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書通 > 中庸通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中庸通卷二       元 胡炳文 撰

  朱子章句

  君子之道費而隠費符味反

  費用之廣也隠體之㣲也語錄道者兼體用該費隠而言也○饒氏曰前面許
多説話都是説費如此則似乎人力安排越外討來底不見得是天命之性所以説君子之道費而隠費
字是承前章中庸説隠字又引後章誠字説○王氏曰此章説道之用因用以明體横貫於一篇之中所
謂散為萬事者也○通曰費字有三切兵媚切邑名符味切性也芳味切説文散財用也章句以為用之
[002-1b]
廣當從芳味切今註以為符味反恐誤勉齋黄氏范陽 張氏皆以 為費當讀 作費用之
費是也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
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
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
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與去聲

  君子之道近自夫婦居室之間逺而至於聖人天地
之所不能盡其大無外其小無内可謂費矣然其理
[002-2a]
之所以然則隠而莫之見也語錄自夫婦之所能知能行直至天地聖人之
所不能盡皆是説費而所謂隠者不離於此○莫能載是無外莫能破是無内如物有至小而可破作兩
者是中着得一物在若云無内則是至小更不容破了○熊氏曰此章有大小費隠四字大處有費隠小
處亦有費隠
葢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及其至而聖人
不知不能則舉全體而言聖人固有所不能盡也語錄
夫婦之與知能行是萬分中有一分聖人不知不能是萬分中欠得一分○人多以至為道之精妙處若
道之精妙有所不知不能何足為聖人這至只是道之盡處天地間固有没緊要底事聖人安能盡知

侯氏曰聖人所不知如孔子問禮問官之類所不能
[002-2b]
如孔子不得位堯舜病博施之類愚謂人所憾於天
地如覆載生成之偏及寒暑災祥之不得其正者饒氏
曰此章就夫婦所知所能而推之以至於天地之大先語小而後語大也大哉聖人之道章從發育萬物
峻極於天而斂歸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先語大而後語小也


  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鳶余專反

  詩大雅旱麓之篇鳶鴟類戾至也察著也饒氏曰察是自然昭
著便是誠之不可揜
子思引此詩以明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
非此理之用所謂費也然其所以然者則非見聞所
[002-3a]
及所謂隠也方氏曰問子思如何獨舉鳶魚而言曰只且提起一二以示人天下萬物皆如
此何獨鳶魚○北山陳氏曰天地之間有一物必有一理有所謂已然者必有所謂所以然者鳶則天而
不能淵魚則淵而不能天此其用之己然者也是必有所謂所以然者以為之體然體之隠初不離於用
之顯也○温陵陳氏曰中庸之道只在日用之間而不可他求雖曰日用之間而有至㣲至妙者存焉亦
猶鳶魚之飛躍皆在目前初不離性分之内○永嘉陳氏曰大要不要人去昬嘿窈冥中求道理平平處
㑹得時多少分明快活安新定錢氏曰舉天下之有形者無不載矣所以莫能載者何物舉天下之有形
者皆可破矣所以莫能破者何物於鳶之飛魚之躍而有㑹焉則其説昭昭矣故曰上下察處處呈露焉
可誣也○饒氏曰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無性外之物是萬物統體一太極也性無不在是一物
[002-3b]
各具一太極也○這兩句直是引得妙若以人來證也證不得若引植物來證也證不得葢人有知識植
物又不動須以動物證之且如鳶魚何嘗有知識但飛則必戾於天躍則不離于淵自然如此又不是人
教他要必有使之然者須是於此黙而識之○通曰中庸言道字皆自率性之道説來此所謂君子之道
即是率性之道費用之廣也是説率性之道隠體之㣲也是説天命之性纔説費隠即在其中纔説率性
之道天命之性即在其中非有 二也故近自夫婦居室之間逺而至於聖人天地之所不能盡而道無不在
是即朱子所謂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者也性無不在費也而性之所以為性則隠也如鳶飛魚
躍鳶率鳶之性必飛魚率魚之性必躍其飛其躍費也而所以飛所以躍者隠也於此見物物有自然之
天物物有天命之性首章言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自第二章以至第十章無非率性之道亦無非因其天
[002-4a]
命之性也天地間無非是此性之著見處造端乎夫婦則是盡性之始事朱子曰幽闇之中袵席之上或
褻而慢之則天命有所不行非知性命之理者不足以語此
故程子曰此一節子
思喫緊為人處活潑潑地讀者其致思焉語錄活即是不滯於
一隅○饒氏曰觀川流而知道體之不息便須慎獨觀鳶飛魚躍而知費之有隠便須必有事而勿正忘其
意相似○鳶魚説小底天淵説大底飛躍説活潑潑地底方其未飛未躍則道體無從可見及其既飛既
躍而道體森然昭著此便與赤子入井人皆有怵惕惻隠之心同孟子所謂躍如也○通曰道體毎於動
處見本自活潑潑地聖賢教人毎欲人於動處用功亦是活潑潑地鳶飛魚躍道之自然本無一毫私
意勿忘勿助學者體道之自然亦着不得一毫私意


[002-4b]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結上文語錄此章前面説得恁地廣大末梢却説造端乎夫婦乃是指其切實處○君子之道造
端乎夫婦之㣲密語其極則察乎天地之高深○幽闇之中衽席之上或褻而慢之則天命有所不行矣

右第十二章子思之言葢以申明首章道不可
離之意也其下八章雜引孔子之言以明之饒氏
曰首章由體以推用故先中而後和此章由用以推體故先費而後隠葢中間十章極論君子
中庸之事皆道之用故也


  子曰道不逺人人之為道而逺人不可以為道

[002-5a]
  道者率性而已固衆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
逺於人若為道者厭其卑近以為不足為而反務為
高逺難行之事則非所以為道矣語錄此三句是一章之綱下三節只
是解此三句然緊要處又在道不逺人一句○人之為道而逺人之為如為仁由己之為不可以為道如
克己復禮為仁之為○黄氏曰道不逺人此人字兼人已而言○饒氏曰上章説道如此費了恐人以濶
逺求道故這裏説道不逺人○通曰上章言性無不在其廣大也如此此章言性只在人日用常行之間
其篤實也人如此葢道者率性而已人而率其人之性自有人之道此所謂道不逺人是也不思人之所
以為人道之所以為道而為道逺於人非率性之道也


[002-5b]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
為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睨研計反

  詩豳風伐柯之篇柯斧柄則法也睨邪視也言人執
柯伐木以為柯者彼柯長短之法在此柯耳然猶有
彼此之别故伐者視之猶以為逺也若以人治人則
所以為人之道各在當人之身初無彼此之别故君
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其人能
改即止不治葢責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逺人
[002-6a]
以為道也語錄人人本自有許多道理只是不曽依這道理做去今欲治之不是别討箇道理
治他只是將他元有底道理還以治之而已及我自治其身亦不是將他人底道理來治我亦只是將我
自得㡳道理自治我之身而已所以説執柯以伐柯然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若此箇道理人
人具有放去收囘只在這些子間何用别去討故中庸開卷便説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只是説人人
各具此箇道理無有不足故耳他從上頭説下來只是此意○黄氏曰人即道也以彼之道治彼之身能
改其不善則本人之身還得本人之道矣又安得不止而尚他求哉○陳氏曰能改即止不以高逺難行
底責他只把他能知能行底去治他○袁氏曰不曰我治人而曰以人治人我亦人耳人道不離吾身亦
不離各人之身吾有此則人亦有此則以則取則天則自然非彼柯假此柯之比也人有過焉能改則止
[002-6b]
若責人已甚違天則矣故曰忠恕違道不逺
張子所謂以衆人望人則易
從是也語錄道者衆人之道衆人所能知能行者今人自做未得衆人耳又曰此衆人不是説不
好底人○永嘉陳氏曰衆人即天生烝民凡厥庶民之謂亦是將他共有底道理治他乃天理人倫之類
若以蠢蠢昬昬為衆人非聖人意○通曰衆人同此性即同此當然之則以衆人望人不敢遽以聖人責
人也章句分作三節皆提起不逺人為道一句第一節言以人治人不欲其逺人以為道第二節言己之
施於人者不逺人以為道第三節言雖聖人所以責之已者亦不逺人以為道也


