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禹貢錐指 >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錐指卷四
              徳清胡渭撰
海岱惟青州釋文岱音代
 傳曰東北據海西南距岱顔氏師古曰岱即太山也
 按成王賜太公履曰東至于海季札聞齊音曰表
 東海者其太公乎齊湣王謂張儀曰齊僻陋隱居東
 海之上是東據海也而傳兼言北楚子謂齊侯曰君
 處北海蘇秦説齊王曰北有勃海蓋自今成山以至
[004-1b]
 樂安者是也故云東北據海然自朝鮮以至日照皆
 青也所遺多矣專言東則固可該琅邪與朝鮮也地
 理志岱山在泰山郡博縣西北今山東濟南府泰安
 州東南有博縣故城山在州北五里於故城為西北
 也公羊傳曰越在岱隂齊蘇秦説齊王曰南有泰山
 史記曰泰山之陽則魯其隂則齊岱主南言與徐分
 界也而傳兼言西則岱不足以表其界蓋青西以濟
[004-2a]
 為兖界齊語正封疆西至于濟其明徵也北自琅槐
 以西亦以濟為兖界故王莽改漢齊郡曰濟南而經
 不言濟者蒙兖濟河之文從可知也傳兼言西則欲
 宻而反疎甚矣說經之難也
正義云海非可越而言據者東萊東境之縣浮海


入海曲之間青州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故言據也


漢末有公孫度者竊據遼東自號青州刺史越海


收東萊諸郡堯時青州當越海而有遼東也舜為

[004-2b]
十二州分青州為營州營州即遼東也渭按安國


傳出魏晉問其釋舜典云分青為營襲馬鄭也此


云青州東北據海蓋直案當時輿地遼東屬幽州


以為青之北境至勃海而止故曰東北據海若忘


乎其營之出於青者而穎達善為傳㑹訓據曰跨


以求合於前説夫青之跨海固也而以傳之據為


跨則非也以青之據海為跨海猶之可也推而至


於兖之據濟揚之據淮荆之據荆山梁之據華山

[004-3a]

之南雍之據河皆以為跨之則大不可矣穎達豈


未之思邪先儒謂分青為營據爾雅齊曰營州以


立義康成云舜以青州越海分置營州是堯時遼


東本屬青也而王明逸非之曰中國疆界固有非


至海畔止者如珠崖在大海中自為一隅而屬於


嶺南然雖越海而土俗相接又他無可附遼東固


中國東境豈有不屬接壤之冀而遙屬隔海之青


乎周時遼東即營州而幷於幽州則堯時決非屬

[004-3b]
青矣斯言亦近理然孫炎以爾雅為殷制殷必有


所受遼東苟非青域殷何由改青曰營馬鄭諸儒


相沿已久當從之古今疆域或因或革未可據周


之屬幽以證堯時不屬青也


周禮正東曰青州其疆域與禹貢大異鄭注云青


州則徐州地也蓋以其山鎮曰沂山其川淮泗其


浸沂沭知之經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又曰淮沂其


乂又曰浮于淮泗是知徐幷於青也賈疏云周之

[004-4a]

青州於禹貢侵豫州之地蓋以其澤藪曰望諸知


之望諸即孟豬經於豫州曰導菏澤被孟豬是知


侵豫之地也疏又云周時幽州南侵徐州之地蓋


以其澤藪曰貕養知之地理志琅邪長廣縣西有


奚養澤琅邪郡屬徐州是知侵徐之地也按長


廣故城在今登州府萊陽縣東漢屬徐州實古青


州域幽之所侵乃青地非徐地也不但此也其川


河泲其浸菑時皆青地為幽所侵而賈不言何其

[004-4b]
疎也蓋今青登萊三府之地在青域者周時皆割


入幽其西又為兖所侵而損豫之東南境以益之


徐則岱山大野皆入于兖是青亦不全得徐也鄭


云青州即徐州亦言其大略而已


林少穎云爾雅不言青州者青幷於徐也蔡傳取


按齊曰營州注云自岱東至海邢昺疏云營


州即青州地也博物志云營與青同海東有青邱


齊有營邱豈是名乎蓋殷改青曰營青地入營未

[004-5a]

嘗幷於徐也林氏徒以越海之艱當合徐而不合


營故為此言然邢疏鑿鑿可據蔡氏汨於近説而


不知考亦獨何哉


唐營州治栁城縣西南距平川七百里此隋開皇三年平髙


寶寜以其地置營州大業初改為栁城郡者實在


禹冀州舜幽州之域於青州無涉也水經大遼水


注云渝水首受白狼水南逕營邱城西營邱在齊


僑置於此也寰宇記引開元十道略云舜築栁城

[004-5b]
以證古時已有栁城之地蓋皆因爾雅齊曰營州


之文而附㑹為此説不知栁城漢屬遼西郡隋始


於此置營州名同而地異非舜之分青為營者也


青州有古爽鳩氏之虚為季崱有逢伯陵蒲姑氏


之所因及斟灌斟尋寒過之封皆在焉春秋時可


考者齊紀譚州夷介萊凡七國戰國時為齊燕二


國地秦幷天下置齊郡琅邪東境是遼東漢復置青


領郡國六後漢魏並因之領郡國五晉分置平州青州領郡國六

[004-6a]

平州領郡國五後改曰幽州唐為河南道之北海青州濟南


淄川髙宻東萊東牟等郡河北道之


安東都䕶府按以上通典所列髙宻之莒縣及諸


城之南境當往屬徐又有當來屬者兖域濟陽之


盧縣及東阿之東境後漢榖城縣地在濟東者即今東阿縣平隂之


北境徐域魯郡乾封萊蕪之北境是也以今輿地


言之山東登州萊州二府其青州府則益都臨淄


昌樂安邱夀光臨胊及諸城髙苑博興樂安之南

[004-6b]
境濟南府則肥城長清厯城章邱鄒平長山新城


淄川及泰安萊蕪之北境兖州府則唯東阿及平


隂之北境三府之地南以齊長城故阯與徐分界西及北以漢時濟水故道與兖分界


其東北跨海為故遼東都司之東境及朝鮮國皆


古青州域也


青之東境登萊二府之地斗入大海中東西長八


九百里形如吐舌史記齊世家云齊自泰山屬之


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里蓋幷登萊計之也海

[004-7a]

