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大學 > 論語卷二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卷二       宋 朱子 集註

  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
季氏魯大夫季孫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人數如其佾數或曰每佾八人未詳孰是
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禮樂孔子言其此事尚忍為之則何事不可忍為或曰忍容忍也蓋深疾之之辭
○范氏曰樂舞之數自上而下降殺以兩而巳故兩之閒不可以毫髪僭差也孔子為政先正禮樂則季氏之
罪不容誅矣謝氏曰君子於其所不當為不敢須臾處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則雖弑父與君亦何所憚而
[002-1b]
不為乎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
於三家之堂徹直列反相去聲○三家魯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之家也雍周頌篇名徹祭畢而收
其俎也天子宗廟之祭則歌雍以徹是時三家僭而用之相助也辟公諸侯也穆穆深遠之意天子之容也此
雍詩之詞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於此義而歌之乎譏其無知妄作以取僭竊之罪○程子
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皆臣子之分所當為魯安得獨用天子禮樂哉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也其因襲之弊
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徹故仲尼譏之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
不仁如樂何游氏曰人而不仁則人心亡矣其如禮樂何哉言雖欲用之而禮樂不為之用也○
程子曰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李氏曰禮樂待人而後行苟非其人則雖玉帛交錯鐘鼓鏗
[002-2a]
鏘亦將如之何哉然記者序此於八佾雍徹之後疑其為僭禮樂者發也
○林放問禮之本
林放魯人見世之為禮者專事繁文而疑其本之不在是也故以為問子曰大哉問孔子以時
方逐末而放獨有志於本故大其問蓋得其本則禮之全體無不在其中矣
禮與其奢也寧
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易去聲○易治也孟子曰易其田疇在喪禮則節文習熟而無哀痛
慘怛之實者也戚則一於哀而文不足耳禮貴得中奢易則過於文儉戚則不及而質二者皆未合禮然凡物
之理必先有質而後有文則質乃禮之本也○范氏曰夫祭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
也喪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禮失之奢喪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隨其末故也禮
奢而備不若儉而不備之愈也喪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儉者物之質戚者心之誠故為禮之本楊氏
[002-2b]
曰禮始諸飲食故汙尊而抔飲為之簠簋籩豆罍爵之飾所以文之也則其本儉而巳喪不可以徑情而直行
為之衰麻哭踊之數所以節之也則其本戚而巳周衰世方以文滅質而林放獨能問禮之本故夫子大之而
告之以此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吳氏曰亡古無字通
用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長不如諸夏之僭亂反無上下之分也○尹氏曰孔子傷時之亂而歎之也亡非實亡
也雖有之不能盡其道爾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
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女音汝與平聲
○旅祭名泰山山名在魯地禮諸侯祭封内山川季氏祭之僭也冉有孔子弟子名求時為季氏宰救謂救其
陷於僭竊之罪嗚呼歎辭言神不享非禮欲季氏知其無益而自止又進林放以厲冉有也○范氏曰冉有從
[002-3a]
季氏夫子豈不知其不可告也然而聖人不輕絶人盡巳之心安知冉有之不能救季氏之不可諫也既不能
正則美林放以明泰山之不可誣是亦敎誨之道也
○子曰君子無所争必也射
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争也君子飲去聲○揖讓而升者大射之禮耦進三
揖而後升堂也下而飲謂射畢揖降以俟衆耦皆降勝者乃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也言君子恭遜不與人争
惟於射而後有争然其争也雍容揖遜乃如此則其争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争矣
○子夏問曰
巧笑倩兮美目盻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倩七練反盻普莧反絢呼
縣反○此逸詩也倩好口輔也盻目黒白分也素粉地畫之質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盻之美質而
又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
子曰繪事後素
[002-3b]
繪胡對反○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采猶
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
已矣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先起猶發也起予言能起發我之志意謝氏曰子貢因論學
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楊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其質禮不虛
行此繪事後素之説也孔子曰繪事後素而子夏曰禮後乎可謂能繼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
賜可與言詩者以此若夫玩心於章句之末則其為詩也固而巳矣所謂起予則亦相長之義也
○子
曰夏禮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
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把夏之後宋殷之後徵證也文
[002-4a]
典籍也獻賢也言二代之禮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故也文獻若足則我能取之以
證吾言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禘大計反○趙
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廟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於始祖之廟而以始祖配之也成
王以周公有大勲勞賜魯重祭故得禘於周公之廟以文王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然非禮矣灌者方祭之
始用鬰鬯之酒灌地以降神也魯之君臣當此之時誠意朱散猶有可觀自此以後則浸以懈怠而無足觀矣
蓋魯祭非禮孔子本不欲觀至此而失禮之中又失禮焉故發此歎也○謝氏曰夫子嘗曰我欲觀夏道是故
之杞而不足證也我欲觀商道是故之宋而不足證也又曰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
禮也周公其衰矣考之把宋巳如彼考之當今又如此孔子所以深歎也
○或問禘之説子
[002-4b]
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
先王報本追逺之意莫深於禘非仁孝誠敬之至不足以與此非或人之所及也而不王不禘之法又魯