  忠恕違道不逺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違去也如春秋傳齊
[002-7a]
師違穀七里之違言自此至彼相去不逺非背而去
之之謂也道即其不逺人者是也施諸己而不願亦
勿施於人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
同則道之不逺於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以
施之於人亦不逺人以為道之事語錄問此只是恕如何作忠恕説曰
忠恕兩箇離不得方忠時未見得恕及其恕時忠行乎其間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非忠者不能也
故曰無忠做恕不出問論語中庸言忠恕不同曰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此言違道不逺是也是學者
事然忠恕工夫到底只如此曽子取此以明聖人一貫之理耳若聖人之忠恕只説得誠字與仁字盡字
[002-7b]
推字用不得若學者則須推故程子以已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逺是也自是兩端説此只説
下學而上達是子思掠下教人處論語則曰一以貫之又曰勿者禁止之辭豈非學者事論語分明言夫
子之道豈非聖人事○陳氏曰忠是就心説是盡己之心無不真實者恕是就待人接物處説只是推己
心之所真實者以及人物而已○饒氏曰道是天理忠恕是人事天理不逺於人事故曰道不逺人人事
盡則可以至天理故曰忠恕違道不逺○方氏曰問不欲勿施如何是不逺人以為道之事曰此即己之
身而得待人之道待人之道不必逺求但觀其施於己者而已故不逺
張子所謂以愛
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是也語錄凡人責人處急責己處緩愛己則急愛人則緩
若拽轉頭來便自道理流行○永嘉陳氏曰此因恕而言仁耳恕是求仁之事推愛己之心以愛人恕者
[002-8a]
之事也以愛己之心愛人仁者之事也忠恕違道不逺轉一過即仁矣故張子以仁言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
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
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
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
子臣弟友四字絶句

  求猶責也道不逺人凡己之所以責人者皆道之所
當然也故反之以自責而自修焉方氏曰上文忠恕是即己之身而得
[002-8b]
待人之道此四未能一即人之身而得治己之道治己之道不難見觀其責於人者而已又問四者固皆
衆人之所能而聖人乃自謂未能何也曰此以求乎人者責己之所未能亦曰未能如其所以責人者耳

庸平常也行者踐其實謹者擇其可德不足而勉則
行益力言有餘而訒則謹益至謹之至則言顧行矣
行之力則行顧言矣慥慥篤實貌言君子之言行如
此豈不慥慥乎賛美之也凡此皆不逺人以為道之
語錄以我責子之心而反推己之所以事父此便是則所求乎臣以下皆然○北山陳氏曰人之言
常有餘於行而行常不足於言言顧行則言之有餘者將自損行顧言則行之不足者將自勉此一章語
[002-9a]
若雜出而意脉實通反覆於人己之間者詳盡明切而有序其歸不過致謹於言行以盡其實耳

子所謂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是也黄氏曰上一節即己之身
而得待人之道待人之道不必逺求觀其施於己者而已此即人之身而得治己之道治己之道初不難
見觀其責於人者而已○饒氏曰施諸己而不願二句是恕之事君子之道四一段是忠之事庸德是孝
忠悌信之類庸言即所責乎子臣弟友之類此忠恕是夫子告曽子一貫而曽子告門人以忠恕而已矣
之意子思又得之曽子故子思於此發明之葢忠恕二字説得濶做得徹便是一貫先言忠而後言恕於
序固順然忠者恕之本先論其所以及人者而後反之以責其所盡於己者語意尤為有力大學自明明
徳於天下而反推之以至於誠意致知中庸自獲上治民而反推之以至於誠身明善皆是此意○通曰
[002-9b]
論語説忠恕是曽子借此二字形容聖人至妙處此則是子思就此二字説歸聖道至實處推愛己之心
愛人推己及物之恕也而忠即行乎其間以責人之心責己發已自盡之忠也而恕即不外乎此君臣父
子兄弟朋友之倫皆人人性分之所固有者而曰丘未能一焉亦曰吾之反求諸己未能如其所以責人
者爾學者之心常如聖人以為未能則必深體而力行之惟恐庸言之不謹而言未能顧其行惟恐庸德
之未行而行未能顧其言此皆盡己之忠而恕之本也忠者篤實之心慥慥者此心篤實之貌胡不二字
即盍字饒氏謂夫子責己以勉人前四語是責已庸德以下是勉人


  右第十三章

  道不逺人者夫婦所能丘未能一者聖人所
[002-10a]
不能皆費也而其所以然者則至隠存焉下
章放此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猶見在也言君子但因見在所居之位而為其所
當為無慕乎其外之心也饒氏曰素字當兩様看上面素其位而行之素是活
底言因其見在之位而行之如素履往是也下面素富貴等字是定體字素位而行即曽子君子思不出
其位之意見得子思得曽子之傳○王氏曰此兩句亦是一章之綱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
[002-10b]
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難去聲

  此言素其位而行也陳氏曰素富貴行乎富貴如舜之被袗衣鼔琴是也素貧賤行
乎貧賤如舜之飯糗茹草若將終身是也素夷狄行乎夷狄如孔子欲居九夷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也
素患難行乎患難如孔子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是也葢君子無所往而不自得惟為吾之
所當為而已○饒氏曰四者之中只有富貴是順境三者皆逆境或問上言四事下文在上位以下只暗
説富貴貧賤如何曰人之處世不富貴則貧賤如夷狄患難之事不常有之或問入字是入此四者之中
否曰入字濶上四事特舉其槩隨其所在而樂存焉○倪氏曰順居一逆居三以見人少有不經憂患者
君子居易以俟命以能視順逆為一也


[002-11a]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於人則無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援平聲

  此言不願乎其外也張子曰責己者當知無天下國家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
學之至也○陳氏曰聖人無責望於天之心無求取於人之意又何怨尤之有此處見聖人胷中多少洒
落明瑩真如光風霽月無一㸃私累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易去聲

  易平地也居易素位而行也俟命不願乎外也徼求
也幸謂所不當得而得者語錄行險徼幸本是連上文不願乎其外説言强生
[002-11b]
意智取所不當得○譚氏曰命者貴賤貧富死生壽天皆禀於天者也一心之中坦然平易凡貴賤貧富
死生壽夭之在天者但俟其來而順受之初無毫髮芥蔕於胷次故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倪氏曰易者
中庸也俟命者待其分之所當得故無怨尤險者反中庸也徼幸者求其理之所不當得故常怨尤○通
曰上章言道在邇為道而逺人者失之此章言道在内願乎其外者失之子思所謂不願乎其外即夫子
所謂獨行願孟子所謂不願膏粱文繡也分内之事君子惟行其所當行分外之得君子不願其所不可
願葢富貴貧賤夷狄患難皆有命焉為君子者唯當如子於父母之命順受之而已居見在所居之位行
見在所當行之事心逸日休將無入而不自得焉自得者性分之樂在内不在外也葢天地間非吾性分
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者皆外也或在上位外也何必陵下或在下位外也何必援上或不得於天或
[002-12a]
不得於人外也何必怨天尤人君子正己則素位而行無求於人則不願乎其外居易則素位而行俟命
則不願乎其外小人者此心膠膠擾擾惟願乎其外不知命之所在不可以知力加也所可加者徒能行
險以徼一旦之幸然命有不可幸而致者天下事亦未有盡如吾所願者前軰所以云君子本分為君子
小人枉了為小人者此也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正音征鵠工毒反
畫布曰正棲皮曰鵠皆侯之中射之的也子思引此
孔子之言以結上文之意語錄侯張布而射之者也正設的於侯中而射之者
也大射則張皮侯而設鵠賓射則張布侯而設正饒氏曰正乃是鴊字小而飛最疾難射所以取為的
[002-12b]
○陳氏曰如射法有不中只是自責曽不責之他人此以證君子反求諸己不願乎其外之意○通曰不
曰君子有似乎射而曰射有似乎君子君子無求勝之心射不足以 似之所可似者射有不中不怨勝己如君
子有所不得不怨天不尤人也