水自日照縣東與徐分界日照本漢海曲縣屬珢邪郡今屬青州府莒州


北厯諸城縣東折而東北厯膠州即墨萊陽棲霞


文登諸縣南又東北出而西折厯寜海州及福山


蓬萊二縣北蓬萊登州府治也海在府城北五里北與遼東相望自新開海口而東北


扺遼東金州衛南之旅順口三百里而近有沙門砣磯鐵山諸島可以泊舟避風一帆徑度亦不甚


險漢書元封二年遣棲船將軍楊僕從齊浮勃海擊朝鮮元和志大人故城在登州黄縣北二十里


司馬宣王伐遼東造此城運糧船從此入今新羅百濟往還常由於此又西厯招逺


掖縣昌邑濰縣北與兖分界

[004-7b]
禹河自碣石入海碣石以西為逆河其東則海無


所謂勃海也勃海之名始見於戰國策蘇秦説齊


曰北有勃海是也然春秋時已有之左傳楚子使


屈完謂齊桓公曰君處北海韓非子曰齊景公與


晏子遊於少海北海少海即勃海也亦作勃澥説


文云海之别又謂之禆海齊語渠弭於有渚韋昭


注云渠弭禆海是也列子曰勃海之東有大壑名


曰歸墟歸墟者尾閭也應劭曰海之横出者曰勃

[004-8a]

史記索隱崔浩曰勃㫄跌也旁跌出者横在齊北


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為勃徐軒左思皆有齊都賦漢置勃海


郡治浮陽縣即今河間府之滄州又置北海郡治


營陵縣即今青州府之昌樂縣二郡皆在勃海之


濱一屬兖一屬青也元和志萊州掖縣北有渤海


則已入東萊郡界過碣石二百餘里矣元人又以


鐵山為碣石于欽齊乗曰青州東北跨海跨小海


也蓋太行恒岳北徼之山循塞東入朝鮮海限塞

[004-8b]
山有此一曲北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沙門島是


為渤海之口濶五百里西入直沽㡬千里焉于氏所謂


碣石蓋即鐵山也鐵山南對沙門島北與旅順口相接正當渤海之口若在昌黎者與此地遙隔五


六百里安得舉以為言渤海初不若是之逺經云夾右碣石


入于河又云至于碣石入于海漢天文志云中國


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於勃海碣石碣


石者河海分界處也碣石以西至直沽口禹時為


逆河戰國時謂之勃海勃海止此耳以鐵山沙門

[004-9a]

為勃海之口而旅順以東為大海近志之失也詳


見導河


舜典嵗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傳云泰山為四岳


所宗周禮兖州山鎮曰岱山爾雅河東岱李巡云


東岳泰山也史記黄帝東至於海登岱宗漢書五


行志曰泰山岱宗五嶽之長王者易姓告代之處


也山有天門曰觀馬第伯封禪儀記云仰視天門


窔遼如從穴中視天直上七里類羊腸逶迤名曰

[004-9b]
環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應劭漢官儀云泰


山東南山頂名曰日觀鷄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


三丈許故以名焉唐六典云泰山周一百六十里


髙四十餘里今泰安州境有云云亭亭梁父社首


髙里石閭徂徠等山新泰縣境有龜山新甫山雖


隨地異名實泰山之支峰别阜也


岱南與徐分界處嘗考齊長城故阯而約略得之


管子曰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隂齊也是春秋時

[004-10a]

已有長城矣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年齊築


防以為長城城緣河徑泰山千餘里東至琅邪臺


入海齊記曰齊宣王乗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


西至濟州千餘里水經注云濟水自臨邑縣東又


北逕平隂城西京相璠曰平隂齊地在濟北盧縣


故城西南十里今長清縣西南二十五里有盧縣故城南有長城東


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隂三里齊侯


塹防門即此也其水引濟故瀆尚存見濟水又云朱

[004-10b]
虚縣泰山上有長城泰山東泰山也亦名小泰山在臨胊縣南百里朱虚故城


在縣東西接岱山東連琅邪巨海千有餘里蓋田氏


之所造見東汶水括地志云長城西北起濟州平隂縣


緣河厯泰山北岡上經齊州淄州東至宻州琅邪


臺入海臺在州治諸城縣東南百四十里琅邪山上元和志云故長城


首起平隂北二十九里通典云盧縣有長城東至


海蘇代説燕王曰齊有長城鉅防鉅防即防門也


寰宇記云諸城縣南四十里有長城東南自海迤

[004-11a]

邐上大朱山盡州南界二百五十里大朱山南距琅邪臺六十


今按齊長城横絶泰山緜地千餘里自平隂而


東厯肥城在縣北長清在縣南泰安在州西北六十里萊蕪在縣


淄川在縣南沂水在縣北九十五里臨朐在縣南又有穆陵關在大峴山


上西接沂水縣界莒州在州北以訖於諸城在縣南七十里皆有故


阯此雖後人所築然皆因岡阜自然之勢為之禹


時青徐分界亦必以此也


青西及北以濟為界鄭漁仲云不言濟者以兖州

[004-11b]
見之也按水經注濟水自臨邑過平隂盧縣厯城


臺縣梁鄒臨濟安平樂安利縣至琅槐入海以今


輿地言之平隂長清齊河厯城界中之大清河及


章邱鄒平常山新城髙苑博與樂安界中之小清


河即漢時濟水㑹汶入海之故道古青兖分界處





青之東北界無可考疏云越海而有遼東之地恐


未盡通典云青州之界東跨海從岱山東厯宻州

[004-12a]