之所當諱者故以不知答之示與視同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蓋知禘之説則
理無不明誠無不格而治天下不難矣聖人於此豈真有所不知也哉
○祭如在祭神如
神在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於孝察神主於敬愚謂此門人記孔子祭祀之誠意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與去聲○又記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已當祭之時或有故不得
與而使他人攝之則不得致其如在之誠故雖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嘗祭也○范氏曰君子之祭七日戒三
日齊必見所祭者誠之至也是故郊則天神格廟則人鬼享皆由巳以致之也有其誠則有其神無其誠則無
[002-5a]
其神可不謹乎吾不與祭如不祭誠為實禮為虚也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奥
寧媚於竈何謂也王孫賈衞大夫媚親順也室西南隅為奥竈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
五祀皆先設主而祭於其所然後迎尸而祭於奥略如祭宗廟之儀如祀竈則設主於竈陘祭畢而更設饌於
奥以迎尸也故時俗之語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竈雖卑賤而當時用事喻自結於君不如阿附權臣也
賈衞之權臣故以此諷孔子
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天即理也其尊
無對非奥竈之可此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奥竈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竈亦不可
媚於奥也○謝氏曰聖人之言遜而不迫使王孫賈而知此意不為無益使其不知亦非所以取禍
○子
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郁於六反○監視也二代夏商也言
[002-5b]
其視二代之禮而損益之郁郁文盛貌○尹氏曰三代之禮至周大備夫子美其文而從之
○子入
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
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大音泰鄹側畱反○大廟魯周公廟此蓋孔子始仕之時入而助祭
也鄹魯邑名孔子父叔梁紇嘗為其邑大夫孔子自少以知禮聞故或人因此而譏之孔子言是禮者敬謹之
至乃所以為禮也○尹氏曰禮者敬而已矣雖知亦問謹之至也其為敬莫大於此謂之不知禮者豈足以知
孔子哉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為去聲○射不
主皮鄉射禮文為力不同科孔子解禮之意如此也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為的所謂鵠也科等也古
者射以觀德但主於中而不主於貫革蓋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記曰武王克商散軍郊射而貫革之射
[002-6a]
息正謂此也周衰禮廢列國兵争復尚貫革故孔子歎之○楊氏曰中可以學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聖人言
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去起吕反告古篤反餼許氣反
○告朔之禮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頒來歲十二月之朔于諸侯諸侯受而藏之祖廟月朔則以特羊告廟請而
行之餼生牲也魯自文公始不視朔而有司猶供此羊故子貢欲去之
子曰賜也爾愛其
羊我愛其禮愛猶惜也子貢蓋惜其無實而妄費然禮雖廢羊存猶得以識之而可復焉若併去
其羊則此禮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楊氏曰告朔諸侯所以禀命於君親禮之大者魯不視朔矣然羊存則
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實因可舉此夫子所以惜之也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
黄氏曰孔子於事君之禮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後盡爾時人不能反以為諂故孔子言之以明理之當然
[002-6b]
也○程子曰聖人事君盡禮當時以為諂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盡禮小人以為諂而孔子之言止於如此
聖人道大德宏此亦可見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
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定公魯君名宋二者皆理之當然各欲自盡而已○
吕氏曰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禮之不至事君不患其無禮患忠之不足尹氏曰君臣以義合者也故君使臣以
禮則臣事君以忠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音洛○關雎周南
國風詩之首篇也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於和者也關雎之詩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
求之未得則不能無寤寐反側之憂求而得之則宜其有琴瑟鐘鼓之樂蓋其憂雖深而不害於和其樂雖盛
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稱之如此欲學者玩其辭審其音而有以識其性情之正也
○哀公問社
[002-7a]
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栢周人以栗曰
使民戰栗宰我孔子弟子名子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樹其土之所宜木以為主也戰栗恐
懼貌宰我又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豈以古者戮人於社故附㑹其説與
子聞之曰成事
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遂事謂事雖未成而勢不能已者孔子以宰我所對非立
社之本意又啓時君殺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復救故厯言此以深責之欲使謹其後也○尹氏曰古者各
以所宜木名其社非取義於木也宰我不知而妄對故夫子責之
○子曰管仲之器小
管仲齊大夫名夷吾相桓公霸諸侯器小言其不知聖賢大學之道故局量褊淺規模卑狹不能正身脩
德以致主於王道
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
[002-7b]
得儉焉於䖍反○或人蓋疑器小之為儉三歸臺名事見説苑攝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數事管
仲不然皆言其侈
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
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
知禮孰不知禮好去聲坫丁念反○或人又疑不儉為知禮屏謂之樹塞猶蔽也設屏於門以
蔽内外也好謂好㑹坫在兩楹之閒獻酬飲畢則反爵於其上此皆諸侯之禮而管仲僭之不知禮也○愚謂
孔子譏管仲之器小其㫖深矣或人不知而疑其儉故斥其奢以明其非儉或又疑其知禮故又斥其僭以明
其不知禮蓋雖不復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於此亦可見矣故程子曰奢而犯禮其器之小可知
蓋器大則自知禮而無此失矣此言當深味也蘇氏曰自脩身正家以及於國則其本深其及者遠是謂大器
[002-8a]
揚雄所謂大器猶規矩準䋲先自治而後治人者是也管仲三歸反坫桓公内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巳淺