  右第十四章

  子思之言也凡章首無子曰字者放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逺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
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冝爾室家樂爾
妻帑好去聲耽詩作湛亦音耽樂音洛

[002-13a]
  詩小雅常棣之篇鼓瑟琴和也翕亦合也耽亦樂也
帑子孫也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夫子誦此詩而贊之曰人能和於妻子冝於兄弟如
此則父母其安樂之矣子思引詩及此語以明行逺
自邇登高自卑之意北山陳氏曰行逺自邇登高自卑凡君子之道其推行之序皆
然中庸舉詩以明之特指一事而言耳或者以行逺登高辟順父母以自邇自卑辟和妻子則泥矣○通
曰章句以安樂之三字釋順字有昧葢上文皆言兄弟妻子相安之意人子以父母之心為心必使一家
[002-13b]
安而後父母之心安之必使一家樂而後父母之心樂之爾嗚呼為人子者而使父母之心或有不安之
不樂之者亦將何以為人子哉


  右第十五章熊氏曰此前三章皆言道之小第十三章言道不必逺求人倫日用
之間處事接物之際皆是十四章言道不必外求反之吾身富貴貧賤夷狄患難隨其所處凡
達而在上窮而在下皆是此章言道不必求之高逺只就卑近父母兄弟妻子之閒皆是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語錄功用只是論發
見者如寒來暑往日往月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皆是又曰風雨霜露日月晝夜此鬼神之迹也

[002-14a]
子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語錄良能是説往來屈伸乃理之自然非有安
排措置
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
陳氏曰靈云者只是自然屈伸往來恁地活爾以一氣言則至而伸者為
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語錄二氣之分實一氣之運以二氣
言則陰之靈為鬼陽之靈為神以一氣言則方伸之氣亦有伸有屈其方伸者神之神其既屈者神之鬼
既屈之氣亦有屈有伸其既屈者鬼之鬼其來格者鬼之神○天地間如消㡳是鬼息底是神生底為神
死㡳為鬼四時春夏為神秋冬為鬼人之語為神黙為鬼動為神靜為鬼呼為神吸為鬼○張子曰物之
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遊散至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謂鬼以其歸也天地不窮寒暑
[002-14b]
耳衆動不窮屈伸耳鬼神之實不越乎二端而已矣 饒氏曰造化之迹指其屈伸者而言二氣良能指
其能屈能伸者而言○定宇陳氏曰二氣以陰陽之對待者而言一氣以陰陽之流行者而言
為德
猶言性情功效語錄性情乃鬼神之情狀能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便是功效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是性情體物不可遺是功效○方氏曰所謂性情者便是張子所謂二氣之良能
所謂功效者便是程子所謂天地之功用鬼神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人須是於那良能與功用上認
取其德又曰性情言其體功效言其用易大傳曰鬼神之情狀情即性情狀即功效也鬼神生長斂藏是
孰使之然是他性情如此亦是他實理自然如此故謂之德若生而成春長而成夏斂而成秋藏而成冬
便是鬼神之功效


[002-15a]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鬼神無形與聲然物之終始莫非陰陽合散之所為
是其為物之體而物所不能遺也其言體物猶易所
謂幹事語錄問體物而不可遺曰只是這一箇氣入毫釐絲忽也是這陰陽包羅天地也是這陰
陽有是理便有是氣有是氣便有是物無非實者○饒氏曰前章詳於費而不及隠引而不發之意也此
章推隠而達於費以發前章未發之意也然弗見弗聞己足以形容其隠矣而復以體物而不可遺言者
明隠非空無之謂也故下文言㣲之顯而復以誠之不可揜申之明隠之所以不能不費者正以其實理
之不可揜故也


[002-15b]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齊側皆反

  齊之為言齊如字下同也所以齊不齊而致其齊也明猶
潔也洋洋流動充滿之意能使人畏敬奉承而發見
昭著如此乃其體物而不可遺之驗也語錄上下章恁地説忽插
一段鬼神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在這裏也是魚躍鳶飛意思所以末梢只説㣲之顯誠之不可揜
如此夫○吕氏曰鬼神者二氣之往來耳物感雖㣲無不通於二氣故人有是心雖自謂隠㣲心未嘗不
動動則固已感於氣矣鬼神安有不見乎○陳氏曰齊明是肅於内盛服是肅於外承祭祀如天子祭天
[002-16a]
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之類隨所當祭者誠敬以集自家精神則彼之精神亦集便洋洋
流動充滿如神在焉○定宇陳氏曰自使人齊明承祭祀以下方是就無所不包之鬼神中提出當祭祀
之鬼神來説見得鬼神隨祭而隨在流動充滿昭著發見無所不在所謂體物而不可遺者豈不可驗之
於此哉
孔子曰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音熏蒿悽愴此
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正謂此爾語錄昭明乃光景之屬焄蒿氣之感
觸人者悽愴如漢書所謂神君至其風颯然之意○方氏曰問中庸説鬼神初説體物云云只是就陰陽
上説末後又却以祭祀言之是如何曰此是就其親切著見者言之也若不如此説人必將風雷山澤作
一種鬼神故即其親切著見者言之欲人㑹之為一也


[002-16b]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度待洛反射音亦詩作斁
詩大雅抑之篇格來也矧況也射厭也言厭怠而不
敬也思語辭