東北經海曲萊州越海分遼東樂浪三韓之地西


抵遼水此説近是然三韓地太逺而玄菟不可遺


竊疑漢武所開二郡皆古嵎夷之地在青州之域


者而三韓不與焉蓋嵎夷羲和之所宅朝鮮箕子


之所封不應在化外先儒但云有遼東非也漢書


言東夷天性柔順異於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


行設浮於海欲居九夷後漢書言東夷率皆土著


喜飲酒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俎豆所謂中國失

[004-12b]
禮求之四夷者也觀其土俗則青之東北界不止


於遼東明矣史記秦始皇本紀云地東至海暨朝


鮮北據河為塞並隂山至遼東朝鮮列傳云自始


全燕時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


遼東外徼燕秦之所經略蓋禹貢嵎夷之地唐一


行所謂北戒山河抵恒山之右乃東循塞垣至濊


貊朝鮮者也


明遼東都指揮使司兼轄漢遼東西二郡之地都

[004-13a]

司城西四百二十里為廣寜衛本遼東無慮縣也


衛西幽州域衛東營州域都司城東至鴨緑江五


百六十里與髙麗分水太康地志云樂浪遂城縣


有碣石長城所起通典云在今髙麗舊界蓋即蒙


恬所築起臨洮至遼東者也東漢以來故阯湮沒


都司城北至三萬衛三百三十里古肅慎氏地衛


西有開元城金置㑹寜府號為上京禹貢青州之


北界當極於此衛東北距長白山千餘里其水北

[004-13b]
流為混同江南流為鴨緑江唐書東夷傳云髙麗


馬訾水出韎鞨之白山色若鴨頭即此江也都司


城南至旅順海口七百三十里去登州不逺順風


揚帆信宿可達眀初遼東士子附山東鄉試後以


渡海之艱改附順天猶周之幷營於幽也

嵎夷既略釋文嵎音隅
 傳曰嵎夷地名正義曰即堯典宅嵎夷是也嵎
 夷莱夷和夷為地名淮夷為水名畧是簡略之義故
[004-14a]
 用功少為畧也王氏曰畧為之封畛也曾氏曰地接于
 夷為之封畛金氏曰首書嵎夷諸州無此例也但青州
 實跨海而有東夷兼堯命羲和宅嵎夷以候正東之景
 故特表于前按後漢書東夷有九種昔堯命羲仲
 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所出也賛曰宅是嵎夷曰乃
 暘谷巢山?海厥區九族是以九夷為嵎夷也金說
 本此蓋碣石之功畢禹即東行至遼東經略嵎夷然
 後渡海而南治濰淄二水也
[004-14b]
嵎夷按説文云尚書考靈曜及史記作禺銕


五帝本紀作郁夷張守節曰郁音隅夏本紀仍作


嵎夷司馬貞曰今文尚書及帝命驗並作禺鐵在


遼西鐵古夷字也緯書已亡檢史記無作禺銕者


唯説文作嵎銕銕字見金部云古文鐵从夷从夷


則可讀為夷不當作鐵其作鐵者蓋後人傳寫之





九州唯此書略必有精義傳云用功少曰略非也

[004-15a]

按左傳曰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


内何非君土又曰封畛土略又曰侵敗王略略皆


訓界經略猶言經界也王説本此而曽氏尤善林


少穎稱之


堯典傳云東表之地稱嵎夷暘明也日出於谷而


天下明故稱暘谷暘谷嵎夷一也正義曰青州在


東界外之畔為表故云東表之地據日所出謂之


暘谷指其地名即稱嵎夷故云暘谷嵎夷一也然

[004-15b]
不言在何郡縣説文崵山在遼西一曰嵎銕暘谷


也既在遼西則冀域而非青域不可以當禹貢之


嵎夷薛士龍云嵎夷今登州齊乘因以寜海州為


嵎夷近世皆宗其説余按封禪書秦始皇東遊海


上祠齊之八神其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


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云韋昭曰成山在東萊


不夜縣今文登縣東北一百八十里有成山是也


不夜故城在縣東自古相傳為日出之地謂羲仲之所宅

[004-16a]

在此頗近理然文登與萊州接壤禹既略嵎夷不


應越萊夷而西治濰淄是則可疑耳且朝鮮更在


成山之東寅賓出日尤為得宜元史天文志言郭守敬為太史四海


測景之所凡二十七東極髙麗西至滇池南踰朱崖北盡鐵勒皆古人之所未及按髙麗即古朝鮮


北極出地三十八度與登州同後世朝鮮為外國測景但可在登州堯時嵎夷為青域測景自當在


朝鮮也元之初起威行塞外諸國罔不臣服故測景窮河源悉聴其所為范史以東夷


九族為嵎夷必有根據杜氏通典亦用其説今從


通鑑唐髙宗顯慶五年命蘇定方伐百濟以新羅王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是亦以東夷為嵎夷也

[004-16b]
漢書武帝紀云元封三年朝鮮斬其王右渠降以


其地為樂浪臨屯玄菟真番郡地理志云玄菟樂


浪武帝時置皆朝鮮濊貊句驪蠻夷應劭曰玄菟


故真番國樂浪故朝鮮國也後漢書東夷傳云濊


及沃沮句驪本皆朝鮮之地也漢元封三年滅朝


鮮分置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罷臨屯真番以幷


樂浪玄菟玄菟復徙居句驪自單大領已東沃沮


濊貊悉屬樂浪然則此二郡之地東窮大海皆古

[004-17a]

嵎夷也玄菟北與夫餘挹婁連壤故為之封畛使


北國不得南侵樂浪南與三韓分海故為之封畛


使島夷不得北侵而中外之防峻矣

濰淄其道釋文濰音惟本亦作惟又作維淄側其反渭按濰淄漢書作惟甾顔氏云惟字今作維甾
字或作淄古今通用也
 傳曰濰淄二水復其故道正義曰地理志云濰水出
 琅邪箕屋山山見説文班志無之此誤増北至都昌縣入海過郡
 三行五百二十里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東北至
 博昌縣入海今漢書本作入泲林氏曰河濟下流兖受之淮
[004-17b]
 下流徐受之江漢下流揚受之青雖近海然不當衆
 流之衝但濰淄二水順其故道則功畢矣比之他州
 用力最省者也蔡氏曰上文言既道禹為之道也此
 言其道氾濫既去水循其道也渭按都昌屬北海郡
 博昌屬千乘郡今山東青州府莒州東有箕縣故城
 益都縣西南有萊蕪故城博興縣東南有博昌故城
 萊州府昌邑縣西有都昌故城皆漢縣也
[004-18a]

