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榕村四書說 > 大學古本説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學古本説
            大學士李光地撰
大學之道  在止於至善
 此三者大學之綱領也明徳即性也以其得之於天
 而昭明不昧故謂之明徳徳本明也昏於氣而蔽於
 物學者所以明之而已民亦同有是徳而舊染汙俗
 故又當推吾之明徳以新之也性之體純粹至善而
 其用見於人倫事物之間故修已治人皆必止於至
[001-1b]
 善然後有以盡其性此又明徳新民之標凖而大學
 教人之極致也
知止而后有定 慮而后能得
 承上止至善而言為學之基也止於至善則至之矣
 知止者未能至之而知所嚮望歸宿之謂也定謂志
 意堅定靜謂心不外馳安謂所處而安慮則下文格
 物致知之事得則下文意誠以下之事也按自古聖
[001-2a]
 賢言學未有不以立志存心為之地者盖志立則心
 自存心存則志益篤然後以之窮理而思可精反之
 於身而徳可據也古之入大學者皆於小學之中涵
 養而啓發者素矣故其秀且俊者必能識所趣向以
 定其志收斂寧靜以安其心而不患於明善誠身之
 無本此節之義盖小學大學承接之關要也後世養
 蒙無具而欲遽從事於大學則無所以為之地者故
 程子朱子以敬字補其闕若以此節為立志存心端
 本之事則大學無闕義矣
[001-2b]
物有本末  則近道矣
 承上能慮能得而言入徳之門也物即下文格物之
 物事即物中之事也物有本末之分事有終始之序
 不知則失所從事之要而於道也逺矣然必明乎萬
 物之所以分殊而理一而後識本末之歸察乎萬事
 之所以異條而同貫而後達始終之義此所以必博
 學審問謹思明辯而有下文致知格物之功也知本
[001-3a]
 末終始故知所當先者所當後者而用力有要中庸
 所謂可與入徳者也故曰近道知所先後而近道即
 慮而后能得之謂也
古之欲明明徳於天下者  致知在格物
 承上知所先後而言大學之條目也盖天下之本在
 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心者又身之主也意
 者又心之主也故必誠其意然後可以正心脩身而
 家國天下可得而理矣此其先後之序皆理勢之自
 然然知之不至則行之必謬故又當先致知然于事
[001-3b]
 物本末終始格之不盡則知之不至故又在乎格物
 也
物格而后知至  國治而后天下平
 申明上節之意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
之至也
 總結上三節之意脩身為本則家國天下為末可知
[001-4a]
 矣家者人倫切近之地言厚薄則終始可知矣此皆
 所謂物也格物者知天下國家以身為本則知身心
 之不可以放縱苟且自私知本亂而末不得而理則
 知天下國家之不可以智力權數相馭矣此謂知本
 結知所先後之意此謂知之至結物格知至之意必
 知本而後為知之至舎知本而言知至非古人之知
 矣
右第一章 按孔門相傳心法曰誠身而已而欲

 誠身者必先明善盖善者性之實理即所謂誠也明
[001-4b]
 之則知性而可以反身而誠矣誠則必動而有以成
 已成物齊治均平之效可致矣自夫子傳之曾子子
 思孟子言之若一實古昔聖人教人之法而孔子承
 之也此書者曾思相與衍繹成篇名曰大學首章盖
 總論大意而歸重於格物之指二章以後則申釋以
 究誠身之義也明誠之要曰慮曰得而必以知止定
 靜者先之所以示人開端立本而有徳有造之基不
[001-5a]
 可
所謂誠其意者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格物致知之義上章盡之故此章直揭誠意以為明
 徳新民止至善之要也意者心之所主也人性皆善
 故其心之所主未有不好善而惡惡者物欲奪之然
 後㕘雜於念慮之間牽制於事為之際而所為意者
 虚而不實矣好惡之發本心甚明至於虚而不實是
 自掩其本心之明也故曰自欺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好惡之真而取舎之决盖以快其本心之明故曰自
[001-5b]
 慊其虚其實本心之明又獨知之故謂之獨慎其獨
 者以本心之明察其欺本心者而克治以求其慊也
 意者已所獨知誠者慎之成效慎獨誠意其義一爾
小人閒居為不善  其嚴乎
 極言自欺之弊也自欺者意不實而自欺於本心爾
 然自欺必至欺人盖亦勢所必至故自其甚者言之
 以為戒也言誠中形外以見中不誠者其不可掩飾
[001-6a]
 於外無疑也
富潤屋  故君子必誠其意
 極言自慊之效也自慊之積則不愧不怍心常平寛
 而體常舒泰是其徳之潤身也盖至此則已造乎心
 正身脩之域而明徳明矣
詩云瞻彼淇澳  民之不能忘也
 申上節誠中形外之意而見明徳新民止善之統於
 誠者如此也學者格物致知之事誠意之端也自脩
 者謹獨之事誠意之實也恂慄威儀者心正身脩之
[001-6b]
 事誠意之騐也至於民不忘則齊治均平之機誠意
 之應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  此以没世不忘也
 承上文而究言及民之事也盖誠之感於人有化之
 者有處之者誠以化之則徳及人而人不忘誠以處
 之則澤及人而人益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徳  皆自明也
[001-7a]
 承上文淇澳之詩一節而申明明徳之義也
湯之盤銘曰  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承上文烈文之詩一節而申新民之義也
詩云邦畿千里  止於信
 承上文盛徳至善而申止於至善及知止之義也引
 玄鳥之詩明至善之當止也引綿蠻之詩明止之不
 可不知也引文王之詩明靜安之至則能慮而得也
 盖穆穆者靜而安也緝熈者無待思慮自然光明繼
 續也敬止者凡日用所止無非敬徳之安行也在聖
[001-7b]
 人則安安者性之於天故能不思而自得不勉而自
 中明誠合一者也學者則必主靜以安其心由明善
 以適誠身之路弗慮則無獲弗為則無成故聖人者
 萬世之標凖而學者必以聖為歸也為君以下舉文
 王之立人極者言之所謂敬止者也明必至於是而
 後為人倫之至不如是不足以言至善矣自古聖賢
 以敬為徳業之本而言敬又有體用之分故穆穆者
[001-8a]
 敬之體也敬止者敬之用也心純於敬則理明事一
 於敬則行順程朱以敬統知行深得大學此章之指
 矣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  此謂知本
 上言明徳之兼乎新民矣故復言新民之要歸於明
 徳以明誠意之為本而必先乎致知以知本之意也
 無訟者天下平之極也然因乎無情而不敢盡其辭
 則是民不自欺也由乎我之有以大畏其志則是誠
 意之感也務此之謂務本知此之謂知本也
[001-8b]