  夫㣲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夫音扶

  誠者真實無妄之謂陰陽合散無非實者故其發見
之不可揜如此文集鬼神只是氣之屈伸其德則天命之實理所謂誠也○陳氏曰此理
雖隠㣲而甚顯以陰陽之往来屈伸皆是真實而無妄所以發見之不可揜如此詩云三句視弗見聽弗
聞意㣲之顯誠之不可揜説如在上在左右意○袁氏曰學者讀中庸須思聖人何為發明鬼神之道又
[002-17a]
思聖人反覆形容何為於此下一誠字嗚呼欲識不覩不聞請觀於此欲識君子慎獨請觀於此欲識物
之終始不誠無物請觀於此○饒氏曰後章誠字即此章誠字但此章誠字是費之所以然處以理言也
後章誠字是所以貫衆費而有諸己處以德言也皆所謂隠也○又曰道是形而上者鬼神是形而下者
此章即鬼神之費隠以明道之費隠是以形而下者之體用明形而上者之體用也子思以道體至㣲未
易察識故以鬼神之事人所共知者曉人此只是眼前道理讀者不可把做深逺㸔○故子思引此
至明白而易曉者以告人言觀鬼神之體至隠而與用至費者如此○通曰誠者中庸一書之樞紐而首
於此章見之漢儒皆不識誠字宋李邦直始謂不欺之謂誠徐仲車謂不息之謂誠至子程子則曰無妄
之謂誠子朱子又加以真實二字誠之説盡矣六經言誠自商書始書但言鬼神享人之誠而中庸直言
[002-17b]
鬼神之誠其㫖㣲矣鬼神者造化陰陽之氣誠者所以為造化陰陽之理也實有是理則實有是氣其體
甚㣲其用甚顯視不見聽不聞㣲也前之所謂隠也體物而不可遺顯也前之所謂費也前言君子之道
以人道言此言鬼神之德以天道言人道其用也故先言用之費而體之隠者即在費之中天道其體也
故先言體之㣲而用之顯者亦不出乎㣲之外言固各有當也體物而不可遺章句以為體物猶易所謂
幹事木非幹不立築非幹易傾幹字釋體字最有力此是指鬼神之顯處示人人之齊明盛服鬼神未嘗
使之而若有使之者洋洋如在鬼神精爽直與人之齊明相接章句謂此即其體物而不可遺之驗也葢前
此所説鬼神無所不包此又就無所不包之中提出當祭祀之鬼神來説是又指鬼神之最顯處示人然
此其顯也必有所以顯者末斷之曰㣲之顯誠之不可揜也夫鬼神無聲無形於天下之物如之何其體
[002-18a]
之於天下之人又如之何其使之顯然一至誠之不可揜如此也凡物之終始莫非陰陽合散之所為而
陰陽合散莫非真實無妄之理後世此理不明有賾鬼神於佛老而競為淫祀以徼福者一何怪誕不經
至此哉嗚呼使天下後世而皆知天命之性則知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皆知率性之道則知老氏之無者
非道矣皆知鬼神之誠則知後世之淫祀之幻妄者非誠矣朱子以為思慮之逺信哉


  右第十六章

  不見不聞隠也體物如在則亦費矣此前三
章以其費之小者而言此後三章以其費之

  大者而言此一章兼費隠包大小而言

[002-18b]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宗廟饗之子孫保之與平聲

  子孫謂虞思陳胡公之屬定宇陳氏曰虞思夏諸侯嘗以二姚妻仲康事見左
傳武王興周封舜之後於陳以元女大姬配胡公皆舜子孫事不止此故以之屬該之○真氏曰孟子論
舜之孝言孝之始指其事親之實也中庸言孝之終發明其功用之大也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舜年百有十歳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002-19a]
材質也篤厚也栽植也氣至而滋息為培氣反而遊
散則覆語錄物若扶植種在土中自然生氣湊泊他若已傾倒則生氣無所附着從何處來相接
如人疾病若自有生氣則藥力之氣依之而生意滋長若已危殆則生氣流散而不復相湊矣○永嘉薛
氏曰天人之應至難言也而聖賢常若有可必之論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今曰
大德而謂之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聖賢何若是為必然之論而亦豈能盡取必於天
哉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質而加厚焉其本固者雨露必滋琣之其本傾者風雨必顛覆之其培之也非恩
之也其覆之也非害之也皆理之必然者也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冝民冝人受祿于天保佑命
[002-19b]
之自天申之

  詩大雅假樂之篇假當依此作嘉憲當依詩作顯申
平聲饒氏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是栽受祿保佑申之便是培

  故大德者必受命

  受命者受天命為天子也語錄問舜之大德受命正是為善受福中庸却言天
之生物栽培傾覆何也曰只是一理此亦非有物使之然但物之生時自節節長將去恰似有物扶持他
及其衰也則自節節消磨將去恰似有物推倒他理自如此惟我有受福之理故天既佑之又申之董仲
舒曰為政而冝於民固當受祿於天地説得自有意思又曰嘉樂詩下章又却不説其他但願其子孫之
[002-20a]
多且賢此意甚好然亦此理之常若堯舜之子不肖則又非常理也○定宇陳氏曰必者快然之辭自必
得其位至必受命六必字皆是常理之必然者此句緫結上文意○陳氏曰孔子德與舜同而名位祿壽
乃與舜反何也葢有舜之德而必得其應者理之常有孔子之德而不得其應者理之不得其常也大抵
聖人之生實闗天地大數天地之氣自伏羲至堯舜正長盛時節堯舜得氣之清明故為聖人又得氣之
高厚所以得位得祿又得氣之長逺所以得壽周衰以至春秋厯許多世變天地之大氣數已㣲雖孔子
亦禀氣清明本根已栽然適當氣數之衰雖培擁之而不可得所以不得祿位僅得中壽葢理之不得其
常也○通曰前言父母之順在於冝爾兄弟樂爾妻帑不過目前之事費之小者也此言孝之大在於宗
廟享之子孫保之則極其流澤之逺費之大者也前言費之小則曰居易以俟命學者事也此言費之大
[002-20b]
則曰大德必受命聖人事也栽者培之是言有德者天必厚其福可為居易者勸傾者覆之是言不德者
天必厚其毒可為行險者戒矣此傾字即是險字物之傾者必覆人之險者獨不思夫祿位名壽自有必
得之理而吾獨欲求其不當得者而得之何哉末所引詩專為栽者培之而言也


  右第十七章

  此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極其至見道之用廣
也而其所以然者則為體㣲矣後二章亦此
通曰庸行之常筆誤當作庸德之行葢上章言庸德而此章言舜大德下章言周公
文武之德皆由庸德推之以至於極者也


[002-21a]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
作之子述之

  此言文王之事書言王季其勤王家葢其所作亦積
功累仁之事也海陵胡氏曰舜禹父則瞽鯀堯舜子則朱均所以惟文王為無憂○兼山
郭氏曰憂勤者文王也無憂者後人之言文王也○通曰文王父作子述人倫之常也舜之父子人倫之
變也舜惟順於父母可以觧憂此中庸所以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


  武王纉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
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廟饗之子孫
[002-21b]
保之大音泰下同

  此言武王之事纉繼也大王王季之父也書云大王
肇基王迹詩云至於大王實始翦商緒業也戎衣甲
胄之屬壹戎衣武成文言一著戎衣以伐紂也北山陳氏
曰周家之業自大王遷岐從如歸市是時人心天意已有為王之基矣武王一擐戎衣以有天下此葢天
命人心之極不得而辭者○節齋蔡氏曰大王雖未始有翦商之志然大王始得民心王業之成實基於
此○通曰上章於舜言德為聖人於武不言舜必得其名武不失天下之顯名舜性之而以揖遜有天下
武反之而又以征伐得天下也然宗廟享之子孫保之則與舜無異葢舜有大德武由世德故下文不獨
[002-22a]
曰周公成武王之德而以成文武之德兼言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
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
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
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
母之喪無貴賤一也追王之王去聲