顧氏日知録曰濰水出琅邪郡箕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


書禹貢濰淄其道左傳襄公十八年晉師東侵


及濰是也其字或省水作維或省糸作淮又或从


心作惟總是一字漢書地理志琅邪郡朱虗下箕


下作維靈門下横下折泉下作淮上文引禹貢惟


甾其道又作惟一卷之中異文三見馬文煒曰漢書王子侯表


城陽頃王子東淮侯類封北海按北海郡别無淮水蓋亦濰字之異文通鑑梁武帝


紀魏李叔仁擊邢杲於惟水胡三省注惟當作濰古人之文

[004-18b]
或省或借其旁並从鳥隹之隹則一爾後人誤讀


為淮沂其乂之淮而呼此水為槐河失之矣按淮字當


从佳人之佳乃得聲今本説文亦誤


水經注濰水出琅邪箕縣濰山許慎吕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


曰濰水出覆舟山蓋廣異名也元和志濰山在宻州莒縣東北八十三里濰水所出渭按説文濰水


出琅邪箕屋山謂琅邪郡箕縣之屋山非山名箕屋也東北逕其縣故城西


又東北逕諸縣故域西城在今諸城縣西南又東北逕東武


縣故城西故城漢琅邪郡治也今為諸城縣治元和志濰州故堰在諸城縣東北四十六

[004-19a]

里蓄以為塘方二十餘里溉水田萬頃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城在今安


邱縣南又北逕髙宻縣故城西城在今縣西南元和志濰水在髙宻縣西


南去縣四十里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而陳即此處又北逕淳于縣東今安


邱縣東北有淳于故城濰水在縣東五十里又北左㑹汶水此東汶也出朱虚縣


小泰山北逕平城亭西又東北逕宻鄉亭西應劭曰淳于縣


東北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宻鄉亭故縣也今昌邑縣南有平城故城東南有宻鄉故城又東


北逕下宻縣故城西城在昌邑縣東南與濰縣接界濰縣本唐北海縣元和志


海在北海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濰水南去縣五十五里又東北逕都昌縣故

[004-19b]
城東晉省都昌入掖縣宋建隆三年始以其地改置昌邑縣又東北入于海


元和志萊州掖縣海在縣北五十二里以今輿地言之維水出莒州


東北濰山厯諸城屬青州府髙宻屬萊州府安邱屬青州府濰縣


至昌邑東北五十里入海也並屬萊州府


説文有甾字菑字而無淄字淄作甾或作菑周禮


幽州浸曰菑時是也水經注淄水出泰山萊蕪縣


西南原山下世謂之原泉淮南子曰淄水出自飴山蓋山别名也括地志


曰淄州淄川縣東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傳云禹治水功畢土石黒數里之中波若漆故謂之

[004-20a]

淄水齊乗曰淄水出今益都縣岳陽山東麓地名泉河古萊蕪地岳陽即原山也淄多伏流俗謂上


下有十八漏益都新志淄水源曰泉河頭泉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東北流逕萊蕪


谷在今益都縣西南元和志淄水西去益都縣五十五里屈而西北流逕其


縣故城南述征記曰城在萊蕪谷當路岨兩山間道由南北門元和志萊蕪縣故城在今


淄州東南六十里按故城明初割屬益都今在其西南或仍謂在淄川縣界者誤也今萊蕪本漢嬴


縣唐貞觀元年省入博城長安四年復以其地置萊蕪縣在泰安州東一百二十里又西北


轉逕城西又北出山謂之萊蕪口齊乗曰淄水自萊蕪谷又北逕


長峪青州舊志自臨淄西南至古萊蕪有長峪界兩山間踰二百里中通淄河按長峪本名馬陘亦

[004-20b]
名弇中見春秋傳東北流逕牛山西又東逕臨淄縣故城


南東得天齊水口水出南郊山下謂之天齊淵五泉並出山即牛山也水在齊八


祠中北流注于淄又北逕其城東城中有營邱爾雅云水出其前左為營邱也漢


齊郡治此又東逕利縣東晏謨曰利縣在齊城北五十里齊城即青州府北五十里


之臨淄故城也今博興縣東有利縣故城又東北逕東安平城北應劭曰博


昌縣西南三十里有安平亭故縣也按淄水自利縣東又東北流不得過博昌之西南今臨淄縣東


有安平故城若以為是則當先安平後利縣豈注文偶爾失次邪不然則道元誤引利縣東北當别


有東安平城也又東逕巨淀縣故城西城在今樂安縣東北又東北

[004-21a]

逕廣饒縣故城南城亦在樂安東北漢廣饒巨淀二縣屬齊郡後漢省晉復置廣


饒劉宋改曰千乘厯代因之金改曰樂安元和志淄水南去千乗縣二十八里又東入馬


車瀆瀆水首受巨淀即濁水所注也在今樂安縣東北齊乘云今樂安髙家港也縣志云在縣


東五十里清水泊北亂流東北逕琅槐故城南應劭曰博昌東北八十里


有琅槐郷故縣也今樂安縣東北一百十里琅槐故城是又東北逕馬井城北


與時繩之水合互受通稱時水出齊城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


也亦謂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為黑水澠水出營城東世謂之漢溙水北逕傅昌南界入時水


自下通謂之澠又東北至廣饒故域北東北入淄水孔子曰淄澠之水合易牙嘗而知之謂斯水矣

[004-21b]
繩當作澠齊乗云時水之源南近淄水詳其地形蓋伏淄所發土人名曰烏河一名耏水亦名如水


澠水北流勢極屈曲俗稱九里十八灣又東北至皮邱沈入于海沈疑


是坈如馬常坈之類下同故晏謨伏琛並言淄澠之水合于皮


邱沈西元和志夀光縣淄澠二水西自千乘縣界流入去縣四十里地理志曰


馬車瀆至琅槐入海蓋舉縣言也謂言琅槐而不言皮邱坈


今輿地言之淄水出益都縣東南岳陽山厯臨淄


博興樂安至夀光縣北由清水泊入海並屬青州府元和志


渤海在夀光縣東北一百十里據琅槐故城在今樂安縣界則淄

[004-22a]