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復宗齊楊氏曰夫子大管仲之功而小其器蓋非王佐之才雖能合諸侯正天下其
器不足稱也道學不明而王霸之略混為一途故聞管仲之器小則疑其為儉以不儉告之則又疑其知禮蓋
世方以詭遇為功而不知為之範則不悟其小宜矣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
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語去
聲大音泰從音縱○語告也太師樂官名時音樂廢缺故孔子敎之翕合也從放也純和也皦明也繹相續不
絶也成樂之一終也○謝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為樂翕如言其合也五音合矣清濁高下如五味之相
濟而後和故曰純如合而和矣欲其無相奪倫故曰皦如然豈宫自宫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連如貫珠可
[002-8b]
也故曰繹如也以成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
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
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請見見之之見賢遍反從喪皆去聲○儀
衞邑封人掌封疆之官蓋賢而隠於下位者也君子謂當時賢者至此皆得見之自言其平日不見絶於賢者
而求以自通也見之謂通使得見喪謂失位去國禮曰喪欲速貧是也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敎時所振以警衆
者也言亂極當治天必將使夫子得位設敎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見夫子而遽以是稱之其所得於觀感之閒
者深矣或曰木鐸所以徇於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敎如木鐸之徇於道路也
○子
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韶舜樂武武王
[002-9a]
樂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徳性之也又
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徳反之也又以征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湯放桀惟有慙徳武
王亦然故未盡善堯舜湯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時然爾
○子曰居上不寛
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居上主於愛人故以寛為本為禮以
敬為本臨喪以哀為本既無其本則以何者而觀其所行之得失哉


  里仁第四凡二十六章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處上聲焉於虔反知去聲○里有仁厚之
俗為美擇里而不居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
○子曰不仁者不可
[002-9b]
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樂音洛知去聲
○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久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
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於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謝氏曰仁者心無内
外遠近精粗之閒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亂如目視而耳聽手持而足行也知者謂之有所見
則可謂之有所得則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亂未能無意也安仁則一利仁則二安仁者非顔閔以
上去聖人為不遠不知此味也諸子雖有卓越之才謂之見道不惑則可然未免於利之也
○子曰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好惡皆去聲○惟之為言獨也蓋無私心然後好惡當於理程
子所謂得其公正是也○游氏曰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繫而不能自克也惟仁
[002-10a]
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惡如字○茍誠也志者心
之所之也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楊氏曰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惡去聲○不以其道
得之謂不當得而得之然於富貴則不處於貧賤則不去君子之審富貴而安貧賤也如此
君子去
仁惡乎成名惡平聲○言君子所以為君子以其仁也若貪富貴而厭貧賤則是自離其仁而無
君子之實矣何所成其名乎
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
沛必於是造七到反沛音貝○終食者一飯之頃造次急遽苟且之時顛沛傾覆流離之際蓋君子
[002-10b]
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貴貧賤取舍之閒而巳也○言君子為仁自富貴貧賤取舍之閒以至於終食造次
顛沛之頃無時無處而不用其力也然取舍之分明然後存養之功密存養之功密則其取舍之分益明矣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
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好惡皆去聲○夫子自言
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無以加之惡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惡故其所
以為仁者必能絶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於其身此皆成徳之事故難得而見之也
有能一日
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言好仁惡不仁者雖不可見然或有
人果能一旦奮然用力於仁則我又未見其力有不足者蓋為仁在已欲之則是而志之所至氣必至焉故仁
[002-11a]
雖雖能而至之亦易也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蓋疑辭有之謂有用力而力不足者
蓋人之氣質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進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見耳蓋不敢終以為易而叉歎人
之莫肯用力於仁也○此章言仁之成徳雖難其人然學者苟能實用其力則亦無不可至之理但用力而不
至者今亦未見其人焉此夫子所以反覆而歎息之也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
黨觀過斯知仁矣黨類也程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類君子常失於厚小人常失於薄君子
過於愛小人過於忍尹氏曰於此觀之則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吳氏曰後漢吳祐謂掾以親故受汙辱之名
所謂觀過知仁是也愚按此亦但言人雖有過猶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謂必俟其有過而後賢否可知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道者事物當然之理苟得聞之則生順死安無復遺恨矣
[002-11b]
朝夕所以甚言其時之近○程子曰言人不可以不知道苟得聞道雖死可也又曰皆實理也人知而信者為
難死生亦大矣非誠有所得豈以夕死為可乎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