  此言周公之事末猶老也追王葢推文武之意以及
乎王迹之所起也先公組紺以上至后稷也組紺即公叔祖
[002-22b]
類大王之父王季之祖上至后稷十二世見史記三代世表周紀
上祀先公以天子
之禮又推大王王季之意以及於無窮也制為禮法
以及天下使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祿喪服自
期以下諸侯絶大夫降而父母之喪上下同之推己
以及人也語錄夏商而上只是親親長長之意到周則又添得許多貴貴底禮數如始封之君
不臣諸父昆弟封君之子不臣諸父而臣昆弟期之喪天子諸侯絶大夫降然諸侯大夫尊同則不絶不
降姊妹姪在諸侯者亦不絶不降此皆貴貴之義上世想皆簡略未有許多降殺貴貴㡳禮數凡此皆天
下之大經前世所未備到得周公搜剔出來立為定制更不可易○雖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然不敢以
[002-23a]
天子之服臨其先公但鷩冕旒玉與諸侯不同天子七旒十二玉諸侯七旒七玉耳○山陰陸氏曰經不
言追王文王者以上言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之意文王與焉故也○新安王氏曰追王之禮夏商未有
武王晚而受命初定天下追王及於文考至周公因文王之孝武王之志追王上及大王王季不言武王
追王者禮制定於周公故也大王以上追王不及而武成稱后稷為先王葢史官刪潤之辭然追王止於
三王而祀用天子之禮則上及先公葢喪從死者祭從生者天下之達禮也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
而祭以士非貶也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而祭以夫夫非僭也武王為天子則祭先公用天子之禮其
義當然祭禮殺於下而上致其隆喪禮詳於下而上有所略若夫父母之喪則自天子至於庶人賤無加
隆貴無降殺孟子所謂三代共之者也○永嘉陳氏曰伸情於父母處獨齊衰之喪上同於天子其他各
[002-23b]
有限節等衰不可盡伸也○通曰堯舜有不得於其子舜禹有不得於其父湯有不得於其孫周家自大
王以至周公世世修德古所無也周公追王之禮特以義起古所無也所以中庸特表而出之此段須看
章句推字與及字周公推文武之意以及大王王季於是始行追王之禮又推大王之意以及組紺以上
至后稷於是祀以天子之禮又推此及諸侯大夫及士庶人使各得以行喪祭之禮孝心上下融徹禮制
上下通行此周公所以謂之達孝也此章之末數達字所以有下章之首一達字


  右第十八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達通也承上章而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
[002-24a]
謂之孝猶孟子之言達尊也饒氏曰達孝是承上章三達字而言言其孝不
特施之家又能達之天下如斯禮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是自上達下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
乎天子是自下達上能推吾愛親之心而制為喪祭之禮以通乎上下使人人得致其孝故謂之達孝如
所謂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是也○真氏曰舜之孝如天之不可名故曰大武王周公之
孝天下稱之無異辭故曰達○江陵項氏曰舜為人道之極萬世仰之不可加也周為王制之備萬世由
之不可易也此葢古之盡倫盡制者故舉之以為訓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上章言武王纉大王王季文王之緒以有天下而周
[002-24b]
公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此繼志述事之大者
也下文又以其所制祭祀之禮通於上下者言之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祖廟天子七諸侯五大夫三適士二官師一語錄問官師一
廟祭父母而不及祖無乃不盡人情邪曰位卑則流澤淺其理自然如此又問今雖士庶人家亦祭三代
却是違禮曰雖祭三代却無廟亦不可謂之僭古所謂廟體面甚大皆具門堂寢室非如今人但以一室
為之○官師一廟止及禰却於禰廟併祭祖適士二廟即祭祖祭禰皆不及高曽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
太祖之廟而三大夫亦有始封之君如魯季氏則公子友仲孫氏則公子慶父叔孫氏則公子牙是也○
[002-25a]
新安王氏曰先王先公有廟有祧廟則有司修除祧則守祧黝堊此修其祖廟也
宗器先世
所藏之重器若周之赤刀大訓天球河圖之屬也裳
衣先祖之遺衣服祭則設之以授尸也時食四時之
食各有其物如春行羔豚膳膏香之類是也趙氏曰四時之
食各有其物以其所以奉諸人者薦諸神葢以生事之也羔稚羊也豚稚豕也物嫩而肥故用之於春香
謂牛膏也調膳之時各以物之所便而和之○通曰春雨露之濡秋霜露之降因時思親人莫不有是心
也修祖廟嚴其祖先之所在陳宗器以下視其祖先如在此禮通乎上下而言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
[002-25b]
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昭如字為去聲

  宗廟之次左為昭右為穆而子孫亦以為序有事於
太廟則子姓兄弟羣昭羣穆咸在而不失其倫焉爵
公侯卿大夫也事宗祝有司之職事也旅衆也酬導
飲也旅酬之禮賔弟子兄弟之子各舉觶音至於其長
而衆相酬葢宗廟之中以有事為榮故逮及賤者使
亦得以申其敬也語錄旅酬禮下為上交勸先一人如鄉吏之屬升觶或二人舉觶獻
[002-26a]
賔賔不飲却以獻執事執事一人受之以獻于長以次獻至沃盥所謂逮賤也○主人酌以獻賔賔飲主
人曰酢主人自飲而復以飲賔曰酬其主人又自飲者是導賔使飲也賔受之却不飲奠於席前至旅時
亦不舉又自别舉爵
燕毛祭畢而燕則以毛髮之色别長幼為
坐次也齒年數也語錄燕時擇一人為上賔不與衆賔齒餘者皆序齒○通曰宗廟之
禮非特序死者之昭穆亦所以序生者之昭穆王制所謂三昭三穆死者之昭穆也祭統所謂羣昭羣穆
生者之昭穆也序爵所以貴貴賤者冝在所略旅酬下為上賤者亦得以伸其敬矣序事所以賢賢老者
冝在所簡燕毛則於老者獨加敬矣禮意周浹如此亦通乎上下而言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
[002-26b]
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踐猶履也其指先王也所尊所親先王之祖考子孫
臣庶也始死謂之死既葬則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
也此結上文兩節皆繼志述事之意也陳氏曰事死如生居喪時
事事亡如存葬祭時事○通曰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述事之大者也敬其所尊愛其所親繼志之大者
也前章由武王周公繼志述事之孝而及禮制之通乎上下者此章言禮制之通乎上下者而説歸武王
周公繼志述事之孝章首曰其達孝矣乎此結之曰孝之至也無餘藴矣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002-27a]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郊祀天社祭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禘天子宗廟之
大祭追祭太祖之所自出於太廟而以太祖配之也
嘗秋祭也四時皆祭舉其一耳禮必有義對舉之互
文也示與視同視諸掌言易見也此與論語文意大
同小異記有詳略耳語錄周禮只説祀昊天上帝不説祀后土先儒説祭社便是如
郊特牲社稷太牢又如用牲于郊牛二乃社于新邑此乃明驗故五峯言無北郊只社便是祭地游氏説
郊社之禮所謂惟聖人為能饗帝禘嘗之義謂惟孝子為能饗親意思甚周密○延平周氏曰天神言郊
[002-27b]
舉其大地祇言社舉其小禘對祫則祫為大於間祀言禘所以知有祫也於時祀言嘗所以知有烝與禴
祠也然必言嘗者舉其始也葢祭之備物始於秋而豐於冬春則少損而夏則愈薄故也○譚氏曰治道
不在多端在夫致敬之間而已當其執圭幣以事上帝之時其心為何如當其奠斚以事祖宗之時其心
為何如是心也舉皆天理無一毫人偽介乎其間鬼神之情狀天地萬物之理聚見於此推此心以治天
下何所往而不當○河東侯氏曰天子有天子祀先之禮諸侯有諸侯祀先之禮故曰宗廟之禮所以祀
乎其先也魯侯也以天子祀先之禮祀其先非禮也瀆也不祀乎其先也所以祀上帝所以祀其先所以
字與其字更冝玩味○饒氏曰春秋修其祖廟四句特費之小者至於序昭穆序爵序事序齒下為上則
又親親長長貴貴尊賢慈幼逮賤之道此便是治天下之經敬其所尊敬也愛其所親仁也事死亡如生
[002-28a]
存誠也盡是三者孝也仁孝誠敬指心而言是又天下之本一祭祀之間而治天下之道具於此故結之
曰明乎此者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豈非指費之大者而言歟○通曰上文孝之至也己是結了達孝二字
此又别是一意葢上章與此章上文專以宗廟之禮言此則兼以郊禘之禮言周公制為禮法未嘗不通
上下之情亦未嘗不嚴上下之分祀先之禮通上下可得行祀上帝惟天子得行之故特先後而言之曰
此所以祀上帝也曰此所以祀乎其先也名分截然不可犯也明乎郊社之禮胡為先郊而後社郊祭天
惟天子得行之社則自侯國以至於庶人各有社上下可通行也明乎禘嘗之義胡為先禘而後嘗禘大
祭惟天子得行之嘗宗廟之秋祭上下可通行也前章末言三年之喪惟庶人得以通乎天子必有父也
此章末言郊禘之祭諸侯不得以通乎天子必有君也但言周公之制禮如此而不足於魯之意自見此
[002-28b]
所以為聖人之言也