水入海不當在夀光然清水泊跨二縣之境必皆


漢琅槐地馬車瀆近海處豈即古之皮邱坈與元和


志千乗縣北有青邱齊景公畋于青邱即此齊乗云今清水泊是也朱長孺曰淄水


地志云入濟水經獨云入海者馬車瀆以下乃濟


水入海處淄水入海之道與濟水正同非經志互


有齟齬也渭按濟由馬車瀆入海自金皇統中始


前此不爾也河渠書云於齊通淄濟之間故淄得


由博昌入濟

[004-22b]
地志謂淄入濟水經謂淄入海杜預謂淄入汶鄭


樵以入汶為是今按左傳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齊


師之飲馬於淄者注云淄水出泰山梁父縣西北


入汶此淄即柴汶也杜注左傳不誤鄭據以為禹


貢之淄則誤耳


青與兖以濟為界則濟之下流青亦受之但瀹濟


之功在治徐時故此州專紀濰淄亦猶徐揚共是


淮而排淮之功治徐時已畢故獨書其乂而揚不

[004-23a]

復言也敢以補林氏之闕

厥土白墳海濱廣斥釋文濱必人反斥徐音尺渭按濱漢書竹瀕後同斥史記漢書並作潟
 傳曰濱涯也言復其斥鹵正義曰説文鹵鹹地也東
 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海畔迥濶地皆斥鹵故云廣
 斥言水害除復舊性也林氏曰此州之土有二種平
 地則色白而性墳至於海濱則彌望皆斥鹵之地斥
 者鹹土可煮以為鹽者也金氏曰斥鹵可煮為鹽故
 齊有魚鹽之利今登州千里長沙是其地
[004-23b]
管子曰齊有渠展之鹽燕有遼東之煮渠展今不


知所在水經注云平度縣有土山膠水北厯土山


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鹽坈相承修煮不輟平


度漢屬東萊郡故城在今掖縣東北自此以西厯


昌邑濰縣夀光樂安其北境濱海之地疑即是古


之渠展爾雅十藪齊有海隅郭璞以海濱廣斥當


之渠展蓋海隅之别名也然廣斥恐不止於此按


齊語桓公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使關市譏而不

[004-24a]

征以為諸侯利韋昭曰言通者則先時禁之矣東


萊齊東萊夷也漢置東萊郡今為萊州登州二府地取魚鹽者不征


税所以利諸侯致逺物也由是觀之則東萊出鹽


最多鄭康成周禮注云東西曰廣古曠切南北曰輪


禮記注云横量曰廣從量曰輪廣者東西之地形


也今登萊二府東西長八九百里三面濱海皆可


以煮鹽海濱廣斥蓋謂此也金説良是管子注云渠展地名


泲水入海之處

[004-24b]
冀兖皆濱勃海今靜海縣東有鹹水沽即古豆子


䴚地斥鹵數十里鹽山縣東有鹹土周百五十里


長蘆鹽利出此者十之五六皆兖域也而經不書


徐揚皆濱大海自呉濞煮鹽以富其國㑹稽於是


乎有鹽官唐以後淮浙之鹽甲於天下二州鹹土


更多而經亦不書獨於此書海濱廣斥何也蓋他


州鹹土唯沿邊一帶冀兖徐各數百里揚據禹迹


之所及亦止千餘里而東萊之地斗入大海中長

[004-25a]

八九百里以三面計之鹹土不下二千里是一州


而兼數州之斥地形卓詭故特書之昔太公以齊


地負海舄鹵少五榖迺通魚鹽之利而人物輻輳


桓公管仲復脩其業通魚鹽之利於東萊及靈公


滅萊而有其地為利益博故晏子曰魚鹽蜃蛤弗


加於海言陳氏厚施通東萊之利於國中也檢漢


志北海郡唯都昌夀光有鹽官而東萊郡則曲成


東牟惤音堅昌陽當利五縣並有鹽官則萊夷之産

[004-25b]
倍於齊國又可知己齊之所出不足以給諸侯故


弛禁而通萊夷之産以濟之齊資萊萊無藉於齊


愚故以為廣斥在東萊也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謂使萊夷之産得售於


齊而輸之逺方不然則何以言利諸侯邪此古人倒裝文法慎勿錯解抑又思之人


性不能食淡艱鮮已奏則鹽亦食之最急者故禹


既制貢以給國家之用而又懋遷有無使四方之


人各得其所欲青之廣斥所以利民者甚大又安


得而不書傳意謂經志土復其性審爾則濱海之

[004-26a]

州皆然何獨書於青茅氏匯疏云以鹽利早開故


特標土質為貢鹽張本庶㡬得之


樂安縣志云海濱廣斥謂如今髙家港以往其地


都無所生婦人有白首而不識五稼嵗時盤薦唯


魚飱耳知府朱鑑詩曰海若生潮成碧浪天如不


雨盡黄塵可堪二月無花栁踏遍孤村不見春


按斥鹵之地五榖不生大率類此髙家港即古馬


車瀆在縣東北五十里謂此亦齊之渠展則可若

[004-26b]
以為青之廣斥盡於此則非也


斥鹵對言則東方為斥西方為鹵單舉則斥亦鹵


也故鄭康成云斥謂地鹹鹵史漢並作廣潟廣韻


云潟鹹土周禮草人鹹潟疏云逆水之處水寫去


其地為鹹鹵通作舄溝洫志民歌史起曰終古舄


鹵兮生稻粱注云舄即斥鹵吕氏春秋舄作斥蓋


古字斥與潟舄通也黄氏日抄曰案管子斥者薪


芻所生之地鹵乃鹹地於斥不相干今嘉興府瀕

[004-27a]

海人呼産蘆之地為斥塹渭按海濱鹹土不生他


物唯蘆生之可充薪芻以給煮鹽之用取之甚便


故曰斥者薪芻所生之地未見斥之非鹵也嘉興


之斥塹亦即鹽場先儒之義殆不可易

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
 傳曰田第三賦第四
厥貢鹽絺海物惟錯釋文鹽餘占反絺勅其反
 傳曰絺細葛錯雜非一種林氏曰鹽即廣斥之地所
 生海物水族之可食者蔡氏元度曰貢物不以精麤
[004-27b]
 為敘而以多少為敘青州鹽居多故敘於先也他倣
 此呉氏曰海物水族蠯蜃蠃蚔之類渭按海中之物
 詭類殊形非止江河鱗介之族故謂之錯