食者未足與議也心欲求道而以口體之奉不若人為恥其識趣之卑陋甚矣何足與議於
道哉○程子曰志於道而心役乎外何足與議也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
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適丁厯反比必二反○適專主也春秋傳曰吾誰適從是也莫
不肯也比從也○謝氏曰適可也莫不可也無可無不可苟無道以主之不㡬於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學所
以自謂心無所住而能應變而卒得罪於聖人也聖人之學不然於無可無不可之閒有義存焉然則君子之
心果有所倚乎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
[002-12a]
懷思念也懷德謂存其固有之善懷土謂溺其所處之安懷刑謂畏法懷惠謂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
公私之閒而巳矣○尹氏曰樂善惡不善所以為君子苟安務得所以為小人
○子曰放於利
而行多怨放上聲○孔氏曰放依也多怨謂多取怨○程子曰欲利於巳必害於人故多怨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讓者禮之實也何有言不難也言有禮之實以為國則何難之有不然則其禮文雖具亦且無如之何矣而况
於為國乎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
知也所以立謂所以立乎其位者可知謂可以見知之實○程子曰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巳矣○子
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參所金反唯上聲○參乎者呼曾子之名
[002-12b]
而告之貫通也唯者應之速而無疑者也聖人之心渾然一理而泛應曲當用各不同曾子於其用處蓋巳隨
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體之一爾夫子知其真積力久將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曽子果能黙契其指即
應之速而無疑也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
恕而已矣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而已矣者竭盡而無餘之辭也夫子之一理渾然而泛應曲當
譬則天地之至誠無息而萬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無餘法而亦無待於推矣曾子有見於此而難言之
故借學者盡己推己之目以著明之欲人之易曉也蓋至誠無息者道之體也萬殊之所以一本也萬物各得
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萬殊也以此觀之一以貫之之實可見矣或曰中心為忠如心為恕於義亦通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遠是也忠恕一以貫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無妄恕者
[002-13a]
所以行乎忠也忠者體恕者用大本逹道也此與違道不遠異者動以天爾又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乾
道變化各正性命恕也又曰聖人敎人各因其才吾道一以貫之唯曽子為能逹此孔子所以告之也曽子告
門人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亦猶夫子之告曾子也中庸所謂忠恕違道不遠斯乃下學上逹之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喻猶曉也義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程子曰君子之於義猶小人之於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篤好楊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義者以利言之則人
之所欲無甚於生所惡無甚於死孰肯舍生而取義哉其所喻者義而巳不知利之為利故也小人反是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省悉井反○思齊者冀已亦有
是善内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惡○胡氏曰見人之善惡不同而無不反諸身者則不徒羡人而甘自棄不徒責
[002-13b]
人而忘自責矣
○子曰事父母㡬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
不怨此章與内則之言相表裏㡬微也微諫所謂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諌也見志不從又敬不違
所謂諫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則復諫也勞而不怨所謂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寜熟諫父母怒不悦而撻之流
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也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遠遊則去親遠
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疎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遊必有方如已告云之東則不敢更
適西欲親必知巳之所在而無憂召巳則必至而無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孝矣
○子
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胡氏曰已見首篇此蓋復出而逸其半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知猶
[002-14a]
記憶也常知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於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子曰古者言
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言古者以見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恥之甚古者所以
不出其言為此故也○范氏曰君子之於言也不得已而後出之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
輕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則出諸其口必不易矣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
鮮上聲○謝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謂約尹氏曰凡事約則鮮失非止謂儉約也○子曰君
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行去聲○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胡氏曰自
吾道一貫至此十章疑皆曾子門人所記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鄰猶親也德不
孤立必以類應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
[002-14b]
朋友數斯疏矣數色角反○程子曰數煩數也胡氏曰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
止至於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義合故其事同也












  論語卷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