  右第十九章通曰右自費隠章至此為第三大節

  哀公問政

  哀公魯君名蔣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
其政息

  方版也策簡也少藴葉氏曰木曰方竹曰策策大而方小聘禮束帛加書百名以上書於
策不及百名書於方既夕禮書賵於方若九若七若五書遣於策策以衆聯方一而已矣
息猶滅
[002-29a]
也有是君有是臣則有是政矣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夫音扶

  敏速也蒲盧沈括以為蒲葦是也以人立政猶以地
種樹其成速矣而蒲葦又易生之物其成尤速也言
人存政舉其易如此顧氏曰以蒲盧喻政之敏猶孟子以置郵喻德之速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此承上文人道敏政而言也為政在人家語作為政
在於得人語意尤備人謂賢臣身指君身道者天下
[002-29b]
之達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謂元
者善之長也見易乾卦文言言人君為政在於得人而取人
之則又在修身能仁其身則有君有臣而政無不舉
語錄問仁亦是道如何却説修道以仁曰仁是直指人心親切之妙道是統言義理公共之名又問
如此則這箇仁字是偏言底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如此説則此是偏言○定宇陳氏曰仁其身三字精
妙包括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八字修道以仁如志道據德而依於仁修身工夫至於以仁可謂能仁其身
而身與仁為一矣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冝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
[002-30a]
賢之等禮所生也殺去聲

  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自然便有惻怛慈愛之意
深體味之可見語錄以生字説仁生自是上一節事當來天地生我底意如今須要自體
認得○真氏曰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有是仁也有是仁而後命之曰人不然則非人矣○饒氏曰人字
之義極難訓但凡字須有對待即其所對之字觀之其義可識此人字非對己之人非封物之人亦非對
天之人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此人字正與鬼字相對生則為人死則為鬼仁是生底道理所以訓
人人若不仁便是自絶其生理
冝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冝也禮則節
文斯二者而已北山陳氏曰親親之中有隆殺觀五服之義可見尊賢之中有等降觀隆
[002-30b]
師親友之類可推○饒氏曰或問等殺由禮而生禮由等殺而生曰只云禮所生而無由字則是等殺由
禮而生也等殺是子禮是母等殺者禮之所生猶言子者母之所生況等殺是人事禮是天理人事之輕
重高下皆天理有以節文之豈有天理反因人事而生之理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鄭氏曰此句在下誤重在此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
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以道修
[002-31a]
道以仁故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欲盡親親之仁必
田尊賢之義故又當知人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皆天
理也故又當知天語錄此章却是倒㸔根本在修身然修身得力處却是知天知天是
物格知至知得箇自然道理既知天則知人事親修身皆得其理矣○知人如知人則哲之知不是思欲
事親先要知人只是思欲事親便要知人與不好底人處豈不為親之累○饒氏曰禮者天理自然之節
文不是人安排故曰天親親仁也尊賢義也等殺禮也知天知也知天即是知上三者皆天理也○通曰
下文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即文武之政也此則就九經提起修身親親尊賢三者為綱論修身則曰道曰
仁歸宿在一仁字論親親尊賢則曰仁曰義歸宿在一天字孔門言仁惟仁者人也一句最切章句釋之
[002-31b]
又切饒氏謂此人字與鬼對深得章句之意葢死曰鬼生曰人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生也既生而謂之
人此身便自具此生理滿腔子便純是天地生物之心人而自絶其生理獨不思夫吾之此身人之身也
此身本自具此生理而自絶之何哉天字諸家多不從上文禮所生來説惟章句以為親親之殺尊賢之
等皆天理也葢本虞晝天秩有禮秩者尊卑貴賤等級隆殺之品秩也此所謂等殺即書所謂秩此所謂
天即天秩之天學而知天則能明其所以然者修身親親尊賢必能盡其所當然者矣上文修道以仁即
是率性之道此天字即是天命之性但天命之性是渾然者此從等殺上説是粲然者然其粲然者即其
渾然者亦非有二天也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
[002-32a]
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知去聲

  達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書所謂五典孟子
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
有信是也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體此也勇所以强
此也謂之達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一則誠
而已矣達道雖人所共由然無是三德則無以行之
達德雖人所同得然一有不誠則人欲間之而德非
[002-32b]
其德矣程子曰所謂誠者止是誠實此三者三者之
外更别無誠語錄知屬知行屬仁勇是勇於知勇於行三者勇本是没緊要底事然知仁了
不是勇便行不到○問中庸説知仁勇把知做劈初頭説可見知是緊要孟子四端何為以知為後曰孟
子只循環説知本來藏仁義禮如元亨利貞貞是知貞却藏元亨利春夏秋冬冬是知冬却藏春生夏長
秋成意思在裏面○智仁勇是做事底誠是行此三者都要實○饒氏曰天下之達道五便是修身以道
天下之達德三便是事親之仁知天之知此節只添箇勇字○蔡氏曰達道本於達億而達德又本於誠
誠者一貫乎達道達德之中者也○真氏曰道雖人所共由然其知不足以及之則君之當仁臣之當敬
子之當孝父之當慈未必不昧其所以然知雖及之而仁或不能守仁雖能守而勇不能斷則於當行之
[002-33a]
理或奪於私欲或蔽於利害以至滅天常而敗人紀者多矣德雖人所同得然或勉强焉或矯飾焉則知
出於術數仁流於姑息勇過於强暴而德非其德矣故行之必本於誠○通曰虞書曰五教曰五典未嘗
列五者之目至此則曰天下之達道五始列其目言之葢曰天叙有典是言天命之性不離此五者曰敬
敷五教是言修道之教不離此五者此曰達道是言率性之道不離此五者夫子對哀公先君臣孟子論
人倫先父子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
强上聲

[002-33b]
  知之者之所知行之者之所行謂達道也以其分去聲
而言則所以知者知也所以行者仁也所以至於知
之成功而一者勇也以其等而言則生知安行者知
也學知利行者仁也困知勉行者勇也語錄生知安行以知為主
學知利行以仁為主困知勉行以勇為主○生知安行主知而言不知如何行安行者只是安而行之不
用着力然須是知得方能行得學知利行主行而言惟是學而知得然須是着意去力行則所學而知者
不為徒知也○問諸説皆以生知安行為仁學知利行為知先生獨反是何也曰論語説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與中庸説知仁勇意思自别生知安行便是仁在知中學知利行便是仁在知外既是生知必能安
[002-34a]
行所謂仁在知中若是學知便是知得淺須是力行方始至仁處所謂仁在知外○饒氏曰生知安行隠
然之勇學知利行非勇不可到葢用知勉行全是勇做出來
葢人性雖無不善而
氣禀有不同者故聞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自
強不息則其至一也吕氏曰所入之塗雖異而所至
之域則同此所以為中庸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資為
不可幾及輕困知勉行謂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
明不行也語錄今之學者本是困知勉行㡳資質却要效他生知安行底工夫便是生知安行
底資質亦用下困知勉行底工況是困知勉行底資質○通曰按饒氏謂章句既以其分言又以其等言
[002-34b]
頭緒太多愚觀之極是要簡葢以其分則智主知仁主行勇則至於知之成功一也以其等則生知安行
者智也此智字亦主知而言言必生知然後可以安行也學知利行者仁也此仁字亦主行而言雖學而
知尤貴於利而行也困知勉行者勇也即其所以知之成功而一者也雖分兩節實是一意但以其分而
言是説知行之屬有先後橫説以其等而言是説氣質之屬有高下直説至於知之成功而一是知行之
功足以變化氣質天命之性本一也至是則不見其氣質之不一者惟見其天命之本一者矣知行之不
可不勇也如此夫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好近乎知之知並去