史記貨殖傳云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宋史食


貨志云鹽類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顆鹽周官所謂


盬鹽也盬鹽周禮作苦鹽苦讀曰盬説文盬河東鹽池从鹽省古聲古煮字


䰞井䰞鹻而成者曰末鹽周官所謂散鹽也按今

[004-28a]

解州鹽池宻邇帝都其所出豈不足以給甸服千


里之食而必有藉於青者蓋洪水之後土性未復


不能凝結成鹽故耳水經注云河東鹽池出石鹽


自然印成朝取夕復終無減損唯水暴雨澍甘潦


奔泆則鹽池用耗洪水之為害於盬也明矣舜作


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其詩曰南風之時兮可以阜


吾民之財兮説者謂池遇南風則結鹽多故曰可


以阜財蓋盬鹽未㡬即興也然周官鹽人之文諸

[004-28b]
鹽用各有所宜則後此盬鹽雖興青之貢恐亦終


不可廢耳


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傳云精曰絺麤曰綌周官


掌葛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蓋取諸畿内此經


為邦國之貢故獻其布之精者内外事不同也曲


禮為天子削瓜者副普逼反之巾以絺則絺又可用


作巾矣禹時青豫既貢絺揚之島夷又貢卉服先


儒以為即葛越左思呉都賦云蕉葛升越弱於羅

[004-29a]

紈是也後世專以出南土者為佳考杜氏通典貢


蕉葛者凡十餘郡皆南土也唯臨淄貢絲葛十五


疋猶有禹貢之餘制焉


周禮醢人饋食之豆有蠃古螺字醢蠯音排醢蜃蚔音遲


醢又鼈人祭祀共蠯蠃蚔以授醢人故林氏以海


物為蠃蠯蜃蚔之類然蚔乃蚍蜉子非水族也鄭


康成庖人注云青州之蟹胥後漢伏隆傳張步遣


使獻鰒音雹魚斯實經之海物矣又按本草烏賊海鷂牡蠣馬刀魁蛤

[004-29b]
文蛤車螯東海中皆有之馬刀即蠯魁蛤即蚶也禮王者大饗有四海九


州之美味禹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故此等亦令


貢之非以奉上之口腹也青距帝都不過二千餘


里而又獻薨古老反不獻鱻悉然反則於民固無害矣


後世海物莫盛於嶺海而海岱則微如郭璞江賦


所言王珧海月三蝬江洪蚶石鱟蝞之類皆


嶺海産也逺方馳貢煩擾疲費唐元和中孔戣奏


罷明州嵗貢淡菜蚶蛤之屬長慶中復貢元稹觀

[004-30a]

察浙東又奏罷之明州且以為苦况粤閩乎以是


知禹貢海物唯青有之而不及徐揚其為斯民慮


也蓋詳


惟錯有别解林少穎云先儒謂海物錯雜非一種


此説不然夫既謂之海物而不指其名則固非一


種矣何須更言惟錯竊謂此與揚州齒革羽毛惟


木文勢正同錯别是一物如豫州之磬錯也吳幼


清云惟或在句中猶言與及暨也或在句端猶如

[004-30b]
越如若也錯石可磨礪者也詩云他山之石可以


為錯按此錯果為石則荆何必又貢礪砥惟字


在句中亦不盡如吳氏訓海岱惟青州豈可謂與


青州暨青州邪

岱畎絲枲鉛松怪石釋文畎工犬反徐本作畎谷枲思似反鉛寅專反字从㕣㕣音以選
反怪如字
 傳曰畎谷也怪異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
 皆貢之正義曰釋水云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谷是
[004-31a]
 兩山之間流水之道故言畎去水故言谷也怪石竒
 怪之石故云好石似玉也枲麻也鉛錫也岱山之谷
 有此五物美於他方所有故貢之也陸氏徳明曰怪
 石碔砆之屬王氏曰黑錫曰鉛林氏曰凡貢不言其
 所出之地者一州所出皆可貢言所出之地者以此
 地所産為良也又曰怪石之貢誠為可疑竊意當時
 制禮作樂資以為器用之飾有必不可闕者非貢無
 益之物以充玩好也程氏大昌曰質狀色澤似石而
 非石故命為怪非抑之也所以髙之也古者用玉比
[004-31b]
 後世特多其勢不得不以似玉者充之玖璁琫琇之
 類是已蓋貢怪石以足用非如今靈璧太湖之石嵌
 空玲瓏可為戲玩者也按尹文子云魏田父得玉以告鄰人鄰人詐之曰此怪石
 也怪石似玉故可以相誑

益稷濬畎澮距川傳曰一畎之間廣尺深尺曰畎


方百里之間廣二尋深二仞曰澮正義曰匠人為


溝洫耜廣五寸二耜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

[004-32a]

之畎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二尺謂之遂九夫為井


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間廣


八尺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廣二尋深


二仞謂之澮是畎遂溝洫澮皆通水之道惟言畎


澮者舉大小而略其餘也與此釋岱畎不同


二義不可偏廢山勢已盡平原曠野之鄉可以備


五者之制自當依匠人説若在山中崎嶇偪側安


所得成同之地而為之自當依釋水説蓋谷是澗

[004-32b]
壑之流直出山中以注谿即禹所謂畎谿則谷口


横截一道受澗壑諸水以注川即禹所謂澮也匠


人之溝洫乃人為之谿谷天成不必五者俱備秩


然整齊


周禮太宰九職其一曰嬪婦化治絲枲又有典絲


典枲掌其藏與其出以待興功之時頒之於外内


工賈疏云按喪服傳牡麻者枲麻也則枲是雄麻


對苴是麻之有蕡實者桓寛鹽鐵論曰古者庶人

[004-33a]

