倉卒播遷則疇人子弟流離分散又勢所不
免下至春秋之世王綱日頽治厯明時之道不復講求
古法遂浸以失傳矣然而日南至之紀于春秋傳者若
僖公丙寅歲之辛亥昭公己夘歲之己丑迄今如法推
之猶可坐致且求諸列國若魯梓慎謂火出于夏為三
月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可以見古人推筭恒星歲
[002-57a]
 差之法晉史墨因十二月辛亥朔日食追數日月在辰
 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謫又傳紀十一月乙亥朔食譏辰
 在申為司厯之過可以見古人推筭日食去交分若干
 日時及加時在晝之法魯祝史論日食用幣因當時失
 閏而以六月朔為過分未至可以見古人推筭節氣必
 測太陽實行之法傳因失閏紀先王之正時必履端于
 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可以見古人以閏定時成歲之
 法絳縣人自謙不知紀年而言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
[002-57b]
 至其季三之一亦可以見古人歲紀甲寅日紀甲子之
 法凡此皆識大識小之在人者是以古法雖廢猶存什
 一未至若暴秦之滅裂也夫秦人盡舉古法而滅裂之
 其志在舞智以愚黔首耳越二千餘年以來累代厯術
 漸求漸宻而餘弊未殄伏遇
大聖人應運以興革弊法而維新之於是分至啟閉各協
 其時而五氣和日月星辰悉循其軌而羣生遂用釐百
 工恪共者允矣咸熈乎庶績用頒正朔遵行者惟曰欲
[002-58a]
至于萬年此率土臣民無疆之慶也伯政素不精于厯
學此集推算已往日至悉遵新法推之惟二百十六期
遞減二十秒之說乃從前推節氣差者所未發似乎千
慮之一得然非新法至精至當而周天仍如舊法多五
度四分度之一且度不定為六十分分不定為六十秒
日躔差仍依舊法為黄道西移而不知為恒星東行日
法仍為百刻每刻不定為十五分每分不定為六十秒
節仍用平推而無短長之别則曷由引伸以起悟此猶
[002-58b]
之規矩為方圓之至雖拙工用之亦可以熟思而生其
明巧也要之治厯明時之道務在理明器精隨時測騐
追合天行非恃有定之法以御無窮之數惟以之求己
然之跡尚可無差故甲子運無事實可徴但渾舉其大
綱而壬子運則逐回詳列之名曰全史日至源流云
 
 
 全史日至源流卷首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