[002-35a]
  子曰二字衍文○此言未及乎達德而求以入德之
真氏曰好學所以明經力行所以進道知恥所以立志能於是三者用其功則所謂三達德者庶乎
可漸致矣
通上文三知為知三行為仁則此三近者勇之
次也節齋蔡氏曰三知主知三行主仁三近主勇生知者知之知也學知者仁之知也困知者勇之
知也安行者仁之仁也利行者知之仁也勉行者勇之仁也好學者知之勇也力行者仁之勇也知恥者
勇之勇也
吕氏曰愚者自是而不求自私者徇人欲而忘
反懦者甘為人下而不辭故好學非知然足以破愚
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知恥非勇然足以起懦方氏曰問
[002-35b]
吕氏元本云自私者以天下非吾事朱子改之曰自私者徇人欲而忘反如何曰吕氏以公為仁有我為
不仁力行雖未是仁然足以去我朱子以純乎天理為仁有欲便是不仁力行足以去欲故近仁吕氏就
愛上用上説仁朱子就本體上説仁也○饒氏曰用知勉行者以不及學知利行者為恥學知利行者以
不及生知安行者為恥○通曰達德自是人所同得之理而此復以其近者言之誘人之進也葢雖昬惰
之極亦未有不可進者但患無恥耳周子曰必有恥則可教侯氏曰知恥非勇也能恥不若人則勇矣嗚
呼今之學者一何悠悠如此豈非無恥之甚者哉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002-36a]
  斯三者指三近而言人者對己之稱天下國家則盡
乎人矣言此以結上文修身之意起下文九經之端
通曰黄氏云此章當一部大學大學以修身為本此章自首至此皆以修身為要上文言修身而曰
不可不知天者即大學逆推修身之工夫至於格物致知者也此言修身而曰治人治天下國家者即大
學順推修身之功效至於家齊國治天下平者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
臣也體羣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逺人也懷諸侯


[002-36b]
  經常也建安游氏曰經者其道有常而不可易其序有條而不可紊○倪氏曰經者常也即所謂
庸也
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母之愛
其子也柔逺人所謂無忘賔旅者也陳氏曰逺人非四夷之謂如商
賈賔旅之人皆是離其家鄉而來須寛柔恤之
此列九經之目也吕氏曰天
下國家之本在身故修身為九經之本然必親師取友
然後修身之道進故尊賢次之北山陳氏曰下文既有大臣又有羣臣而
此又有尊賢之别者葢此所謂尊賢者非臣之謂正書所謂能自得師禮所謂當其為師則不臣者也

之所進莫先其家故親親次之由家以及朝廷故敬
[002-37a]
大臣體羣臣次之由朝廷以及其國故子庶民來百
工次之由其國以及天下故柔逺人懷諸侯次之此
九經之序也視羣臣猶吾四體視百姓猶吾子此視
臣視民之别也通曰哀公問政夫子首以修身親親尊賢吿之至此列陳九經亦不過三
者之推耳尊賢親親者修身之推敬大臣體羣臣懐諸侯自尊賢而推之子庻民來百工柔逺人自親親
而推之耳章句獨釋體字曰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比吕氏視吾四體之體則愈宻矣葢羣臣相
去疎逺休戚不相知必如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則可耳庶民相去尤逺休戚愈不可知必如父母之愛
其子乃可爾體字子字皆心誠求之者也章句訓之尤切


[002-37b]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
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
百工則財用足柔逺人則四方歸之懐諸侯則天下畏


  此言九經之效也道立謂道成於己而可為民表所
謂皇建其有極是也不惑謂不疑於理不眩謂不迷於
事敬大臣則信任專而小臣不得以間之故臨事而
不眩也來百工則通功易事農末相資故財用足語錄
[002-38a]
既有箇國家則百工所為皆少不得若百工聚則事事皆有豈不足以足財用如織絍可以足布帛工匠
可以足器皿之類○饒氏曰財用是兩字財是貨財用是器用一人之身豈能百工之所為備如農夫之
耕農器缺一不可農得用以生財工得財以贍用推此一事便見農工相資上下俱足
柔逺人
則天下之旅皆悦而願出於其塗故四方歸懷諸侯
則德之所施者博而威之所制者廣矣故曰天下畏
語錄勸者所以致吾親愛之心而慰悦其意也親親似多一字然非大義所繫不必深論也○通曰
道即前五者天下之達道立是吾身於此五者各盡其道而民皆於吾身取則也章句以為即是皇建其
有極皇極建而九疇敘君道立而九經行其㫖一也章首修身之後繼以親親而此繼以尊賢葢尊賢尤
[002-38b]
與修身相闗修身則道成於己尊賢則見道分明而無疑章句曰此九經之效也道立是修身之效以下
皆道立之效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逺色賤貨而貴
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
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
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禀稱事所以勸百
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逺人也繼絶世
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
[002-39a]
齊側皆反去上聲逺好惡斂並去聲既許氣反禀彼錦力錦二反稱去聲朝音潮

  此言九經之事也官盛任使謂官屬衆盛足任使令
也葢大臣不當親細事故所以優之者如此忠信重
祿謂待之誠而養之厚葢以身體之而知其所賴乎
上者如此也既讀曰餼餼禀稍去聲食也稱事如周禮
槀人職曰考其弓弩以上下其食是也語錄問餼禀曰餼牲餼也
如今官員請受有生羊肉禀即禀給折送錢之類是也
往則為之授節以送之
語錄問授節以送其往何也曰逺人來至去時有節以授之過所在為照如漢之出入闗者用繻唐謂之
[002-39b]
給過所是也
來則豐其委去聲音恣以迎之委積畜聚也周禮遺人掌牢禮委積註云
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賔客又司徒註少曰委多曰積
朝謂諸侯見於天子
聘謂諸侯使大夫來獻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
聘五年一朝厚往薄來謂燕賜厚而納貢薄通曰前二章説
祭祀之禮此章從親親尊賢等殺處説禮禮字極精㣲今又就修身上説禮尤為嚴密只看此一禮字上
下三章文不相屬而意實相承如此齊明是潛心以居對越上帝盛服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視皆靜而敬
也即首章戒慎存養之事非禮不動動而敬也即首章慎獨省察之事自修身而推之尊賢親親此敬也
自尊賢親親而推之貴賤親疏大小逺近無不在一敬心流行中如堯典載堯克明俊德以至於變時雍
[002-40a]
必先一欽字臯陶謨自身修至邇可逺在兹必先一慎字論語言修己以安百姓必先一敬字章句曰此
言九經之事也敬豈非事之最先者乎聖賢之學未有不先由乎敬而能至於誠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一者誠也一有不誠則是九者皆為虛文矣此九經
之實也潘氏曰三德行之者一所以實其德九經行之者一所以實其事○通曰修身不實則欲得以間理尊賢不實則邪
得以間正親親不實則疏得以間親推之莫不皆然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
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跲其刼反行去聲