右第二章 按此章前無誠意在致其知之文後


無正心在誠其意之釋章首又特揭誠意而於前


後無所牽引故知此章釋體獨與衆條不同盖以


誠意為一篇之要與中庸之言誠身一也其必先


致其知之意則第於章末一語發之大指明矣

所謂脩身  在正其心
 身有之身仍當從舊本盖忿懥之類以心之發乎身
[001-9a]
 者言也苟有失正之時則其身之容貌辭氣顔色亦
 因之不得其正矣本文正字因心之義以説身也

右第三章 此章言身心之所以相因也朱子謂


意之既誠尚有正心之功學者每疑惑於其説愚


謂誠意猶中庸之戒懼謹獨也正心猶中庸之致


中和也戒懼謹獨則無不中且和矣然朱子猶曰


自戒懼而約之自謹獨而精之盖涵養省察愈純


愈宻之功如此其至也觀章句上節言察下節言

 敬則知誠意之外别無正心之事殆亦約之精之之
[001-9b]
 云爾學者宜深思焉而不可以輕致其疑也
所謂齊其家  不可以齊其家
 所親愛之類以身之行於家者言之也盖五者之情
 無處不用然施始於親而情溺於近則家之用情也
 先而為偏也易此身不脩之害所以於家先騐之也

右第四章 此章言身家之所以相因也按正心


脩身統於誠意無可疑者若自齊家以下則本前

[001-10a]

章明徳新民之義而有所謂誠以化之者焉有所


謂誠以處之者焉如一家之觀型國與天下之興


起非誠不動所謂化之也一家愛惡之施一國賞


罰之令天下人才財用用舎聚散之權皆必因其


公理而我無容私焉所謂處之也徳之不脩而觀


感之無本固不可謂意誠事之不當則是猶有蔽


於私而撓於欲者亦未可謂之誠其意也朱子所


謂節節有工夫者意盖如此後學不察以謂家國

[001-10b]
天下别有措置區畫而不統於誠意則非矣

所謂治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不出家而成教於國者有兩義焉一則不出家而得
 其理也一則不出家而行其化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
 此節言不出家而得其理也凡言治國者不必皆君
 之事士大夫之服官涖衆皆是也故事君事長使衆
 皆以治國言之而與處家之理無異孝經曰君子之
[001-11a]
 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居家
 理故治可移於官正此意也中庸亦曰不獲乎上民
 不可得而治矣故能事君事長而後能使衆下引康
 誥専明使衆之義者於治國為切也保赤子者慈也
 保民如保赤子是慈者所以使衆也保赤子者心誠
 求之推之於民亦舉斯心加之而已世未有學養子
 而后嫁者則亦豈必學養民而後治乎
一家仁  一人定國
 此與下節皆言不出家而行其化而此一節則觀感
[001-11b]
 而化之事也
堯舜帥天下以仁  未之有也
 此一節順從而化之事也所令反其所好是不能推
 己以及人故曰不恕凡民心喻之而後其身從之不
 從者不喻故也 必言得其理而後言行其化何也
 曰非理之通安能使化之行乎老吾老推以及人之
 老理之通也使民興孝而因以導之使養其老化之
[001-12a]
 行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在齊其家
 總結上文而又引三詩以詠歎而申明之宜其家人
 兄弟而後可以教國人則其理之推也其為父子兄
 弟足法而民法之則其化之行也此所以不出家而
 成教於國