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是


枲賤於絲也兖豫通州之絲皆可貢青所出不盡


美故繫之以岱畎


説文鉛青金也本草鉛一名黑錫今泰山之下不


聞有鉛蘇頌曰鉛生蜀郡平澤今有銀坑處皆有


之蓋礦利漸開不必以岱畎為良遂隱而不傳矣


鉛不知其所用案胡粉黄丹皆化鉛為之土宿真


言本草云鉛乃五金之祖變化最多一變而成胡

[004-33b]
粉再變而成黄丹是也胡粉一名白粉黄丹一名


朱粉可以代丹堊故貢其材使煉治之以給繪畫


塗飾之用也


魯頌閟宫之卒章曰徂來之松新甫之栢是斷是


度是尋是尺松桷有舄路寢孔碩徂徠山在今泰


安州東南四十里實岱之支峰特異其名耳水經


注云徂徠山多松柏詩所謂徂徠之松也鄒山記


曰徂徠山在梁父奉髙博三縣界猶有美松見第二十

[004-34a]

四巻汶水昔秦始皇登泰山避風雨於松下因封其樹


為五大夫岱畎之多松明矣齊魯以岱分界徂徠


在南與新甫俱為徐域故其材魯得用之也


金吉甫云怪石如今萊之温石可為器今青州黑


山紅絲石紅黄相參文如林木或如月暈如山峰


如雲霞如花卉即古怪石也淄川梓桐山石門澗


石色若青金紋如銅屑理極細宻亦竒石但不如


紅絲石之堅凡此諸品皆可為器用今取以為硯

[004-34b]
登州府志云怪石出萊陽縣五龍山色類崑山石


而文理過之渭按經之怪石本出岱畎青萊登之


地去岱絶逺泛引無當也名醫别錄言白紫石英


皆生太山山谷白石英大如指長二三寸六面如


削白澈有光長五六寸者彌佳寇宗奭曰紫石英


明徹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匀李時珍曰太平御覽


云自大峴至太山皆有紫石英太山所出甚瓌瑋


斯二英者其經之所謂怪石乎英通作瑛説文瑛

[004-35a]

玉光也徐鍇曰案符瑞圖玉瑛仁寶不斲自成光


若白華漢文帝時渭陽玉瑛見今白石紫石瑛皆


石之似玉有光瑩者由是觀之二英之可代玉益


信矣詩齊風尚之以瓊英傳云石似玉亦可證石英之義但近世器服之飾


此石罕用人唯知為藥物故言怪石者不復以二


英當之耳魏文帝黄初元年取白石英紫石英及五色大石起景陽山于芳林園此則與


結瑶構瓊無别非大禹作貢之意也

萊夷作牧釋文萊音來牧徐音目一音茂
 顔氏曰萊夷萊山之夷也林氏曰史記齊世家太公
[004-35b]
 東就國萊夷來伐與之爭營丘左傳夾谷之㑹萊人
 欲以兵劫魯侯孔子曰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
 亂之萊之為夷無疑矣先儒但以為地名非也呉氏
 曰作謂耕作牧謂放牧夷人以耕牧為業也渭按今
 萊州登州二府皆禹貢萊夷之地其成功獨後故書
 作牧於賦貢之下與冀之恒衛大陸同一變例

元和志云故黄城在登州黄縣東南二十五里古

[004-36a]

萊子國春秋傳齊侯滅萊杜注今東萊黄縣是也


萊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封禪書齊之八祠六曰月


主祠萊山此萊國之所都也今髙宻縣在膠州西


北五十五里縣治即夷安故城古夷維邑水經注


膠水北過夷安縣東應劭曰故萊夷邑太史公曰


晏平仲萊之夷維人也西去濰水四十里然則髙


宻亦萊地其境越膠水而西去濰水不逺矣即墨


在州東而為齊邑蓋滅萊後始有其地耳然春秋

[004-36b]
時又有夷介二國與萊錯壤而居夷在即墨縣西


介在膠州之南隱元年紀人伐夷僖二十九年介


葛盧來是也嵎夷既略便當治萊夷而禹不然者


蓋以其水入海路近為患不深而濰淄内地宜先


治之此成功所以獨後也


孔傳云萊夷地名可以放牧説者皆因之以作牧


為一事唯吳幼清不然今按萊夷之地三面瀕海


皆為斥鹵五穀不生中間又有萊膠勞成羽金與

[004-37a]

之罘文登不其距艾等山及貕養澤元和志云澤在萊川昌陽


縣西北四十里今為登州府萊陽縣地也其可耕者無㡬齊地負海潟


鹵少五穀况萊夷乎耕田不足以自給故必兼畜


牧而後可以厚其生經所以言作又言牧也若從


舊解則作字頗贅且經凡書作皆謂耕作此不當


獨異故改從呉氏金吉甫曰萊夷地宜畜牧取其


畜以供此臆説也禹貢周官未有以畜貢者唯周


書王㑹篇言外國所獻有紈牛露犬之類蓋非常

[004-37b]
畜不可據以釋此經

厥篚檿絲釋文檿烏簟反渭按檿史記作酓蓋從古文本也
 傳曰檿桑蠶絲中琴瑟弦正義曰釋木云檿桑山桑
 郭璞曰柘屬也檿絲是蠶食檿桑所得絲韌中琴瑟
 弦也枚乗七發之言琴曰野繭之絲以為絃蘇氏曰檿桑出東萊以織
 繒堅韌異常東萊人謂之山繭渭按絲不入篚而檿
 絲入篚蓋貴重之諸篚皆織成之物而此獨以絲蓋
 或弦或繒聴其所為也
[004-38a]

蘇氏云檿絲出東萊萊夷作牧而後有此故書篚


在其後亦不言獨萊夷貢之也登州府志云檿絲


出棲霞縣文登招逺等縣亦有之其繭生山桑不


浴不飼居民取之製為紬久而不敝斯所謂出東


萊堅韌異常者也今青州濟南兖州等處皆有繭


紬其蠶乃人放椿樹上食葉作繭絲不甚堅韌嘗


詢諸土人野蠶食山桑葉作繭髙巖之上樵者往


往得之不過數枚欲製為紬須廣收多積乃成一

[004-38b]
匹所出至少官長欲市取亦無從得也蓋必此種


而後可以當禹貢之檿絲古今事變不同以今之


徧地皆有而疑古之獨出於東萊也亦過矣


劉原父曰青徐揚三篚皆三夷之貢也孫徵取之


今按揚之貝錦果出島夷則下文厥橘柚豈亦


島夷貢之乎其不可通也明矣檿絲雖出萊夷他


國可市取以貢亦猶藍田出玉而貢璆琳者非獨


藍田在其境内者也説見雍州

[004-39a]