[002-40b]
  凡事指達道達德九經之屬豫素定也跲躓音至趙氏
曰躓者礙不行也
疚病也此承上文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誠
如下文所推是也語錄言前定則不跲句句着實不脱空也纔有一語不實便説不去
事前定則不困閑時不曽做得臨時自是做不徹便至於困行前定則不疚若所行不曽定臨時便易得
屈折枉道以從人矣道前定則不窮一句又包得大連上三句都包在裏面是有箇妙用千變萬化而不
窮之謂○項氏曰言誠而必言豫者教人素學之也知之素明行之素熟而後出之則不窮矣○通曰上
文言五達道三達德九經之所以行此則緫言凡事之所以立立與行自分體用葢曰是誠也非一朝一
夕之故戒懼慎獨養之者有素矣如此則先立乎誠而後事可立可立則可行矣章句以先立二字釋前
[002-41a]
定二事正與上二行字相應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
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
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
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此又以在下位者推言素定之意反諸身不誠謂反
求諸身而所存所發未能真實而無妄也不明乎善
謂未能察於人心天命之本然而真知至善之所在
[002-41b]
語錄反諸身是反求於心不誠是不曽實有此心如事親以孝須是實有這孝之心若外面假為孝
之事裏面却無孝之心便是不誠矣○東萊吕氏曰此章一句緊一句今之人其於事親從兄事上交友
之際固有時乎中理然有時又差了葢雖到九分九厘盡有一毫差則併前都差如行九十九里忽差路
頭則都不濟事此所以要明善明善要明得盡○饒氏曰前言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此曰身不誠不順
乎親以入德之本言則修身必先事親以成德之效言則身誠然後親順○通曰此以在下位者言見得
上文九經是在上位者中庸之道通上下皆當行也故上言尊賢此則言信乎朋友上言親親此則言順
親上言修身此則言誠身其道一也先儒云此一章當一部大學誠身是包大學誠意正心修身三節而
言心是所存意是所發故章句釋誠身必兼所存所發而言善即是天命之性故章句以人心天命之本
[002-42a]
然者釋之上文曰知天而此曰明善天命無有不善而學者當知夫至善之所在是即大學所謂格物致
知也天不可不知善不可不明又見三德必以知為先也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
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中並
去聲從七容反


  此承上文誠身而言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
然也誠之者未能真實無妄而欲其真實無妄之謂
人事之當然也聖人之德渾然天理真實無妄不待
[002-42b]
思勉而從容中道則亦天之道也未至於聖則不能
無人欲之私而其為德不能皆實故未能不思而得
則必擇善然後可以明善未能不勉而中則必固執
然後可以誠身此則所謂人之道也語錄誠之者人之道看誠之二
字只是固執意思然下文必先説擇善然後可以固執也○北山陳氏曰善而不擇則有誤認人欲為天
理者矣執之不固則天理有時奪於人欲
不思而得生知也不勉而中安
行也擇善學知以下之事固執利行以下之事也饒氏
曰不勉而中安行之仁也不思而得生知之知也從容中道自然之勇也今有百鈞於此一人談笑而舉
[002-43a]
之力有餘也一人竭蹷而不能舉力不足也然則聖人之於道也衆皆勉強而已獨從容非天下之大勇
乎擇善近知固執近仁而勇在其中論誠者則先仁而後知以成德之序言也論誠之者則先知而後仁
以入德之序言也○通曰章句曰此承上文誠身而言葢自此以前直言誠者二十六章言誠之不可掩
是以天道言誠上文曰誠身是以人道言誠所以於此緫兩者言之曰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而下
數章又以天道人道分言之也不勉而中者安行之仁不思而得者生知之知從容中道者自然之勇此
以上皆言知仁勇學者入德之事此以下兼言知仁勇聖人成德之事論語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學之序也此以上見之又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德之序也此以下見之下章盡性仁也前
知知也無息勇也博厚仁也高明知也悠久勇也如地之持載仁也如天之覆幬知也如日月之代明四
[002-43b]
時之錯行勇也往往皆言仁知勇而於此始焉至論學知利行之事擇善為知固執為仁又依舊先知而
後仁其所以開示學者至矣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此誠之之目也學問思辨所以擇善而為知學而知
也篤行所以固執而為仁利而行也程子曰五者廢
其一非學也語錄是五者無先後有緩急不可謂博學時未暇審問審問時未暇慎思慎思
時未暇明辨明辨時未暇篤行五者從頭做將去初無先後也○陳氏曰擇善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工
夫是儘用工多固執只有篤行一件工夫是擇善處須能知之則到行處工夫自易也○項氏曰學而又
[002-44a]
問則取於人者詳思而又辨則求於心者精如是而後可以行矣○饒氏曰人言知之非艱行之惟艱要
之知最艱學問思辨四者方做得箇知若知得却只消行去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
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
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


  君子之學不為則已為則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饒氏曰擇善固執非勇不可且五弗
[002-44b]
措皆是勇故章句以擇執分屬焉又曰五弗措皆為困知勉行者設○虙氏曰他人一能之己當百以及
之他人十能之已當千以及之葢騏驥一日千里駑十駕亦將千里也○通曰有弗學學之之字當句絶
葢以上文博學之五之字下文人一能之四之字例當句絶也況五之句絶尤為有力博學之以下是學
而知之者有弗學學之是因而知之者篤行之是利而行之者有弗行行之是勉强而行之者由弗能弗
措至弗篤弗措是困知勉行之勇也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明者擇善之功强者固執之效吕氏曰君子所以學
者為能變化氣質而已德勝氣質則愚者可進於明
[002-45a]
柔者可進於强不能勝之則雖有志於學亦愚不能
明柔不能立而已矣葢均善而無惡者性也人所同
也昬明强弱之禀不齊者才也人所異也誠之者所
以反其同而變其異也夫以不美之質求變而美非
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今以鹵莽滅裂之學或作或
輟以變其不美之質及不能變則曰天質不美非學
所能變是果於自棄其為不仁甚矣語錄某年十五六時見吕與叔
解得此段痛快讀之未嘗不悚然警厲奮發人若有向學之志須是如此做工夫方得○通曰前曰鮮能
[002-45b]
曰不可能此能百倍其功則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亦可謂知矣充之而義精可也雖柔必强亦可謂仁
矣充之而仁熟可也以此見得中庸非不可能能之者在乎人人之所以能之者在乎勇


  右第二十章

  此引孔子之言以繼大舜文武周公之緒明
其所傳之一致舉而措之亦猶是爾陳氏曰前説舜
文武周公能盡中庸之道此説孔子能盡中庸之道子思引此以明道統之傳○通曰舉
而措之亦猶是者葢上章所述舜文武周公皆是舉而措之之事此引孔子之言謂所傳
一致使得舉而措之則亦猶是爾然第十七章言舜第十八章十九章言文武周公第二
[002-46a]
十章述夫子之言猶是分而言之至三十章合而言之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則愈
見其所傳之一致矣
葢包費隠兼小大以終十二章之
意章内語誠始詳而所謂誠者實此篇之樞
紐也又按孔子家語亦載此章而其文尤詳
成功一也之下有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
寡人實固不足以成之也故其下復以子
曰起答辭今無此問辭而猶有子曰二字
蓋子思刪其繁文以附于篇而所刪有未
[002-46b]
盡者今當為衍文也博學之以下家語
無之意彼有闕文抑此或子思所補也歟











  中庸通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