右第五章

所謂平天下  此之謂絜矩之道
 老老長長恤孤以其施於國者言也治國者養耆老
[001-12b]
 則民知孝尚齒讓則民知弟收孤弱則民歸厚以是
 心之同推之則雖逺如天下無不同者所以君子推
 以度物自邇而逺莫不各有以興其善心而得其分
 願則天下無不平矣謂之絜矩之道者矩之為器以
 一隅而得四方君子以治國之一隅而得天下之全
 理亦猶是也復以上下前後左右之方形明絜矩之
 義盖就其身之所處而推而凖之使無不各得其分
[001-13a]
 者此君子待物之常由之以平天下無二道也
詩云樂只君子  失衆則失國
 實言絜矩之事在乎同民之所好惡也辟者好惡之
 偏也
是故君子先慎乎徳  仁親以為寳
 以財用之聚散明同民好惡之實也
秦誓曰  驕泰以失之
 又以用人之得失明同民好惡之實也忠信則賢人
 附驕泰則士心離而讒諂面諛之人至矣
[001-13b]
生財有大道  以義為利也
 復申明財用之道而以用人結之盖天下治亂存乎
 民民心聚散存乎財理財公私存乎人而所用之人
 善否則在乎君心義利之間而已易稱何以守位曰
 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正此意
 也上文每段皆以國言之而此復結以治國所以發
 明平天下在治其國之指也
[001-14a]
 大學舊本自二程子各有更定朱子因之又加宻焉
 訂為今本然五百年來不獨持異議者不允自金華
 諸子元葉丞相明方學士以至蔡虚齋林次崖數公
 皆恪守朱學而羣疑朋興逓有竄動所不能冺然於
 學者之心補傳其最也地讀朱子之書五十年凡如
 易之卜筮詩之雅鄭周子無極之㫖邵子先天之傳
 呶呶紛拏至今未熄皆能灼以不惑老而逾堅獨於
 此書亦牽勉應和焉而非所謂心通而黙契者間考
 鄭氏注本尋逐經意竊疑舊貫之仍文從理得况知
[001-14b]
 本誠身二義尤為作大學者樞要所存似不應使溷
 於衆目中而致為陸王之徒者得以攘袂扼自託
 於据經詰傳以售其私也緬惟朱子平生用力此書
 為多持此有年逥惶倚閣又念朱子之道非一時之
 道盖将取信於天下萬世焉爾自當時晚出鯫生挾
 難競質沛然如江河之決無閉拒者則今日之聴熒
 於胸而援鶉已逺為宜直其所見待方來之朱子而
[001-15a]
 折中焉
 問知止一節之義與朱子異何也曰下有格物致知
 之義不應於此處頓出而觀後章所謂於止知其所
 止者似為學者指示準的之語未遽及於精微也况
 大學之教既斷自格物而不以辯志先之則非古人
 所謂嚮道而行望道而至者雖欲俛焉日有孳孳安
 知其不適於他岐乎故程子則曰格物者必立誠以
 格之又曰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胡氏則曰立志
 以正其本居敬以持其志而後義可精如此之類皆
[001-15b]
 朱子所屢述而日為學者誦之其作大學或問尤於
 此惓惓焉故愚以為補之於經文之外不如求之於
 經文之中盖知止有定言辯志也觀下所謂穆穆敬
 止者可見也能慮即格物致知之事所謂緝熙者固
 其義也但在文王則生知大聖而光明發於聖敬之
 中在學者則必常存於敬而後緝熙可得而言觀詩
 所謂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宻於緝熙單厥心又
[001-16a]
 曰敬之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則其存心
 進學之表裏互發為可見矣若得止則意誠以下之
 事所謂君臣父子與國人交之善尤為統脩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而足以蔽之也盖今日所言皆一一本
 於朱子講論之學的特章句於此節釋義偶異焉爾
 問誠意之義有以真與妄對者則如釋氏不起妄念
 之説也有以實與虚對者則如朱子所謂實用其力
 不可苟焉以自欺之説也有以誠與偽對者則為己
 而不為人對下文揜著之小人以為説也此其説皆
[001-16b]
 可通而宜以何為正乎曰論首節之文意則朱子盡
 之矣雖然彼二説者皆不可廢盖誠意之實用功處
 只是徹底為善以不欺其好善惡惡之初心如章句
 或問之所云者焉爾然推其本則是平時涵養本源
 故所發者好惡皆得其正而有以為省察之地究其
 流則君子終身之學求以自慊而已既不自欺又豈
 有作偽欺人之事哉是故去其妄念者主敬之事誠
[001-17a]
 意之原也實用其力者所知之切誠意之功也不揜
 著以徇人者所發之真誠意之效也是三説者相為
 首尾本文之義固足以包之矣易曰閑邪存其誠則
 誠意之原也又曰修辭立其誠則誠意之功也書曰
 作徳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則誠意之效也
 大學古本説
[001-17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