困學紀聞曰地理志謂齊俗彌侈織作氷紈綺繡


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臨淄有服官墨子


曰錦繡絺紵亂君之所造其本皆興於齊景公喜


奢而忘儉幸有晏子以儉鐫之然猶㡬不能勝齊


俗之侈蓋自景公始按漢世齊有三服官春獻


冠幘縰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又有氷


綺方空音孔縠吹綸絮之目齊俗之工於織作如此


然自春秋以前皆未嘗有也故青州貢絺篚檿絲

[004-39b]
而已矣豫貢絺紵揚篚貝錦舜觀古人之象以作


繡四者自唐虞有之而墨子以為亂君之所造不


亦誖乎蓋一意尚儉譏齊俗之侈而不自覺其言


之過耳

浮于汶達于濟
 正義曰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入
 濟蔡氏曰不言達河者因於兖也按此經蒙兖之
 文曰達于濟則由漯以入河可知矣其東北境徑浮
[004-40a]
 濟不必從汶也

水經注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萊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


縣西南六十許里從征記曰汶水出縣西南流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數百里水隍多行石澗中按


原山在今萊蕪縣東北七十里東接益都西接章邱北接淄川縣界髙聳出羣山之上亦名馬耳山


魏收志嬴縣有馬耳山汶水出是馬耳即原山矣今又名岳陽山西南逕嬴縣故


城南城在今萊蕪縣西北又東南逕奉髙縣北今泰安州東有奉髙廢縣


屈從縣西南流與一水合俗謂之牟汶水出牟縣故城西南


阜下俗謂之胡盧堆西南逕奉髙縣故城而西南流注于汶今萊蕪縣東有牟縣故城牟汶水在縣

[004-40b]
南門外西流至泰安州東入汶又南右合北汶水出分水谿東南流逕泰山東合天


門下谿水又東南流逕南明堂下昔漢武令奉髙作明堂引水為壁雍世謂之石汶又左入于汶水


今泰安州南有泮水出泰山分水嶺考其源流蓋即北汶也又西南逕徂徠山


西山在州東南四十里又南逕博縣故城東城在川東南漢置唐改曰乾封


又西南逕龍鄉故城南又西南逕亭亭山山在州南五十


又南左㑹淄水世謂之柴汶水出泰山梁父縣東西南流逕菟裘


城北又逕梁父故城南又西南逕柴縣故城北又逕成邑北春秋齊師圍成成人伐齊飲馬於斯水


者也淄水又西逕陽闗城南西流注于汶水今按州南有廢柴縣梁父故城西南有陽關城柴汶水

[004-41a]

在州東三十五里俗名司馬河又南逕鉅平縣故城東城在州西南


西南逕魯國汶陽縣北又西逕汶陽縣故城北城在


今寜陽縣東北又西洸水出焉呂忱曰洸水出東平上承汶水於岡縣西闡亭東爾


雅汶别為闡其猶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逕乘邱縣故城東又東南注于洙水按乘邱故城在今


滋陽縣西北又西逕蛇邱縣南今肥城縣南有蛇邱故城本魯蛇淵囿漢置縣


又西南逕岡縣北縣本魯闡邑在今寜陽縣境又西南逕東平


章縣南今東平州東有章縣故城又西南逕桃鄉縣故城西城在


令汶上縣東北四十里又西南逕夀張縣北夀張本夀良後漢光武更名

[004-41b]
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濟今州西南十里安山鎮即故安民亭汶水


自桃鄉四分當其派别之處謂之四汶口即今戴村壩地


其左二水雙流西南至無鹽縣之郈鄉城南又西


南逕東平陸故城北又西逕危山南世謂之龍山又西


合為一水西南入茂都澱即今南旺湖次一汶西逕郈


亭北又西至壽張故城東遂為澤渚其右一汶西


流逕無鹽縣故城城在今東平州東又西逕洽鄉城南又


西南逕壽張縣故城北城在州西南又西入于濟以今

[004-42a]

輿地言之汶水自萊蕪厯泰安肥城寜陽至東平


入濟合流以注于海此禹迹也迨元人引汶絶濟


為㑹通河明永樂中又築戴村壩遏汶水盡出南


旺以資運而安山入濟之故道填淤久矣


元和志乾封縣界有五汶源别而流同五汶者曰


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則經流也四汶口乃下流岐分處不


在五汶之數按酈注無嬴汶嬴汶在今萊蕪縣南三十


里源出宫山之隂流合牟汶宫山者新甫之别名

[004-42b]
也山在新泰縣西北泮水源出泰山分水嶺即北


汶州志謂之塹汶在今泰安州南五汶之外有小


汶在州東南七十里源出宫山流逕徂徠山南又


西入汶水所謂大汶口也嬴汶流合牟汶故酈注


不言五汶以小易嬴斯為當矣又有水出萊蕪縣


寨子村流合牟汶者近志指為浯汶據漢志琅邪


靈門縣有髙䂞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説文云水


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浯水合東汶入濰故有此名在今莒州

[004-43a]

界與萊蕪無涉志妄言耳東汶出朱虚縣小泰山


北流至淳于縣入濰在今臨胊安邱界淮南子曰


汶岀弗其西流入濟髙誘云弗其山名在朱虛縣


東是即入濰之東汶言入濟者淮南之誤也


曽彦和曰汶水有二出萊蕪縣原山入濟者徐州


之汶也出朱虛縣泰山入濰者青州之汶也


原山北接淄川延袤跨青徐之境汶雖徐水其導


源處猶為青域故青之貢道書浮于汶云

 禹貢錐指卷四
[004-43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